提起孙权劝学的典故,相当大多数人都不陌生,这个故事说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孙权麾下的大将吕蒙,不喜欢看书学习,孙权劝他没事多读书,并在吕蒙以事务繁忙为由,进行婉拒的时候,以自身为例,强调了读书的好处。
吕蒙无奈之下,开始学习,最终让曾轻视他的鲁肃刮目相看。
这个故事非常励志,开卷的好处,也不必多说。
不过,吕蒙能够成长为一代名将,让鲁肃真心诚服,仅是因为多读书吗?
众所周知,吕蒙在江东的地位和成就,都不容小觑——鲁肃之后,他成为了江东的第三任都督,是孙权的得力干将。
公元215年,江东与刘备就荆州归属问题,发生纠纷的时候,他凭借几封书信,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南三郡;襄樊之战的时候,他则与陆逊一起,设计坑害了威震华夏的关羽,最终白衣渡江,拿下了荆州,等等。
这样的谋略和智计,好像的确与读书脱不了干系。
《三国志集注》注引《江表传》曰:“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意思是说,吕蒙在孙权劝学之后,一直努力的学习,其学识水平,一些儒生都比不上他。
鲁肃评价他说,在此之前,他仅有武略,学习之后,可谓文武双全了。
如此看来,吕蒙的成长,仅得益于读书。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小编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吕蒙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与他本身的天赋,有着很大的关系。
正如鲁肃所说,吕蒙本就有武略,这是他成为一代名将的基础,否则的话,他读再多的书都没用。
说到此处,可能有人会反驳,说不读书只能是有勇无谋的莽夫,但是如果我们细读汉末三国史,就会发现,当时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名将不少,例如以三万人,击退曹爽十万大军的王平,“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我们却不能否认他的谋略和眼光。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实践。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点同样适合武将的成长。
试想,如果吕蒙引起孙权的注意之后,孙权不对他委以实权,只是让他埋头读书,他还能成长到后来的地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将功成万古枯,读书读出来的名将,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战国时期的赵括,以及与吕蒙同时代的马谡,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当然了,小编并非宣传读书无用论,相反开卷有益是不容反驳的真理。只不过,学习的过程中,总有天赋过人的同行者,以敷衍的态度,也能取得更好的成果,这时我们一定要摆正心态,不要盲目的放弃学习。同时,我们也不能迷信读书万能论,把自己逼成书呆子,毕竟实践才能出真知。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