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宋真宗与萧太后,和萧太后打仗的宋朝皇帝是谁?

宋真宗赵恒

公元1004年秋天,辽国的萧太后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宋朝的都城受到威胁,群臣中有的主张逃跑,而新任宰相寇准则坚决主张皇上亲自出征。

于是,赵恒御驾亲征,寇准随同指挥。到了韦城后,听说辽兵势力强大,赵恒就想退兵。寇准力挺他。赵恒才勉强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当宋军看见皇上的黄龙大旗时,士气大振,个个奋勇冲杀,大败辽军。

萧太后见辽军败北,就提出议和。一场大战,打得艰苦卓绝,虽然宋军占据胜势,可宋真宗却内心惧怕,最终,竟签订了带有耻辱性质的“澶渊之盟”,宋国每年给辽国白银10万两,细绢20万匹,换得辽军撤走。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北宋真宗时期,辽国多次对北宋发动战争,公元1004年秋,萧太后带领辽军曾一度深入宋境内,宋真宗本欲南逃,寇准力劝宋真宗亲临前线督战,辽国大将萧挞凛在澶州被射杀,双方一时僵持不下,宋辽都无意再战,于是经过谈判,签订了澶渊之盟。

宋太宗赵光义一想,辽国的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宋朝的领土,辽宋战争爆发,也称雍熙北伐战争。包括杨家将在内的大宋三路二十万大军冲向辽国,结果宋朝打输了,杨家将血洒疆场,大宋受创引发内伤。

考察这场战争,就必须要熟知萧太后,如果当年赵光义仔细研究萧太后,再弄清楚萧太后的情人真实身份,或许战争结局不至于太惨。

辽国景宗皇帝死时,太子耶律隆绪只有十二岁。

二十岁的皇后萧绰叫来了两个心腹顾命大臣,一个是萧绰的侄女婿耶律斜轸,一个是萧绰的情人韩德让。

萧绰泪如泉涌,哽咽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如果按她历来杀伐果断的性格,这次哭得确实让人意外。

景宗皇帝活着时,萧绰就象当年武则天帮李世民那样批改奏章,甚至风头盖过景宗皇帝,她金口玉言说一不二。

这俩人大约也觉得女皇范萧绰突然爆出言情戏潜力,特感动。

于是许愿说: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按传说来看,韩德让早年就与萧绰定亲,结果没等结婚,萧绰就被皇宫选走了。

现在辽景宗皇帝情敌死了,恐怕韩德让没事也偷着乐。

于是,在泼辣的萧绰,也就是萧太后软语温存下,韩德让彻底沧陷了,白天为了辽国烂摊子忙前忙后,晚上公开出入萧绰睡房安慰二十岁的切太后。后来大白天接见外宾俩人也是成双入对,爱情火焰冲天。

这个韩德让也确实优秀,他原本是祖籍河北玉田的汉人,当年他祖父被契丹人俘虏抓到辽国为奴,等到韩德让父亲适应辽国生活后,勇猛善战居然成了辽国大将。

韩德让有汉人的素质,又兼有辽国的彪悍野性,很会打仗。

他长得帅,又能文能武,在辽国有鹤立鸡群的派头,赢得了萧太后芳心。

当韩德让帮助萧太后摆平国事后,声望日升。

辽宋战争爆发后,宋太宗赵光意想不到的是,他以为面对的是一个寡妇的残局,其实是面对一个绝顶聪明有勇能谋的汉人韩德让外加一个杀伐果断的萧太后。

如果我们假定当年宋太宗使用离间计,收买韩德让,结局是否是大宋的更加辉煌呢?

恐怕十二分困难,因为萧太后对韩德让非常好,没学武则天搞一批男宠,只忠情了韩德让一人。

没事,萧太后就给韩德让吹枕边风说:我原来就许配给你,现在终于再一起了,现在辽国的幼主,也就是你儿子了。

这话听起来怪怪的,让人心中涌起汹汹八卦之火…

于是,萧韩俩人出演了各种琼瑶版古装言情剧,出则同车,入则共枕,战则同仇敌忾…

大宋对辽战争,是与精通汉文化的萧太后作战。

大宋,败给了爱情…

和萧太后打仗的宋朝皇帝是,宋徽宗。

萧太后53岁时,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一路上势如破竹,宋真宗一度想南逃保命,却被宰相寇准强行改为御驾亲征,以便鼓舞士气。

宋真宗到了战场之后,面对声势浩大的辽军,心中其实没有任何把握。不过比较幸运的是宋军在澶州前线以伏弩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让萧太后也面临主将被杀、人才缺失的难题。

于是都想要结束战争的双方提议和谈,最终达成协议: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与耶律隆绪结为兄弟,每年向辽国缴纳三十万钱币,史称澶渊之盟。

宋真宗是赵恒,他与辽国萧太后签订澶渊之盟,杨六郎就活跃在这一时期

父亲:萧思温

萧思温(?—970年),字寅古,契丹族国舅部人。

辽朝外戚大臣,宰相萧敌鲁侄子。

粗通书史,迎娶辽太宗之女燕国公主,拜为驸马都尉。

长女萧胡辇嫁给了辽穆宗之弟太平王;次女嫁给辽景宗之弟赵王;辽景宗即位后,凭借拥戴有功,纳其第三女萧绰为贵妃,并册封为皇后。

保宁初年,拜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尚书令,封为魏王。

保宁二年(970年),从猎于闾山,为贼所害。

母亲:秦国大长公主

燕国长公主(?-973年),宋宣祖赵弘殷之女,母昭宪太后杜氏,宋太祖同母妹。

开始嫁给米福德,米福德去世。

宋太祖即位,建隆元年(960年),封妹妹为燕国长公主,再嫁忠武军节度使高怀德,赐府第于兴宁坊。

开宝六年(973年)十月去世,宋太祖临丧而哭,废朝五日,赐谥号恭懿。

宋真宗追封大长公主。

元符三年(1100年),改秦国大长公主。

政和四年(1114年),改封恭懿大长帝姬。

没赢,和了。

宋真宗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大宋军民多达几十万人。

形势对宋十分有利。

而此时的辽军,孤军深入,本犯兵家大忌,加上主将萧挞凛被宋军击毙,士气低落,军心涣散。

前进则受阻,背后又有宋军环伺,腹背受敌,进退失据,处境险恶。

因此辽急于求和,企图通过谈判得到战场上不可能得到的胜利。

宋真宗无视有利的形势,只希望辽军尽快撤走,于是双方开始议和。

战役结束。

两军在澶州对垒,双方实力不相上下,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大辽跟宋朝决定议和,并于1005年签订了盟约。

盟约规定,北宋需要每年都给大辽缴纳岁币、绸缎,今后双方止戈休战,和平共处,不再挑起大规模战争。

因为当时澶州在大宋也被叫做澶渊郡,所以那次辽宋议和又被叫做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签订为大辽和大宋的百姓赢得了近百年的和平,从那之后两国之间贸易往来也频繁了许多,对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没有打赢,最终大宋打赢了。

辽代耶律氏只与萧氏通婚,宋辽二国约为兄弟国,任一一国公主如出嫁只能是皇后级,但这是不可能的。

同时,宋视辽为蛮夷,如生下有异族血统的皇子会引发正统危机,北宋在处理与辽、西夏的对外关系时,非但没有主动嫁女以求和睦,反而拒绝辽和西夏的和亲请求。虽然北宋文献中“和亲”一词出现频率较高,但大多指代“议和”,而非嫁娶之意。

宋朝没有跟辽国和亲,双方互称兄弟之过,宋真宗称箫太后为叔母

宋朝嫁给辽国的事德庆公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k2022123015182654d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