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巢湖青山往事,巢湖往事:青山有个“小上海”

坐落在安徽省巢湖市西南端与白湖监狱管理分局相邻的坝镇青山村,背靠龙王山、濒临兆河,依山傍水、风光旖旎。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支野战部队曾屯戍在这里执行军垦任务,使这个偏远孤寂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繁华了近20年时间,甚至盛极一时,在坊间被称为“小上海”。

如今,这位慈祥的老人又似被忘却在岁月深处,任凭年轮更替,背后的故事早已鲜为人知。

但她曾经在局势混乱、部队军垦、造纸生产等年代享誉周遭,宛如乱世佳人历经数代而荣辱不惊。

△师部办公大楼旧址

今天,漫步在巷道上看到的废弃老屋仍残存些许当年的风韵,只有知晓她们身世的老者才能真正读懂她们内心的荣光和酸楚。

我所在的单位前身便是白湖造纸厂,当地人都直称造纸厂。

谈论白湖造纸厂,必须提及原代号南字127部队,曾参加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1969年春夏之交,该部派出人员来到白湖农场、巢县青山,提前做好师部、所属团部营房的规划建设。

同时,通过拖轮与大型驳船航运,将部队的军务用品、建设物资从江苏淮阴启运,出运河,溯长江,过裕溪河,渡巢湖,入兆河,从水路运输到巢县坝镇公社姥山湾。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三层的师部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师部直属单位的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以及一个执勤团官兵的营房也迅速建成。

是年10月,师部奉命进驻巢县坝镇公社青山大队,部队官兵聚集到白湖农场东大圩参加军垦。

师部直属单位和一个执勤团驻扎在青山,另外几个团分别驻守在白湖农场场部塘串河,以及东大圩。

从此,从兆河边到龙王山东侧的近千亩山冈上,大片营房连绵排开,集结了近万名官兵,形成了一处军事要塞。

1971年初,运送军部直属工兵团的全体官兵及所有军事装配物资的运输车辆,也浩浩荡荡开到龙王山下驻扎。

至此,这个与无为、庐江、巢湖三县接壤的偏僻乡村,迅速聚集了大量军事单位和近万名部队官兵。

而在青山村从兆河边到龙王山东侧的近千亩山岗上,部队营房连绵排列,形成了一处处军事要塞。

一次下班之余,我沿着同事指引的道路,来到龙王山麓,探访曾经火热的军营驻地,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弹指一挥间,如今人去楼倒,寥落、萧瑟的场景刺痛了我脆弱的心灵,一阵阵悲苦情绪充斥全身,可谓“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但我仍想在仲春季节,再邀约三两知情者,再次造访这凄凉地,熟知她的传奇故事。

△“696”野战医院旧址

当年,为了迎接这支英雄部队的到来,根据上级指令,巢县、槐林区与所属坝镇公社三级迅速行动起来,把安置好驻防子弟兵、为部队官兵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国防任务。

青山、竹林、湖东、山王等四个大队按照规划和布局摆开了长达十华里之远的建设战场。

建设工地上红旗飘舞、人山人海,数千名民众热火朝天地投入到紧张的基本建设战斗中。

那些年,那些事,今天我们每一次遐想那样的场面都能满腔热情、心潮澎湃。

当时,青山地区不通公路,于是,巢县交通局组织力量沿龙王山东侧修建了一条坝镇至青山、再连白湖农场东大圩的砂石公路,使驻军的车辆能顺利到达各营房处。

并且巢湖地区汽车公司与南京市汽车公司商定,开通了青山至南京的客运班线,这是县城以外唯一省际长途客运专线。

还在青山设立了汽车站,为驻军官兵、家属往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巢湖地区航运管理局也在青山的兆河边修建了航运码头,并设置了航管组,为驻军水路运送军用物资和建设材料提供航运服务。

巢县粮食局在靠近兆河的山边建设了青山粮站,方便部队的军粮供应。

槐林区供销社在青山大队建起了供销分社营业及仓储用房,负责为驻军提供生活用品。

槐林食品站专设青山食品组,负责青山驻军所需生猪的供应与调运。

为适应大部队集中后的用电需求,在白湖农场架设从塘串河场部至青山的供电专线的同时,槐林供电所分别从槐林、沐集两处变电所架设了直通青山驻军营地的两条10千伏高压供电线路。

此外,为驻军部队服务的粮站、供销分社、食品站、农行营业所、信用社、邮电所、交管所、公路站与卫生院等机构应有尽有。

1970年初,为解决驻军单位干部职工子女的上学需求,巢县革委会与驻军协商,在部队驻地兴建一所县管完全中学,名为“巢县青山五·七中学”。

这所学校建成后,不仅解决部队家属子女的上学问题,也招收了附近农村学生、白湖农场附近工厂单位的职工子女,这也是地方与驻军共建的办学成果。

今天,我们行走到青山职高门前,依稀能看见门前大理石上镌刻的青山五七中学字样,只是躲藏在岁月深处里的文字没有了往日的才情和神态。

尤为重要的是,1972年春,经巢湖地区批准,巢县革委会将沐集公社的龙王、涧泉两个大队,以及坝镇公社的青山、竹林、湖东、山王四个大队划出单独设立青山公社,方便为驻军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其他社会事务实行统一管理,也为青山驻军提供最有效和便捷的服务。

一天加班夜宿青山,拂晓时分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打听后方知一位“老就业”离世。

青山街上有一个集中居住众多“老就业”地方,系统内统称“696”,位处师部大院东北方,距离造纸厂三公里之遥。

1970年初,为驻军服务的696野战医院驻防于青山。

此后,696野战医院经常抽调医务人员对槐林区六个公社的卫生院进行巡诊,还扩大医疗门诊,救治当地病人,解决了偏远山区群众就医困难。

696医院附近村庄的很多孩童经常去那里买2分钱一支的冰棒,一起偷看新兵训练,回去后和村子里的玩伴们一起操练、玩打仗。

有时几个顽童在家门一起歌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引得医院护士倚窗观望。

更有少不更事者,大中午不睡觉,跑到军营里吹哨子……

△“老八栋”旧址

1982年秋季,696野战医院被改编为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整体搬迁到现在合肥市亳州路新址,升格为安徽省一家三甲医院,医院营房移交给白湖农场,成为“青山休养所”。

一次到合肥市体检,医院里一位年近古来稀的老者听说我是青山监狱民警,主动和我攀谈,他问我答、他说我听……本该几分钟的体检项目竟持续近二十分钟,我似乎从老者深情的话语和脉脉的眼神中读懂了他内心深处对青春岁月的炽热追忆。

1970年9月,驻地部队在此地筹建造纸厂,1971年3月投产,当时造纸为一条1575稻草制浆生产线,主要生产机制纸产品。

这片火热的军营、闹腾的驻地、繁忙的造纸生产……白天军歌嘹亮、机器轰鸣,夜晚灯火辉煌、欢声笑语,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如同一个失宠多年的弃妃突然得宠,先后繁华近20年时间,直到1987年元旦,留守青山的最后一支部队挥泪告别驻地的父老乡亲,驱车奔赴新的营地。

军人已去,营房仍在。

他们,不曾远逝,亦不曾老去。

他们,在记忆里鲜活,在文字里茁壮。

一次傍晚时分,呼来一名新民警同行登访“老八栋”,“老八栋”顾名思义就是八栋房屋,这里曾是部队营房。走进大门,环绕一周,里面居住了几户人家,院内散乱堆放了一堆堆杂物,几间房屋有气无力地硬撑在那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威风,偶尔走出的三两老人似乎诉说了那里尚残存丝毫生机。

从青山最繁荣的三岔路口向西南方向步行50米便能到达师部大院,高大的门楼、宽敞的广场、略显破旧的三层楼房……依稀能够看到当年的威严和气派,仿佛一位年老的贵妇人虽饱经沧桑但风韵犹存。

走进楼道,在昏黄灯光的照射下,从编有数字的宿舍门牌号、办公室标识牌中依旧可以猜测这里房屋的用途。

青山驻军撤离后,师部办公大楼变成了造纸厂的青工楼,很多民警职工在青工楼和后面的平房居住、成家,那里俨然是他们曾经的幸福港湾。

沿路询问了几位乡邻,他们提及每年都有很多退役军人结伴而来,走走看看这里的房屋、草木,搜寻年轻时的记忆。

谁人都对芳华年岁奋斗过的地方刻骨铭心。

稍微推算一下,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战士今天至少已近七十,这样的年纪最容易怀旧。

一晚值班,听同班的工人师傅说道拍摄师部大院旧址的纪录片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足见她的深远影响力。

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

岁月本来就是一场用来告别的旅程,未曾经历离别的青春,无法体会到时光的残忍……人也只有在孤寂的时候才会任凭思绪泛滥,将那些泛黄的往事读了又读,唯恐遗漏了人生精华。

最忆是巢州:致力于传递乡音乡情,鼓励家乡人书写家乡事……

最忆是巢州

史册号网友观点:青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虽然离开已有三十六年了,但看到这篇文章依然感到很亲切,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事实上有很多战友平时也经常提到青山驻地,从来没有忘记那里的山水及父老乡亲。

驻扎青山的最后一支部队是工兵二团,它源于开源煤矿起义,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老部队,其红一连现隶属东部战区某特战旅。

该团先后参加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1984年的老山对越自卫防御作战,中央军委、南京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曾先后授于该部队多种战斗荣誉称号,是一支英雄的部队。

1986年部队开始从青山驻地撤离,移防南京汤山,九十年代又驻防镇江,后经整编原建制也已经成为了历史,在编的只是一个教导大队了。

每次看到你的文章,就想到青山那时的情景,激情燃烧的岁月,感谢你对历史的了解,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了,九一年春天出差到过青山储蓄所,那时已比较萧条了。

我爸爸以前(69、70、71年那时吧)在这里当兵的,省武警总队医院什么时候搬到亳州路上去了?不是在长丰路78号吗?,我曾经的同事,上海人,曾在五七中学任教。

现在退休,迁回上海了。

下次到青山一定找到你,请你喝酒,聊聊过去的历史,我是部队大院的在那生活上学七年,真的好怀念,前几年陪上海的几个老兵去看了大半天,还找到了同学,村庄的好多老人都还记得我们,还留我们吃了饭,感谢同学感谢老人们,有时间再来看望你们!

谢谢了!

卅多年前我在青山念过书,记得龙王山上有两个天坑是一道风景,另外青山大桥也是一座地标。

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到时我一定要故地重游。

看的我激情湃湃,几年前到青山监狱公干,总感觉青山这个地方与它处大不同,路、房屋总觉得和它处不一样,今天看了您的大作,茅塞顿开,也知道了武警医院的前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j202209101715088af7.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