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齐鲁是一个朝代吗?
①
不是,齐鲁是山东的别称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山东东西长721.03千米,南北长437.28千米,全省陆域面积15.58万平方千米。
②
是的。
齐鲁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
齐鲁在春秋战国时期都算是非常活跃的国家,鲁国的实力相对较弱,齐国一直都是东部的顶级大国,也是战国里面最后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齐鲁在这片土地上存在数百年,它们自身的文化,也让山东地区的文化受到一定的影响。
③
齐鲁”一名,因于先秦齐、鲁两国。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因为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
④
不是,齐国、鲁国是先秦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封姜子牙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因齐、鲁两国在现在山东省内,所以后人称山东为齐鲁。
二、齐鲁之争在春秋还是在战国?
齐鲁之争发生在春秋时期。
齐国是春秋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由于齐国疆域广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东临大海,有渔盐之利,所以,它的社会经济相当发达。
早在春秋初期,齐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铁制农具,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齐国还先后吞并了邻近的一些小国,国力日益强大。
鲁国则是比较弱小的诸侯国。
无论是疆域还是国力,都无法跟齐国相比。
公元前690年,齐国吞并了跟鲁国有亲戚关系的纪国(在今山东寿县西南);公元前687年,齐、鲁两国又共同进攻成阝国(在今山东汶上县北),但是成阝国的土地却被齐国独占。这样,齐、鲁两国之间的关系便紧张起来。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派人杀死了齐襄公,夺取了君位。但是,公孙无知即位不久,又被一帮大臣杀掉,国君的位置又空了下来。
齐襄公的两个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时都在邻国避难。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到公孙无知被杀的消息以后,都想赶快回到齐国去做国君。
鲁庄公为了让公子纠尽快得到国君的位置,特意派了一支兵马和十辆战车,护送公子纠回国;同时派管仲带领一支人马赶到从莒国到齐国的路上,准备半路上拦截公子小白。不料公子小白诈死抢先继承了齐国国君的位置。
这件事使齐、鲁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张。
因为鲁国积极支持公子纠,想叫他做齐国国君,所以刚刚即位的齐桓公对鲁国非常恼火;鲁庄公也因为公子纠没有当上齐国的国君,对齐国更加仇视。
公元前685年秋,两国军队便在齐国境内的乾时(今山东临淄西)大动干戈。
结果,鲁国战败,鲁庄公把自己乘坐的车子也丢掉了,后来另换了一辆车,才逃脱了性命。
齐鲁之争是在春秋时期,而不是战国时期,在战国时期,鲁国就被灭亡了。
三、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齐国和鲁国都是周朝的诸侯国。
齐国,姜姓,侯爵,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的封国,都城设在临淄。
其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有了征伐权,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属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
公元前684年, 齐国是最先迈入霸主地位的,它首先灭掉了位于今天山东寿光西南的纪国,然后在今山东汶上北,灭掉了位于那里的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令军队汇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
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
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
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
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时,鲁国被楚国灭亡。
春秋时期主要大国是齐国(百分之60的山东土地面积),鲁国,还有纪国,莒国。卫国,曹国,晋国,宋国也各有一部分土地在山东境内
四、春秋时齐鲁的由来?
齐鲁,是中国区域范围名称,指今山东,该名始于先秦齐、鲁两国。
战国末年,因齐、鲁两国文化逐渐融合为一体,而先秦时期今山东大体分属于齐鲁两国,齐国是以山东淄博为国都,山东以东的大片土地;鲁国是以山东济宁曲阜为国都,山东以西的小块土地;故有此称
五、齐鲁大地起源于哪些朝代?
“齐鲁”名字的来历,以及这两个地区的历史起源。“齐鲁”起源于西周时期,分别代表西周的两个封国。到了战国后期,两国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体。由于两个地区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所以就有了山东的雏形。现代人所指的“齐鲁”就是指山东省所辖的区域。
宋朝以前,齐鲁两地虽然文化已经融为一体,但是由于两个地域所含范围变化很大,所以,一直没有形成固定的行政区。一直到了清朝,政府才正式将齐鲁所含的区域固定成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并定名为山东省。
在战国时期,“山东”这一名称就出现了。齐、楚、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中,秦国势力最大,与其余六国形成了东西对峙的两大势力集团。秦国居关中,六国则在崤山、函谷关以东,那时的“山东”泛指崤山或华山以东的黄河流域,与当时的“关东”含义相同。
春秋时的晋国,建都平城时代的北魏,以及五代时的晋国,因为自己处于太行山以西,故称太行山以东地区为山东。
山东省的简称源自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因为春秋时期属鲁国领地,故简称“鲁”;又因战国时属齐国领地,又简称“齐”。习惯上常有人用“齐鲁大地”代替山东省的称呼
六、齐鲁大地是指哪个城市?
现在的山东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部分属于齐国,有一部分属于鲁国,所以山东又称齐鲁。
齐鲁大地就是指山东大地。
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当时泛指淆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
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置山东道,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设山东政司,形成与今天山东省大体相同的版图,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
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正式设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