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中国娃 端午情——岱岳实验中学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通讯员 李云涛)转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节,岱岳实验中学小学校区三年级的队员们,结合了第三单元的语文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迎端午,承传统”主题活动,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端午节特有的家国情怀。

一、活动主题

迎端午,承传统

二、活动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线上端午节的作品展

三、活动过程

(一)小组合作探究,线上端午节的作品展

6月6日,我们三年级的老师们就面向全体队员发起动员,征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作品。以中队为单位,各小组队员合作探究,大家根据自己所长,从以下主题中任选其一,完成1件作品,可以采取手抄报、诗配画、手工制作、思维导图、朗诵、课本剧等多种形式。

队员们积极踊跃,呈现出许多优质作品,一起来欣赏吧

主题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主题二:我眼中的屈原

每当端午来临,人们总是由衷地怀念汨罗江畔的屈大夫。人们的心声,缀成了锦绣诗句,“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时逢端午思屈子,每见龙舟想汨罗”;“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这字字珠玑,传达出人们对屈子浓浓的爱,表达出人们对屈大夫身上闪烁着的爱国情怀的讴歌。

主题三:又逢粽叶飘香时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在春秋时期,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主题四:说说赛龙舟的那些事儿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主题五:神奇的艾草

艾草具有特殊的馨香味,能够有效驱蚊,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医学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做成枕头,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

主题六:美好的祝愿——制作香囊

五月,俗称毒月,《荆楚岁时记》记载:每逢端午节这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状,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用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另外,《风俗通》上面记载用五色彩线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长命百岁,叫做长命缕,后来这两项风俗逐渐合二为一,演变成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 雄黄 檀香粉末 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有祛毒辟邪的功用,并成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

四、活动总结

范彧名:不论朝代如何更替,时光如何变迁,岁月长河中,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会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去怀念去敬仰,比如屈原,他死了,却以另一种形式活在老百姓心中。

王芊羽:通过表演,我知道了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要有适合的制度,也要有明智的领导者,楚王听信谗言,害死屈原,导致楚国灭亡,秦国注重改革,重用贤臣,国家强盛。屈原虽然死了,但是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李晨旭: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屈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爱国主义诗人,后来受人污蔑,不忍心看到楚国灭亡而抱石投江,百姓纪念屈原的活动慢慢成为了风俗,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侯明浩:通过这次饰演屈原,我明白了:国家要强大,必须要民众一心,重用良臣,楚王听信张仪的谗言,所以被秦王囚禁,死了,屈原因为不忍看到楚国灭亡,抱石投汨罗江,虽然屈原死了,但是屈原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周鲁启轩:通过表演《屈原》,使我懂得了许多: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受外界影响,不能听信谗言,目标一致,才能更加强大,不怕外来侵犯。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敢于挑战、乐于奉献、充满生机和活力。

他们用智慧演绎着教学的精彩,用拼搏书写着奉献的美丽。

每位老师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与特色,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中碰撞出进取、智慧的火花。

组内成员除了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外,还兼任班主任工作,有的还是校级中层领导。

虽然工作辛苦而繁重,但大家任劳任怨,默默坚守,在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收获不一样的幸福。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六位语文老师的共同追求。

在语文教学路上,我们语文组将一如既往,携手奋进,砥砺前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h20220411032007bd95.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