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的武安人,虽身在外地,却心系家乡,在武安文化书社征集有关武安图书的过程中,先后收到全国各地捐赠的近万册图书。”
这是市委书记魏雪生在承办第四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武安文化书社工作的总结、评价和肯定,也是旅发精神中让人感动的千千万万瞬间的其中一个。
循着书香,我们来到坐落于伯延古镇商帮文化街的武安文化书社。
木门轩窗、青砖灰瓦,仿古的街区建筑增添了书社的文化气息。
走进武安文化书社,一股舒适的读书氛围扑面而来,浮躁的心绪瞬间平静。
整齐的书籍分门别类码放在木质的书架上,原木的读书桌椅静静地等候汲取养分的人们,绿叶在书香中愈显生命的活力。
通往二层的楼梯间顺势悬挂了武安六大文化脉系的珍贵照片,与古色古香的木质窗棂相映成趣,别具一格。
二楼分为三间小型读书室,每一间书室的书架上都摆满了书,设计者别具匠心地将书架设计成平铺式,方便读者根据封面选取书籍,这样的设计也为日后举行书展、画展等起到作品展陈作用。墙壁上的毛笔字画、别致的草席灯罩、古老的木质窗棂,将文化氛围烘托得恰到好处。窗外隐约的远山、起伏的屋顶、摇曳的红灯笼、让人心生安宁。
在这里坐下来
一杯茶、一本书
一缕阳光中
安享岁月静好
武安文化书社收集了各种公开出版或内部刊印的反映武安历史、地理、文学、经济、科学教育、艺术、民间传说等各方面书籍,市、乡、村级各单位志书、年鉴、刊物类书籍,武安籍或在武安工作过的作者撰写出版的书籍,以及其它与武安有关的各类书籍、刊物,总计9大类,1600余种、8000多册图书。
这些书籍涵盖了磁山文化、冶铁文化、商帮文化、戏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文化等武安六大文化脉系。
比如逐年排列的《武安市委年鉴》及《政府统计年鉴》系统全面地展示武安发展历程;七卷本《组织史》记录了武安***各级党组织机构性质、职能、主要工作概况和详细记载党政领导干部的任职离职情况;《魅力武安系列丛书》展示武安全貌,反映新武安、新变化;教育局牵头编写的反映磁山文化、平调落子等地方教材,体现我市在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所作的努力。
武安文化书社所藏图书是武安所有地方文献的大集中、大展示,极大地方便阅读地方文献、查证文史资料、研究武安历史文化等。
武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反映武安历史及现代的文化类书籍十分众多。同时,武安的文化名人及作家也是人才辈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以来,这些书籍大都淹没在浩瀚的文集图书之中,从未对其进行过收集、整理,更没有进行过集中展示。
文化是血脉
贵在传承
为深入挖掘武安文化内涵,系统梳理研究武安文化,进一步传承保护武安文化,宣传提升武安文化,集中展示近年来武安文化研究成果,助力邯郸市第四届旅发大会,今年7月份,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树明牵总,在伯延古镇成立武安文化书社,并面向社会征集有关武安文化方面的书籍。
在武安文化书社筹建过程中,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捐献珍藏的图书。
有关单位组织捐赠得力,教育局征集1500余册,农业农村局征集600余册;已经退休的老领导、老同志主动联系曾经在武安工作过的老领导捐书;神钲书院院长安秋生赠送了新著;远在哈尔滨定居的武安药商后代谭敦民老人,专门寄来3本藏书;2002年“***”人物郑培民,祖籍武安,他的儿子主动捐赠书籍;还有很多同志主动送来个人珍藏,使得民国版武安县志等“孤本”重现。
武安文联全员参与收书、统计、转运、布展、维护等工作,图书馆安排专业人员指导布展工作。
武安文化书社自9月份成立以来,读者络绎不绝,他们中有文学爱好者,也有武安文化研究者。
特别是旅发大会召开期间和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前来读书的人让书社爆满。
来伯延古镇参观的游客,大都会来书社转一转,感受独特的武安文化魅力。
小朋友认真地阅读着邵氏书法、武安民俗故事等地方教材,流连忘返;伯延当地群众看着商帮故事以及当地作家的著作,开始追溯身边的历史;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志书类,90版武安县志以及自己家乡的村志,成了网红“打卡地”。
多位游客浏览了书社的图书后,主动提出要捐赠书籍,并与工作人员留下了通讯方式。
觅一处静谧
嗅一缕书香
品一种文化
记一段乡愁
走进武安文化书社
倾听家乡的故事
■编辑:程金东 万彩霞
■编审: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