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出自邢台的成语?
①
破釜沉舟 作壁上观 以一当十 代人捉刀 阳春有脚 生吞活剥 鹿死谁手 饱以老拳 雨过天青 舌灿莲花 顽石点头 民脂民膏 铁石心肠 珠圆玉润 淡扫蛾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傅粉何郎 秽言污语 锻炼周纳 大儒纵盗 酒池肉林 长夜之饮 禁中颇牧 冯唐易老 漆身吞炭 士死知己 笑不露齿 刑不隐亲 郭巨埋儿 纸衣瓦棺 只欠一死 丹书铁券 以人为镜 赵氏孤儿 良马骥邢 纪昌学射 邢侯搏戎 赐箸表直
②
破釜沉舟是一个世人皆知的成语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邢台。邢台,秦时属巨鹿郡。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就发生在巨鹿、平乡一带。
二、漳河典故?
传说故事
古时候邢台这里没有河,龙王爷派手两员大将老漳和老菜各开一条河。
老漳开老漳河,老菜开滏阳河。
两人各施展本领,从南往北用头拱开了。
老菜图快,一个劲儿往前拱,中途把好多村庄都拱坏了。
老漳中途躲着村走,拱得慢,百姓们没受害。
河开好后,龙王爷论功行赏,奖赏了老漳,罚了老菜。
老漳得意洋洋转回家,走到周天附近,听见有人吹大话说:"洪水漂天,淹不了周天!
"老漳很不服气,便带着一股水往周天冲去。
这下子冲毁了好多村庄,淹死了好多人口。
龙王爷念老漳开河有功,将功折罪,没有罚他。
钜鹿郡的郡官和老漳是好朋友,对老漳发牢骚说:"咱这里土地沙碱,收成很差,真是个苦地方"。老漳说:"那好办,我给你带些胶泥来和沙地掺和掺和就成了好地了。"
说办就办,老漳从山西弄了好多胶泥土,发着大水往钜鹿运。
钜鹿郡官正在家里坐着,听见外边连风加雨哗哗山响,不知发生了啥事情!
登高一望,嗬,只见城北一片大水,水头子足有丈二高,铺天盖地而来,吓得郡官连声大叫:"关城门"!
老漳进不了郡城,所以胶泥都滞留在城北一带。
至今平乡县大部分农田是胶泥地或泥沙地(注:古时钜鹿郡府在平乡县城西南40里今平乡镇所在地)。
由于老漳发大水运胶泥淹了好多村庄,张天师发了怒,把他拿住,压在堤村塔下。民间有句歌谣叫做"堤村倒了塔,老漳回了家"。
后来,人们给两条河分开了,老漳河运皇粮,滏阳河浇灌菜。当时张桥的萝卜和尹村桥的大白菜都很出名,给皇上进过贡
三、刘秀在河北的传说?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民间有“刘秀斩石人”的故事流传。
说是刘秀作战途中看到两人手捧食物,他吃喝离开后才想起那两人可能会泄露自己的行踪,就想干脆回身将二人斩杀,宝剑砍杀过去,才发现对方是石人。
四、太行山十大奇闻怪事?
1、龚玉移山的故事
2、燕王扫北的传说
3、金牛迁居的传说
4、慈母洞的传说
5、“三洞天”的浪漫传说
6、善良灵狐扶佑众生
7、猪叫石头的传说
8、卧虎岭的传说
9、京娘湖的传说
10、孤山寨的传说
还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神农氏尝百草,杨家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等
太行山地区的长治一带,是我国史前神话传说的密集区域,其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印证着这里的古老文明。十大传说有:
精卫填海:故事发源地山西长治发鸠山。
女娲补天:故事发源地山西长治天台山。
后羿射日:故事发源地山西长治老爷山。
神农尝百草:故事发源地山西长治百谷山。
天下都城隍:故事发源地山西长治天紫岭。
愚公移山:故事发源地河南济源王屋山、山西长治阳城。
秦琼与单雄信故事:故事发源地山西长治 。
大禹治水:故事发源地山西长治等地。
燕王扫北的传说:故事发源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
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河北邢台天河山。
五、马岭关的故事?
马岭关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的太行山脉,是秦汉以来中国北部边陲的一个重要关隘,乃兵家必争之地,为太行山五大雄关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根据《四镇三关志》记载,马岭雄关下辖24隘口,包括太行首险黄榆关等。
一九三七年初,我红军先头部队沿太行山东进,也曾因首先抢占了马岭关险要,以一个连的兵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田福义部驻扎在明水村装备精良的一个营,建立了宋家庄以西的抗日政权。
一九四二年,盘据在邢台之日军向西山区扫荡,但因慑于马岭之险要,未敢到宋家庄以西。
而山西东犯之敌千余人,当进到昔阳县铺上村时,因怕遭我军伏击,也是迟迟未敢闯关。
马岭关以其宏伟庄严的雄姿和秀丽奇特的景观,扣击着古今游人的心弦,的确为太行山区不多见的一处历史名胜。
据《汉书》记载,韩信伐赵代,沿太行山西麓北进,就曾驻军马岭关,指挥汉军作战。
在关门顶上,有一通明代残碑,碑额篆书“邢州西山关隘”,碑文中有“明嘉靖…
”等字,当于明嘉靖年间刻立,是修筑马岭关长城的记事碑,可见明嘉靖年间曾大规模修建邢州(今邢台市)马岭关长城,现存马岭关长城即是此时修筑的。
沟涧之上现存单孔石拱桥为清代修建,在一块清代修桥碑上写道:“东连邢台马岭关长城
马岭关地势险要,东南有重峦叠蟑、千寻绝壁的牛群垴,西北是异峰挺拔、万丈悬崖的白虎山。
形成东、南、北三面的天然屏障。
关隘设在两山之间的谷口处,只有东门和西门。
东门外是数百米高的陡崖峭壁,唯盘绕于崖间的一条小路可以上下;西门外有一条二十米宽的鬼谷沟,在谷的最窄处有一吊桥,桥对岸是数百米高的悬崖,有一小径从悬崖处盘绕而上。
山的顶端,又有坚厚的石墙维护,颇有关外之关之感。
东、西门里是一小盆地,约有五千平方米。
原有官厅营房等,可供一营兵驻扎。
还可清楚地看到原来的宏伟规模和残垣断壁。
整个关呈长方形,布局别致壮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据《邢台县志》记载:“韩信寨,城西北一百六十里马岭山脊大峰也。悬崖陡壁,高出云表,为西北诸山之祖。上有台,名曰放箭台。”
六、宁晋县的历史?
宁晋县历史上曾有杨氏县、廮陶县、廮遥县、大陆县等名称。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宁晋县,以此为古晋地。
并取安宁之义为名(见《河北省县名考原》)。
今县境,春秋时期为晋国地,并有杨氏城邑(《太平寰宇记》有“春秋时晋杨氏邑”的记载,并称“杨骏坟在县北十里”)。
战国时期为赵国之域。
秦代属钜鹿郡。
西汉时置杨氏县(治在今城关)和廮陶县(故城在县南),还先后封置禾成侯国(故城在县东北,文帝九年废)和历乡侯国(故城在今县城东历城,西汉末即废),均属冀州钜鹿郡。
东汉时,杨氏、廮陶两县属冀州钜鹿郡,郡治廮陶县;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廮陶县更隶冀州魏郡。
三国、魏时、杨氏、廮陶两县仍为冀州钜鹿郡(黄初七年废郡封国,大和六年国徙为郡),郡治廮陶县。
晋代,废杨氏县并入廮陶县,为冀州钜鹿国治、领。
北魏时,廮陶县属定州北钜鹿郡。
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析廮陶县置廮遥县,治在原杨氏县城(即今城关),属殷州南钜鹿郡。
北齐时省廮陶县并入廮遥县。
隋代,于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廮遥县复名廮陶县,属赵州。
十六年(公元596年),析广阿县(今隆尧县地)置大陆县,故城在今县城东南之鱼台村(南、北鱼台),大业二年省入象城县(今隆尧县地)。
廮陶、大陆两县先属栾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廮陶县改隶赵郡。
唐代,廮陶县属赵州(武德五年改名栾州,贞观元年复名赵州,属河北道)。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廮陶县改名宁晋县,仍治今县城,继属河北道赵州(先称赵郡,至德二年复为赵州)。
五代时,宁晋县属赵州。
宋代,宁晋县属河北西路庆源府。
入金后改为河北西路沃州(天会七年改庆源府为赵州,天德三年改赵州为沃州)。
元代,宁晋县先属真定路永安州(太宗六年置),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废永安州改隶真定路赵州。
明代,宁晋县属真定府赵州。
清代,宁晋县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为避宣宗名讳(旻宁)改“宁”为“甯”,属直隶省赵州。
民国时期,甯晋县之“甯”字逐渐改为“宁”字,初属直隶省冀南道(三年改为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划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9月冀南区创立,辖宁晋县。
1940 年夏秋,宁晋县主要地区划属冀中区七专区(为晋察冀边区辖境);宁晋县南部地区(当时称“宁南县”)则属冀南区十一专区(为晋冀鲁豫边区辖境)。
1941年,宁晋与赵县、元氏县连壤区组成赵元宁联合县,和宁晋县同隶冀中区七专区;此时,宁南县仍为冀南区十一专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元宁联合县即行撤销,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六专区;此时,宁南县属冀南区四专区。
1946年7月,宁晋县又改属冀中区十一专区;宁南县仍为冀南区四专区。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边区即行撤销,宁晋、宁南两县分别随冀中十一专区和冀南四专区划归华北行政区。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销宁南县,宁晋县复原制,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晋县仍为邢台专区。
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宁晋县划归石家庄专区。
同年12月20日,撤销新河、赵县并入宁晋县。
1960年5月3日撤销石家庄专区,宁晋县即归石家庄市辖。
1961年5月23日,宁晋县还隶邢台专区。
同年7月9日析宁晋县和石家庄市(今栾城县地)复设赵县,宁晋县仍属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继辖宁晋县。
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成邢台市管辖.
做火车到石家庄火车站,然后到河北饭店下边坐35路公交车(1元)到南焦汽车站,然后坐直接到宁晋的汽车(15元)就OK了
③
寻史溯源,宁晋历史上有“凤凰城”之说。
相传公元前二十五世纪,在宁晋古大陆泽之滨有一棵高千丈的桑树,叶红椹紫,一万年才结一次果实。
凤凰吃到成熟的果实后,引颈高歌,声音悠远,招得百鸟前去朝拜。
看到如此情景,黄帝后代少昊就在这棵桑树下居住下来,发展生产,后称“穷桑帝”。
凤凰飞走后,人们依照凤凰伏卧的形状,修建了一座城邑,取名凤凰城。
即宁晋城的根基。
据说,县城南关是凤头,街南口有对圆口井,是凤凰的两只眼,南门口到南关是凤凰的脖子,南门到北门是凤凰的身子,东、西、北三点成品字形,是凤凰的尾巴。
后来又在城东修了一个月城(形如半月),是凤凰展开的左翅。
少昊称帝后,迁移到了山东,在曲阜建都。
从此,宁晋凤凰城成为福地,名人贤士纷纷前往,像舜、禹、汤、姜尚、重耳等均在宁晋建业立功,成就大器。
因此,《诗经??大雅》中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高歌凤凰啼鸣,灵音招贤引才,秉承佳时兴盛的祥瑞之情。
历史长河悠远,凤凰故事不断。民间传说,凤凰在宁晋每投下一个凤凰蛋,宁晋就会出一个官员。凤凰投下了九十九个蛋,宁晋也就出了九十九个官。到明朝时,宁晋除了皇帝和狱官外,满朝的官都出全了,上至名相,下至知县一堂。如今,宁晋人杰地灵,兴天盛地,大业鹏程,不断书写历史宏篇。
七、周公山有哪些传说?
在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太行山区有一处自驾游胜地,这就是位于邢台路罗镇的周公山。
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里肯定有传说,有故事。
周公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
因为他曾经从婚礼下手亲自制定礼仪,“周公之礼”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周公隐居于此,此山因而得名周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