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行走欧洲,走过欧洲的路:近看西洋百态,体会东西差异,更大范围观世界

走过欧洲的路

在欧洲的几个月里,除了睡觉和上课,我几乎都在路上。走在路上看西洋景,也在路上体会东西的不一样,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受训的地方在比利时东部一个小城,处在德法荷比的交界处,属于鸡鸣四国的地方。

可惜,几个月里没见过鸡,也没听过鸡鸣,倒是在小河里见过野鸭,听过鸭叫。

那条河从小城边的运河分出,一直流经我们的学校。

学校在郊外的森林里,离小城三四公里。

报到后学校发给我们一个可以挂在胸前的牌子,戴着它就能免费乘坐城里的公共汽车。

还有一辆自行车,可以骑车上学。

那天回城的途中,有人领着我们沿小河骑行,指着河里的野鸭说,这鸭子是受法律保护的,违法捕捉要坐牢。

河边的草地上,懒洋洋地卧着几头牛。

她又说,为了保证牛奶的品质,每亩草地上养几头牛也是有规定的。

听着关于鸭子和牛的规定,我走在路上有点莫名的紧张。

当然不是担心交通安全,小路上只有行人,而且行人很少。

他们的公路外隔着一定距离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让汽车和行人分开,既安全又环保。

为了保证骑行者的安全,天黑后骑自行车也必须开灯,否则就会被罚两百欧,比车子的价格要高出许多。

小路边放了不少的木质座椅,行人累了可以随地休息,而不用担心椅子上面有灰尘。

留学生公寓在运河边,楼下的车库专门停放自行车。

小城不大,常住人口有3万多。

汽车只能在环线上通行,必须放在环线外的停车场。

城内的居民出门都要拖一个拉杆箱,拉着生活用品进进出出。

环线用石头铺成,整洁又顺脚。

我们喜欢在上面跑步,一圈大约三公里,早晚正好各一圈。

当地居民认为石头上跑步伤人,要专门到森林里,或者附近的公园里跑步。

那个公园是日本经济复兴时捐给小城的,取名为日本公园,跑道上撒满细碎的软木屑。

环线内是曲里拐弯的小巷子,两边的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欧洲人以老为美,政策不允许随意拆迁,房子翻修也必须修旧如旧。

第一回上街,觉得像进了国内某个古城景区。

只是街上人影稀少,冷不丁从老房子里走出一个洋人,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小城的人都喜欢呆在家里,平常不大出门。

公寓楼下的一个院子里,总能看到男主人整天在院子里忙活,不是整理花草,就是拾掇着什么,很安静。

下午四点下班时,各露天咖啡摊上会坐满人。

他们边喝咖啡,边晒太阳,享受难得的相聚。

一两个小时后,随着天黑,人就像蒸发一样,一下子消失了。

我们经常在晚上逛街,感觉满城就剩下我们十几个“老外”。

欧洲的人平常很安静,过节时却会变得很疯狂。

圣诞节时,街上会临时搭起一些娱乐设施。

其中一个类似蹦极的项目,就是把一个长臂大吊车架在广场上。

周围没有保护设施,一些人就吊在大长臂下的半空中做着危险的动作,传来哭爹喊娘的叫声。

再一个游行的项目就是滑冰,很多人挤在结冰的广场上,相互冲撞,甚至撞出了血,却没见人为此挥动老拳。

那几天,小巷里到处有童子军,穿着红绿两色的衣服,替两个教堂分发福利。

他们戴着圣诞帽,拎着小袋子,里面装着巧克力和可乐,见人就送。

据说,孩子们的活动会作为义工,记在教堂里。

圣诞最热闹时,我们开始了多国的旅行,但第一天就出门不顺。

天下大雪,公路上积了很厚的雪。

西欧的高速公路设施简单,没有中间的隔离带,就像我们的县级公路,还不限速。

那天路滑,车跑不起来,车内很快蒸腾起雾汽,让人昏昏欲睡。

迷迷糊糊中,看到车子被警车引导着下了公路,停在了一个休息区。

开门后上来两个警察,一个个清点人数,之后把一个U盘插到了驾驶台上的数据线上。

导游说,西欧主要国家之间已经取消了边卡,车可以自由通行。

各国的交警常在路上巡查,检查大车上的乘车人数,与公司的派车单核对,防止超载,也防止偷渡现象。

插那个U盘是在检查汽车的行车记录仪,防止司机疲劳驾驶。

大车司机每天挣三百多欧元,但一次违规就有可能被罚上千元。

这种重罚,让司机们绝对遵章守纪,只能按点出发,按时休息。

休息时我们曾与司机师傅聊天,问他担不担心被罚。

他说当然担心,自己每天挣三百,税后就剩下一百多,罚款会影响他的财务安排。

之后的两周里,我们周游了西欧八国,基本上在阿尔卑斯山南北穿行。

同样的湖光山色,同样的城市建筑,如果不是街头变化的国旗,真不知道又“朝秦暮楚”跑出了某国。

除了法兰克福的街道开阔亮堂,其余各城市都像走在中世纪的阴暗中,让旅行一直要飘在梦里。

因斯布鲁克是冬奥之城,小城明显感觉有了活力。

那天中午赶到后,车子停在城外,我们步行踏雪进城,正好遇到孩子们放学。

三三两两的孩子,像流动的色彩。

天下的孩子出了校门都疯狂,看着他们追逐嬉戏,特别是听到一声近似于妈妈的声音后,我一下子忘了身在异域。

那一行,去了多个水城,最后才到威尼斯。

水作的街道上,小船成了主要的出行工具。

我们到的那天下午,海水上涨,淹了广场,游人们踩在凳子铺成的小路上,兴致却一点不减。

我在其中却想,从北边的阿莫斯特丹,到南边的威尼斯,许多城市接近海平面。

地球变暖,海水上升,在他们那里是看得见的事,也是能预见得到的危机。

所以,欧洲人对环保才那么极端地重视。

所有图片来自网上

那年最后的一天,我们回到了国内。

正如领导所讲的,你们可以忘掉那些在国内也能学到的知识,但不要轻易忘掉在外难得的见闻。

对我而言,路上看到的,比如河边小路上的黄叶和白雪,小城街巷里的古朴和清幽,国际公路边上的森林和城市,还有那些安静聚会的场所,那些笑吟吟服务的白发老头,那些干净又环保的习惯……常常浮现在我的心里。

史册号网友观点:个人自传体散文,“在路上”之四

看了那么多西洋文学

学了好多年国际关系

真正到过欧洲,走过他们的路

才有了落地的感觉

校正了自己的世界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f20230302165005a2e8.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