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2)雍正朝
乾隆一朝,两江总督共历经二十七任,署理者居多,在任时间最长的为尹继善历时18年,高晋居次14年,其中三人位列乾隆五督臣、尹继善、高晋、黄廷桂。其中高晋、书麟父子曾先后出任两江总督。
第二十五任:佟佳·庆复
在任时间:乾隆二年正月庚子(1737年2月10日)至乾隆二年闰九月丁卯(1737年11月4日)
离任原因:改云贵总督
佟佳·庆复(?—1749年),生年不详,字瑞园,满州镶黄旗,佟国维第六子,隆科多之弟。
自雍正五年(1727)承袭其父一等公的爵位,被授为散散秩大臣,历任正白旗汉军副都统、銮仪使、议政大臣、工部尚书兼管刑部、吏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定边大将军、两江总督、云贵总督加太子少保,两广总督、川陕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并入阁理事。
因任川陕总督时平叛大小金川叛乱谎报军情延误军机两年后被赐死。
【庆复的哥哥隆科多画像】
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继位,令庆复取代平郡王彭福为定边大将军,率师出北路平叛准噶尔叛乱。次年,准噶尔部乞降议和,庆复上书建议在新疆设立卡伦,并派侍卫护军管理,为新疆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久还京署理吏部尚书并兼管户部、刑部。
乾隆二年(1737)庆复出任两江总督,到任不久即上书弹劾江西巡抚俞兆岳贪赃受贿,将其罢官论罪。
因江南地区多产稻米,庆复上书乾隆建议朝廷由征收小麦改为征收稻米,很快得到乾隆的应允。
不久移任云贵,并加封太子少保。
在云贵期间勤政为民,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并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划界管理,增加铸钱火炉,开发姚州盐井,并鼓励农民垦荒,得到乾隆嘉奖。
【庆复朝服画像】
庆复督任两广期间,曾建议朝廷在海南增加义学,使贫寒子弟可以免费入学,准许黎族人应试科举,受到当地人民好评。并将交通不便的广西东兰州驻军改驻三旺以解决军饷运输困难。
乾隆八年(1743)庆复转任川陕总督,两年后瞻对土司班滚不断纵容番兵烧杀抢掠,清廷令庆复出兵予以剿灭,并升其为文华殿大学士。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在土司班滚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庆复谎报班滚已死,随即结束了瞻对之役,并因此加封太子太保,召入内阁理事兼管兵部。
【金川番兵】
乾隆十二年(1747),大金川叛乱,乾隆将贵州总督张广泗升为川陕总督,出兵清剿莎罗奔叛军。张广泗很快发现瞻对土司班滚并没有死,鉴于庆复欺君罔上,乾隆将其罢官夺职、论罪待处。不久钦差大臣、兵部尚书班第前往四川奉命彻查此事。
经查,当年庆复大军围攻瞻对土司属地如朗时,土司班滚已经逃跑,并未被杀死,而清军得到的仅是一座空城。
乾隆闻讯后龙颜大怒,下令逮捕曾经参与瞻对作战的四川提督李质粹,经其交代班滚当时确实没有被杀死,知其藏匿山山洞中,并未上报时任川陕总督庆复出兵清剿。
乾隆随即令军机大臣会讯庆复。
乾隆十四年(1749)九月,赐庆复自尽。
【平定大小金川之勒乌围之战】
第二十六、二十九任:戴佳·那苏图
第一次在任时间:乾隆二年闰九月丁卯(1737年11月4日)至乾隆四年十月戊申(1739年12月5日)
离任原因:因功进京任刑部尚书
第二次在任时间:乾隆六年八月己酉(1741年9月26日)至乾隆七年四月甲午(1742年5月9日)
离任原因:为母丁忧,后改闽浙总督
那苏图(?—1749年),戴佳氏,字羲文,满洲镶黄旗,乾隆忻贵妃之父。
康熙五十年(1711),袭拖沙喇哈番世职,授蓝翎侍卫。
历任任兵部侍郎、黑龙江将军、奉天将军、兵部尚书、刑部尚书、湖广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职。
乾隆十四年(1749),暂署河道总督,不久便卒于任上,赐祭葬,谥号恪勤,入祀贤良祠。
【庆复女儿—乾隆忻贵妃画像】
那苏图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倍极荣宠。两任两江总督,为两江安定做出巨大贡献。
乾隆二年(1741)一任两江总督时,时逢江南大旱,乾隆从福建调拨三十万石仓米赈灾济贫百姓。
那苏图提议福建是海防重地,自身产粮有限,只留下十万石救灾粮,特将剩余二十万运还福建。
同时下令截留治下没有发生灾情州县的漕运的粮食,并全部用以赈灾,以解决两江灾区百姓粮食缺口。
那苏图的“大将之风”受到乾隆的大力赞赏,特下旨免去两江一年地丁钱粮。
而那苏图却不以为然,上书建议对于种粮大户照旧征收,平民百姓酌情予以减免。
因此再度得到乾隆嘉奖,奉旨入京担任担任刑部尚书。
【闽浙总督那苏图为琉球国王尚敬差毛文 蔡用弼斋捧贡船到闽奏折】
乾隆五年(1740年),那苏图在任刑部尚书不久便出任湖广总督,次年再度调任两江总督。一年后,调任闽浙总督,在任期间,曾上书朝廷裁减福建盐场浮费,对于场员年逢年过节予以封赏,大大减少了盐场的贪赃枉法。并且废止了对于出海渔船多次征税的陋规,减轻了闽浙沿海渔民的负担。
乾隆十年(1745),那苏图调任直隶总督,在任上,推行《八旗屯田章程》。两年后,上书朝廷,禁止普通百姓到满族发源地的山海关外谋生,并因此加封太子少傅衔。 乾隆十三年(1748),又加封太子太保衔,任领侍卫内大臣。次年,那苏图受命暂署河道总督。不久,病死任上,赐祭葬,谥号恪勤。
【那苏图任直隶总督期间乾隆御赐宣化“神京屏翰”匾额】
第二十七:郝玉麟(未实授)
在任时间:乾隆四年十一月戊申(1739年12月5日)至乾隆五年五月甲子(1740年6月18日)
离任原因:因任闽浙总督时举荐不力、治下不严被解职
郝玉麟(?-1745)字敬亭,清汉军镶白旗,骁骑校出身,康熙三十四年(1695)授千总,历任云南鹤丽镇总兵,云南提督、广东总督、福建总督、闽浙总督、吏部尚书兼署理两广总督,后因故降两级任刑部右侍郎,因被弹劾受贿遭革职。乾隆十年(1745)病逝家中。
【郝玉麟主持修撰的《广州府城郭图》】
郝玉麟在康熙年间世袭骁骑校,经营云南十余年,于雍正年间备受重用,成为封疆大吏,先后担任云南提督、广东、福建总督,在任期间政绩颇丰,奉命撰修《广东通志》;在任生病期间还曾得到雍正亲赐御医御药,深受雍正宠幸。乾隆继位后,郝玉麟转任闽浙总督。
在福建总督及闽浙总督任上,他平息了台湾彰化大甲西社土著谋乱,增改台湾北路驻军,设立军装局,有效地控制了社会治安;平乱后,着力于赈济受灾民众,平衡番汉耕地,安抚流民,多次得到朝廷嘉奖。
【台湾台南的安平军装局】
乾隆四年(1739)郝玉麟擢升为吏部尚书,因那苏图为母丁忧,同年十一月乾隆令其署理两江总督。
到任后不久,因其保荐的福建知府张徳纯贪污受贿案告发,经御使朱续晫查明,郝玉麟在闽浙总督任时对张徳纯所有纵容,且知情不报,遂被将两级补任刑部右侍郎。
乾隆六年,因病乞修,不久被福建巡抚王士任弹劾贪污受贿,被罢官。
乾隆十年(1745)三月,病逝家中。
第二十八任:杨超曾(未实授)
在任时间:乾隆五年五月甲子(1740年6月18日)至乾隆六年八月己酉(1741年9月26日)
离任原因:以吏部尚书署理,未实授,为父丁忧离任
【清朝皇庄】
杨超曾(1694—1742)字孟班,武陵(湖南常德鼎城)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选庶吉土,任翰林院编修。雍正四年(1726)入值南书房。后出任陕西、顺天学正、奉天府尹、刑部侍郎、广西巡抚、兵部尚书,官至吏部尚书兼署两江总督。
杨超曾出任奉天府尹期间,革除苛捐杂税,杜绝官吏从中渔利,为百姓减轻不少额外负担,曾力谏阻止内务府增设锦州皇庄“拨退圈地”,受到锦州百姓拥护。
乾隆二年(1737)被任命为广西巡抚。因原巡抚金供在任期间令废员官生负责督查百姓垦荒,以致于不少官吏从中弄虚作假,将老百姓原有的耕地,作新开垦土地上报充数。杨超曾到任后,随即发现这一实情,铽上书朝廷予以减免当地赋税,以减免农民负担,因此被授为兵部尚书。
【清朝百姓垦荒】
乾隆五年(1740),杨超曾奉命署理两江总督,加授吏部尚书。
在任期间,弹劾贪官数十人,并且非常注重淘汰昏庸无能的官员,处处为治下百姓着想。
适逢江淮地区各州县水患频发,杨超曾大开官仓,赈济灾民,并大力帮助百姓恢复生产。
因盐河治水官员开闸放水,淹没农田,农民群情激愤,纷纷抗议,经杨超曾调查,百姓并无挟制阻挠官府,百姓因此免遭牢狱之灾。
不久,为父丁忧离任。
乾隆七年(1742)病逝,谥号文敏。
第三十任:和硕简仪亲王德沛
在任时间:乾隆七年四月甲午(1742年5月9日)至乾隆八年二月庚子(1743年3月11日)
离任原因:与南河总督高斌政见不合,传任吏部右侍郎
【简亲王府(郑王府)】
爱新觉罗·德沛(1688-1752年)皇室宗亲,字济斋,费扬武曾孙,福存第八子。雍正十三年(1735),授镇国将军。不久,在果亲王允礼荐下,被授兵部侍郎,历任古北口提督、甘肃巡抚、湖广总督、闽浙总督、两江总督、署理山西巡抚,官至吏部尚书。乾隆十七年(1752)去世,谥号仪。
乾隆二年(1737),由古北口将军传任甘肃巡抚,因赈济灾民得力,不久擢升为湖广总督。
在湖广总督任上,德沛鼓励垦荒,置办学校,号召百姓植树,对苗疆安定做出了贡献。
四年(1739),调任闽浙总督。
时逢监察御史朱续晫弹劾福建巡抚王士任,令王仕任被罢官,德沛即刻上书乾隆自认失察之罪,朝野上下无不佩服其大公无私。
福州将军隆升为人贪婪放纵,被德沛弹劾而去职。
因此受到乾隆嘉赏:“德沛屡任封疆,操守廉洁,一介不取,逋负日积,致蠲旧产。
赐福建藩库银一万,以风有位。
”
乾隆六年(1741)兼署浙江巡抚。次年,调任两江总督。时逢淮扬两河水患,下令各府县开仓赈粮,并向朝廷奏拨地丁、关税、盐课银等十万两用于救济灾民。不久因为河道治理政见与南河总督高斌不合,于乾隆八年转任吏部侍郎。同年五月,署理山西巡抚,半年后擢升为吏部尚书。
乾隆十三年(1748)七月,因病卸任。同年简亲王保柱因罪被废,乾隆令德沛袭爵,同时追封其曾祖父费扬武(济尔哈朗之弟)、祖父傅喇塔、父亲福存为简亲王。乾隆十七年(1752)因病去世,谥号仪,史称和硕简仪亲王。
第三十二任:钮钴禄·策楞
在任时间:乾隆十三年九月己未(1748年10月28日)至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酉(1749年1月11日)
离任原因:改川陜总督
【策楞骑马雕像】
钮祜禄·策楞(?—1756),满洲镶黄旗。后金开国五大臣额亦都曾孙、遏必隆之孙、内大臣尹德长子。二弟讷亲,四弟阿里衮。
乾隆初为御前侍卫。累迁为广州将军,两广总督、太子少傅、两江总督、川陕总督、四川总督、太子太保、南河总督、两广总督、定边左副将,定西将军等职。乾隆两平准噶尔时,策楞几遭罢官削职,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十一月被押赴进京途中遭遇准噶尔叛军袭击,被杀身亡。
乾隆十三年(1748)策楞接替尹继善继任两江总督,恰逢江南淮、扬水灾,乾隆命其同工部尚书刘统勋一同查勘灾情,不久署理南河总督,因为不擅长治河,不久又改授两广总督。
【清军与准噶尔叛军作战】
乾隆十五年(1750)与岳钟琪率师平定西藏上层贵族叛乱。十九年,准噶尔部内讧,他率军出击迫使阿睦尔撒纳投降。次年,阿睦尔撒纳复叛。二十一年以乱示平而虚报战绩被逮捕,押赴北京途中遭遇准噶尔兵,被杀害。
第三十三任:爱新觉罗·雅尔哈善(未实授)
在任时间: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酉(1749年1月11日)至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丁亥(1749年1月25日)
以福建按察使署理,未实授
【两江总督部院实景复原图】
爱新觉罗·雅尔哈善(?—1759年)皇室宗亲,字蔚文,满洲正红旗。
雍正三年(1725年)中举,历任内阁中书、通政使、四川龙安知府、江南松江知府、苏州知府、福建汀漳道、福建按察使并署理两江总督、吏部侍郎、浙江巡抚、户部侍郎、军机处行走、兵部侍郎、参赞大臣,官至靖逆将军。
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时滥杀无辜被罢职,贻误战机被押赴京城处死。
乾隆六年(1741)雅尔哈善出任江南松江知府,后又迁任苏州知府。
九年(1744),再迁福建汀漳道。
因在松江、苏州两地勤政爱民,政绩卓著,离任之后当地百姓对其十分怀念。
十三年(1748),以福建按察使的身份署理两江总督,不久署理江苏巡抚。
十六年(1751),出任浙江巡抚,三年后又被召还京师任户部侍郎,并命军机处行走,不久转任兵部侍郎。
【清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作战路线】
乾隆二十年(1755),雅尔哈善被授为参赞大臣随军征讨准噶尔叛乱。因平叛有功,办事得力,加领侍卫内大臣衔。二十三年(1758),任靖逆将军,率师平定波罗尼都、霍集占大小和卓叛乱。因滥杀无辜,治军不力,贻误战机被罢官,子孙发往各地披甲为奴,次年,被逮赴京城处死。
第三十四任:黄廷桂
在任时间: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丁亥(1749年1月25日)至乾隆十六年闰五月戊寅(1751年7月25日)
离任原因:改陕甘总督
【黄廷桂紫光阁画像,现被私人收藏】
黄廷桂(1690~1759),字丹崖,号前黄,北京房山张坊人,汉军镶红旗。曾祖父黄宪章,福建巡抚黄秉中之子。
黄廷桂起初袭封拖沙喇哈番,康熙五十二年(1713),授三等侍卫,迁升参领,曾屡次跟随康熙帝到热河行宫。历任直隶宣化总兵、四川提督、四川总督、銮仪使、天津总兵、古北口提督、甘肃巡抚、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赐封三等忠勤伯。
乾隆十三年(1748),授两江总督。黄廷桂为人不苟言笑,又是武将出生,在两江总督任上对属下管治颇为严格,非常注重驻地军队的日常操练,对贪赃枉法的官吏也是十分痛恨,曾弹劾江苏巡抚雅尔哈善等人。在其治下,两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乾隆第一次南巡时,加封其太子少保,御赐诗歌予以嘉奖。
【乾隆南巡图】
乾隆十六年(1751),调陕甘总督。
黄廷桂曾三任陕甘总督、两任四川提督,前后在川二十年。
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平定叛乱,安抚流民,在平定准噶尔叛乱时督运粮草得力,深受乾隆嘉赏:“廷桂於西陲用兵,虽未身历行阵,而筹办军需,每有朕旨未到,旋即奏至,与所规画不约而同。
体国奉公,精详妥协,而又毫不累民,内地若无兵事,其功最大。
”
准噶尔平定后,黄廷桂加封太子少保,赐三等忠勤伯,先后赐双眼孔雀翎、红宝石帽顶、四团龙补服、白金二万两。乾隆二十年(1759)病重,乾隆命福隆安率御医前去诊治,可惜刚出发不久,黄廷桂即病逝。乾隆遂令福隆安代为祭奠,并赐御诗、祭葬,谥号文襄。不久图形紫光阁,列五督臣之首。
第三十六任:庄有恭(未实授)
在任时间:乾隆十七年十月癸巳(1752年11月11日)至乾隆十八年正月戊寅(1753年2月24日)
以江苏巡抚署理,未实授
【庄有恭画像】
庄有恭(1713—1767),字容可,号滋圃,广东番禺县人。乾隆四年(1739)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侍读学士、中丞、光禄寺卿、兵部右侍郎、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太子少保、江苏巡抚、浙江巡抚、湖北和福建巡抚等职。乾隆三十二年(1767)在福建巡抚任上病逝,享年55岁。
庄有恭自幼有神童之称,早年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
因殿试表现突出“不为立仗之马,而为朝阳之凤”,被乾隆点为三甲头名,任翰林院修撰。
次日,即命入值上书房。
乾隆五年(1740),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讲学士。
四后年,迁光禄寺卿,寻丁父忧。
十一年,特擢升为内阁学士,返京后迁任兵部右侍郎。
几经升迁出任江苏巡抚,从此成为地方大员。
【庄有恭状元牌匾】
自乾隆十七年(1752)出任江苏巡抚起,“桂事六载,昼见僚属,夜治文书,或至漏尽不少休”。庄有恭勤政爱民、廉洁自律,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经受各种磨难,多次被罢职、罚俸,甚至是秋后问斩,但每一次都被乾隆赦免。他之所以能多次逃过处罚,是因为其治河有功,政绩卓著。
康熙雍正非常重视水利治理,乾隆自认也不例外,庄有恭自到任江南后,也十分重视当地水利建设,兴修水塘,治理漕运,修堤筑坝。暂署两江总督时,曾上疏借库银一万六千两,修缮太仓、镇洋海堤。乾隆二十一年(1756)被特擢为江南河道总督。不久因罪将职,署理湖北巡抚,后又调任浙江巡抚,负责治理水患。
【庄有恭江苏巡抚任上令人绘作的《江南海塘图》部分】
庄有恭乾隆朝非常有名的治水人才,十分注重实地勘察,为官期间基本都是与水打交道,所以江浙地区很多海塘建设都留有他的足迹。庄有恭的一生,历尽坎坷曲折,然而其治水政绩仍为人所称道。
作为清代广州唯一的一个状元,因其出众的才华,引起“海内士夫识与不识,闻公名靡不叹羡”。庄有恭对家乡的教育也颇有建树,死后,被葬在家乡飞鹅岭山上,世称状元山。坟墓占地约千亩,四周竖有“庄府墓睦”碑界。
【庄有恭墓】
第三十七任:鄂容安
在任时间:乾隆十八年正月戊寅(1753年2月24日)至乾隆二十年八月(1755年9月)
离任原因:以江西巡抚署理,乾隆十八年九月壬申(1753年10月16日)实授,平定准噶尔阿睦尔撒纳叛乱时,战败自尽
西林觉罗·鄂容安(1714—1755)字休如,满洲镶蓝旗,大学士鄂尔泰长子。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乾隆元年(1736)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历任詹事府詹事、兵部侍郎、河南巡抚、山东巡抚、江西巡抚、太子少傅、两江总督、参赞大臣。
【鄂容安父亲鄂尔泰与福晋画像】
乾隆十三年(1749)十月,鄂容安出任河南巡抚,从此成为封疆大吏,在任上尽心尽力,爱民如子。缉拿盗匪十分得力,贡献突出,在他的整治下,河南相对比较安定。
乾隆十六年(1752)赴任山东巡抚,时逢济南府连遭大雨,受灾州县达70余处之多,致使山东境内粮价居高不下。鄂容安奏请朝廷暂时解除海运禁令,并招揽商船前去东北购粮,以解山东燃眉之急。灾情稳定后,鄂容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疏通黄河,以促进农民恢复生产。
【山东巡抚部院大堂遗址】
乾隆十八年(1754),鄂容安升任两江总督。到任后积极处理当地政事,很快杜绝了各府县因治河救灾冒领钱粮的弊政,并裁减各地杂役,制止“吃空饷”现象。因政绩卓著,被加封太子少傅。
乾隆二十年(1756),鄂容安以参赞大臣身份随军征讨准噶尔达瓦齐叛乱,并令其沿途查访记载汉唐时期西域都护府遗迹。
达瓦齐被平定后,阿睦尔撒纳在前往承德避暑山庄觐见途中反叛,伊犁当地各部纷纷起步相应。
鄂容安与班第力战不支,双双自杀身亡。
乾隆亲往清河迎灵,赐谥号刚烈,图形紫光阁,配享太庙,并感叹:“用违其才,实予之失。
”
【阿睦尔撒纳叛乱路线】
第三十九任:高晋
在任时间:乾隆三十年三月乙未(1765年5月9日)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乙未(1779年2月25日)
离任原因:去世
高晋(1707-1778年)高佳氏,字昭德,满洲镶黄旗。
凉州总兵高述明第四子、大学士高斌之侄、乾隆慧贤皇贵妃的堂兄弟。
自知县累迁至安徽巡抚、太子少傅、江南河道总督、两江总督、署理湖广总督兼荆州将军、署理江苏巡抚、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官至署理漕运总督,为清乾隆时期的治河名臣。
与叔叔高斌同列乾隆五督臣,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二月病逝于治河工地,时年71岁,赐祭葬,谥文端。
【高晋撰修的《南巡盛典图》】
乾隆二十二年(1757)高晋开始参与治河,一直到江南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在乾隆朝为水利治理鞠躬尽瘁,先后协办江苏徐州黄河堤坝修筑,疏通河南兴化引河,加筑京杭运河六闸。多次勘察永定河、海塘、黄河、运河诸河蜀山湖等,主张束水攻沙方略治河,颇受乾隆信任。
乾隆三十年(1765),迁两江总督后,仍旧兼理南河。次年,因宽宥苏州同知段成功纵仆扰民,遭到乾隆斥责。一年后,署湖广总督,并兼任荆州将军。三十四年(1769),兼署江苏巡抚,两年后,兼署漕运总督,并授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依旧留任两江总督。
【乾隆御笔“惠我南黎”】
四十三年(1778)十二月,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高晋是两江总督连续任期十四年,仅次于尹继善,而其在治理安徽相山濉水假公济私,而后谎称此地“穷山恶水出刁民”阻止乾隆前去巡视,转而求赐乾隆御笔“惠我南黎”,此举颇为后世诟病。
第四十、四十二任:伊尔根觉罗·萨载
第一次在任时间: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乙未(1779年2月25日)至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己巳(1780年9月21日)
离任原因:为母丁忧
第二次在任时间: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1781年1月)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丙辰(1786年2月17日)
离任原因: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丙辰(1786年2月17日)实授,因病去世
乾隆赐萨载和书麟御制石碑,现存于著名的煦园
萨载(?—1786)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哈岱之子。初由翻译举人授理藩院笔帖式,累迁江苏苏松太道,历任署理苏州织造、署理江苏巡抚、江南河道总督。死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诚恪,入贤良祠。
乾隆三十年(1765),萨载出任江苏苏松太道,并署理苏州织造,此后一直经营江南三十余年,对乾隆朝两江地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十四年,擢升江苏布政使次年,署理江苏巡抚,屯兵垦田,疏通河道。四十一年(1776),乾隆东巡时授其为江南河道总督,令其与前任两江总督高晋察黄河海口淤沙。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
乾隆四十四年(1779)萨载正式出任两江总督。
到任后积极疏通河道,加固堤坝,但依旧难防水患,萨载只好一边赈灾,一边继续治理水患,重新加固堤坝。
次年乾隆第五次南巡,亲临指导其督修高家堰洪泽湖。
同年八月,为父丁忧离任,百日后回任继续署理两江总督,开辟洪泽湖周边引河,继续督修高家堰,后复山东负责治理洪泽湖,疏通黄河河道。
因开金坛漕河、镇江至江宁新河等被加封太子少傅。
四十八年(1783)守孝期满,复实授两江总督;次年,因江苏巡抚郝硕贪污,萨载知情未报,被罢官留任,后因漕运延误,被降为三品顶戴。五十一年(1786),萨载足疾发作,上书请求解任,乾隆问询特遣御医诊视,并令其官复原品,不久病逝。
第四十一任:陈辉祖(未实授)
在任时间: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己巳(1780年9月21日)至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1781年1月)
离任原因:时任总督萨载丁忧,暂时署理
【陈辉祖像】
陈辉祖(1732-1783)湖南祁阳(祁东)人。两广总督陈大受之子。乾隆二十年(1755),以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后迁郎中。厉任广西巡抚、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河南巡抚、河道河道总督、江南河道总督并暂署两江总督,官至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乾隆四十八年,被赐自尽。
陈祖辉一生为官几乎都是在和河道治理打交道,先后负责疏通灵渠,督办海塘,曾为乾隆时期东南沿海的水利治理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晚节不保。
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冒赈案发,次年正月,陈辉祖四弟陈严祖为甘肃理环县知县时贪污四千八百两也被查出;因此陈辉祖受到株连,被降三品顶戴留任闽浙总督,并且罚交三万两议罪银。
此时,罪首王亶望已为浙江巡抚,陈辉祖奉命将其抄家。
陈祖辉偷金换银,伪造记册,将众多贵重器物占为己有,并将侵吞的白银交予四弟陈严祖交罚议罪银。
不久即被属下揭发,经阿桂查明属实,陈严祖被处斩,陈辉祖被格外凯恩,判为斩监候。
随后又遭浙江巡抚福崧、闽浙总督富勒浑、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等人的参奏其在任时多有贪赃枉法,且政务废弛。
乾隆四十八年,陈辉祖被赐自尽,时年49岁。
第四十三任:闵鹗元(未实授)
在任时间: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丁巳(1786年4月5日)至?
萨载病重去世,李世杰未到任前,闵鹗元以江苏巡抚署理
闵鹗元(?一1797年),字少仪,号峙庭。湖州府归安人(浙江湖州)。
【闵鹗元诗札】
乾隆十年(1746)进士,授刑部奉天司主事。曾任山东司员外、山西乡试副考官、湖广司郎中、四川乡试正考官、提督山东学政兼翰林院检讨、山东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广东布政使、江宁布政使、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安徽巡抚、江苏巡抚兼署理两江总督。
乾隆三十四年(1769)闵鹗元在任江宁布政使期间,听闻河东书院经费不足,当地管理干预民办问津书院,闵鹗元当即勒令问津书院仍归乡绅管理,使问津书院办学经费得以保障,受到广大士子的称颂。
【问津书院修复前旧照】
乾隆四十一年(1776)闵鹗元以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衔出任安徽巡抚。在任四年兢兢业业,未雨绸缪,在凤阳、寿州、颍州等地建立粮仓400余间,储存粮食20万石,以解决当地逢灾年缺粮的局面。
乾隆四十五年(1780)调任江苏巡抚。在江苏巡抚任上十年,以贤能著称,曾配合历任两江总督河道总督治理江南水患,政绩颇丰,也曾署理两江总督职务。闵鹗元以文学造诣很高,名扬中外。其精于治狱,以清理衙门积案扬名朝野。他曾京城筹建吴兴会馆,以解决同乡进京住宿的不便。
在乾隆年间,三年一度的大计考核时,闵鹗元两次位居全国巡抚之最,但甘肃冒赈案时他的弟弟闵鹤元也被查出贪污,其知情不报,反而以权谋私,贪污库银充当议罪银,以致东窗事发被革职,奉旨返乡。嘉庆二年(1797)逝世。
第四十四任:李世杰
在任时间: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丙辰(1786年4月10日)至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乙酉(1787年12月30日)
离任原因:改四川总督
李世杰(1716——1794),字汉三,号云岩。贵州黔西人。捐官出仕,乾隆九年(1744)任江苏常熟黄浦泗巡检,历任江苏金匮县主簿、泰州知州、镇江知府、安徽宁池太广道、四川盐驿道、四川按察使兼行巡抚职、湖北布政使、广西巡抚、署理湖南、河南巡抚、四川总督、两江总督、复任四川总督,官至兵部尚书。
【李世杰雕像】
李世杰自幼聪慧,爱打抱不平,个性放荡不羁,多次乡试不中。
二十多岁时,因作诗讽刺当地州官惹祸上身,父亲李植为其捐官,远赴江苏富安避祸,由于办事认真得力,很快升任为江苏金匮县主簿。
乾隆二十二年(1757)经江苏巡抚庄有恭,两江总督尹继善两人共同出资捐认泰州知州。
到任后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很快处理了前任知州遗留的疑难杂案,厘清冤狱,人称李青天。
乾隆二十七年(1762)升任镇江知府,到任后妥善安置驻地的退役士兵,平息了因裁撤士兵因其的动乱。时逢乾隆南巡,其接驾处事周到,并趁机除掉一大批贪官,受到乾隆赏识,特提拔为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台。几经升迁为四川按察使。在平定大小金川期间督饷得力,被授为湖北布政使,几经升迁为四川总督。
【乾隆五十年千叟宴诏书】
乾隆五十年(1785)奉召入京参加千叟宴,同年,年已70岁的李世杰升为两江总督,到任后,深入民间调查沿河两岸护堤,组织民众筑堤、护堤。在黄河水患时,亲率官兵救援被淹百姓,并新筑大堤,指挥调度有方,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
乾隆五十二年(1787)李世杰再度出任四川总督。其两督四川,明法纪,倡廉政,使饱受大小金川战乱之苦的四川很快恢复元气,人民安居乐业,国库充盈。乾隆五十五年(1790)授职兵部尚书,因年老多病,于次年辞仕还乡。乾隆五十九年(1794)病逝,赐祭葬,谥号恭勤,入贤良祠。
【黔西公园李世杰牌坊】
第四十五、四十九任:书麟
第一次在任时间: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乙酉(1787年12月30日)至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己酉(1790年7月11日)
离任原因:革职
第二次在任时间: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丁卯(1791年5月25日)至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1794年8月14日)
离任原因:革职
书麟(?-1801年)高佳氏,清朝官员,凉州总兵高述明之孙,大学士高斌堂侄孙、大学士高晋之子,乾隆慧贤皇贵妃堂侄,字绂斋,满洲镶黄旗。
初授銮仪卫整仪尉,累迁冠军使,历任西安副都统、广西提督、广西巡抚署理兵部侍郎、两江总督、山西巡抚、吏部尚书兼正红旗汉军都统加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闽浙总督,官至湖广总督。
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平定大小金川,时任西安副都统的书麟被任命为领队大臣随军出征,每逢战事,其笔身先士卒,战功卓著,战后图形紫光阁,升任广西巡抚。四十九年(1794)转任安徽巡抚,在任期间吏治清明,曾协助时任两江总督李世杰治理河工。
乾隆五十二年(1787)书麟升任两江总督。在任期间行事低调,勤政为民,颇受乾隆嘉赏,因与和珅不和被以失察罪罢职,驻守伊犁,不久出任山西巡抚。五十六年(1791)书麟再度出任两江总督,而和珅仍旧不放过他,不久因两淮盐政巴宁阿交结商人,弹劾他知情不报,再次夺职,被将为三等侍卫,被再度遣到伊犁。
【乾隆赐书麟御笔诗作】
嘉庆四年(1799)乾隆驾崩,和珅倒台,书麟奉召入京任吏部尚书兼正红旗汉军都统,加太子少保衔。
不久授予其协办大学士,出任闽浙总督,在任办事得力被加封太子太保。
次年,调任湖广总督,奉命清剿襄阳青、蓝、黄三号教匪,不久因病上书乞求解任,嘉庆闻讯特遣侍卫率御医前往珍视,不久书麟病死军中,嘉庆帝十分痛心,特赠其太子太傅,封一等男爵,谥号文勤。
第四十六任:乌雅·福崧(未实授)
在任时间: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己酉(1790年7月11日)至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壬子(1790年7月14日)
以江苏巡抚署理
福崧(?—1792)乌雅氏,满洲正黄旗,湖广总督硕色之孙。乾隆中期,由内阁中书迁侍读学士。历任四川川北道,甘肃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甘肃布政使、浙江巡抚、山西巡抚、二等侍卫兼和阗帮办大臣、阿克苏办事大臣、叶尔羌参赞大臣、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复任浙江巡抚兼两江盐政、
【苏四十三画像】
福崧在接到迁任福建布政使调令时,恰逢甘肃苏四十三起义叛乱,奉命随陕甘总督勒尔谨平叛,任甘肃布政使。甘肃冒赈案发后,福崧奉命与代理陕甘总督李侍尧察核查全省国库,查明亏空白银八十八万两、粮七十四万石有奇,并下令让当地官员清偿,无力者处罚上司。福崧也在分偿之列,却被乾隆赦免。
乾隆四十七年(1782)福崧转任浙江巡抚,到任后清查属地国库,经查国库亏空白银银一百三十万两,照旧如甘肃一样,令属地官员分偿。
在浙江巡抚任上,福崧处理漕运弊政,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深受百姓爱戴。
后因分偿亏空上书乾隆请求展期被斥责,乾隆为此派尚书曹文值等人前去督查,福崧被遂召回京城待命。
经查并无贪墨,但责其治下不严,令其治理山西巡抚,不久浙江平阳知县黄梅贪污案发,福崧以失察罪被被降为二等侍卫,前往新疆效力。
【和珅画像】
乾隆五十五年(1790)福崧出任江苏巡抚,不久署理两江总督。一个月后,复任浙江巡抚兼领两淮盐政。两年后,两淮盐运使柴槙亏空案发,福崧因此被夺官,乾隆兵部尚书庆复桂奉命彻查,不久庆桂上奏称福崧在任期间贪污受贿多达十六万两白银。因此福崧被处死刑,在押赴京城途中,被赐毒酒。福崧之死,多为和珅陷害。
第四十七任:孙士毅
在任时间: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壬子(1790年7月14日)至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丁卯(1791年5月25日)
离任原因:授吏部尚书
【《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之两广总督一等轻车都尉孙士毅画像】
孙士毅(1720—1796),字智冶,一字补山,浙江仁和人。
乾隆二十六年(1861)进士,授为候补知县。
历任内阁中书、侍读、编修、户部郎中、太常少卿、广西布政使、山东布政使、云南巡抚,李侍尧案发后被罢官,起复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太常寺少卿、山东布政使、广西巡抚、署理两广总督、两广总督、太子太保、一等轻车都尉、军机大臣、署理四川总督、两江总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再度署理四川总督、加封三等男。
嘉庆元年(1796)六月,孙士毅于军中病逝,时年76岁。
其一生两次图形紫光阁,死后赠公爵,谥文靖。
孙士毅早年仕途大起大落,乾隆三十四年(1769),傅恒督师征讨缅甸,孙士毅掌管章奏。
战后叙功,孙士毅被授为户部郎中,三迁云南巡抚。
四十五年(1780),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发,孙士毅因未事先弹劾李侍尧被罢职,被发配伊犁,抄没家产。
因在任时为官清廉,随后被重新起用,历任山东巡抚、广西巡抚、广东巡抚,几经升迁为两广总督。
经营两广期间,体恤下官,并积极追讨欠税,平定叛乱,协助朝廷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被加封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图形紫光阁。
【《平定台湾得胜图》之生擒贼首林爽文】
次年,适逢安南国王黎维祁被西山阮惠驱逐,孙士毅奉命率军入越平乱。
击退阮惠后,孙士毅未奉诏班师,大意轻敌疏于防备,被阮惠偷袭,致使广西提督许世亨等战死,孙士毅被罢官夺爵。
因建议朝廷放弃扶植黎维祁,册封阮惠,被召回京城,赐封一等谋勇公,兵部尚书,充军机大臣,入直南书房,并再次署理四川总督。
不久两江总督书麟因罪被罢职,孙士毅接任两江总督。
乾隆五十六年(1791),孙士毅加封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适逢廓尔喀(尼泊尔)入侵西藏,孙士毅有一次署理四川总督,负责督饷。乱平后,再次图形紫光阁,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又率军镇压苗民起义和白莲教起义,嘉庆元年(1796)病死军中。
第四十八任:爱新觉罗·长麟
在任时间: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丁卯(1791年5月25日)
以江苏巡抚暂署
长麟(?——1811)爱新觉罗氏,字牧庵,满洲正蓝旗。
乾隆四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历刑部郎中、福建兴泉永道,累迁江苏布政使、刑部侍郎、山东巡抚、江苏巡抚、山西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署理闽浙总督,因罪降职副都统、叶尔羌办事大臣、库尔喀拉乌苏领队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云贵总督、复任闽浙总督;因罪降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兼都统、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学士、管至协办大学士。
嘉庆十五年,因目疾解职。
次年去世,谥文敏。
【乾隆敕封长麟之妻诰命夫人的诏书】
长麟为官近40年,几度被贬,却屡获起复,最后得以善终。
乾隆五十二年(1787),长麟被授山东巡抚,督修河道,及治下所属四十一州县城修建,因失察之罪被罢职。
不久转任江苏巡抚,到任后,常常微服出巡,惩奸除恶,禁止奢侈之风,清理漕运弊政,革除贪官污吏,名震朝野。
在山西巡抚任上,因未尊大学士和珅要求,将诬告者正法,从而遭到和珅记恨。
升任两广总督后,积极整顿水师,出海擒获海盗,使南方沿海的到安定。
乾隆六十年(1795)长麟署理闽浙总督,在处理福州将军魁伦劾总督伍拉纳、巡抚浦霖等贪污,因为伍拉纳与和珅为亲家,长麟却没有将和珅论罪,乾隆斥其沽名钓誉,徇私枉法,随即夺职,降为副都统衔,遣叶尔羌任办事大臣。
【嘉庆初年白莲教起义】
嘉庆四年,长麟再度起复云贵总督,不久出任闽浙总督。
次年,调任陕甘总督,在任期间,令当地百姓修筑城堡招募士兵抵抗白莲教匪。
嘉庆六年,擒获白莲教襄阳头目马应祥,得到嘉庆帝嘉奖。
不久因副将滥杀邀功,长麟徇私庇护,被召回京城,署理吏部侍郎,不久升任吏部尚书,后迁任吏部尚书兼都统,兵部尚书。
嘉庆十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寻协办大学士。
晚年曾负责南河治理,政绩颇丰。
嘉庆十五年,以目疾解任,一年后去世。
第五十任:伊尔根觉罗·富纲
在任时间: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1794年8月14日)至乾隆六十年正月丙戌(1795年1月23日)
离任原因:降职
伊尔根觉罗·富纲(1737年-1800年),满洲正蓝旗,太子太保闽浙总督苏昌之子。
【清朝官员照片】
初授礼部笔帖式,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豫工例捐升主事。历任户部主事、安徽庐凤道候补、署理户部郎中,陕西潼商道、陕西布政使署理陕西巡抚、福建巡抚、云贵总督、闽浙总督兼署云南巡抚、两江总督署理刑部尚书、吏部右侍郎、漕运总督、再任云贵总督。嘉庆四年丁忧离任,随后遭革职拿问。嘉庆五年(1800年)卒。
富纲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捐官为户部主事之后历时30余年,几经升迁为云贵总督,成为封疆大吏之后,富纲逐渐被权欲吞噬,开始大肆敛财,后转任闽浙总督并署理云南总督,不久又传任两江总督并署理刑部尚书,因罪被降为吏部右侍郎。
【淮安漕运总督部院遗址】
嘉庆元年(1795)升任漕运总督,后又再任云南总督。嘉庆五年(1800年)二月,被揭发在云贵总督任上贪婪腐败,官风败坏;调任漕运总督后更变本加厉,以上缴赔补为名,向各粮道及卫弁强索摊派的银子数万两,被判绞监候,同年十月勾决,终年64岁。
第五十一、五十三任:他他拉·苏凌阿
第一次在任时间: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1794年8月14日)
离任原因:暂时署理,富纲到任后,其即返京
第二次在任时间:嘉庆元年六月癸卯(1796年8月2日)至嘉庆二年九月甲申(1797年11月6日)
离任原因:以刑部尚书署理
【苏凌阿书法作品】
苏凌阿(1717-1799),他他拉氏,满洲正白旗。乾隆六年(1741)翻译举人,任内阁中书,后累迁江西广饶九南道。历任吏部员外郎、兵部侍郎、工部侍郎、户部侍郎、户部尚书、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兼署刑部尚书。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倒台后被罢黜,发配裕陵守陵。同年去世。
乾隆六年(1741),27岁的苏凌阿以翻译举人身份任职内阁中书。刚入内阁政事堂时,同僚皆笑他平庸低劣,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却对他评价不俗:“诸君莫轻视苏公,其人骨相非凡,将来必坐老夫位也。”
苏凌阿一无背景、又无学识,起初一直不得升迁。在官场混了40年后,才由从七品的内阁中书累迁至正四品的江西广饶九南道。但他会投机取巧,将两个漂亮的女儿嫁给了和珅的弟弟和琳及和珅的亲信国泰。自此,已是68岁高龄苏凌阿青云之上,五十年(1785)苏凌阿出任兵部侍郎,很快升任户部尚书。
【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剧照】
乾隆五十四年(1789),出任两江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到任后,从来没有想过要为民众谋福利,一门心思要敛财。
据《啸亭杂录》记载,苏凌阿每次接见下属时,都会说:“皇上厚恩,命余觅棺材本来也。
”虽然苏凌阿贪婪无能,在和珅的庇护下,不久80岁的苏凌阿官拜东阁大学士。
和珅倒台后随即被罢官,发配裕陵守陵,不久去世。
终年83岁。
第五十二任:伊尔根觉罗·福宁
在任时间:乾隆六十年正月丙戌(1795年1月23日)嘉庆元年六月癸卯(1796年8月2日)
离任原因:改四川总督
【两江总督衙门】
福宁(?-1814)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
初由兵部笔帖式擢升工部郎中。
历任甘肃平庆道、陕西布政使、湖北巡抚、山东巡抚、河南巡抚、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后因平定白莲教起义不力,被夺职,被遣往伊犁,后被封三等侍卫,任西藏办事大臣,不久召还京城任正白旗蒙古都统,嘉庆十一年(1806)致仕,十九年(1814)因罪下狱,去世。
乾隆五十五年(1790)福宁出任湖北巡抚,并被抬入满洲镶黄旗,后转任山东巡抚奉命治理卫河运务,消除水患。转任河南巡抚后不久被提升为湖广总督。
【白莲教起义领袖齐林、林聪儿、姚之富】
福宁在任湖广总督时,正赶上白莲教起义,擒获白莲教支派西天大乘教创始人宋之清。
六十年(1795),调任两江总督,恰逢贵州黔苗石柳邓勾结湖南楚苗石三保起义,福宁奉命留在湖北清剿,福宁至镇筸防后路。
嘉庆元年,因四川总督孙士毅在军中病逝,令福宁接任。
先是擒获贼首胡正中,被加封太子少保。
次年末,因剿匪不力又被夺去太子少保衔。
嘉庆三年,福宁被以延误军机罪夺职,降为副都统,赴川治理军需,不久因为之前滥杀投降叛军事发,被发配伊犁额勒登保军前效力。两年后,福宁被授予三等侍卫,转任西藏办事大臣,十一年,以三品衔致仕。十九年,因在西藏时擅借库银,以及在湖广总督任上滥用军需,案发后迟迟不能偿还,被下狱治罪,不久去世。
史册号网友观点:谢谢作者的黄廷桂朝服像,我保存收藏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