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荆州之争
第11章 三顾茅庐孔明出山 曹公南下所向披靡
话说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恩抚辽东,彻底消灭了袁家兄弟,凯旋还朝。而此时依附于荆州刘表的大汉皇叔刘备仍旧是无所作为,眼睁睁的看着曹操几乎一统北方。此前,刘备就建议刘表趁机北上攻击许昌,却被拒绝。如今,刘表也感受到了曹操的压力,可是与刘备依然貌合神离。
01 三顾茅庐
刘备自建安六年逃奔荆州后,到此已经整整六年。
刘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对他表面亲热暗中辖制的情形,刘备也早已看透。在长期的失败中,刘皇叔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没有地盘,没有嫡系部队,没有得力的人才辅佐,尤其是打仗,除了关张赵勇猛有余,糜芳(糜竺之弟)、孙乾等人资质平平,严重缺乏优秀的谋士。荆楚大地人才济济,刘备一有空便有意到处寻访。
当时襄阳有一个名士叫司马徽,擅长识别人才,人称“水镜” 。刘备便向他咨询天下大事,司马徽自称“不识时务” ,而极力夸奖号曰“卧龙”的诸葛亮和“凤雏”的庞统是当世“识时务之俊杰”,并且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人,东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
少年丧父,叔父诸葛玄当年受袁术委任为豫章太守,诸葛玄便带着诸葛亮、诸葛均(诸葛亮之弟)前往任职。
正逢东汉朝廷改派朱皓替代诸葛玄,诸葛玄因一向与荆州牧刘表交情甚深,转而就投奔了刘表。
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城西)耕田为业。
诸葛亮身高八尺,常自比为管仲、乐毅,当时常人都不以为然。惟有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与诸葛亮交情笃厚,认为他有济世安邦的大才。当时,刘备正驻军新野(今河南南阳新野县)。不久,徐庶就主动拜见了刘备,刘备对他十分器重。徐庶也向刘备称赞诸葛亮的才能。
不约而同的推荐,自然引起了刘备的深切于是想叫徐庶去把诸葛亮请来。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将军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你陪他一道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召他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这便是“三顾茅庐”。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见面时,时年已46岁的刘备屏退关张,对年仅26岁的诸葛亮说:“汉室衰微,奸臣当道,皇上蒙尘。我自不量力,企图为天下伸张正义,苦于自己智术浅短,屡遭挫折,以致今日这种地步。但我初衷不改,志向未泯,您说我该如何做才好?”于是,就有了三国中最有名的一段对话“隆中对”。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曰:(刘备)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刘备听了孔明这一番话,就回答了一个字:好!然后,立即就将诸葛亮请出山,简直相见恨晚。关羽、张飞不悦,刘备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你们不要再废话了!”
诸葛亮在这一番愿景展望中指出:现在曹操强大,一时无法同他正面对抗。江东孙权也无机可乘,只能利用为外援,共同对付曹操。
接着,诸葛亮又指出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平庸之辈,难以守住基业。他们手下的智能之士,都想另择明主。而您具有“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及“思贤如渴”等优势,顺势提出了先取荆、益,再图曹操,乃至一统天下的战略战术规划。
“隆中对”是个永远的热门话题, 一方面是因为它气魄宏大, 且是刘备第一次获得了一个完整可行的战略方案。从此,刘备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势力膨胀,终于成为一方霸主。另一方面,从实际执行的角度看,落地并不顺利。它有点一厢情愿,过于依赖后来的盟友东吴。
事实上,对比后来蜀汉在益州和汉中的成功,在吴、蜀矛盾最激烈的荆州,“隆中对”几乎没有实现过。原因是什么,是后来执行时的错误还是它本身固有的不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恐怕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在拙文集《“锋说”三千年》之相关文章中,我也谈及此,仅作为一家之言,大家可自去参阅。
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成就霸业的长期规划,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细节问题和利弊得失在之后的章节中还会谈及,总之这个战略计划书在一开始,对当时非常弱小的刘备来说,肯定是不容易的,像是画了一个香喷喷的大饼,但肯定足够诱人。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能想到,别人也看得到。几乎同时,归降东吴不久的甘宁也向孙权提出了类似的想法和计划。
02 甘宁入吴
早在兴平元年(194年),刘焉病亡,其子刘璋掌权益州(成都)。在刘阖的策反下,甘宁与沈弥、娄发等人起兵反叛刘璋,但被击败。甘宁便率领部下八百多人,去荆州依附了刘表,驻守南阳。
刘表是东汉末年颇有名气的“八俊”之一,时为荆州刺史。但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分析刘表终不能守住荆州一样,甘宁也发现刘表不习军事,在当时天下群雄纷争的形势下,亦将不保。
彼时,甘宁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诸葛亮之兄)等始为宾客”,便决定前去投效。
甘宁路经夏口(今湖北武汉),部队过不去,只好暂且依附江夏太守黄祖。
至建安八年(203年),孙权攻江夏,黄祖大败,狼狈逃跑,甘宁领兵为其断后。他沉着冷静,举弓射杀了孙权的破贼校尉凌操。吴军不敢再追,黄祖才捡了一条命。甘宁立下大功,可黄祖仍不重视他,甘宁也想弃之而去,只苦于一时没有门路。
后来,由于周瑜、吕蒙的推荐,孙权对甘宁十分器重,交谈之后,对待他如原来的那些老臣一般亲近。甘宁心情愉快,就归降了孙权。之后,立即向孙权献计:
“如今汉家运数日益衰微,曹操更为骄横专断,最终要成为篡汉的国贼。
荆州这个地方,山势利便,江河通行,这是我们东吴西面的屏障啊!据我观察,刘表既没有深谋远虑,接班人又差,根本守不住那地方。
将军应该先下手为强,不可落在曹操之后。
第一步先从黄祖下手。
黄祖如今年老,昏聩无能,军资粮食都很缺乏,而他一味地贪图钱财,在下属官吏兵士们头上克扣索取,这些人都心怀怨恨。
战船及各种作战器具,破损而不加修整,荒误农耕,军队缺乏训练。
主上现在前往进取,必定将他打败。
一旦击败黄祖的队伍,即可击鼓西进,占据地盘,这样就可以谋取巴蜀之地了。
”
甘宁的这个意见与鲁肃早年提出的建议,也可谓不谋而合。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也很相似。孙权很赞赏这个意见,更加坚定了用兵荆州的决心。
当时张昭在座,对甘宁的意见不以为然。他说:“江东自身危急,如果军队真的西征,恐怕必然导致国内大乱。”甘宁不客气地反驳:“国家将萧何那样的重任交给阁下,而您却守成担心出乱子,用什么来追慕古人呢?”
孙权见二人争执,就举杯向甘宁劝酒,并说:“兴霸,今年即出征西进,如同这杯酒,我决定把它拜托给你了。你尽管提出作战方略,使我们一定能打败黄祖,如此就是你立了大功,何必计较长史的话呢?”
建安十二年(207年),孙权第二次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此次战略部署没有彻底展开,原因是孙权的母亲病危,而不得不撤军。后来又因为联合刘备抗击曹操而终至搁浅。
《三国志•甘宁传》记载:(甘宁)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宁陈计曰:
“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
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
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
子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
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
图之计,宜先取黄祖。
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
至尊今往,其破可必。
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
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权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03 精兵简政
话分南北,此时北方的曹操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内政改革与建设。废三公而置丞相,曹操亲自出任。又任命崔琰、毛玠负责刷新吏治,选拔人才,二人公正廉洁兢兢业业。
他们提拔诚恳实干的贤才,排斥华而不实的腐儒;推荐虚怀若谷的长者,打击溜须拍马的小人。唯才是举,打破了两汉几百年的阶层固化,朝堂人才济济。后来,风云一时的西晋王朝奠基人司马懿也是在这时被起用后渐渐崭露头角,尽管,其过程有点滑稽不堪。
从中央到地方,人人都以廉洁奉公自律,即使是身居高位的大臣也不敢奢华过度。曹操也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兴修水利鼓励屯田,移风易俗复兴文学。自东汉以来,铺张浪费穷奢极欲的风气为之一扭,朝野上下,万象更新 。曹操自己都感叹: “要是天下人都能象崔琰毛玠一样,我又何必费心劳力! ”
《三国志•武帝纪》记曰:十三年春正月,曹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秋七月,公南征刘表。
曹操看到自己兵强马壮,就想趁热打铁南征刘表,但对关中的诸侯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先是征召段煨为大鸿胪,凉州牧韦端为太仆,然后又劝说马腾等人解散部曲入朝。马腾和韩遂长期不和,对此很犹豫。
早在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韩遂、马腾两个难兄难弟被李傕郭汜打败回到凉州后,开始时亲热得不得了,但不久就因为各自部曲互相侵掠争斗而反目。 建安元年 (196年)马腾率先攻击韩遂,韩遂暂时落败,回去以后,组织大军杀了马腾的老婆儿子,这下子双方杀红了眼,连那个后来勇冠三军的马超都差点在混战中被杀。
虽然次年双方和解,但毕竟结下了深仇大恨。总体上,马腾斗不过当时西凉实力最强的韩遂。 这大概也是他最终离开关中,心甘情愿地跑去给曹操当人质的原因之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封马腾前将军,假节。之后,马腾听从张既的建议,入朝担任卫尉。建安十六年(211年),其子马超起兵反抗曹操。次年,马腾与其另两个儿子皆为曹操所杀,夷灭三族。此为后话。
不过,当时曹操为了安抚他的部下,任命其长子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继续统领马腾留在关中的部队。内政外交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建安十三年七月,曹丞相决定南下进攻刘表。在征途中,捎带着杀掉了那个处处和自己作对的孔融。
《后汉书》及《资治通鉴》评价孔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讫无成功。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 而目理甚疏。 造次能得人心, 久久亦不愿附也。 其所任用, 好奇取异, 多剽轻小才。”
简单地说, 就是自以为是的空谈扯淡, 而没有任何实际的能力政绩。
建安元年,袁谭攻破青州后,贪生怕死的孔融逃到曹操手下,曹操看在往日交情上,就给了这个儒生一个官做, 一度做到了九卿之一的少府。然而,他对曹操颁行的政策几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反对。
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因为粮食短缺曾下过禁酒令, 这在那个百姓经常饿肚子的年代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少一坛子酒可以节省多少粮食,拯救多少苍生?后来刘备亦有类似的禁令。然而,它却遭到了“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孔融的冷嘲热讽。
作为朝廷官员,曹操擅杀孔融虽然谈不上大公无私,但决非单纯的心胸狭隘挟私报复。打小就知道“让梨”的孔融之所以被推崇,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因为他有个了不起的祖宗而已。
祢衡也是如此,“击鼓骂曹”到现在还是一出京剧保留剧目。祢衡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是好朋友。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却看不起曹操,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
后来祢衡直接破口大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不尊重,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
04 南征荆州
书归正传,却说曹操南下,大敌当前,刘表在这个节骨眼上却撒手人寰,病死了。刘表也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和袁绍一样,刘表也偏爱小儿子刘琮。
不过一开始的时候,刘表因为刘琦长得像自己而偏爱刘琦,但为刘琮订了亲之后,就是他续弦蔡氏的侄女,蔡氏一家(蔡夫人,弟弟蔡瑁和外甥张允)当然就厚此薄彼,经常在刘表耳边吹风,说小儿子的好话。
枕头风吹多了,加上刘琦是个又酒色之徒,不求上进,就开始偏心于小儿子刘琮。刘琦别说继承人没指望,连自身的安危都成了问题。
正好黄祖在江夏被甘宁击杀,刘琦在诸葛亮的暗示下就效仿重耳(即晋文公,晋献公之子。春秋时期,晋献公宠爱骊姬,也想让小儿子成为嗣君,作乱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尽。重耳和另一个公子夷吾便逃出王城,流亡在外十几年,最终回国自立为君),自告奋勇去镇守江夏。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
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
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
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刘表病危时,他也曾回来探望,但蔡瑁等人害怕刘表见到他,一时心软立为继承人,把他拦在门外。
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当然要扶植自己的女婿刘琮继位,还正经八百地给刘琦送去太守的印绶。
刘琦大怒把印摔在地上,立刻就要假借奔丧而起兵。
正巧,这时传来曹操南征的消息,刘琦的那点骨气立刻就被吓软了,连江北都不敢呆,跑回了江夏。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汉晋春秋》曰:太祖之始征柳城,刘备说表使袭许,表不从。及太祖还,谓备曰:“不用君言,故失此大会也。”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觽遂奉琮为嗣。琦与琮遂为嫌隙。
曹操大军压境,蒯越、蔡瑁等人劝说刘琮投降: “强弱顺逆都有大势。以人臣抗拒人主(指的是汉献帝还是曹丞相?反正哪个都惹不起) ,逆道;以荆州抗衡中原,危险;以刘备抵抗曹操,不妥。将军您比刘备怎么样?刘备如果不能抗拒曹操,到那时投降也晚了;刘备如果能抗拒曹操,他会安心在您这里当个手下?”
少不知事的刘琮看到曹操势大,手下又全是投降派,也只好同意。九月,曹操进军到新野后,刘琮派使者拿着符节去见曹操,表示无条件投降。
曹操一看,当今天下大乱,大家都守着天子给的符节作为自己是正统的信物, 如今这个都不要了,那肯定不是袁氏兄弟了(如此看来,袁氏兄弟还算有点骨气),就放心大胆长驱直入。刘备当时在樊城驻扎,被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久而久之觉得情势不对,就派人去问刘琮。刘琮这才派人把自己降曹的决定相告,还命令刘备也投降。而此时的曹操,兵锋已经到了宛城。刘备大吃一惊,拔刀怒斥使者: “你们做这样的事情,事到临头才告诉我,不是太过分了吗!如今杀了你也不能平息我的愤怒,快滚! ”
05 长坂坡之战
刘备立刻召集文武臣下商议对策。诸葛亮劝刘备趁势进攻荆州(襄阳),或许能够得手。
刘备拒绝:“刘表生前将两个孩子托付与我,如今我怎么能做这样背信弃义的事! ”于是,率领兵马离开樊城。路过襄阳时,在城下稍作停留招呼刘琮。
刘琮连见一面的勇气都没有,荆州人一看新主公是这么一个窝囊废,当时就泄了气,不少人就跟着刘备一起离开。到了当阳,刘备手下也第一次有了十几万人,几千辆大车的辎重。然而,这些人毕竟大多是老百姓,一天只能走十几里。
诸葛亮劝刘备,如今人数虽多担“披甲者少” ,曹操早晚会追来,太危险了。应该赶快去江陵与关羽会师,刘备又拒绝: “成就大事的人都以人为本。如今他们自愿跟随我,我怎能一走了之! ”
南下的曹操也知道江陵的重要,可不愿意刘备这条大鱼再次溜走,后续部队粮草辎重全都不顾了,带领几千名轻骑兵狂追。到襄阳后,听说刘备已经离开,更是下了死命令,一天一夜急行军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将刘备一举击溃。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
亮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
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
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刘备再次被打得晕头转向,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了,哪里还能顾及什么百姓,十几万人马都被曹操截住。他只好地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
当时,赵云一时不知去向,刘备令张飞断后,张飞召集十余骑立于当阳桥上,曹军至,张飞据水断桥,曹军都害怕张飞的勇猛,虽然看见张飞人少,但也没有人敢上,刘备因此及时逃脱。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曰: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长坂坡。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之后,赵云又在乱军之中救出了刘备的老婆甘夫人和儿子刘禅,与刘备重逢,《三国演义》里还导演了一幕“刘备摔孩子”的情节,渲染刘备的仁义(如果真有其事,那刘禅的无能就情有可原了,脑震荡后遗症)。此时,关羽正从水道前来接应,刘备张飞诸葛亮等人立刻掉头逃往夏口与刘琦会合。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曰: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在当阳之战中,徐庶的母亲在混战中被曹军俘获(曹操并没有绑架徐母)。徐庶告诉刘备,如今他“方寸已乱” ,于是离开刘备投奔了曹操(徐庶进曹营,也不是一言不发,只是一直不受重用。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曹操看刘备已经逃走,就打算进军江陵。他封刘琮为青州刺史迁往许都(并没有半路截杀,按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诏令所示,刘琮及后获曹操表升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封赏了蒯越等人,并把那位韩嵩从监狱中放了出来。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前文已表,韩嵩在建安四年被刘表下狱,如今获释,无缘无故地坐了九年的牢。这个时候,“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的大将文聘也只好来降,觐见曹操。
面对曹操的询问,文聘流着泪说: “当年就未能辅佐刘表奉迎国家。如今刘表虽然故去,但我依然有据守汉川保全领土的志向。这样,生不负幼主死无愧先君。如今自己不能把握局势而被迫投降,实在心中有愧无颜相见。”曹操大为感叹,厚待文聘并任命他为新的江夏太守。
到此为止,曹操的南下攻势可谓所向披靡。刘表刘琮刘备,一个死一个降一个逃,没人敢挡曹操一招半势,荆州转眼之间就被攻占。然而,曹操意料不到,就在他洋洋得意的背后,一个强劲的对手正等着他。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张锋编撰 辛丑春写于西安 壬寅春修改于大理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