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客家人的由来是怎么回事?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人一词起源说法不多,一说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一说源于清初广东粤西人对惠、潮、嘉、汀、赣移民(当时已是闽粤赣边区本地人)的称呼;还有一说相对于“主”而言的一种对称,即外来人的意思。

作为南方古代***群体,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起源:

客家人,又称客家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据有关学者估计,全世界约有八千万客家人。

其中约五千万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海南、浙江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 180多个县(市),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

约600万人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约1500万人分布在除中国外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起源于几百年前客家人的下南洋运动),客家语也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惠州、梅州、赣州、龙岩、河源、韶关、贺州、玉林、防城港、沙巴州、新竹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城市,梅州、惠州、赣州、汀州被誉为“客家四州”。

客家人的特点

1、讲求实际,刻苦勤俭,艰苦奋斗的美德;

2、坚贞、刚强,不屈不挠,富于反抗的精神;

3、念祖恩,爱国爱乡的美德;

4、团结奋斗的精神。

5、崇文尚武的精神,乐善好施的风尚,艰苦卓绝,开拓进取,勇于冒险,团结奋进,独立自强的精神。

6、开拓,崇文,爱国,刻苦务实;

7、自立更生,艰苦创业;

8、尊师重教,热爱知识;

9、勤劳实干,开拓进取;

10、重视家庭,夫妇互助,弟兄和睦;爱国爱乡,不忘祖宗。

11、坚忍卓绝,刻苦耐劳,冒险犯难,团结奋进;

12、崇尚忠义,反抗压迫,义不帝秦,同仇敌忾,爱国爱乡,注重武术;

13、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尚教育,敦亲族,敬祖先,隆师道。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但历史学家似乎更赞成“中原说”,认为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

客家人的南迁,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代,彼时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如此,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先祖源于中原和南方百越地区,经长期相互融合,聚居于赣、粤、闽、湘、台、琼诸省,并逐渐散及国外,漫布全球。

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客家”这一称谓的来历是与客家先民的迁徙相关联的。

对其居住地而言,这些人是从别处搬迁过来的“客”,可以说,离开了迁徙就不会有“客家”这一称谓。

客家人迁徙的原因多种多样。

早期则主要是源于灾害的胁迫。

诸如残酷的战争、水、旱、虫等特大自然灾害的打击及瘟疫的流行。

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的战乱,几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迁徙。

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就有过客家先民的大迁徙。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特殊方式的迁徙。

据说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驱赶数万中原百姓“木客”往赣南兴国伐木,没累死的后来就留在了当地,这大概便是赣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在我国的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生活着大量的客家人,这些客家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化边界,形成了一个举世罕有的族系。

从秦朝开始,大批饱受战乱的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等地,他们始终以外来人的身份客居他乡,加上受到当地丘陵环境以及当地民俗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客家人交流着他们独有的方言,遵循着客家人的风俗习惯,被人们称为"丘陵上的民族"。

后来,客家人因为当地的土地资源不足,所以向南方各省各地移民,但是客家人在华南各省经常遭到当地民众的排斥,所以客家人也就逐渐养成了尚武好斗的性格。

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在多个地方艰苦奋斗繁衍生息,因此客家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族群都是经历过历朝历代的迁徙而发展至今的,今天的北京、上海等地的原住民都是以几百年前的移民为主体,广东、福建、台湾的几大族群更是如此。因此,客家人在上千年的迁徙历史中,已经和其他迁徙族群一样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

客家人,又称客家民系,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是世界上最广泛和深远的民族之一。客家人迁徙于中原北部,迁徙使客家人性格强硬。尽管在偏远山区,勤劳的客家人在他们的土地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人常常以有才能的人为榜样,鼓励子孙向事业有成的前辈学习。有人说有阳光的地方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土壤,哪里客家人住在一起,艰苦创业,繁衍后代。客家人走遍世界,移民到世界各地,在海外商界有许多成功的商人,他们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扩展资料

客家人的迁徙:

第一次大规模迁徙是在秦世皇时代

秦世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需要,派了600000名部队到南方去。

秦钧南起闽粤边缘,至揭陵岭(即揭阳山,揭阳县以北150英里),直达海丰县兴宁。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又派了500000名士兵到“南京武陵”(现在这两个地区)。

这些兵士早已“蹲在武陵,多杂”。

秦国死后,两批南方的秦兵来到当地,成为第一批客家人。

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发生在西晋末年“永嘉难”和东晋时期

当时,为了避难,一些中原居民迁往闽粤黔边区。后来,由于南北对峙,中原地区大约有96万人向南迁移到长江中游。一部分人流入闽南,一部分人通过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第三次大规模的南迁是晚唐黄潮起义时期

首先,唐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迫使大批汉人南迁。唐末黄朝起义,中原汉族大量南迁到闽粤地区。例如,宗芳丽梦从长安迁到梁亮,迁往福建宁化石屏乡。固始王胥、王朝对黄潮起义作出了反应,寿光、寿州五千人的农民起义军下落江西,沿边人口激增。

客家人的祖先是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

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至宋朝逐渐南迁的汉人在赣江、汀江、梅江冲击而成的三江平原上形成了客家民系,发展成了赣州、汀州(今分属龙岩 和三明 )、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深圳等客家主要聚居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e20240226083415262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