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山西廉政故事名人,清代山西名臣排名?

历史上山西出了不少清官廉吏,以明清时期较为集中。他们皆廉洁自好,以坦荡荡一身正气,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1、杨继宗(1426-1488年),山西阳城人。

2、魏象枢(1617—1687年),蔚州(今河北省蔚县,清康熙三十二年以前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府治)人,是清初著名的大臣和学者。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

3、吴琠(1637-1705年),山西沁州(今长治市沁县)人。

4、陈廷敬(1639-1712年),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名臣,入仕五十三年。

5、孙嘉淦(1683-1753年),山西省兴县人,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前期一位突出的有胆识的宰相级官员

6,梁中靖(1765-1833年),山西灵石县夏门村人,是清代道光年间一位名动京晋、青史留名的反腐典范、倡廉楷模。

7、栗毓美(1778-1840年),山西省浑源县人,清嘉庆7年(1802年)以拔贡考授河南知县。后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道光15年(1835年)任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主持豫鲁两省河务。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

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重尔(前 697年——前 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前 636年至前 628年在位。

献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骊姬之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穆公发兵护送回国,被立为晋君。

他重用狐偃、赵衰等人,协力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

后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与楚军接战,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旋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

惠文王时,将兵破齐,拜为上卿。

后多次击败齐、魏,歼敌立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候。

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帅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

前251年,他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

晚年悒郁不得志,愤而奔魏。

后又离魏适楚,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

原为宦者令舍人。

惠文王时,奉使报秦,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前 279年,秦、赵会于渑池,他随侍孝成王,面斥强秦,不辱国体。

以功任上卿,居廉颇之上。

由于他善自谦抑,相忍为国,使廉颇受到感动,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

前 621年在晋国执政,节俭奉公,注意整饬政纪,大得民和,又以车八百平周乱,立匡王。

前607年,晋灵公图谋杀他,他避难出走,未及越境,灵公被杀。

他回朝迎立成公,继续执政。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

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

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

少时贫困,乞食于齐,一度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

晋献公灭虞,把他虏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

中途逸去,又为楚人所执。

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把他赎回,故号“五羊大夫”。

时年七十余,曾向秦穆公推荐老友蹇叔,共襄国政。

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

前 627年,奉秦穆公命,与西乞术、白乙丙(皆蹇叔子)将兵袭郑、灭滑(今河南偃师东南),归途过崤山(今河南渑池东)时,遭晋军伏击,三将均被俘。

后释放回国,穆公仍不咎既往,复职如故,而礼待盖厚。

他悉心雪耻,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

豫让,春秋末晋知氏家臣。

先事范氏、中行氏,继归知伯,颇受尊宠。

后韩、赵、魏三家灭知氏,尽分其地。

他改变名姓,漆身吞炭,伺机谋刺赵襄子,为主报仇。

襄子过桥。

他伏桥下欲刺襄子,因马惊,遂被索捕。

他直陈动机不讳,并请襄子解衣,拔剑击衣雪恨,然后自伏剑而死。

荀况(约前 313一前 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

在稷下三任祭酒。

曾到秦国考察,晤见范睢;后至赵国,与孝成王议兵。

晚年,应楚春申君召,受任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令,著书终老。

其学术原于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当时进步的思想学说。

在天道观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提出“方贵于知”的观点,强调必待“天官”普遍接触事物,才能做到“征知”、“解蔽“,正确发挥“天君”之作用;在“正名”论上提出“制名以制实”的观点,强调“名”必待“约定俗成”,需经社会实践的检验。

对人性问题,认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材朴”的“本始”表现即是“恶”。

要改“恶”从“善”,必有待于“化性起伪”。

他特别强调“礼”的“化性”作用,以为“礼者,法之大分”,必待“隆礼至法”,纳法入儒,实现“王道”才有保证。

《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三十二篇,其中《大略》以下六篇,可能为后人附托。

李牧(?一前 228),战国末赵国将领。

长于用兵。

悼襄王时,将兵驻守北边,抵御匈奴,打败东胡(今内蒙南部一带)、林胡(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积有战功,甚得军心。

前 233年,秦攻赤丽、宜安他奋起反击,在肥大败泰军。

下一年,秦军越太行山,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他击败。

统一战争中,秦灭韩后,转而攻赵,他和司马尚率兵堵击,相持一年。

秦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他造反,被杀。

三个月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纪信(?——公元前 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

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

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

汉文帝时,他是皇帝的侍从官,汉景帝时被提升为皇帝侍卫的统领。

他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

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本是平阳公主家中歌妓,前 128年生戾太子,遂被立为皇后。

征和三年(前90),因“巫蛊”之祸,戾太子起兵失败后自杀,她不能自明被赐死。

卫青(?——前 106),西汉名将。

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

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

元狩二年(前 127),率军大败匈奴,收复河套。

元狩四年(前 119),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

他前后七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方诸郡。

霍去病(前 140——前 117),西汉名将。

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

元狩二年(前 121),两次率兵击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控制河西四郡,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

四年,又和卫青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主力。

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

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

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

武帝时,住奉车都尉。

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封博陆侯。

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

前后执政凡二十年。

始元六年(前81年),他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中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之盐铁官营会议。

今存《盐铁论》一书,系与会者桓宽的当场记录。

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

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武帝末,以良家子升为郎。

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

后失官。

年三十余,乃学《春秋》,明习兵法,经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

本始中,从军击匈奴。

军罢,复为郎。

宣帝时,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曾出使大宛,率兵击破莎车,代为右将军典属国。

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

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

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

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

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 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婕妤是西汉时女官(嫔妃)名。

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成帝初即位,入选后宫,始为少使,后立为婕妤。

不久因赵飞燕得宠,惧祸自求供养太后,成帝许其入长信宫侍奉。

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郭泰( 128—— 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

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

尝游洛阳,为河南尹李膺赏识,遂相友善。

在就为太学生所敬仰,一度名震京师。

后归故里,官府征召,不就。

党锢之祸起,他闭门教授,弟子数千。

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

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

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

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

年十九,为郡吏,曾捕杀宦官党羽。

灵帝时,任豫州刺史,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

灵帝死,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与之谋事,任从事中中郎,转河南尹。

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令、司徒。

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

不久,为卓部将李榷、郭汜所杀。

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十五岁被选入宫,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毛)冠。

汉末被王允收为义女,用连环计使吕布、董卓反目,后归吕布。

后传说被关羽所杀,又说为曹操所杀。

吕布(?—— 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

初从并州刺史丁原。

董卓入京师。

欲杀原,并其兵众,他为董卓收买后杀原归卓,被任命为骑都尉。

后又与王允合谋杀卓,受任为奋威将军,封温候,割据徐州,建安三年,为曹操所杀。

其故事流传民间,成为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者之典型。

关羽(?—— 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

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亡命奔涿郡,时刘备在乡里招合徒众,他与张飞往投,誓共生死。

官渡之战前,曹操分兵东征,击败刘备,他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

后仍投刘备,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率众围攻曹仁于樊城,降于禁,杀庞德,北方震动,曹操拟迁都以避其锋。

不久,孙权袭取荆州,他因骄傲轻敌,后备空虚,兵败被杀。

张辽(165——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

少为郡吏。

东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过人,如为从事。

旋而降曹操,为其五大名将之一。

任中郎将,赐爵关内候。

因数有战功,迁裨将军,从攻袁尚兄弟,和乌桓。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攻合肥,他率死士八百余人,奋勇突击,大破吴军,拜征东将军。

后率军攻吴,死于军中。

徐晃(?—— 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

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

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

贾充(217——282),西晋大臣,字公闾,平阳襄陵(今襄汾)人。

曹魏后期,任司马氏属下右长史,指使成济杀魏帝曹髦,参与军国机密。

晋初历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太尉等职。

泰始四年(268)主持删革刑书,制定《晋律》。

其女贾南凤为太子司马衷妃,另一女为齐王司马攸妃,故深受宠信。

他竭力反对伐吴,司马炎仍诏为大都督,被迫受任。

贾南凤(256——300),西晋惠帝皇后。

平阳襄陵(今襄汾)人,贾充之女,性妒悍而多权诈。

惠帝即位后,欲专朝政,密诏楚王玮等进京,杀辅政大臣杨骏及汝南王亮、卫灌等,株连数千人,又以矫诏擅杀之罪杀楚王玮,挑起宗室内部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她用张华、裴顾等人掌政数年,后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刘渊(?—— 310年),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304——310年在位。

字元海,出身新兴(今忻州市)匈奴贵族,少时常住洛阳,与名儒官僚交游。

父豹死,袭匈奴左部帅,任建威将军、匈奴五大部大都督。

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欲发五部众为援,派他返回并州。

元熙元年( 304),于离石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即汉王位,出击并州各地,并王弥、石勒等部,赶走并州刺史司马腾。

五年,称帝改元,建都平阳(今临汾),向晋都洛阳发动进攻,不久病死。

孙盛,生卒年不详。

太原中都(今平遥)人。

东晋无神论者,曾驳斥佛教“神不灭”的思想。

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等。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博学才高,诗赋都很有名,曾注释《尔雅》、《方言》、《楚辞》等,是东晋有名的训诂学家和重要文学家。

温峤(288——329),东晋太原祁县(今祁县)人。

初从刘琨讨石勒,为其谋主。

司马睿也镇江左,他奉琨命南下劝进,被留用,参与机密,甚受倚重。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319——333年在位。

上党武乡(分榆社县北)人,羯族,父祖均为部落小帅。

少时耕田行贩,生计穷困,为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至山东茬平为奴,后与牧马帅汲桑起兵反晋。

桑被杀,他投奔刘渊,为安东大将军,转战冀、并、幽地区,并王弥、王浚等部众,逐渐形成割据势力。

光初二年(319),北据襄国(今河北邢台)称赵王,建国初期,竭力提高羯人地位,同时重用汉族人张宾为辅佐,恢复租调剥削,典定九流,崇儒学,兴佛教,借以稳定后赵政权。

太和二年(329)攻灭前赵,控制中原大部,次年称帝,不久病死。

慧远(334一416),东晋名僧,雁门楼烦(今宁武)人。

本姓贾,少时通儒学,亦善老庄,与弟慧持同受戒于名僧道安,太元四年( 379)赴荆州传教,在庐山宣讲《丧服经》。

他精研佛教,创立净土宗,在南方广流传。

在探讨哲理时,与名士陶渊明等常有来往。

法显(334——420),东晋名僧,平阳武阳(今临汾)人,一说襄垣人。

幼年出家,后以经律多有误阙,矢志赴天竺求经。

弘始元年(399),自长安西行,经西域、逾葱岭,历经艰险,抵达北、中天竺,得佛经,学会梵书梵语,又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搜求佛经,经海道归国。

义熙八年(412)在青州牢山(今山东崂山)登陆,次年抵建康。

译出佛经百余万言,又将亲历三十余国见闻写成《佛国记》(又名《法显传》、《佛游天竺记》等),为研究古代中外交通和中亚、南亚诸国及南海地区历史、地理提供了重要资料。

近年来还有人认登上美洲大陆的第一人。

王僧辩(?—— 555),南朝梁将领。

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人。

本乌丸氏,属鲜卑族。

梁时,随父南渡,为湘东王萧绎部下,历任武宁、广平、新蔡、竟陵等地太守。

侯景乱起,奉命赴援建康,未至而城陷。

后攻灭湘州刺史萧誉,与陈霸先共同讨平侯景。

萧绎称帝后,他以太尉出镇石头(今江苏南京西)。

绎死,又与霸先欲立萧方智为帝;后受北齐怂恿,迎立萧衍任渊明,以方智为太子,因丧失支持,终为霸先袭杀。

斛律光(515——572),北齐大臣。

字明月,朔州人。

高车族。

少工骑射。

初为候景部属,后被齐高祖任为都曾。

能射飞雕,每射必中,时称“落雕都督”。

长期从事对北周的战争。

河清三年( 564年)周将尉迟迥、王雄等以十万众攻洛阳,他率骑五万往拒,战于芒山(今河南洛阳西),大败周军,射杀王雄,以功迁升太尉。

后主武平元年(570年),再次击败周将宇文桀部,直逼宜阳(今属河南)。

旋又击败宇文宪。

诏加右丞相、并州刺史,又徙左丞相,封清河郡公。

因遭后主所忌,以谋反罪被杀,灭其族。

薛道衡(540——609),隋大臣、诗人。

字玄卿,河东汾阳(今山西万荣西南)人。

历仕北齐、北周.入隋,官内史侍郎、襄州总管等职,炀帝即位,官司隶大夫。

因上《高祖文皇帝颂》及赞扬颖为炀帝所忌,被杀。

他善文辞,以文章才华名重当时,所作诗辞藻华丽,《昔昔盐》中“空梁落燕泥”一语,甚为时人称赏。

后人辑有《薛司隶集》。

王通(584——617),隋朝哲学家,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曾上隋文帝《太平策》十二篇,为朝臣疑忌,返归乡里。

朝廷屡召不出,执教自给。

有弟子多人,时称“河汾门下”。

他适应全国统一的形势,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而以儒家为其基本立足点。

著作大都散佚。

今存《文中子》十卷,语录形式,最能代表其思想。

裴矩(?—— 627),隋末唐初大臣。

河东闻喜人。

隋文帝时官至吏部侍郎。

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隋朝互市,他主管其事。

遂采访西域政教风俗、山川险易、君长族姓、物产章服等,撰《西域图记》三卷,叙四十四国事,大得炀帝宠信,拜民部侍郎,迁黄门侍郎,参预朝政。

又诱致西域各国入朝,使炀帝扩张欲望无限膨胀。

大业未,炀帝入江都,字文化及称帝,他被任为尚书右仆射。

及字文化及败亡,他为窦建德所获,复以为吏部尚书,不久转尚书右仆射,专掌选事,并为其制定朝仪。

建德败于虎牢,举山东之地降于唐,他又官至检校待中、民部尚书。

薛世雄(555——617年),字世英,一河东汾阳(今万荣县西)人,是隋代著名的将领。

他所统领的军队“破敌之处,秋毫无犯”,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在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方面做过显著贡献。

裴行俭(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高宗鳞德二年( 665年),任安西都护,曾招抚西域诸国归附,后迁吏部侍郎。

仪凤四年( ( 679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叛变,他袭俘都支,降遮匐,拜礼部尚书。

调露元年( 679年),又击灭单于大都护府属下突厥人的叛乱,以功封闻喜县公。

第一位是谁啊,舜帝。三皇五帝的五帝之

一。运城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虞舜就是咱运城五千年历史的代表人物。

第二位,魏文侯。战国七雄之一。任用卜子夏、吴起等人、那把秦国都打的一愣一愣地。可以作为运城诸侯王代表。

第三位,荀子。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人物。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被人称为“后圣”,可以作为运城思想家的代表人物。

第四位,关羽。汉末时期人物,可不是三国时期哦,关羽在世的时候,汉朝还没灭亡呢。大家都比较熟悉,我觉得可以作为运城形象代言人。

第五位,薛仁贵。唐朝武将,往东打到朝鲜,往西打到天山。可以说征战无数,没有打过败仗。可以作为运城武将的代表人物。。

第六位、王勃。初唐四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代绝唱。无人能比。可以作为运城诗词协会代表人物。

第七位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和王勃的区别是写文章多,诗词少。散文《黔之驴》都还记得吧,那就作为运城作家协会代表人物吧。

第八位司马光。砸缸砸的也好。《资治通鉴》编的好。当官也当的好。可以作为运城公务员的代表人物。

第九位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感天动地窦娥冤》,《单刀赴会关云长》都是他的剧作,可以作为运城剧作家协会代表。

第十位薛暄。明代铁汉公薛暄,一代清官,河东学派创始人。可以作为运城廉洁奉公的代表人物。

刚正不阿的人物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人物及其事迹:

岳飞:南宋名将,他一直坚守自己的信仰,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惧权贵,不顾个人安危,坚决抵抗外敌入侵,最终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

赵奢: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他曾经征收田赋,不畏强权,敢于对抗贵族,坚守国法,最终成功改革田赋制度,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宣:东汉时期官员,他因为反对宦官专权,不惜冒犯皇帝,坚守自己的信仰,被称为“强项令”,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刚正不阿的人物之一。

包拯:北宋时期官员,他因为不畏权贵,铁面无私,执法如山,被称为“包青天”,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刚正不阿的人物之一。

海瑞:明朝时期官员,他因为敢于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刚正不阿,被称为“海刚峰”,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刚正不阿的人物之一。

这些人物都以其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著称于世,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刚正不阿。

古代历史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有“矢志报国,屈死风波亭”的岳飞,他有精忠报国的典故。

“直言敢谏却被冤杀”的王彦章,连打唐将三十六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周亚夫军细柳”的周亚夫为后来汉武帝彻底扫除侵边的匈奴,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刚正不阿的人物有很多,比如狄仁杰、关羽、魏征,包拯等等。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海瑞。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南宋时有个名叫海俅的人,从福建迁移到了广州,海俅的重孙海逊子在明朝开国之初是广州卫指挥(正四品武官名)。

海逊子的儿子海答儿于1383年(洪武十六年)从军来到海南岛,就在琼山县落海瑞画像了户籍。

海答儿的儿子海宽,中举后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

有子侄海澄、海澜、海翰、海鹏、海迈五人,其中海澄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其他还有三人中过举人。

唯独海瑞的父亲海翰无所作为。

海翰娶妻谢氏,谢氏于1514年(正德九年)生下海瑞。

海瑞出生4年后,父亲海翰便死去了。

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勉强维持生活。

谢氏性格刚强,对海瑞要求很严格,不让他像一般儿童那样嬉戏玩耍。

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他立志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号"刚峰",取其做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的意思。

刚正不阿的人有很多,包括包拯、狄仁杰、魏征、关羽、海瑞等人。

1、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他在任职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他廉洁公正,刚正不阿,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2、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他曾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可以说,他具有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的品格。

3、魏征

魏徵,即魏征(580年-643年),下曲阳县人。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三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是为人臣的楷模,历代的大臣都以这他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他敢于直谏,刚正不阿,处事公正,政绩累累。

4、关羽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他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以忠义、刚正见称于后世。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

5、海瑞

海瑞,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他的为人非常刚正。

1、 孟子 (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主张仁爱和道德伦理,并批判社会不公。他坚定地主张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不受外在利益的引诱。他通过与君王辩论和劝说,争取了许多改革的政策,并为后世的政治思想家奠定了基础。

2、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 (1491年-1547年):亨利八世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争议性的君主。他因为不满意教皇对其婚姻的干预,宣布英格兰脱离罗马天主教,成立英国国教,这一事件被称为英国宗教改革。亨利八世的坚决立场在当时是非常勇敢和刚正不阿的,对英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纳尔逊·曼德拉 (1918年-2013年):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最重要和最受尊敬的领导人之一。他是非裔南非人权运动的重要代表,坚决反对种族隔离政策,为实现种族和解和平共处而奋斗。曼德拉因其在反种族隔离斗争中的勇气和领导能力而闻名,并在1994年成为南非民主选举中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4、 马哈特玛·甘地 (1869年-1948年):甘地是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和非暴力抵抗的倡导者。他坚决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并通过非暴力行动、去工业化和信仰耐性的方式争取印度的独立。甘地的刚正不阿和自我牺牲精神成为许多后来的领导人所崇拜和效仿的榜样。

5、 约翰·肯尼迪 (1917年-1963年):作为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面对了当时严峻的国内和国际挑战。

他展示了强烈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冒着巨大的风险推动了美国航天项目,并在遭遇古巴导弹危机时采取果断行动,避免了一场可能导致核战争的危机。

肯尼迪的刚正不阿表现也体现在他的民权立法支持和遭遇暗杀时的勇气面对。

这些人物都在各自的领域中表现出了刚正不阿的特征,并以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正直立场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秦有上卿郝晏,相传是期的后裔,其孙郝援,任太原守。

西汉有以廉洁闻名的郝子廉;郝贤,以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

1、姓氏源流

郝(Hǎo)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为其始祖为帝乙之子子期之后,以封地名为氏。

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

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

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省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

一说郝乡在今陕西省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

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公元前11世纪)之后。

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出自复姓郝骨氏所简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中有郝姓:

① 如上党、卢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

② 辽西郝姓出自东汉时乌恒人。

③ 唐时南蛮有郝姓。

④ 西夏人中有郝姓。

⑤ 元时都噜别族汉姓为郝姓。

⑥ 今土家、满、蒙、回、锡伯等民族均有郝姓。

得姓始祖:帝乙。

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

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

商族后来不断壮大,至契的十四世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为帝乙,他将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

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所灭,按当时的固有习惯,子期的后裔便以居地为氏,称郝姓。

他们尊帝乙为郝姓的得姓始祖。

2、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

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

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省)。

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

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

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

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省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并落籍当地。

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

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

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

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

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

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

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

3、历史名人

郝 隆:字仕治,晋代人,官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农历七月七日,人们都在晒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问他为甚麽,他答道:“晒我腹中的书罢了。”

郝 昭:字伯道,三国时魏国太原人,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四十余年,军民畏服。诸葛亮围困陈仓,昭与之对峙二十余日,亮不克而退,昭因此被赐为爵列侯。他反对厚葬,提倡薄葬,并身体力行。

郝 澄:句容(今属江苏省)人,宋代画家,他所作道释、人马,笔墨清劲而善于设色。

郝 质: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将领。少年从军,挽强第一。以防御西夏、平贝州贼乱有功,累迁六宅使。其治军严谨,犯者不贷,而犒赏优厚,平时自奉俭约,尤笃于信义。

郝 章:汾州(今山西省汾阳)人,宋代画家,长于画人马,与路皋橐驼、张远山水并称“河东三绝”。

郝 惠: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宋代画家,善山水人物,为燕文费之师。

郝 经:字伯常,顺天(今北京市)人,先世泽州陵川(今属山西省)人,元代名臣、学者、书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史学家、哲学家。

累赠昭文馆大学士、司徒、冀国公。

其字画天资高古,取众人之长为己有,故其笔画俊逸,遒劲,无倾侧妖媚之态,为当世之名笔。

著有《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贞观》、《陵川集》等。

郝 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省)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建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 浴:字冰涤,又字雪海、复阳,号中山,直隶定州人。

顺治六年(1649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

顺治八年(1651年)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

顺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因忤吴三桂被劾,部议坐死,后从宽谪戍奉天(今之沈阳)。

顺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徙铁岭,居于南门之右,谪居这里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圣祖玄烨廉其冤,以原职召还,复授湖广道御史。

在离开铁岭的时候,把自家居室献给铁岭人作为士子读书处,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称“银冈书院”;把十八年来购置的二百二十五亩土地和城内西南隅的一段地基,献给书院,留为“生徒肄业之资”。

当人们来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缅怀周总理的时候,都自然地想起银冈书院的历史和它的创始人郝浴。

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广西巡抚。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任所。

郝子廉:太原(今属山西省)人,性廉洁,一介不取于人。尝过姊饭,留十五钱默置席下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于井中。以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功封众利侯。

郝夫人:晋代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汝南内史王湛之妻。王湛兄嫂钟夫人,出身名门,郝氏不因低贱而低三下四,钟氏也不因富贵而盛气凌人,时人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

郝孝德:平原(今属山东省)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曾聚众数万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郝处俊:安陆(今属湖北省)人,唐贞观进士,累迁吏部侍郎,高宗时官至宰相。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凡他规定的民俗,都很符合道理和实情。

郝士安:太原(今山西省)榆次人,宋代画家,张远弟子,事其师甚敬,常执杖屦,侍立左右。

郝摇旗: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第一猛将,原名永忠,因初在军中为大旗手,故名。初事闯王,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曾取得全州大捷,后被俘杀。

郝懿行:栖霞(今属山东省)人,清代户部主事、学者,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于《尔雅》用力最久。一生著述颇丰,作有《郑氏礼记笺》、《尔雅义疏》、《竹书纪年校正》、《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晋宋书故》、《荀子补注》等。

郝兰田:清末民初京剧老旦著名演员,京剧改革家王瑶卿之外祖父。

安徽省人。

原为徽戏演员,工老生。

以唱《祭风台》(即京剧《借东风》)名遍皖中。

大约在道光、咸丰之间来北京,因与程长庚同乡,搭入三庆班演唱。

入班后,初演《天水关》孔明一角,声容并茂,气度高华,颇受观众赞赏。

时正值该班连演卢胜奎所编之“三国”连台本戏,其中孔明一角,曾由郝兰田、卢胜奎分担演之。

后因三庆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请改唱老旦。

在当时,因老旦唱工呆板,黯无生气,多不被人所重视。

而郝兰田能综合各家老旦之特长,并以老生唱法参合旦腔韵味,而创制出老旦新腔。

从此,京剧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跃而上,始为剧界内外所重视。

郝为真:又名郝和,字为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郝氏太极拳创始人。后传授孙禄堂,奠定了今天孙氏太极拳基础。现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有“郝派太极拳协会”。

郝梦龄:河北省藁城人,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郑州警备司令,后任第九军军长。著名抗日将领,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

郝鹏举:河南省灵宝人,曾任国民党第42集团军中将。

郝鹏举的一生,先投降日寇,认贼作父;后叛变人民,丧失人格。

1947年1月,陈毅率大军攻击郝的驻地白塔埠,击溃其部队,生俘郝鹏举。

1947年4月,蒋军对我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

我鲁东南地区机关向渤海地区撤退,郝鹏举被押随行。

遇蒋机轰炸,郝竟乘机逃跑,被我警卫人员击毙。

郝建秀:全国妇联第四届副主席,现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原纺织工业部部长。

山东青海人,汉族,1949年参加工作。

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纺织学院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51年创造“郝建秀工作法”,当选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1952年当选为全国青年模范团员。

1953年当选为纺织工业系统全国劳动模范。

先后曾任青岛市国棉八厂副厂长、厂长、工程师。

青岛市革委会副主任、青岛市委副书记、山东省委常委。

山东省总工会副主席、省妇联主任。

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2年任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

为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一至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

4、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京兆郡: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

治所在长安,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

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

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

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

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

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2、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丰文堂:源出郝经,字伯常,元代陵川(今山西省陵川)人。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询问经国安民之道,他条陈数十事,世祖大悦。即位后,任其为翰林侍读学士。曾充国使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归。留宋期间,著述甚多,其文丰蔚豪宕。故其族人以“丰文”为堂名,此即郝姓“丰文堂”之由来。

此外,郝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三余堂”等。

5、宗族特征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

2、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作为一个得姓三千余年的姓氏,历经如此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仍立足北方,诚为罕见。

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

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

字行辈份排列有序。

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

【郝姓宗祠通用对联】

〖郝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丰文尚节;

引义传经。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字伯常,陵川人。

幼年时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居河北,住在元朝将领张柔家,得以读他的藏书。

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

宪宗时,入忽必烈(元世祖)王府,因谈论治国安民之道,深得信任,跟从忽必烈攻鄂州,得到宪宗死的消息后,力劝忽必烈北还争帝位,与南宋宰相相贾似道约和退兵。

中统初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出使南宋,被贾似道扣留在真州达十六年,至元年间才被释还。

文章丰蔚豪放,撰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通鉴书法》等,又著有《陵川集》。

诗多奇崛。

下联典指唐·大将郝处俊,安州安陆人,贞观年间进士。

累迁吏部侍郎,跟随大将李[责力]征讨高丽有功,授同东西台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参与朝政,上元初年官中书令。

为人正直,操履无玷。

在朝中,他每发言议论,必引经据典,主张法令应刚柔相济,凡所规风,深得大体,得高宗赞许。

储书栖腹;

饮水投钱。

上联典指东晋人郝隆,字仕治,任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善于应对。一年的七月初七,人们都忙着栖衣物,他却睡在庭院里。有人问他,他答道:“栖一下我肚子里的书。”下联典指汉代人郝廉,曾出远门,在路边井中饮水后,往往把钱投入井中,以表示清谦。

猛将旗手;

红袄顺天。

上联典指郝姓第一猛将郝摇旗,初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中当旗手。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攻清军。后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金朝末年红袄起义军首领郝定,山东衮州人。举事于泰安,曾攻克十余县,称帝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后被俘遇害。

太原一介;

河东三绝。

上联典指汉代名人郝子廉,太原人。性廉洁,一介不取于人。尝过姊饭,留十五钱默置席下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于井中。下联典指宋代画家郝章,汾州人,居阆州。长于画人马,年已八十,每画一人一马,称绝一时。与路皋橐骆、张远山水并称河东三绝。

夫人家法;

宰相襟期。

上联典出《世说新语》载,王浑妻钟氏,与弟妻郝氏皆有德行,钟虽门高,与郝相亲重,时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下联典指唐·郝处俊,尝言志曰:“大丈夫惟无仕,仕必至宰相乃可。”后仕至中书令。

太原世泽;

廉洁家声。

全联典指汉·郝子廉,性廉洁,过姊饭,默置钱于席下,远行饮路帝井水,投钱于井中。

-----------------------------------------------------------------

〖郝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人曝笼内物;

我晒腹中书。

全联典指晋代参军郝隆,字仕治。每年七月七日,人皆晒衣物,惟隆卧于庭中,人问之,答曰:“晒吾腹中书耳!”

〖郝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尔雅疏义流芳远;

春秋说略世泽长。

全联典指,清代户部主事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嘉庆进士,谦退廉介,潜心著述,长名物训诂之学,著有《尔雅疏义》、《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等。

〖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奇韵豪文,才推元代;

危言高论,名重汉时。

上联典指元代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字伯常,陵川人。下联典指东汉名士郝洁,太原人。好危言高论,名重当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郝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郝盛旺少将

郝盛旺(1917-2001),陕西省绥德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2师4团战士、班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排长,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第5纵队1支队1团连长,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连长、副营长,第7旅特务营营长。参加了山城堡、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营长,第19团参谋长,北野战军第6纵队16师46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16师47团团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广东、解放海南岛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代军长,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员,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是边防部队炮兵前指的负责人,协助边防部队首长协调和指挥参战炮兵部队行动。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开始时,高炮部队负责要地防空和参战部队对空安全,地炮部队则以猛烈射击实施炮火准备,支援步兵。

紧接着,炮兵部队跟随行动,以火力保障北线向班庄、扣屯、朔江、河安穿插部队攻击前进;南线炮兵配合步兵占领高平,支援步兵从友谊关东、西侧反击,攻占同登。

攻占谅山时,我炮兵集中于扣马地区,将越军精心构筑和布设的各种防御设施大部摧毁。

支援主攻部队的炮兵,以85毫米加农炮担负直瞄射击任务,以其余炮兵支援步兵分段转换攻击,保障步兵攻占扣马山主峰。

攻占谅山市区时,炮兵进行了30分钟炮火急袭,越军工事、兵营、通信枢纽被基本摧毁,炮兵还组织轻便火炮,抵近射击为步兵扫清障碍。

战后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等职。

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7月29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4岁。

赵元善(1913.12—1994.10),男,汉族,山西省大 同市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83年8月退休 改离休,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廉洁勤政忘我工作,赢得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山东黄河治理河务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离休前任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修防处工程师

赵元善(1923年-1944年5月),男,河北省威县人。

生前为赵村郭田庄村长,1944年5月在赵村牺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e202310171758537691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