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五台山历史传说故事,五台山的历史传说?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地恶劣,冬天气温极低,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耐,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去种庄稼。一日,文殊菩萨恰巧路过五台山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在水深火热之中,她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文殊菩萨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了他的来意。

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的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不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

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类特地来寻求帮助的。

龙王心里还是不愿意把神石借给他人,又不能直接地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把它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了龙王,走到神石跟前,转眼间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在一边惊得目瞪口呆,十分后悔。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人们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叫清凉寺。

这就是五台山的来源传说。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

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

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

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

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

”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至今,五台山又叫清凉山。

1、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夏天到山顶,晚上睡觉都要开暖气,可以想象五台山整个的气候。进入五台山,就感受到了清凉的气息。据说,以前的五台山是很热的,后来文殊菩萨就到龙宫里去借一块石头,叫做歇龙石,很清凉,也叫做清凉石。

东海龙王的五太子他每次去练兵回来,就在歇龙石上休息。文殊菩萨给借走以后,放在五台山,五台山整个山就一片清凉。五太子看到歇龙石没了,就跑到五台山,山太大了,五太子就用龙尾把五个山顶都扫平了。现在的五台山山顶都是碎石头。

2、五台山的首寺——大孚灵鹫寺:东汉年间,白马驮经的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按经索骥寻找到五台山,发现这里的地形与印度灵鹫山神似,就此认定五台山与佛祖有着不解之缘,于是五台山的首寺——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应运而生。

此后,五台佛寺一而十,十而百,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极盛时寺院达到300多座。如今的五台山,依然拥有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

3、五台山——灯笼文殊:康熙当年到五台山寻找父亲,据说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康熙在五台山时,走到了西台下面,就迷路了。后来文殊菩萨化了一座桥,一个老人提着灯笼,来接他。于是五台山就有了灯笼文殊。

4、五台山——带箭文殊:乾隆听说五台山僧人作风不良,想去亲自查看,到五台山,看到一个和尚在河里洗澡,旁边还有许多女人,乾隆一生气,一支箭射过去,和尚负箭跑了,乾隆追上去,到了菩萨顶上,僧人不见了,就看到文殊菩萨背后有一支箭。五台山就有了带箭文殊。

5、五台山——五爷庙

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

很久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

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

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

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怒。

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狐仙庙在当地被叫作梵仙山。

因为狐仙为人类做了很多好事,人们为了纪念它才在此建庙。

故事来源如下:

很久以前,有一个朝山的人,千里迢迢前来参拜文殊菩萨。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来到五台山。可是天都黑了,他没有找到住处。在黑暗中,他看到前面有点点灯光,就像茫茫夜空出现了一颗明星。

他走近灯光,果然有一户人家。他疲乏地高声叫门,不多一会儿便有人开了门。

那人上前低首合十说:“我是行路的,今晚想在府上借个宿,不知贵府肯否收留?”

主人含笑答道:“请进吧!”那人双手合十喃喃道::“善哉,善哉。”于是跟着主人走进了一间小屋。

安顿妥当,那人吃好晚饭,准备入睡,忽然轻飘飘地进来一个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子。那人看着这个妖艳的女人,不知如何是好。女人笑着扭动腰肢走近他,甜甜地问道:“不知相公要去何方?”

“我要去五台山。请问贵地距五台山还有多远?”

他不敢看那女子,只是低着头问。女人笑着说:“近在身边,远在天际!”说着就动手动脚起来......

第二天清晨,那人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头枕石头,躺在白杨林中。

传说那位花枝招展的女子就是千手狐狸变的。由于此事发生在五台山梵仙山脚下,所以人们在山顶上修建了这座大仙庙。

扩展资料:

梵仙寺位于台怀镇南,距大白塔一公里左右,又叫狐仙庙,是梵仙山上的一座小寺庙,就在殊像寺对面的小山上。为佛道合一的庙宇。

梵仙山,又名饭仙山,饭仙二字据说是康熙皇帝亲口御封的。

梵仙寺可以求签,很多人都在这里求子求姻缘。

寺庙本身并不大,建筑也一般,红墙灰瓦,四合大院正中有两棵古松。但周边风光秀丽,号称“小南台”。

虽然上山的路不太好走,但是这里的香火依然很旺。这里是有求必应,来此梵仙寺的香客都是慕名而来,也有很多是还愿来的。

降龙木也叫六道木,六道子,为多年生灌木,以五台山生长的最为有名。《五台山风物传说》一书第245-247页,曾有对降龙木的介绍:

传说,在五台山中台翠岩峰一带,不知住着多少条恶龙,常常出来劈树木,毁房屋,害生灵。

山下住着一位后生,名叫开山,长得五大三粗,背阔腰圆,立志降服恶龙,为民除害,便拎着一把板斧,向翠岩峰走去。

在一片小树林中,他忽然碰到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说:"能把这小树拔起来的人,才能去斗恶龙,你能拔起来吗?"开山看那小树,灰色的杆子,仅有食指那么粗,他走过去便拔,但使尽浑身力气,小树动也不动。

往日,碗口粗的松树一拔就起,为什么细的小树,反而拔不动呢?心想这老爷爷一定不平常。

开山这样想着,便跪在老爷爷面前,求老爷爷指点。

老爷爷说:"恶龙有头有尾,又有四爪,要降服它,至少也得六个人,每人都要能把小树拔起来才行。

年轻人,先回去吧!

"开山还想问什么,老爷爷不知去向,小树林也不见了。

回到村中,开山联络起五位后生,连他自己六个人,天天苦练,一直练了一年多,就是那水桶粗的松树,也能一拔而起。

他们要起身去斗恶龙,又见那位白胡子老爷爷走过来。

开山领着大家,急忙迎上前去行礼,老爷爷笑地说:"年轻人,我佩服你们!

走吧!

那小树就是你们的武器。

记住,没有它,谁也无法成功。

"上路不久,果然又碰上那片小树林。

六个人每人拔起一颗,去掉树叶拿在手中,直奔翠岩峰去了。

翠岩峰绝壁下,恶龙正在睡觉。

开山他们六个人举着小树杆,分别向恶龙的头、尾和四爪同时进攻。

那小树杆真有威力,恶龙被小树杆一敲,身体立刻颤抖起来,抖着抖着就不动了。

原来恶龙有九条,这九条恶龙被开山他们一一擒住,并排躺在那里。

再说开山他们六个人凯旋归来,觉得很累,便把六条小树杆放在一起,坐下来休息,不一会儿都睡着了。

不料等他们醒来,那六条树杆已经长在一块了,而且生了根,长出了枝叶,怎么拔也拔不动,怎么掰也掰不开。

于是,这种东西便出现在五台山。

因为它降过龙,就给它个名字,叫降龙木。

又因为它是由六条小树杆合成的,有六道竖纹,所以也叫六道木。

戏曲《降龙木》或《斩子》中穆桂英拿的那条宝贝降龙木就是六道木。这种灌木叶小无刺,常丛生于山阴。其杆无心有结,每结自成纹路。纹路竖行,均为六道。灰皮去后,木面光滑,呈白色微黄。六条白线代表文书菩萨的六把智慧剑,据说有极强的加持力,可以镇宅驱邪;还可以斩断众生的烦恼,由六道木做成的佛珠,喜欢佩戴者居多。

五台山之所以被称之为五台山是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五台山的寺院群的周围有五座山峰将这里怀抱在一起。分别对应的五座山峰为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由于这五座不同的山峰而得名了五台山。

传说五台山以前是荒无人烟,气候炎热,周围农民种的庄稼颗粒无收,有一天,文殊菩萨巡游讲经说法路过此地,看到此处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内心无比悲痛,怜悯之心有感而生,就在五台山上洒满了沙棘种子,瞬间五台山漫山遍野盎然新绿,土壤肥沃,气候凉爽,鸟语花香,雾气缭绕。

沙棘耐干旱,耐贫瘠,根系发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能够防风固沙、肥沃土壤,沙棘护佑着五台山。

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境内梵宇林立,文物遍布;古刹晨昏天香飘,佛寺早晚金钟鸣。

然而就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五台山深处,沙棘演绎了一曲平凡而伟大的生命之歌,因有自利利他、自渡渡人的善根,故能益国益民,造福人类健康,五台山护佑着沙棘。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夏天到山顶,晚上睡觉都要开暖气,可以想象五台山整个的气候。

进入五台山,就感受到了清凉的气息。

据说,以前的五台山是很热的,后来文殊菩萨就到龙宫里去借一块石头,叫做歇龙石,很清凉,也叫做清凉石。

东海龙王的五太子他每次去练兵回来,就在歇龙石上休息。

文殊菩萨给借走以后,放在五台山,五台山整个山就一片清凉。

五太子看到歇龙石没了,就跑到五台山,山太大了,五太子就用龙尾把五个山顶都扫平了。

现在的五台山山顶都是碎石头。

康熙当年到五台山寻找父亲,据说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

康熙在五台山时,走到了西台下面,就迷路了。

后来文殊菩萨化了一座桥,一个老人提着灯笼,来接他。

于是五台山就有了灯笼文殊。

乾隆听说五台山僧人作风不良,想去亲自查看,到五台山,看到一个和尚在河里洗澡,旁边还有许多女人,乾隆一生气,一支箭射过去,和尚负箭跑了,乾隆追上去,到了菩萨顶上,僧人不见了,就看到文殊菩萨背后有一只箭。

五台山就有了带箭文殊。

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佛学泰斗虚云老和尚,为报答父母之恩,三步一拜五台山,路上遇到大雪和病苦,文殊菩萨化成乞丐文吉殊吉来救他的故事。

《文殊大士灵应录》序言说:“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

取五台山石,踏五台山地,此人超四果圣人,为近无上菩提者。

”佛在《大般涅槃经》中云:“若闻文殊名,或见形象者,百千劫不堕恶道。

若称念文殊名者,没有重障者,不堕阿鼻及猛火处。

常生他方清净国土,值闻佛法,得无生忍。

”可见能来五台山礼敬文殊菩萨的功德是多么巨大和神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e202303082152237b2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