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档案纪实完整版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全过程?

事态过程

各国独立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

俄罗斯发表国家主权宣言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

全民公投

1991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进行了是否继续保留联盟的全民公投,76.4%的苏联公民赞同保留联盟,但其中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抵制了公投。

然而,苏联的解体与否,只取决于苏联的权力阶层的决策。

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利用公投带来的舆论优势抵制***力,叶利钦等支持分裂的苏联高官们在政治斗争中获得优势,导致苏联局势的急剧转折。

苏联解体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85年至1989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推行改革。他试图通过“珍宝计划”等经济改革,以及“削减武备”等***,来挽救苏联经济和政治危机。但是,这些改革导致了政治上的混乱和经济上的失调。

2、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剧变。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相继实现***和市场经济改革,这给苏联带来了压力,也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3、 1990年至1991年,苏联***开始分裂。在苏联各***中,许多地方政府宣布自治或独立,如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导致苏联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控制逐渐减弱。

4、 1991年8月19日至21日,苏联政变。苏联保守派政治领袖***,企图恢复苏联的强权统治。但是,这一行动被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等人所反对,最终导致政变的失败。

5、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苏联解体法》,宣布苏联正式解体,成为15个独立国家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标志着苏联的终结,苏联解体的全过程结束。

1991年9月6日,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2月25日,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

俄罗斯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2]。

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3]

各加盟***独立时间

1990年3月11日 

立陶宛独立 

1991年8月30日 

***独立

1991年4月9日 

格鲁吉亚独立 

1991年8月31日 

***斯坦独立

***独立

1991年8月20日 

爱沙尼亚独立 

1991年9月9日 

***斯坦独立

1991年8月22日 

拉脱维亚独立 

1991年9月23日 

亚美尼亚独立

1991年8月24日 

乌克兰独立 

1991年10月27日 

***独立

1991年8月25日 

白俄罗斯独立 

1990年6月12日 

俄罗斯独立[2]

1991年8月27日 

摩尔多瓦独立 

1991年12月16日 

***斯坦独立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苏联***的法定执政党地位和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

在1990年苏共28大的时候,戈尔巴乔夫还专门写报告,并且在会上通过了三项送走苏联的决议。

一是实行自由经济,二是取消苏共领导地位,三是建立民主主义

戈尔巴乔夫的这一套组合拳,直接将苏联彻底埋进了土里。

除此之外,令人窒息的是,在翻案的时候,戈尔巴乔夫直接说保守势力的老巢就是军队,这让曾经为了苏联流血流泪的军人情何以堪。可以说,戈尔巴乔夫这样的行为已经让军队远离了他,苏联的又一制度垮掉了。

没了军队的保护,一直被苏联压着的加盟***们就找到机会了。他们之间本来就矛盾,原来还能说大家有共同的理想奋斗,有摩擦也能忍着,现在理想也没有了,自然就忍不下去了。

苏联解体原因是因为打压***,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政治和经济:经济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政治上,俄罗斯民族主义为了权利和私人利益糊弄百姓,把百姓对苏联经济不景气的怨恨,转移到国家族裔结构和其他族群,给百姓灌输错误意识,对国家失去信心,对其他族裔产生敌视,导致分裂解体

苏联解体是由于联盟内部各国经济、政治和民族矛盾几方面造成的。

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利用公投带来的舆论优势抵制***力,叶利钦等支持分裂的苏联高官们在政治斗争中

看苏联解体的来龙去脉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万人-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1]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苏联自身的底子本来就没有美国雄厚,苏联这个红色帝国的强大只不过是徒有外表罢了,其里头实际上虚得很!片面追求重工业,大搞军备竞赛,却罔顾社会民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苏联为了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争霸,从斯大林时代开始,苏联就在经济发展上优先选择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却长期轻视甚至漠视轻工业的发展。

而斯大林以后的三位“夫”,这几代苏联领导人的执政特色,总结起来就是“莽夫”、“屠夫”和“懦夫”。

他们执政期间,都没能正视苏联的弊病,并及时推动合理有效的改革,反而罔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断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军备竞赛。

内部原因:苏联政治体制腐败,思想僵化,***严重,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经济恶化;

外部原因:西方***对苏联渗透,使苏联各加盟***民族主义和独立主义势力抬头,并最终导致苏联彻底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而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1苏联解体的原因

1、思想政治上

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禁锢,照搬照抄脱离本国国情;在政治领域上,长时间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从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致使***盛行以及严重脱离群众。

2、经济发展上

在经济发展方面,计划经济体制制度一统天下,经济结构失衡较为严重,只片面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时间搞平均主义,从而导致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3、对外关系上

在对外关系方面,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搞霸权主义,和美国争霸,削弱和消耗了自身实力。因为***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因此违背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体制僵化、经济衰退,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腐败导致党衰国亡,特权导致***盛行。

官僚特权阶层与亲西方的社会精英同流合污。

俄罗斯民族同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加盟***内民族之间的矛盾。

1、经济因素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严重落后,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而苏联经济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僵化的经济体制、结构和战略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民主、决策等方面的因素,成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3、***

***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是苏联解体的又一重要原因。

4、思想政策上的失败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历史的悲剧,导致这场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苏共的失败,而失败的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苏共后期部分领导人纵容或直接鼓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结果导致党内思想混乱,为敌对势力和西方思想的渗透打开了大门。

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

第一,关于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主要包括: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击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

第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

第三,关于外部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

其二,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前苏联是如何解体的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1988年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在***中,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提倡“***”和“公开化”。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思想混乱。1990年,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经济开始大滑坡;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苏共内部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公开化

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接着,以俄罗斯为首的许多加盟***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法律高于全苏法律。

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进行***,大部公民表示赞同保留苏联。

此后,戈尔巴乔夫与苏联一些加盟***领导人,就签定新的联盟条约进行磋商,于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联盟条约〉。

将原“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改为“苏维埃主权***联盟”,并将该联盟变为一个松散的联邦。

此举引起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不满,于是爆发了8.19事件。

8月19日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因健康原因,即日起停止履行总统职责。

不久,又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全部国家权利。

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

后军队开进莫斯科。

而委员会的行动遭到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的反对。

于是形成了军队与叶利钦支持者对峙局面。

美国总统布什声明,要求恢复戈氏的权力。

各***领导人也声明支持叶利钦。

尔后,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

21日夜,戈氏称“完全控制了局势。

不久,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自行解散。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斯坦首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

前苏联解体后去哪了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立陶宛、***、格鲁吉亚、***斯坦、***、爱沙尼亚、***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斯坦。

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

政治上官僚腐败、领导失职,造成体制僵化;经济上货币改革失败,造成经济崩溃;社会上丧失民心;军事上穷兵黩武以及外交和民族的问题最终激化并爆发了苏联所长期存在的民族、历史矛盾。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简称苏联(СССР/USSR),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十一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消失。

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严重,老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再加上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部原因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颠覆活动。

1、 经济因素。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形成与30年代,在发展进程中显示过巨大的优越性,创造过公认的历史功绩,使苏联得以成为第二个超级大国。但这种经济体制

2、 政治因素。苏联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其一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执政党没有找到如何管好党和参与国家管理的途径。苏共长期的执政地位加上法制不健全,

苏联解体是有三方面的原因,分别是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苏联由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许多问题和矛盾。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和平演变”战略终于在八九十年代对苏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当年的苏联是解体的原因。

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几十年的革命、建设与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建国建党的理论,更极大的鼓舞了全世界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心。

但是,苏联的实践毕竟是没有经验可循的,在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现了问题之后党和国家并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纠正不当之处,加之苏联党的领导人在重大问题是犯了严重的错误,以及西方“不遗余力”的和平演变,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反思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无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具体地说,导致苏联解体的原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苏联模式的弊端

1、经济因素。

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形成与30年代,在发展进程中显示过巨大的优越性,创造过公认的历史功绩,使苏联得以成为第二个超级大国。

但这种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有很大的缺陷和弊病,不能够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以及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活力与生气;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的状态;不能够正确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消费品生产比例过低,使苏联人民的生活始终不能实现由小康向富裕的转变;不能够全面地对外开放,吸取世界各国之长为自己所用。

这样,必然使自己由停滞变为落后,陷入经济困境之中而难以自拔。

正是这种体制,使得苏联的经济搞不好,上不去。

这是苏联机体的深层次的原因。

2、政治因素。

苏联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其一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执政党没有找到如何管好党和参与国家管理的途径。

苏共长期的执政地位加上法制不健全,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使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党严重脱离群众;在党内还难免有各种不良分子,他们以***员的身份,利用自己的职权,干出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严重地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败坏党的声誉和形象,引起人民的不满以至痛恨。

其二是权力过分集中。

权力集中于党和领导干部手中,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削弱了社会主义民主,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同”,对苏联的政治体制进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P776)改革,实际上完全采用西方的一套,搞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削弱和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权力。

(二)***的错误

苏联在取得执政地位后的长时期里,在文化问题上走极端。先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神圣化、教条化、封闭化,对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一概排斥;后来又在***领域推行“***”、“公开化”、和“多元论”,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并最终在指导思想上完全背离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

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列宁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

他在《共青团的任务》一文中,号召青年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共产主义,但切忌“死记硬背”,“要用对基本实施的了解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 [2](P285)。

既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又要联系实际,扩充知识,融会贯通,这是列宁倡导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苏共却走上了一条文化专制道路,党内教条主义日益严重。

在激烈的党内斗争中,斯大林在维护列宁和列宁主义过程中,利用其对列宁主义解释权的特殊地位,泛化、神化列宁主义,致使其严重教条化。

同时,在斯大林的默许下,苏联展开了一场空前的神化斯大林的造神运动。

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结合,使斯大林成为党的化身和真理的化身。

1956年苏共召开20大,赫鲁晓夫揭露了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

但是,赫鲁晓夫未能克服党内严重地教条主义习气,思想仍处于禁锢之中。

勃列日涅夫时期也没有跳出教条主义的框框。

1985年,以“改革家”著称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很快便提出了“公开性”、“***”、“多元论”等口号,试图改变过去封闭僵化、万马齐喑的局面。

可是,“***”没有成为真正的民主,而成了歪曲和丑化社会主义的自由化;“公开性”则是打着“公开”的幌子,肆无忌惮地对苏共进行攻击、诋毁;“多元论”实际上是让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任意滋长。

这样,苏共从长期的“左”一下子跳到了右,并严重背离的马克思主义。

(三)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妄图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非战争手段搞垮社会主义。

1975年尼克松提出了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战而胜”战略;1989年布什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

西方国家利用苏联东欧国家国内出现严重问题、正在进行改革的机会,以经济援助为诱饵,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

而苏联为了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不惜在国内外一系列政策上节节退让,迎合西方国家,一步步走向深渊。

(四)民族政策的失误造成激烈的民族矛盾,加快了苏联的解体

苏共背离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无视苏联各民族发展的实际进程,出现一系列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失误,严重伤害了非***群众。

1936年,斯大林提出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并以此为出发点,认为“民族纷争的基本组织者,即剥削阶级已经消灭”[3](P516),关系到各民族权利平等、经济和文化等等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从而盲目地认为苏联各民族之间“真正的兄弟合作已经建立起来了”,因而忽视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苏共处理民族矛盾的政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原则,用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

更为严重的是,苏共违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原则,容忍俄罗斯大民族主义长期存在。

苏共的这些错误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不仅引起各少数民族对***的不满,而且造成少数民族对俄罗斯民族更大的仇恨和隔阂,人民群众对苏共的强烈不满,民族矛盾的激化和冲突,最终导致一些***宣告独立,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时间是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的前一天就是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周年的苏联从此正式解件。

1991年12月25日 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8小时的会谈,要他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

戈尔巴乔夫还把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交给了叶利钦。

1991年9月6日,由于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进行了是否继续保留联盟的全民公投,76.4%的苏联公民赞同保留联盟,但其中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抵制了公投。

1991年6月12日,俄罗斯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民性和有竞争的总统选举,有数名竞选者参加大选。在经过几十天的激烈选战和宣传活动之后最终叶利钦高票当选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总统。

叶利钦指责戈尔巴乔夫

1991年8月23日。

苏联政府陆续同意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乌克兰甚至白俄罗斯的独立,戈尔巴乔夫希望建立经济联合体,经过和叶利钦联系沟通,制定了经济联合体的新协议,可叶利钦已经暗地独自制定好白拉维拉协议,即后来的独联体协议了。

1991年12月8日,叶利钦在自己位于白俄罗斯森林的别墅中秘密会见了白俄与乌克兰首脑,签订独联体协议,彻底击溃了苏联政府的新协议,最终导致旧有制度从根本上无法运作。

独联体签约

在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其中宣称,"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响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1日,11个***在***斯坦的阿拉木图签字加盟了独联体,苏联彻底被宣判死刑。

正式解体

1991年12月2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8小时的会谈,要他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

叶利钦保证戈尔巴乔夫辞职后享有包括国家别墅、汽车、警卫人员在内的优厚待遇。

1991年12月24日,戈尔巴乔夫同他的工作人员,包括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人举行了告别会,大家依依惜别。

戈尔巴乔夫签字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将武装部队和"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叶利钦。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讲话。

19时20分,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苏联国旗被降下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以履行苏联终止存在的法律手续。不足百人的会场十分冷清,主席台上只有***院主席阿利姆扎诺夫一人就座。惯用的电子表决器也不用开动,连到会人数的登记亦未进行。大会代表以表决方式通过解体宣言。

自此,超级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在世界上消失,解体成15个独立的国家。

苏联解体是在1990年。

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原因有四1苏联内部矛盾,因国土面积广大文化差异很大苏联没找出合适的管理方式使内部矛盾慢慢激化,2和外部竟争方式不当导致基业败光3工业产业部局不合理,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被忽视民生出现问题国家发展停滞,4与东方大国关系破裂,失去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导致经济衰退。

原因和实质非常复杂,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苏联解体的时间原因与政治体制有关。苏联实行的是共产主义政治体制,由于其过于集权化、繁琐冗长的官僚机构以及缺乏民主制度等问题,导致政府难以有效地回应公众需求,而政府的失误和腐败也激化了人民对政权的不满和抵触情绪。此外,苏联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不断加剧,也进一步削弱了苏联政权的统治力量。

其次,苏联解体还与经济问题有关。

在中央计划经济下,苏联各产业之间分工不明显、效率低下、资源配置失衡,导致生产能力下降、供求矛盾增加。

同时由于缺乏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困难时期无法通过市场手段调节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

大规模借债迫使苏联国库陷入财政危机状态。

这些因素使得经济持续下滑,直接削弱了苏联政府的稳定性和合法性。

最后,苏联解体还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因素有关。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国际社会交流的不断发展,苏联公众对外部世界的了解逐渐加深,国内民主意识和多元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强。在这种背景下,苏联推行标准化、单一化的宣传教育、文化表现形式无法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导致公众对政治领导层和官僚体制愈加失望。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其中因素极其复杂。但总体上来说,是由于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所引发。

1991年底,苏联宣告解体。

原因:

第一,计划经济体制僵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第二,霸权主义和经济长期失衡丧失民心。二战后长期美苏争霸,加剧了重工业尤其军事工业片面发展,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明显改善提高,造成人民群众的支持丧失。

第三,执政的苏联******和特权现象严重。苏联共产***僚作风和腐败特权现象日益严重,严重损害了***的执政形象和能力,严重脱离群众,造成国有资产大量丧失。

第四,政体问题和民族矛盾加剧。苏联是联邦制国家,中央集权相对娇弱,地方权力较大,经济联系全靠计划经济体制撮合,利益链接机制不足;民族众多,民族政策掌握不好,民族矛盾激化。

第五,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成功渗透,苏联自身教育模式不足,造成苏联思想文化变质。

实质:社会性质变化。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

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2、领导人因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

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3、苏共内部的腐败问题

苏共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

4、错误的民族政策

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从而直接导致了最后各加盟***纷纷背离苏联而去。

苏联解体的时间主要是在1991年12月26日,这标志着苏联正式解散。苏联解体的时间原因和实质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和经济体制的不稳定:苏联的政治和经济体制自20世纪初就开始面临问题,包括计划经济、政治统治和中央集权等方面。这些问题在后期逐渐恶化,导致了社会派系的崛起,政治困境的加深,经济发展的滞缓,等等。

民族主义的抬头:苏联是一个极其多民族的国家,而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大量的民族主义浪潮涌现,许多民族开始要求更大的地方自治权和独立权。 例如,东欧国家的独立运动和华沙公约解散。苏联政府对这些要求的回应并不强硬,进一步削弱了苏联政府在各民族中的权威和影响力。

国家经济和社会问题:苏联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一直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关键因素。

修建社会主义社会的花费很高,使苏联经济负担沉重。

为了获得资金,苏联开始出售天然气和原油等资源,但在1980年代之后,这些资源的需求减少了,严重影响了苏联的经济状况。

此外,苏联也面临许多社会问题,如物资匮乏、犯罪率上升、道德沦丧等,这也加剧了苏联体制的崩溃。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的时间原因和实质非常复杂,但总的来说,苏联国内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民族主义问题以及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共同作用和影响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

1、经济因素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严重落后,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而苏联经济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僵化的经济体制、结构和战略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民主、决策等方面的因素,成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3、******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是苏联解体的又一重要原因。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具体概括起来,主要有是三个原因。

其一,长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造成了苏联严重的经济危机。

其二,苏联实施的大国沙文主义引发了各个加盟国的不满。

其三,苏联自身体制问题和改革措施不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d20240329084213a6f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