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剑门关历史故事简介,剑门关的历史背景和典故?

剑门关是川北要塞。三国时诸葛亮所筑。扼守金牛道要冲之地。相传秦欲灭蜀,故送五金牛于蜀王,蜀王令五丁开山以迎金牛。故名金牛道,诸葛亮北伐至此,于断崖隘口修筑此关,因地处大剑山中,故名剑门关。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 地。

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 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

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 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 万兵马退守剑门 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门关典故:诸葛亮砌石为门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故名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剑门关镇隶属四川省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剑阁县北部,东与张王镇、高观镇接壤,南、西与汉阳镇相连,北与下寺镇、昭化区毗邻,幅员面积132.4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4个行政村,截至2013年总人口17248人。

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见大小剑山之间有阁道三十里,又见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刃,天开一线,便在此垒石为关,以为屏障,称剑阁,又称剑阁关。后来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

剑门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700多年以来剑门关楼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

唐朝以后,开始改称为剑门关。

原古关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雄关”,顶楼正中的匾额题有“雄关天堑”。这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 地。

       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千米处,剑门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剑门关隘口形成于白垩纪,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处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关隘。

        剑门关是剑门关风景区的标志性景点,1982年以此为核心景点设立剑门蜀道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建剑门关,又称剑阁,后来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经过于此。剑门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700多年以来剑门关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在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全部拆毁。

剑门关出现过三国时期,张飞由阆中出剑门时,在哪里种下了上千株翠柏,现在棵棵已是二三人才能合围的参天大树,就是现在的锦云廊。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地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

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成为军事要隘。

自隋朝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县越牛头山,经达摩戍,直抵剑门关口,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

扩展资料:

广元剑门雄关前山雄奇古劲,石梯依山傍崖步入云端,悬崖峭壁乱石嶙峋。后山却是松翠蓊郁、幽静雅致,古松漫山遍野,苍翠绵延,翠屏峰秀美幽深,山路曲折蜿蜒,荡舟湖间,别有韵味情趣。

剑门关主峰大剑山,海拔1200米,山顶有建于宋代的古庙――梁山寺,沿途可饱览剑门关、石笋峰、穿洞粱、仙女桥,舍生崖等景观。

剑门蜀道翠云廊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分布在300余里的古驿道上,以剑门关为中心,东南到阆中,西南到梓潼。

北向昭化、广元,从南向北,从东向西,八千余株千年古柏如一条莽莽苍苍的巨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

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无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

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因而得翠云廊之雅名,这条古驿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驿道,比古罗马大道还早30年。

剑门关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有险峻的大剑山和小剑山,于是在此地开山凿石建造阁楼,用来沟通往来的商旅,又在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设戍守,称之为剑阁,之后成为军事要隘。

剑门关至修建以来,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李白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指的便是此处,三国时期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剑阁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剑阁的先民就聚集、繁衍于斯,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川北农牧文明。

东汉末年,剑阁境内即有汉德县建制,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于晋寿县境内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下寺镇大仓坝)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

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设剑州,民国二年改州为县,因境内有“剑阁道”而称“剑阁”。

1949年12月18日剑阁解放,初属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公署,1953年后改隶四川省绵阳专员公署,1985年5月再改属广元市管辖。

2004年辖23个镇(下寺、普安、龙源、开封、鹤龄、东宝、江口、公兴、城北、盐店、元山、汉阳、柳沟、王河、演圣、金仙、香沉、羊岭、白龙、武连、杨村、剑门关、木马)、34个乡(田家、闻溪、姚家、义兴、张王、高观、凉山、北庙、禾丰、摇铃、碑垭、吼狮、上寺、秀钟、碗泉、迎水、高池、毛坝、垂泉、西庙、正兴、圈龙、涂山、长岭、锦屏、柘坝、广坪、店子、国光、公店、江石、樵店、柏垭、马灯)。

剑门关是巴蜀雄关,自古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名,是川北门户。

当年邓艾钟会兵分两路灭蜀,诸葛瞻领兵御敌,本来可以拒关自守拖死邓艾,逼走钟会的,可是诸葛瞻却令剑关门大开,引邓艾进来决战,战机稍众即逝,没有阵地战经验的诸葛瞻最终兵败身死,邓艾率兵直逼成都,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北上,在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的指挥和带领下,冒着川军枪林弹雨在苍溪县塔子山、鸳溪口和阆中以北的涧溪口、剑阁张王庙一带突破了嘉陵江防线,于3月29日渡江进入剑阁。3月31日,红军乘势顺利占领剑阁县城。

突破嘉陵江天险后,阻碍红四方面军漫漫长征路的第一道关卡便是剑门关。当时川军4个团踞守剑门关,密布地堡、堑壕,并派人用十几匹骡子驮来4万银洋作为犒赏,妄图凭借险要地势,将红军堵截在雄关之下。

地势险恶,易守难攻,王树声到达剑门关后仔细观察地形,决定不从正面攻打,改从侧面进攻。4月2日拂晓,7名勇士组成小分队,在当地群众徐元培带领下,绕道诸王山西侧的梯子岩至金牛峡一带,消灭了一股敌人后,随即化装成川军消灭关楼敌人,占领了关楼。

“当时天还没有亮,关楼有很多值守的川军,有些在打扑克,有些在睡觉,红军上来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剑门关关楼。随后,红军立即紧闭关门,以轻重机枪封锁关口,守敌被迫逃上关口东面高峰营盘嘴。”蒲元彬向记者一行形象地讲述了当时的场景。

攻破关楼后,红军指战员随即向主峰营盘嘴发起进攻,但主峰之敌集中了强大的火力,居高临下猛烈扫射。当红军两次向主峰发动攻击失败后,王树声决定:抽调来炮兵连,集中迫击炮和机枪火力,掩护突击队对敌各个集团工事实行逐点攻击,最终一举攻破剑门关。此次战斗,红军歼守敌2个团,川军团长杨倬云也坠入剑门关主峰的深渊。

红四方面军攻克剑门关后,红军相继攻克嘉陵江以西的9座县城,控制了近400里的沿江地区,随后,红军在一个月时间里建立了3个县级和59个区、乡苏维埃政府,并在西庙、秀钟等地设立了政治部、军令部等临时军政机构,更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不久便有数千名进步青年参加了红军。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 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

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 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 万兵马退守剑门 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川陕之咽喉,军事之要隘,长久以来,剑门关都以险峻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在四川乃至世界声名远播。

从历史烽烟中一路走来,2300年多年的剑门关,见证了多少王朝更迭,令无数英豪尽折腰。金戈铁马的战场,据当地记载,平均二十年就会有一场大的鏖战。那些帝王与英雄的传奇,都化做了这座关隘的一部分,与雄关一并传世至今。

剑门关历代战争(经典)

01、司马错败蜀入关(战国)

02、姜维守关震三国(三国)

03、叹险阻流民逞雄(西晋)

04、施秘计前秦智取(东晋)

05、据险关刑峦上表(北魏)

06、守小剑义士尽节(北魏)

07、破王谦始州鏖战(北周)

08、杨坚防乱改关道(隋朝)

09、倚天险玄宗颁诏(唐代)

10、讨刘辟贺收剑门(唐代)

11、王建闭关谋帝业(五代)

12、后唐军风云雄关(五代)

13、王全斌剑门之战(北宋)

14、失险关李顺折翅(北宋)

15、三忠烈魂断剑门(南宋)

蜀道难,剑门关就是证明。

四川盆地在千百年来,就是与世隔绝之地。这里北有秦岭,南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西边是龙门山脉,东边想要走出盆地,还要翻越夔门险关。在古代,想要进入川蜀地区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沿着长江回溯而上,二是经过汉中从剑门关入川。

尤其是剑门关要道,这里是古代川蜀大宗商品和军队出入川地的唯一重要通道,其地位可见一斑。当年诸葛亮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地形,在这里修建了剑门关,从剑门关往南,再也没有天险可以把守,剑门关堪称是川蜀地区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剑门关的大剑隘到小剑隘,这区区15公里山路,是真正的绝险之地。诸葛亮在这里修筑了剑阁,打造石头关城,开启了剑门关战略要地的历史。

然而,再易守难攻的剑门关,都无法阻止帝国的毁灭。

蜀汉末年,姜维凭借剑门关挡住了曹魏大军,却挡不住邓艾偷渡阴平。邓艾当年的进军路线,就是从甘陇出发,绕过剑门关,经过一条阴平古道直抵川蜀腹地。剑门关虽然险峻,但偌大的四川盆地,总有想不到的小道可以绕过剑门关。

宋朝灭亡后蜀,走的也是剑门关旁边的小路;蒙古大军占领川地,也是在攻克汉中之后的绕过剑门关完成的。诚然,剑门关险要,但它仅仅是大散关到剑门关防线的最后一环,防御的重心应该在更北边的地方,甚至是汉中。这样的节节防守,才算游刃有余。

现在的剑门关,已经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c20230417183411a8d8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