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国博春秋战国展厅,到国博,探访春秋战国(2021/12/02)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春秋,源于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

《春秋》是鲁国史官把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分春、夏、秋、冬四季进行了记录,是部编年体史书。

现在,春秋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算起,截止的时间看到俩说法。

一个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河南博物院用的是这个说法,接近于《春秋》。

一个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国家博物馆用的是这个说法,是源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这是《资治通鉴》给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春秋也可以说成是东周的前半段。这个时期,中原人常常自称为“诸夏”,看看在器物上的呈现:

“王子婴次”青铜炉 春秋·郑

河南新郑李家楼大墓出土

烧木炭取暖用的燎炉,其内壁有铭文7字:“王子婴次之X炉。”“王子婴次”是指楚国令尹子重。令尹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等级最高的官衔,总揽军政大权,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

嵌赤铜狩猎纹青铜壶 春秋·燕

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

“秦公”青铜簋 春秋·秦

甘肃天水出土

盛食器,祭祀礼器。盖内有铭文54字,器内有铭文51字,记述了秦国的祖先已建都12代…

青铜盏 春秋·楚

河南淅川下寺1号楚墓出士

盛饭器,盖柄和器下三足,皆有复杂的镂空装饰,玲珑剔透,可能是较早采用失蜡法铸造的器物。

在其他博物馆见到的青铜器,也是楚国的最为复杂。

“洹子孟姜”青铜壶 春秋·齐

酒器,祭祀礼器。颈部内壁有铭文19行共142字,记叙了齐侯的女儿洹子孟姜家里有丧事,齐侯自愿服丧,但是有些环节不合当时的礼制,他派人到王都,通过管理礼制的大宗伯向周天子请示,得到许可。齐侯服丧,要求齐国民众在服丧期间不许有娱乐活动。

“吴王光”青铜鉴 春秋·吴

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士

内有铭文52字。记载此器是吴王光(即吴王阖闾)为其女叔姬所作的陪嫁器,反映了吴蔡两国为政治需要血联姻的史实。

“吴王夫差”青铜鉴 春秋·吴

传河南省辉县琉璃阁出土

水器。器内铭文12字,记载此鉴为吴王夫差(吴王光之子)自作用鉴。

“王子午”青铜鼎(附匕) 春秋·楚

河南浙川下寺2号墓出土

腹内壁有84字的铭文,为王子午叙说自己的德政,上祭祖先,下为子孙祈福。王子午是楚庄王的儿子子庚。

铭文使用的是华丽的鸟篆体。鸟篆是一种美术字体,在楚、吴、越、蔡等国流行,是中国人把汉字艺术化的开始,一般在兵器上的简短铭文中使用,这样长篇的铭文中使用鸟篆体十分罕见。

兽耳青铜壶 春秋·晋

传山西侯马出土

“曾仲斿父”青铜方壶 春秋·曾

湖北京山苏家垅出土

盖内和器内壁各铸有铭文12字,表明壶为曾仲斿父所作。

曾仲斿父,为曾侯之子,是曾国重要的贵族。

青铜空首布 春秋·晋

山西侯马出土

其共同特点是首部是立体的,有装柄的孔,是对农具的原始模仿。

空首布是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的金属铸币,这种形状如同金属铲的货币来源于被称为“钱”(即铲)的农具,又称为“布”(农具“鏄”的假借字)。主要在周王室辖区流通。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商业特点日趋明显。各国大量铸造金属货币,实行各自的度量衡制。

嵌赤铜鸟兽纹青铜壶 春秋

山西浑源出土

在青铜器上用赤铜镶嵌图案的装饰工艺始见于春秋晚期。

“蔡侯申”青铜方壶 春秋·蔡

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

为蔡侯申所作。蔡侯申即蔡昭侯。

“鲁伯大父”青铜簋 春秋·鲁

山东历城出土

食器,用以盛装黍稷稻粱,也是陪葬品。内底有铭文18字,表明该器是鲁伯大父为季姬所作之媵器(陪嫁器物)。鲁伯大父是鲁国重要的贵族,季姬可能是他的女儿或姐妹。

“徐王义楚”青铜盥盘 春秋·徐

江西靖安出土

器内底铸铭文12字,徐王义楚自作盥盘。徐国在今安徽泗县一带,公元前512年为吴国所灭。

“杞伯”青铜(guǐ) 春秋·杞

孙鼎先生捐

杞国是春秋时期的小国,都杞(今河南杞县),公元前445年为楚国所灭。

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曾有多少诸侯国已难以知晓,但有记载的据说有140多个,有些少见经传,先后让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大的诸侯国灭了的小诸侯国们,曾经的器物大白于天下展示出来时,我们看到了其存在过辉煌过。

“薛子仲安”青铜簠 春秋·薛

山东滕州市出土

盛装黍稷稻梁的食器,从西周中期开始出现,常与盨组合使用。这件内底阴刻有铭文15字,表明该器为薛国的贵族薛子仲安所作。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前221年):

秦公元前256年灭东周周赧王姬延,东周灭亡,秦在公元前221年灭齐国,战国时期结束。

错金青铜(hé) 战国·韩

山西长治分水岭出土

酒器。

“令狐君孺子”青铜壶 战国·韩

河南洛阳出土

颈部铭文记述令狐君的后裔铸造此壶是为家族安康祈福。

鎏金银盘 战国·秦

山东省淄博市大武山汉墓出土

虽然出土于西汉齐王墓的陪葬墓,但从造型、纹饰上都有战国时代特点。银盘上有三种铭文,其字体分别属于战国周人系统、秦人系统和西汉初年样式。……最后辗转进入西汉齐王府中。

“栾叔”青铜缶 战国·楚

相传出土于河南辉县

传世器。盖和腹部均有铭文,盖铭2行8字。腹铭为错金字5行40字。

错金工艺又称金银错工艺,产生于春秋中期前后,利用金银与青铜的不同光泽映衬出各种色彩。

熊悍鼎 战国·楚

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

器身及盖口刻有铭文62字,记录了楚幽王时期楚国大败秦军,用缴获的铜兵器熔铜后铸造了此鼎,以彰其功绩。

熊悍即楚幽王,公元前237年-前228年在位。战国晚期,其父亲考烈王熊完被秦逼迫,把都城从郢(今湖北江陵附近)迁到寿春(今安徽寿县),也称为郢。楚幽王三年(前235年),秦继攻赵之后,命大将辛梧率四郡兵马,联合魏国,对楚国发起攻击,后兵败而退。

青铜冰鉴 战国·曾

湖北随县出土

冰镇酒的器物,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尊缶内装酒,鉴、缶壁之间的空间放置冰块。与之配套的还有一把长柄铜勺,勺的长度足以探到尊缶内底。这件铜冰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也是祭祀重要的礼器。这件冰鉴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用器。

青铜缶 战国·曾

湖北随县出土

大铜缶肩部有铭文两行:“曾侯乙作持用终”。该器重达300多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酒器。

朱绘兽耳陶壶 战国·燕

北京昌平出土

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 战国·魏

河南辉县出土

这件带钩是魏国王室用品,银质鎏金,钩两端铸成浮雕式的兽首,钩两侧为长尾鸟。钩身正面嵌饰3块白玉玦,玉块中心各嵌一粒半球形蜻蜓眼琉璃珠,钩头为白玉琢成的雁首形状,堪称中国古代最华美的带钩。

“甘斿”银匜 战国

传河南省洛阳市金村出土

水器。这件匜是锤揲技术打制而成的纯银器皿,底部刻有“甘斿”二字,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银制器皿。

云兽纹青玉璜 战国·魏

河南辉县出土

这件玉璜由七块和阗青白玉和两个鎏金铜兽首衔接而成,中间五块玉内心钻孔以铜片穿连,铜片从五块玉中穿出后,左右两端各装饰鎏金铜兽首,两只兽首分别衔着透雕的椭圆形玉,铜片与玉衔接吻合严密,至今毫无松动。

嵌松石青铜钫 战国

河南陕县后川出士

铜壶腹部饰以由双重结纽绳索形纹饰构成的12个方格,上下两层,每个格内均用赤铜镶嵌平错出狩猎纹,是人物手持长矛与禽兽搏斗的场面。

镂空兽纹铜樽 战国·楚

河南信阳出土

造型似笔筒,通体镂空呈变形兽纹,并嵌有松石,器底设三蹄形足。镂空透雕是楚国传统的青铜工艺之一。

春秋时期,将中原周边地区的部族称为“蛮、夷、戎、狄”。

1.春秋时期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生活着北山戎、白狄、长狄等部族,后与华夏族融合为一体。

2.战国时期的北部地区,主要有匈奴、白狄、东胡、林胡、楼烦等;

3.战国时期的西北部地区部族被泛称为氐、羌。

双联青铜剑鞘

夏家店上层文化(公元前1000-前300年)内蒙古宁城小黑石沟出土

4.春秋战国时期,东部地区部族被泛称为“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及江苏北部一带,包括淮夷、徐夷、东夷等。

青铜尊 春秋 江苏武进出土

三轮青铜盘 春秋 江苏武进出土

盘出现于商代二里冈时期,在两周时期比较流行,其腹部均较浅,有耳或无耳、有圈足或无圈足,有的圈足下设三足。但像三轮铜盘这样造型独特的铜盘,比较少见。此盘出于江苏省武进县,当时为东夷或吴人聚居区,无论其形制、纹饰都带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5.春秋战国时期,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居于楚国境内及楚国以南地区的部族被称为“群蛮”和“百濮”;分布于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的部族被统称为“百越”。

人首方柱形青铜器 战国·百越

广东四会出土

百越和中原的关系密切,青铜器有本族文化的风格,如人首形器顶端作人首形,同时也吸收了中原文化和楚文化。

6.春秋战国时期,西南部地区主要部族是巴、蜀和西南夷。巴人分布在今重庆及四川东部、湖北西北部及陕西南部;蜀人分布在今四川北部和西部;西南夷分布于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和贵州两省及广西西部。

青铜钺 战国

西南夷云南剑川出土

兽形青铜带钩 战国·蜀

四川成都羊子山出土

错金银犀牛青铜带钩战国·巴

四川昭化宝轮院出土

巴是一个文明古国,早在商代已见称于世。从商至西周,巴立国于汉水上游。战国时期,巴文化南移至长江三峡今川东鄂西地区,战国中后期至川东,直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这件带钩表现了巴人具有和中原同等的金属工艺水平。

青铜缶 战国·蜀

四川成都羊子山出土

蜀国是先秦时期位于成都平原的一个方国,春秋早中期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其统治者是开明氏。巴蜀受秦楚文化影响很深,在青铜器上铸刻虎纹、花蒂纹等是本民族的风格

青铜提梁卣 春秋

湖南湘潭出土

嵌宝石金牌饰 战国

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出土

狼噬牛纹金牌饰 战国

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鲁登出士

用黄金制成,牌面上压制出四狼噬牛的纹样。画面整个场景充满了紧张、野性的氛围,而对称布局的画面则又带有中原艺术风格。

战国时期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林胡、楼烦、匈奴等少数民族与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联系密切,金属制品的纹饰风格深受其影响,如虎噬牛纹样即是比较典型的中亚草原艺术风格。同时这些民族又与中原文明接触较多其艺术风格又受到中原文化的熏染。

“鄂君启”错金青铜节 战国·楚

安徽寿县出土

节是一种凭证。

舟节表面有错金铭文164字,车节有错金铭文148字,记录了此节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字子皙,楚怀王之子,其封地在鄂(今湖北鄂州)的,用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

文中还严格规定了水陆运输的范围、船只的数量、载运牛马和有关折算办法,以及禁止运送铜与皮革等物资的具体条文;同时还记录了从“鄂”到“郢”(今湖北江陵附近)的水陆交通路线、车辆及船只的调配、沿途所享受的特权等。

青铜方壶 春秋·晋

山西侯马上马村出土

壶是当时最主要的盛酒器。

朱绘黑漆凭几 战国

人们久坐时可以将手臂倚靠在上面稍事休息。

漆耳杯 战国·曾

湖北随县出土

耳杯是战国漆器中十分流行的一种饮食器,其椭圆形带双耳的造型独特而时尚。战国时期,漆器手工业发达,生产出来的漆器种类丰富,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

人形青铜灯(附勺) 战国·齐

山东诸城出土

整体造型为一男子双手分别托举竹节形灯盏,盏盘下有子母口与盘柄插合,可根据需要拆卸,另外还附有一个添油用的长柄铜勺。战国铜灯中灯盘的构造有两种,一种盘中心有锥形凸起,似乎是插烛之用,为烟灯;另一种灯盘平平,为油灯。这件人形铜灯,附有一把铜勺,属油灯,而油灯使用的油可能来源于动物油脂。

错银卧牛青铜镇 战国·楚

安徽寿县出土

古人习惯跪坐于地、床、榻之上,必铺席,文献中也称作“筵”。为了避免起身和落坐时折卷席角,需要重物将其四隅压住。青铜镇就是用来压席子四角的用品,完整的一套皆为四枚,多动物造型,如虎、豹、辟邪、羊、鹿、熊、龟等。

这件卧牛造型的铜镇有精美的错银云纹装饰,腹下刻有“大府之器”四字。大府是王室府库的官员,掌管四方向王室进贡的“货贿”,同时在王进行赏赐时负责从府库中搬取、清点赏赐品。

十六联弧三兽纹青铜镜 战国

此铜镜为以菱格状云雷纹衬底,装饰三条长卷尾顾首的神兽,镜缘内侧由等长的弧线连用16个凸面内向联弧,主要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销镜的铸造和使用范围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其中,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与墨子开创的墨家学派成为时代显学,弟子遍天下。他们与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自由争论政治、思想领域的各种问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c2022062111003031d4.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