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龙府真实故事?
①
真实故事如下:
黄龙府,起初叫夫余城,此城在346年为扶余国都,后来改名为黄龙府。
对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辽太祖由于长期的征战过于劳累,他病倒了,就留在夫余城养病。不料一天夜里,就在太祖的大殿前天降巨星,待到天微亮,出现了更神奇的一幕,只见天上有一条一里多长的黄龙盘旋飞舞,金光闪闪,场面惊人。
突然这条黄龙钻进了太祖住的行宫,此时的辽太祖搭弓射箭,一箭射落飞龙。刹那间黑气遮天蔽日,整座城笼罩在黑色的烟雾中,久久不见一丝光线。55岁的太祖没过几天就病故了。
从此以后夫余府就被一些辽军将领改为黄龙府了,之所以这样改,应该是为了让辽太祖成为神话或者传奇般的人物。
当然传说只可当故事听听就好,不可当真,但黄龙府这个名字也确是由此而来。
②
公元926年(辽天显元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兵攻打渤海国,他们先占领了夫余城。
正月,又长驱直入攻打渤海王城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王投降。二月改渤海为东丹,改年号天显,改忽汗城为天福城。
此后辽太祖又回师夫余城,并在这里住下养病。
七月,辽太祖病重。
某夜有一颗巨星落于太祖殿前。
次日天刚亮,夫余城上空便有一条黄龙盘旋缭绕,身长一里多,浑身光芒四射,金光耀眼。
后来黄龙钻进了太祖住的行宫,顿时紫气遮天,黑烟蔽日,经过一天时间才渐渐散去。
不久太祖病故,终年55岁。
从此辽将夫余府改为黄龙府。
这段传说当然不足为信,只是为了神化辽太祖,但黄龙府之名确是由此而来。
二、东北抗日故事?
赵一曼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5日出生在四川宜宾的一个地主家庭。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冬,赵一曼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她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9月,赵一曼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
她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
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
被俘期间,日军对赵一曼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
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
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
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
1936年6月28日,赵一曼在医院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但很快被追敌再度抓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
她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
她给心爱的儿子写下遗书:“宁儿啊!
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
”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壮烈牺牲,年仅31岁。
为纪念赵一曼,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在她的故乡宜宾市建有赵一曼故居、赵一曼纪念馆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当时生活在东北的大批中国民众,面对日本的欺辱,很多时候都只能忍气吞声。
因此,此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起来抗日。
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将士,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约30余万人,其中还包括如土匪、学生、百姓等等,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进攻。
后来在日军的进攻下,至1933年春大部分溃散,一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坚持斗争。
在此期间,共产党也创建了十几支反日游击队。
中国人民在面对侵略之时,从未放弃抵抗。
作为日军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东北地区日本苦心经营已久,尤其是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治理基础,东北抗日义勇军在艰难的困境下杀出一条血路,给在东北的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
东北抗日义勇军即为东北抗联的前身,早期的抗争主要就是以东北抗日义勇军为主体。
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东北反日游击队,开辟游击区的指示,从1932年初开始,先后创建了巴彦、磐石、海龙、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汤原、饶河、珠河、密山、宁安等反日游击队。
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赵尚志、童长荣、夏云杰等。
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派周保中、李延禄等共产党员到东北抗日义勇军中进行改造工作,建成绥宁反日同盟军、抗日救国游击军。
因此,早期的敌后游击战争在东北地区得到落实,给当时的日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同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扩大游击战争的指示信精神,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
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春,相继成立6个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第2军,军长王德泰,政治委员魏拯民;第3军,军长赵尚志,政治部主任冯仲云;第 4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军长李延禄,政治部主任何忠国;第 5军(东北反日联合军),军长周保中,政治部主任胡仁;第6军,军长夏云杰,政治部主任张寿篯(即李兆麟)。
早期有组织的东北抗日军便已初步形成。
当时,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第2军活动于南满和东满地区;第4、第5军活动于吉东地区;第3、第6军活动于北满地区。
他们在各地积极开展活动,依靠有限的军队人数,不断给当时的日军和伪军带去麻烦,极大影响了他们在东北地区的基层统治,同时也是我党积极领导的成果,为日后的东北军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一时期,东北军的人数发展到了1万余人。
之后,东北人民革命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1935年8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精神,于1936年2月,陆续改为东北抗日联军。
原人民革命军 6个军依次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至第6军,以后又陆续组建了第7至第11军。
东北抗日联军也正式形成,他们正是在东北地区开始属于自己的神话,在改制初期,他们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万余人,无数抗日志士奋斗在战争一线,同侵略者们展开激烈的抗争。
1936年4月,日军推行“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对抗日联军进行大规模“讨伐”。
抗日联军各军在反“讨伐”作战中,密切协同,更加广泛地开展游击战。
1936年下半年,第 1军为粉碎日伪军在南满的“讨伐”,打通与关内红军的联系,组织两次西征,于本溪县赛马集和摩天岭,歼灭伪军1个营和日军今田中队。
同时,其它各军也在积极同日军及伪军进行着抗争,虽然每次只击毙数百人,但在多次的战争中,这已经给当时的日军带来不小的威胁,所以日军才会有如此大规模的肃正计划。
但在联军各个部队的有序合作计划,日军的肃正计划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果,反而让抗日联军的实力获得了一定的增长。
“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紧密依靠群众,主动出击,积极打击日伪军,掀起了抗日斗争的新高潮。
各军之间分区作战,在辽宁、吉林等多地县之中积极活动,对日伪军进行有力的打击。
当时,抗日联军各军活动于70余县的广大地区,打击与钳制了日伪军几十万人,积极配合了全国的抗战。
这对于全国的抗战有着积极意义,如果抗战前期,日军有着数十万部队的配合,全面抗战前期的几场大会战可能要溃败得更快,而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甚至都有实现的可能。
1938年下半年,日军为巩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基地,将其兵力增至 8个师团,对抗日联军加紧进行军事“讨伐”、政治诱降和经济封锁,并采取增建“集团部落”,推行“保甲连座法”等手段,隔离抗日联军与群众的联系,竭力破坏抗日联军的生存条件。
谢文东、李华堂、郑鲁岩等在此期间相继叛变。
抗日联军在斗争极端残酷、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战斗。
此一时期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极度艰难,相关人员的叛变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顶住压力,依旧以游击战的方式给日伪军带来出其不意的打击。
1939年10月,日伪军进行“大讨伐”。
抗日联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继续坚持斗争。
第 1路军各部队分散游击,杨靖宇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今靖宇)一带,1940年1月,遭日伪军重兵包围,历时50多天,作战40余次,未能全部冲出重围,最后杨靖宇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于2月23日在蒙江县城南保安村附近的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这一次抗日联军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各军人数骤减,在确保有效领导的前提下,决定将各军缩减编制,在各军的基础上缩减为各支队,继续进行着和日军的抗争。
1940年时,日军出动11个师团,对抗日联军展开了疯狂的讨伐,战争局势并不是十分理想。当时第1军、第2军相继转入苏联境内,其余军队则继续活动,同时也积极联系群众,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在面对敌人的疯狂讨伐之下,他们依旧和敌人展开了长期的博弈。
1945年8月,抗日联军教导旅协同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进军,参加对日军的作战,进占57个大中城市和重要县城,组建了东北人民自卫军。
尔后,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
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尤其是面对孤立无援的境地,凭借着一腔热血,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东北地区的胜利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尤其是当时东北抗日联军应该是牺牲将领最多的部队,长期奋斗在一线,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东北大地来之不易的和平。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也曾在东北抗日联军之中奋斗过。
东北抗日联军走出的开国将领
东北抗日联军在战争之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在敌人的无数次“讨伐”中,120多位师以上干部战死,除我们熟知的杨靖宇、赵尚志外,还有魏拯民、王德泰、许亨植、童长荣、夏云杰、陈荣久、汪雅臣、祁致中、宋铁岩、金正国、张甲洲、李延平、刘曙华、王光宇等40余位军以上干部为国捐躯。
很多时候我们在回顾抗日历史的时候,却往往会忽视这些英雄。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中,也有不少人是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出身。
王明贵、王效明、朱光、孙三、荆璞、李钟奇、高体乾7人曾在1955年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少将军衔,彭施鲁、纪亭榭、王静敏三人在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后在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相较于其它部队的开国将领,东北抗日联军的人员实属有限,但这并不能磨灭他们在东北抗战时期的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现在很少被人提起,但从历史的发展来说,他们对东北地区的抗战是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的,能够以有限的兵力牵制住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人了解这段艰辛的历史。
③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占领了。吉林,辽宁正在向黑龙江进军,此时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在日寇入侵的时候,率领军队在江桥与日军开战,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率领部下殊死抵抗,最终是寡不敌众,马占山假意投降敌人,到时机成熟的时候,物资已经准备充足的时候,又拉起了抗日的大旗。
④
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和自由,东北军将士展开了殊死抗争,仅义勇军轰轰烈烈的大规模作战就有:两次哈尔滨反击战,齐齐哈尔反击战,11次进攻沈阳,6次攻打长春,这些大的战役和战斗,东北抗日队伍就付出了20余万人的巨大牺牲。
随着长城抗战张学良的下野,何应钦解散了北平救国会,义勇军失去了唯一的粮弹来源,因饥寒交迫而转入低谷,除退入关内的十五万部队之外,余部有继续坚持六年之久的王凤阁之外,大部分成为了抗联的主力部队来源。
⑤
东北抗日英雄很多,东北的抗日故事也很多,在这里讲一个红色特工的英雄事迹,故事发生在抗日期间,当时东三省被日寇铁蹄蹂躏。
这位红色特工名叫张永兴,他带领地下谍报队员,成功把日军东方马奇诺防线情报传递给了上级组织,使日军营造达10年之久的防线形同虚设。
谍报英雄张永兴为了挽救我党地下组织,用枪声发出了最后的电文:“我已暴露,马上转移”。本文咱就回顾一下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张永兴是我党优秀党员,抗日英雄革命烈士。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了东三省,为了抗日救国,永兴主要从事地下谍报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曾化名张惠民,王立川,张裕国,波波夫等。
1896年阴历三月初四,张永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一户普通家庭。他从小胸怀大志,19岁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天津南开中学,4年毕业后,他回到辽宁老家,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当了老师,这年冬天,永兴娶同乡女子李淑琴为妻。
永兴民族意识很强,从没间断和东北的日本殖民组织做斗争。在任教期间,他开始接触三民主义思想,最终萌生了追寻孙中山的念头,随后在同事的介绍下加入了国民党。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1931年东北爆发了918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关东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三省。
东北之广阔竟安放不下一张书桌,张永兴决定投笔从戎,决心救东北民众出水火。
为了救国图存,他四处奔走寻找抗日组织。
1931年9月底,在知情人的指点下,他终于找到辽宁省沈阳新民县姚家窝堡,这里是救国军的驻地,于是做了高鹏振的部下。
永兴肚中有墨水,喜欢看三国及古代战争书籍,有一定的军事知识,之后他活学活用,帮助高鹏振成立了抗日义勇军,鹏振任司令,永兴其实就是鹏振的军师。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地方义勇军坚持了6年抗日,最终于1937年被日寇打散了。
在永兴的策划下,义勇军迅速发展壮大,看看步入了正规,大约两年后,永兴被上级组织调到了北平救国会任职。当时的救国会直接被国民政府领导,此时老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东北抗日武装物资奇缺,这使永兴看到了蒋家王朝的腐败和软弱无能,极度失望之余,于1932年12月,他由王兴让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获得第一手情报,他仍然工作在救国会,并以地下党的身份隐蔽了下来。
接下来他开展了秘密行动,把救国会收集来的日军分布情况,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了我党地下组织和苏共国际情报站。
1934年,他受救国会的委派,潜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组建情报网,主要任务是搜集齐齐哈尔,海拉尔,南公主岭,白城子一带的日军军事情报,说白了就是搜集中苏边境日军防线的布置情况。
当时莫斯科是苏共情报中心,永兴曾秘密在莫斯科军事学院深造学习了一年,掌握了谍报特工的一些技术,比如化妆,拍电报,打入敌人内部等等。
话说到了齐齐哈尔以后,为了便于隐蔽身份,他就在当地开了一间商店,卖些食品和日杂,这间商店也就成了情报联络点。
为了迅速开展谍报工作,他从北平带来了几个得力助手,比如他的妻子、女儿以及妹妹和三弟张克兴,之后在当地我党地下组织的帮助下,又秘密发展了三个小组。
人手多了,但电台奇缺不够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永兴在北平仓库里,发现了两台大功率的发报机,他如获至宝,于是就把电台带到了齐齐哈尔派上了用场。
就在永兴秘密开展工作的时候,中苏边境的日军军事布防不断被泄密,这引起了关东军宪兵司令东条英机的警觉。
关东军费尽心机在中苏边境构建了马奇诺东方防线,事后披露防线由17座堡垒构成,堡垒里暗藏天地,有暗道和屯兵地。堡垒里藏有60小钢炮,每座堡垒里储存的食物够200人吃一个月。
看到这些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日军的马奇诺防线要比坐山雕的设施先进的多!假如布防泄露,这些防线将形同虚设。
根据东条英机掌握的情报,有一部分布防已经泄露给了莫斯科。
值得一提的是,永兴谍报组织还没意识到他们提供的情报是如此绝密和重要,谍报队员无意之中破获了日军最高机密马奇诺东方防线。
东条英机下令宪兵队限期破获地下电台,执行这项任务的是号称电讯之王的山本小队长。
山本动调来先进的巡逻车,车上面放着搜集电台信号的仪器。当然了,日军的这一秘密行动,永兴谍报组毫不知情。永兴从北平带回来的两部高频率电台被两个秘密小组领走了。
高频率电台信号很强,很容易被日军的仪器捕捉到,就在谍报人员发报的时候,其中一个秘密小组被宪兵队一网打尽,谍报特工落入了日寇魔掌,由于叛徒的出卖,张永兴和三弟张克兴及其他6名谍报人员被日寇逮捕。
当时山本小队长向东条英机请示,说要把张永兴这几个人拉过来,让这几个人为他们工作,还说让张永兴向莫斯科提供虚假的情报,东条英机同意了,最后说如果这几个人不配合就杀掉。
山本小队长得到了指示后,百般逼供,酷刑用尽,永兴等特工受尽折磨依然宁死不屈。山本小队长一看这几个人没打算活着出去,于是恶狠狠说要把他们拉出去枪毙。
八位英雄在受尽7天酷刑后,于第8天被卡车拉到了刑场上。日寇按往常规矩每人发了一支烟,山本留下最后一句话:“给你们最后的机会,谁愿意投降?”
死一般的沉静,突然张永兴说我愿意投降,山本小队长很诧异地看着他,伸手从旁边士兵手中接过来一只步枪,脸上露出狰狞笑容说:“欢迎你归队”。说着话把步枪递给张永兴,
“去把这7个人干掉”。山本说着话,用另一支枪对准了张永兴。
永兴毫不迟疑接过了步枪,砰的一枪打死了一个战友,只见永兴的眼泪涌了出来,山本小鬼子露出狰狞的笑,第2枪响了,第2个战友倒下了,第3枪也响了,紧接着第4枪,第5枪,第6枪响了,这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了,山本小鬼子有点懵圈,不知道张永兴投降是真是假?
永兴一步跨到三弟面前,只说了一句:“兄弟来生再见”,“砰”的一枪响了。
刚才还一脸狞笑的日本小队的表情突然像冻僵一样凝固住了,山本小队长是一个电讯之王情报专家。他终于悟出为什么永兴的枪声有一定的节奏,并不是无章节。
原来永兴在被捕之前,没来得及把电文发完,只剩下了最后8个字。这8个字是“我已暴露,迅速转移”。
为了挽救我党的地下组织,永兴想出了最后的办法,用结束生命的8声枪声组成8个音符。通过这种方式向战友预警,通过这种方式把被捕信息传递给我党的地下组织。
日本小队长毕竟慢了半拍,想明白也晚了,没容山本扣动扳机,永兴把步枪的枪口对准自己胸膛开了一枪,8声枪响回荡在旷野,我党地下组织获得情报后,迅速转移避免了全面陷落,最终日军苦心经营10年之久的马其诺防线成了摆设。
张永兴等8位英雄用结束生命的枪声发出了震撼人心的电文,请记住英雄的名字:他们分别是:张永兴,张克兴,陈福绪,乔两忱,关奎群,王海漫,谭继恕和蓝岳宣。英雄不死,浩气长存,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