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中国名人故事,让中国人骄傲的名人故事?

1、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3、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4、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杨云芬

杨云芬,5.12汶川大地震遇难者之一,2008年“中国骄傲”人物,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杨云芬是退休医生,大地震时被压在倒塌的楼房下,她扛着巨石支撑了4天。随着余震不断,残楼越来越危险,为了保护救援她的人员不受伤害,毅然割腕吞金自尽。

2、方俊明

1985年8月26日,时年28岁的武昌车辆厂车工方俊明和两个同事骑车经过东湖九女墩,突然听到湖中传来“救命”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在水里扑腾着,方俊明一跃跳入水中。

谁知,这只是12岁的顽童的恶作剧,假装溺水来逗岸上的妹妹玩。其实,事发地的水深仅1米左右。方俊明撞到水下的水泥台,头部受到重创,中枢神经受损。

方俊明高烧了40多天,病情十分严重,“下半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而照顾他半年的妻子也不辞而别。经过了近两年时间,方俊明才调整过来,接受了现实。此后,方俊明每月领着60元的基本工资,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最困难的时候连青菜都买不起,要到菜市场捡菜叶子煮菜吃。

1、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2、花木兰代父出征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3、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4、曹冲称象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诸葛亮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1、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2、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3、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4、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5、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6、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7、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8、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1、《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2、《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

3、《唐伯虎潜心学画》

4、《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5、《李清照夫妇典衣治学》

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丰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且全身心投入。。

扩展知识:古代名人名言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晋·曹植

译文: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南宋·陆游

译文:天下的事都是因为在困难之中发奋图强而成功,也都是因为成功后奢侈、萎靡不求上进而失败。

3、志当存高远。——三国·蜀·诸葛亮

译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先秦·屈原

译文: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蜀·刘备

译文: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2、《魏源》

魏源,湖南邵阳隆回人,是清代的一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并着有名作“海国图志”,并因此书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那个时候还是清朝的一名官员,官高邮知州,但是在晚年弃官归隐,并潜心参悟佛学。

魏源的核心思想是“经世致用”,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前进主张,在当时的中国实属罕见,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思想观念:“师夷之长技以夷制夷”。

3、《郑成功》

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

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钱学森》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岳飞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1、文天祥

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时兵败被俘,服毒自杀未遂,被押送到大都。

这时许多投降蒙古的南宋大员前来劝降,皆被文痛骂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

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的说:“圣驾请回!”

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在狱中所作。

1283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柴市口刑场,临刑前文天祥跪拜南方,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7岁。一介儒生,铮铮铁骨,由此威震霄汉。

2、林则徐

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

在此期间,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0年鸦片战争失利后,林则徐遭投降派诬陷,被发配伊犁。

1845年重新起用,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终因郁郁不得志,1850年病死于广东普宁县,终年66岁。

3、郑成功

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舰120艘,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

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

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千人,损失惨重。

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签字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同年5月郑成功病逝,享年39岁。

4、戚继光

1558年在浙江义乌,精选4千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劲旅“戚家军”,发明“鸳鸯阵”,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

1561年,戚继光在浙江沿海九战九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千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

次年夏,南下福建,荡平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1563年取得平海卫大捷,斩倭2200余。

1564年联合俞大猷水兵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从此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5、霍去病

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

公元前123年,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带领八百骑兵,长途奔袭,斩敌二千余人。武帝大喜过望,封他为勇冠三军的“冠军侯”。

汉武帝奖给他豪宅之时,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一代天骄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

岳飞(1103年-1141年),字鹏举,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1142年1月27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屈原列传》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

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

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

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

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地说: “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3、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

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6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4、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b202305280952071b7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