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湄洲妈祖历史简介,莆田湄洲妈祖历史由来?

简单点:宋朝时湄洲有个姑娘叫林默娘,自幼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后来一次海上救难后,不幸升天。后人为纪念她,尊为女神,历代皇帝都对她加封,现在称她为天上圣母

妈祖是湄洲人,在她出身之前,家里已有一个哥哥和五个姐姐,但是她的父母一直盼望着再生一个儿子,便天天向观音菩萨祷告,到了北宋建隆元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傍晚,邻居们看见有一道红色的光芒直射林家,那红光照得周围的岩石都发了红,就在此时,怀胎十月的母亲产下了一个女婴,因为这孩子出身都不哭,父母便给她取名林墨。

林墨在小的时候就比其他的孩子聪明伶俐,读书不但过目能够背诵,而且能够理解文字的意思。

由于父亲是当时海上的巡检司,所以她博览群书,特别是有关海洋气象方面知识的书,并且一有机会就随父亲出海,渐渐地学会、掌握了水性,观测天气。

每当她预测出海上气候的变化,就告诫出海的乡亲避凶就吉,还经常奋不顾身在海上抢救遇难的渔船和商船。

因为林墨一生的行善济世,所以历史上流传了许多她的神话传说。

在她16岁时,因为法力神通,能预知未来,还能乘着席子渡海,因而被人们称为“神女”。

一天,林墨的父亲和哥哥驶船出海,遇到了狂风恶浪,在家织布的林墨突然闭上眼睛,一手拿着棱,一手扶着杼,脚踏着机轴,拼命挣扎扶持,惟恐有失,这时她母亲正好看见,误认为女儿睡着了,便把她叫醒。

林墨被惊醒失手,棱子掉在了地上,然后她睁开眼睛失声痛哭,说父亲已被我救起,哥哥却坠入海里了。

不久后,她的父亲回到家,将海上遇难的情形告诉给家人,结果和林墨所说的如出一致,为了安慰父母,林墨又孤身一人架船出海寻找哥哥的遗体。

因为这海上救亲的事件,林墨又被人们称为“孝女”。

林墨在28岁的时候为抢救海难而英勇献身。

林墨逝世后,航海的人纷纷传说常常看见一位红衣女子在海上救人脱险。

据说在宋宣和五年,朝廷派使者出使朝鲜,谁知船在东海时遇到了风险,在这临危之际,忽然看见船桅顶上发出了一道道红光,而后风浪平息,转危为安。

使者感到非常的奇怪,便问部下到底是什么神灵显圣搭救,恰好船上有一位莆田人,他说明了这是湄洲神女显灵相救。

后来这为使者回到朝廷复命时就奏明皇帝,下诏颁赐“顺济”的庙额,这时妈祖的神迹才第一次由民间传到了朝廷宋朝时期,朝廷褒封林墨为“灵惠夫人”,后陆续加封了12次,由“夫人”至“圣妃”,元明朝晋封“天妃”,清康熙统一台湾后,再加封为“天后”,到清末时封号累加了64次,并被尊称为“天上圣母”。

随着封号的加爵,信仰妈祖的人越来越多,妈祖宫庙也不断的重修、扩大,由原来民间奉祀的小庙到后来的大规模重修、扩建,并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

我们湄洲妈祖庙也由此奠定了成为世界三千多座妈祖庙的祖庙,受到各地信徒的膜拜。

妈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

相传,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三月廿三,逝于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因她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父亲给她取名曰“默”。终生未嫁。

她生前兰心慧质,聪明好学,8岁能诵经,10岁能释文,13岁学道,16岁踩浪渡海,懂医术,识气象,通航海,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邻里和过往的海上商贾渔民做了许多好事,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

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娘28岁时,辞别家人,在湄洲岛湄屿峰归化升天。

人们敬仰她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为了纪念她,当年就在湄洲峰“升天古迹”旁立庙奉祀,尊她为海神灵女、龙女、神女等。宋徽宗时封妈祖为“顺济夫人”,这是朝廷对妈祖的首次褒封。

以后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

站在湄洲祖庙山巅,秀峰奇石、幽洞静林衬托下的湄洲祖庙巍峨壮观;那巍然屹立的妈祖雕像,面朝大海,雍容慈祥,是一尊永恒的海神,是和平的象征。

第一位妈祖: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在宋建隆元年(960年),也叫天妃。因为在一次海难中失去生命,在一次海难中,妈祖显灵救了一些落难的渔民和客商,故此,人们传言林默娘成神了。一些渔民或靠海的人家都会供拜。

第二位妈祖: 原名陈怀玉,她的父亲是有名的开漳圣王,她是开漳圣王爷的第三女。

传言她非常有才,未满7岁便可出口成章。

死后被开漳圣王爷封为二妈祖,也叫天上圣母,她的道场和观世音是一个地方,在南海普陀山。

故此很多人说她就是观世音,其实不是的。

陈怀玉只是神,观世音是菩萨,身份地位故此不一样。

在古时,二妈祖陈怀玉是不受重视的,因为古代人们思想封建,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故此,二妈祖比较鲜为人知哦。

第三位妈祖:原名林妃瑶。

传说她是大妈祖为了降妖除魔而转世的,也有的说她是大日如来佛祖手中的一颗念珠下凡。

她是个非常有义的女子,经常打抱不平,劫富济贫。

因为她长得非常不好看,所以18岁了都还没有人上门提亲。

她的脸如黑炭般,所以现在也有人叫她黑脸妈祖。

她是台湾人氏,至少他的这个传说是从台湾传来的。

三妈祖的道场在人间。

传说她经常巡游人间,专管不平事。

各位团友,⼤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莆⽥湄州妈祖祖庙参观。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今天的⾏程就将由我为⼤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家的满意,在此也预祝⼤家今天能玩得开⼼、愉快。

在参观祖庙之前,让我先给⼤家介绍⼀下妈祖的⼀些⽣平传说。

据史书记载:妈祖是湄洲⼈,在她出⾝之前,家⾥已有⼀个哥哥和五个姐姐,但是她的⽗⺟⼀直盼望着再⽣⼀个⼉⼦,便天天向观⾳菩萨祷告,到了北宋建隆元年的农历三⽉⼆⼗三⽇傍晚,邻居们看⻅有⼀道红⾊的光芒直射林家,那红光照得周围的岩⽯都发了红,就在此时,怀胎⼗⽉的⺟亲产下了⼀个⼥婴,因为这孩⼦出⾝都不哭,⽗⺟便给她取名林墨。

林墨在⼩的时候就⽐其他的孩⼦聪明伶俐,读书不但过⺫能够背诵,⽽且能够理解⽂字的意思。

由于⽗亲是当时海上的巡检司,所以她博览群书,特别是有关海洋⽓象⽅⾯知识的书,并且⼀有机会就随⽗亲出海,渐渐地学会、掌握了⽔性,观测天⽓。

每当她预测出海上⽓候的变化,就告诫出海的乡亲避凶就吉,还经常奋不顾⾝在海上抢救遇难的渔船和商船。

因为林墨⼀⽣的⾏善济世,所以历史上流传了许多她的神话传说。

在她16岁时,因为法⼒神通,能预知未来,还能乘着席⼦渡海,因⽽被⼈们称为“神⼥”。

⼀天,林墨的⽗亲和哥哥驶船出海,遇到了狂⻛恶浪,在家织布的林墨突然闭上眼睛,⼀⼿拿着棱,⼀⼿扶着杼,脚踏着机轴,拼命挣扎扶持,惟恐有失,这时她⺟亲正好看⻅,误认为⼥⼉睡着了,便把她叫醒。

林墨被惊醒失⼿,棱⼦掉在了地上,然后她睁开眼睛失声痛哭,说⽗亲已被我救起,哥哥却坠⼊海⾥了。

不久后,她的⽗亲回到家,将海上遇难的情形告诉给家⼈,结果和林墨所说的如出⼀致,为了安慰⽗⺟,林墨⼜孤⾝⼀⼈架船出海寻找哥哥的遗体。因为这海上救亲的事件,林墨⼜被⼈们称为“孝⼥”。林墨在28岁的时候为抢救海难⽽英勇献⾝。林墨逝世后,航海的⼈纷纷传说常常看⻅⼀位红⾐⼥⼦在海上救⼈脱险。

据说在宋宣和五年,朝廷派使者出使朝鲜,谁知船在东海时遇到了⻛险,在这临危之际,忽然看⻅船桅顶上发出了⼀道道红光,⽽后⻛浪平息,转危为安。

使者感到⾮常的奇怪,便问部下到底是什么神灵显圣搭救,恰好船上有⼀位莆⽥⼈,他说明了这是湄洲神⼥显灵相救。

后来这为使者回到朝廷复命时就奏明皇帝,下诏颁赐“顺济”的庙额,这时妈祖的神迹才第⼀次由⺠间传到了朝廷。

宋朝时期,朝廷褒封林墨为“灵惠夫⼈”,后陆续加封了12次,由“夫⼈”⾄“圣妃”,元明朝晋封“天妃”,清康熙后,再加封

为“天后”,到清末时封号累加了64次,并被尊称为“天上圣⺟”。

随着封号的加爵,信仰妈祖的⼈越来越多,妈祖宫庙也不断的重修、扩⼤,由原来⺠间奉祀的⼩庙到后来的⼤规模重修、扩建,并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我们湄洲妈祖庙也由此奠定了成为世界三千多座妈祖庙的祖庙,受到各地信徒的膜拜。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妈祖庙宇建筑群是上世纪70⾄80年代重建的,现在⼤家就请跟我到⾥⾯参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祖庙的⼤牌坊,在这⾥可以仰望整个祖庙建筑群的全貌,⾮常的雄伟。这是寺庙的第⼀道⻔,叫⼭⻔。

⼤家看它的造型很特别,是皇家城阙形制,因为妈祖的封号是天上圣⺟,是⾄⾼⽆上的⼥神。

⼭⻔内供奉的是千⾥眼和顺⻛⽿。

沿着⼭⻔上来,我们来到了仪⻔,⼤家可以看到上⾯有个竖匾,写者“圣旨”⼆字,因此这道⻔⼜称“圣旨⻔”,喻⽰妈祖娘娘曾受到历代帝⺩的褒封。

仪⻔内的这个⼤⼲场,是祭奠时⼤型乐舞表演的地⽅。

左右两边分别是钟楼和⿎楼。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殿是“太⼦殿”,是福建总督姚启圣所建的,他原本想⽤此殿作为正殿,使正殿按⼀般寺庙建筑⻛格位于中轴线,但⺠间习惯上仍愿意遵循古制,只认定旁边这座才是最原始的正殿。

现在⼤家就随我进去参观。

这⾥就是妈祖亿万信徒⼼中的圣地了。

⼤家看这满屋的烟雾和信徒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虔诚。现在先随我看看这⻔柱上的这幅对联,说得是信徒们朝拜妈祖要洗澡斋戒的虔诚,像湄洲潮⽔⼀样常流不息的朝拜盛况。传说这幅对联是明朝的莆⽥才⼦戴⼤宾所作的。

现在我们就进⼊殿内参观。

这座殿堂分为上下殿,中间⽤天井相连。

正梁悬挂的“神昭海表”匾额是御笔颁赐的,我们看这尊端座的妈祖神像,它神态安详,雍容华贵,⼀般称它为“出巡妈祖”,是⽊雕软⾝,也就是说她的四肢是可以活动的。

97年赴台巡游的妈祖就是这尊神像。

在她的⾝后还有⼀尊妈祖像,是⽊雕硬⾝的镇正妈祖。

当软⾝妈祖出巡时,镇殿妈祖就留在寺庙中接受信徒的朝拜。

⼤家看两边的神龛,⾥⾯全是妈祖的陪神,称为⼗⼋⽔阙仙班。

其中,有的是古代其他地⽅奉祀的海神,有的是被妈祖收伏的海妖⽔怪。

好,我们现在去参观传说中妈祖升天的地⽅—升天古迹,这⾥也是最早⽴庙奉祀妈祖的地⽅。⼤家在这⾥可以烧烧⾹、拜拜妈祖,10分钟后我们继续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擦天阁。

这⾥是中轴线的最⾼点,⼤家仔细观察,⾥⾯供奉的妈祖与其他殿⾥的有什么不同吗?对了,细⼼的有特会发现这⾥的妈祖⾯像是⿊的。

这是为什么呢?有⼀个传说:据说当年台湾信徒把妈祖分灵回去的途中,在海上航⾏了数⽉,⽇夜焚⾹膜拜,签呈的烟⽕熏⿊了妈祖的连,于是台湾妈祖宫庙⾥供奉的妈祖全是“⿊⾯妈祖”,因为这座朝天阁是台湾⿅港朝天宫捐建的,所以⾥⾯妈祖也只能是⿊⾯妈祖了。

各位团友,前⾯就是“妈祖公园”了。

现在我们就进去⾥⾯参观。

我们可以看到随处都是栩栩如⽣的⽯雕群,讲的都是妈祖的⼀些⽣平传说。

⼤家看妈祖的⽯雕像:它是厦⻔⼤学艺术系李维杞教授于1990年设计的,像⾼14.35⽶,是⽤365块花岗岩雕砌⽽成的,象征妈祖⼀年365天,天天保佑着14.35平⽅公⾥湄洲⼤地上的居⺠平安幸福。

我们可以看到,妈祖⾯部慈祥,遥望着⼤海。

⼤家知道吗?妈祖娘娘眼望的地⽅是台湾,⽽且在台湾⿅港朝天宫也有⼀尊⼀模⼀样的妈祖⽯像与之隔海相望,共同维护着两岸的和平安宁。这⾥是妈祖⼭的最⾼点,在这⾥可以看到湄洲岛上的全景,⼤家可以在这⾥参观留影。

好了,现在给⼤家20分钟的时间⾃由活动,20分钟后我们就下⼭。谢谢⼤家这⼀路对我的配合,希望我的导游讲解能令⼤家满意,谢谢!!

      湄洲妈祖祖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历代屡经扩建修葺。

      明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卫指挥周坐重建妈祖庙。永乐元年(1403年)至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奉旨遣官建造正殿。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闽浙总督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建功而扩建祖庙时,把朝天阁重修并改为正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抬梁结构建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重修。

民国年间再度在旧址重修。

      “文化大革命”期间,妈祖庙受到了严重的毁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妈祖祖庙陆续开始重建,随着台湾妈祖信徒到祖庙进香日渐增多,海峡两岸妈祖信众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兴建。[6]

        1987年妈祖千年祭时,数以千计的台胞涌上湄洲岛参拜妈祖,形成了挡不住的“海峡潮”。

        1989年5月6日,台湾宜兰县苏澳南天宫组成20条渔船200多台胞信众,从海上直航湄洲岛谒祖进香,开启两岸隔绝以后的第一次海上组团直航。

        1997年1月至5月,湄洲祖庙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受到宝岛上千万人次的顶礼膜拜,十里长街迎妈祖,火树银花不夜天。[12]

       1997年,祖庙董事会邀请清华大学古建筑专家规划设计,以高度14.35米高的妈祖石雕像为起点,兴建祖庙新殿建筑群。

新建筑群,有灵慈殿、天后殿、祈福殿、妈祖文化展览馆、顺济殿、钟鼓楼、宫门、大牌楼、天后广场、天后大戏楼、妈祖故事群雕、妈祖碑林、“天下第一印”石刻、祈安洞、摩崖题刻及历代帝王对妈祖36次褒封的巨屏等景观。

>10妈祖信仰是我国沿海地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据说全世界各地有妈祖庙近5000座,妈祖信徒达两亿人之多。

湄洲岛作为妈祖的诞生地和祖庭所在地,每年都吸引了海内外无数的信徒前来朝拜,尤其是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朝拜活动更是盛况空前。

妈祖祭典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中国首个世界级信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洲岛也因而被誉为“东方麦加”。

湄洲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南42公里处,距离大陆仅为1.82海里,因为形似娥眉而得名。湄洲岛没有桥梁连接大陆,上岛必须乘坐轮船。

船大约开了十几分钟就到了,上岸时仍可见到不少渔船停泊在码头边。

这是妈祖庙的“圣旨门”,前面的广场是每次祭典时乐舞表演的地方

大殿依山⛰️而建

妈祖庙正殿里有两尊妈祖,后面的一尊称为“镇殿妈祖”,前面为“出巡妈祖”,每当出巡妈祖出巡时,镇殿妈祖就坐镇大殿供信徒朝拜。

门柱上有副有趣的对联,咋一看不知所云。当地导游解释这幅对联是运用了古汉语通假字的特点,上联是“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

下联是“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

继续往上攀登就到了妈祖升天处。妈祖出生于湄洲岛,据说从出生到满月都不曾啼哭,于是家人给她取名为“林默”。虽为渔家女,但她经常在海上见义勇为,救苦救难,因而深受百姓的崇敬。相传公元987年的重阳节,林默同诸姐一起攀登到此处,跨上祥云,升天而去。乡人感其美德,就在她升天处建庙奉祀。

这间庙异常小,估计仅有一平方多米,不少游客排着队进入拜拜。

继续往上就到了中轴线的最高点 -朝天阁,里面供奉的是黑脸妈祖,据说黑脸的由来是因为信徒日夜焚香朝拜,香火将妈祖的脸都熏黑了

再往上就是妈祖山的最高点 -妈祖雕像所在地。这尊雕像高14.3米,由365块花岗岩砌成,远远的在海上就可以看得到。

从山顶下来后,可以沿着南轴线,去看看号称“海上布达拉宫”的妈祖新殿建筑群。大殿依山势而建,呈轴线布局,落差达65米,远远从海上望去,有布达拉宫的气势。

插一张网上找到的这组建筑群的照片,是从海上拍摄的,可以看得比较清楚这组建筑群的全貌。

这方巨大的印玺是“妈祖印”,比原物放大了350倍,原件是清代御赐宝玺,刻有“湄洲祖庙天上圣母 护国庇民 灵宝符笈。

建筑群的最下面是一万平方米的天后广场以及26.5米高的大戏台,是祖庙大型祭典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这组建筑应该是近年所建,二十年前我第一次上湄洲岛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但那时妈祖雕像已经矗立在山顶了。

有人说有海的地方就有妈祖庙,这话说得夸张了一点,但也道出了妈祖信仰传播的广泛,尤其是在台湾,每个县市都有妈祖庙,久盛不衰。

妈祖也从一开始的渔民保护神,继而演变成为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保护神,像我之前去的古汀州,虽然不临海,但因为汀江水路运输的缘故,也建有规模很大的天后宫。

如今妈祖的信徒与日俱增,听说妈祖很灵验,不少人为生孩子都会专程赶去朝拜,难怪湄洲岛祖庭变得如此热闹了。

我是历史的搬运工。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考察妈祖的生平得知,这一信仰来自民间传说。首先是传说,然后是传说的历史化和神化,最后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

学者研究指出,妈祖是从中国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间信仰(千里眼顺风耳)。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又纳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后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闽台海洋文化及东亚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开始神格化,被称为妈祖(当地人对女性祖先的尊称),并受人建庙膜拜,复经宋高宗封为灵惠夫人,成为朝廷承认的神祇。妈祖信仰自福建传播到浙江、广东、台湾、琉球、日本、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东、辽宁沿海均有天后宫或妈祖庙分布。

近年妈祖在东亚海洋史的研究引出东亚在西方航海地理发现前己有的朝贡贸易、琉球网络及跨国移民史讨论,而妈祖信仰圈成为东亚海洋经济及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见证之一。

历史上真的有妈祖这个人。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林默。

最早史料记载于,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能预知人祸福……”又载:宣和五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这些足证明了历史中确有其人。

南唐清源军(含今莆田)莆田县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湄洲岛),妈祖祖父莆田人林孚,官居福建总管。

父亲莆田人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朝夕焚香祝天,祈求,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生的异常奇特,也就倍加疼爱。

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唤她为默娘,人们尊称为林默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b202302261954166b5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