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体验传统文化怎么写?
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 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
拓展资料: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称谓,有时也称“文化遗产”。
②
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宝藏。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儒、释、道为主要内容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学习传统文化一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传统文化由一代代中国人不断积累而成同时又塑造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但要批判继承更重要的是发扬以求在新时期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二、传统写实美术特点?
写实风格是相对抽象和表现而言的。完全抽象的叫抽象,写实基础上加变形的叫表现。其它都可以泛泛的称为写实风格。
其特点是:
1、在图像上表达与具体事物相似的形象,越像越好,追求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就是我们能够认识到事物真正的样子,在绘画上就是画得像。
2、依靠光影和透视在二维上塑造三维空间,就是所谓的立体感。
3、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时间,写实主义就是重现那一瞬间的画面就可以了,写实主义是动中求静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就是静止的一瞬,比起动态的事物,画家更喜欢停止的事物好让他们观摩模仿。
三、梵高故事50字?
荷兰人,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有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
”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他最为人熟知的一个故事就是他割掉自己的耳朵这件事,据说他是因为喝了一夜的苦艾酒,并且又跟同室高更吵架之后,他割掉了自己的左耳,把它放在信封里送给了一个名叫Rache的妓女,并且跟她说:保管好这样礼物。
在他完成了他举世瞩目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选择了自杀。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憾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
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
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
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经历之后,这种爱使他成为一个美术商人,并产生了进行理论研究的愿望,进而成为比利时煤矿区的一名传教士。
1880年他开始学画,后来他在布鲁塞尔、海牙和安特卫普进修。
于1886年来到巴黎,他在这里见到了劳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义小组的成员。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梵的个性。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于荷兰一个偏僻小镇,他的父亲是个穷困潦倒的牧师,母亲是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三十岁依然待字闺中,没办法只好下嫁。
母亲懂得绘画和文学,家里每天晚上必备节目,便是一起围着火炉读书。
她非常注重吃饭的规矩,她认为,规律、适度的饮食对于塑造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道德感至关重要。
梵高从小便显示出过人的艺术天赋。他喜欢读书,阅读速度飞快。他会挑选一个喜爱的作家,然后花上一周一口气读完他的全部作品。
③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1861年梵高开始受教育,在学习语言包括法语、德语及英语表现不错,但在1868年3月中断学业,并在1869年7月在国际艺术品交易商公司见习。
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为传教士,向贫困的采矿工人传教。
直到约莫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
④
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⑤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
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1889年创作《星月夜》。
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⑥
梵高生前不被人理解,直到他死后,他的作品和才华才真正为人所知。世人才真正知道一副《向日葵》倾注了他的多少热情和希望。形成极大对比的是他生前只卖出了一副画,而死后却是追随者无数,听起来令人讽刺。
艺术家,很少有精神比较正常的,当然,梵高也不例外。说到梵高,人们不仅会想起他的画作的超凡表现力,同时也会想到他怪异、疯癫的性格。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但也由于他的作品色彩太过强烈、色调过于明亮,而因此很难被世人接受。
癫狂的他,创作的作品当然也是癫狂的,他的画作及其抽象,以至于直到他死后,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位绘画艺术界的天才,才发现他画作中表现出的强烈的内心情感和意识。
梵高的故事十分励志,尽管精神已经失常,但却是一位真正具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这样总结道:“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
梵高很晚才成为一个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他的励志故事让我们明白即使刚开始世人无法理解,只要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专注于自己所爱,终有一天世人会理解。
⑦
梵高故事?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的生日恰好是他未出生的哥哥的祭日,由于父母对未出生的哥哥的执念,梵高自出生都不受父母的待见,父母的冷漠使得梵高越来越孤僻,自闭,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他在家里做一个乖孩子,顺逐父母的意愿去做牧师,跟叔叔做生意。
⑧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于1890年7月29日去世,才活了37岁,而他的艺术生涯却只有短短的10年,而这10年让梵高成为了艺术界的一个传奇。
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当他想成为一名传教士的努力没有成功时,梵高决定在1880年专注于艺术,他在比利时曾画过当地矿工和农民的素描。
梵高的弟弟提奥是一名艺术品交易商,在经济上和情感上都很支持他。1886年,梵高和提奥一起在巴黎住了两年,而这两年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他在那里接触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于是他便开始使用更明亮的调色板,尝试笔触技巧。他的最后两年是在法国南部度过的,在那里他创作了许多他最著名的画作。
⑨
梵·高出生于荷兰布拉邦特州北部的赞德特村,他的祖父、父亲还有几个叔父都是牧师,另外几个叔父和他的弟弟提奥是画商,只有他的表兄莫夫是画家。
梵·高的28岁时,前往海牙从师于表兄莫夫学画。有一次,莫夫要他素描阿波罗石膏像,因无法表现那种自我满足的神态,他愤而摔碎了石膏像。这样,莫夫与他断绝了关系。从此,梵·高的生活费完全靠弟弟提奥供给。
不久,梵·高邂逅了一个被遗弃的怀孕妇女克里斯蒂娜。
梵·高因同情她的不幸遭遇而和她同居,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
在海牙这段时期是梵·高从事绘画的一个重要时期。
他每天从早到晚工作14~16个小时,经常忘掉喝水与吃饭;夜深时就给提奥写信,介绍自己的情况。
他在此时患了头痛、牙痛、发烧、失眠等多种疾病,但是画画给了他极大的满足。
梵·高后来先后迁到德伦特和安特卫普,继续从事创作。这期间他画出了早期名画《吃土豆的人》。梵高深知,对艺术家而言,平时只是播种,收获却在未来,因此他拼命工作,追赶时间。
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相继结识了贝尔纳、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等人,受到了印象派和日本版画的影响,并于1888年迁居法国南部的阿尔。不久,高更受邀和他一起画画。
梵·高经常为艺术问题与高更争论,有一次竟向高更扔玻璃杯。第二天,梵·高惊于自己的行为,切下了自己的整个左耳以作发泄。梵·高把耳朵放进信封,送给一个相熟的妓女,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纪念品。”梵·高发了疯病,被送进了医院。
梵·高出院后,高更已离他而去。梵·高的癫痫症越来越严重,阿尔城有80多个市民签名,要求市长把梵·高关起来。后来,提奥把他转到圣雷米疯人院接受治疗。
梵·高预感到,再一次猛烈的发病将会夺去他的生命。他说自己就像在危险的煤矿里工作的矿工一样,必须尽快干活。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努力画画,画风景、画肖像、画自画像,画一切可以画的东西。
1890年,一位年轻的评论家奥利埃发表《梵高论》,给了梵·高很高的评价。梵·高在惊喜之余,认为高更才配得上这样的赞誉,他提出辩驳,但同时给那位评论家一幅自己的作品,以示谢意。这是梵高在世时获得的为数不多的肯定之一。
梵·高的画无人问津,而他的弟弟却要在供养自己家人的同时供养梵·高。梵·高不能忍受这一切。1890年7月27日,梵·高借口要去打鸟,从别人那里搞到一支左轮手枪,来到田野,靠在一棵树上,用手枪自尽了。他的弟弟提奥为此痛不欲生,不久发疯而死。
梵·高生前凄惨悲凉,但他的作品在他死后却获得了广泛的承认,成为不朽的名作。
四、描写写实派画的句子?
、他的中国画乱中有序,拙中见奇,他画笔下的“并蒂”、“春晓”、“秋远”,一花一鸟都倾注着他自己独有的思想感情,一幅幅画上都画出了一种情调,表露出一种情思,引发了观者的共鸣。
2、老师运用一支行云流水的画笔,于水墨流动间,在传统的中国画里创造性地有机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元素,向世人显示了一个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
五、宋代风俗画的技法特点?
(一) 宋代风俗画的艺术特点
这一时期的作品成为人与特定生活关系和自然关系的生活化、情感化、形象化、审美化的生动载体,其中无疑隐含着人类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容。借之我们可窥见其艺术特点。
1、题材广泛,贴近生活
风俗画题材相当广泛,市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货郎、婴戏、车马、市街、耕织等等。画家洞察社会生活广泛,联系实际进行全方位描绘。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城市生活的真实缩影;《货郎图》传播了城乡生活中崭新的经济信息;《秋庭戏婴图》反映了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思想。
2、情节表现文学化
风俗画“文学化”的特色体现在画面一定情节的设定。
如王居正的《纺车图》虽着力表现婆媳二人的劳作之苦,却不忘以戏玩蟾蜍的幼童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来打破画面的沉闷。
张择端的长卷中亦以船过虹桥,船工匆忙放倒桅杆,桥上路人纷纷驻足张望,营造出紧张而热闹的场景。
3、表现更趋写实化
风俗画的欣赏者大多为一般的市民阶层,他们文化修养大多不高,喜欢写实性绘画,因此必须符合他们的审美风尚。
(二) 宋代风俗画的艺术成就
1、超越传统题材
传统的人物风俗画,多表现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日常起居,而宋代的风俗画家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登上了大雅之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人物刻画神形兼备
画家巧妙地将各种人物安排在生活背景中,自然和谐。人物位置随画面的展开也安排的恰如其分,真实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和生活情趣。
《清明上河图》逼真的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体态形貌,人物虽高不过寸,但须眉毕现、栩栩如生。
3、融山水、花鸟、人物、界画众因素为一体
宋代风俗画将人物置身于真实可感的环境,以环境衬托人物的活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这与当时绘画各个门类发展成熟以及画家的画功有关。《清明上河图》这样大的巨构,大到舟桥,小到店堂中的桌椅,比例透视皆精确无误,若无高超的界画功底,不可能完成。其中河水奔腾,河岸蜿蜒迂回,又有山水画灵动之妙等。
六、西方电影史上两大传统是什么?
西方电影史上的两大传统:技术传统和写实传统:
技术主义传统:为了娱乐观众或达到某种教育或宣传目的而制作影片。
重视技术上的精美完整。
因为这是通过电影的独特表现能力来反映和改造现实生活,美化和塑造理想人物的必要条件。
通过蒙太奇等技术手段来重新组织生活景象,删除一切对故事情节没有直接推进作用的细节,加上以假乱真的布景和惟妙惟肖的表演来在观众意识中造成完美的生活幻觉,导使观众去景慕或厌恶某种典型的生活境遇,追求或摒弃某种生活方式。
写实主义传统:强调对真实生活的原样重现,为真实而追求真实,不重视电影的娱乐价值,否定主观的教育或宣传意图。 反对人工编造故事情节和类型化的人物性格,鼓吹到生活中去,发掘真实事件,尽量全面细致地表现事件的各个方面的细节。并在拍摄过程中随时发现事件的戏剧性元素。 反对精巧雕琢的蒙太奇。
七、写实手法反映社会现实?
写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现象。20世纪初,新青年社团提出写实主义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批写实小说构成了20世纪写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高潮。
这批写实小说既回归新青年社倡导的写实主义文学传统,又从历史演变中发现形式,写出了“适合展示特定时期实际所发生的一切”的“一代文学”,并承传和展现了写实主义文学的特色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