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明朝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下面小编就以2722字给大家详细介绍明末三大奇案之红丸案,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明朝建国之初, 为了预防外戚干政,规定后宫嫔妃都要从民间挑选。自古以来,便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而在册立太子之时,则一贯坚持“立嫡立长”的原则。 明神宗朱翊(yì)钧的母亲是出身地位低下的宮女, 他登上皇帝大位后, 反而看不起自己跟宫女所生的儿子朱常洛。由于明神宗朱翊钧不喜欢长子朱常洛,又宠幸郑贵妃的缘故, 因此想废长立幼,想方设法要立她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没想到引起朝廷对立,进而引爆郑贵妃主导暗杀朱常洛事件 , 史称梃击案。 而朱常洛登基才短短三十天,怎么又会因为两颗小小红丸,不幸殡天呢? 历史记载,郑贵妃经常送给朱常洛美女, 以示笼络, 其中李氏(李选侍)备受宠爱。 于是在朱常洛坐上龙椅之后, 下诏要封李氏为皇贵妃, 但她却拒绝了。 不过她为何会被比喻为武则天,还闹出移宫案呢?
梃击案
不受宠的朱常洛面对庶母郑贵妃,每每动辄得咎。纵然身为皇长子,背后有王皇后及李太后撑腰,但历经15年的国本之争后,他才登上太子之位。这个期间因为互相斗争造成了四位内阁首辅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等被迫辞退,30多位高官卷入其中,100多名官员被廷杖、免职、 流放。这些都是郑贵妃为了护他的儿子朱常洵权力斗争下所产生的结果。
即使身为储君,朱常洛仍旧步步惊心,不只多次面对耳语重伤,甚至曾经遭到性命威胁。就在万历43年的某一天,一名刺客混进太子府,手持木棍,见人就打,想也知道,不一会功夫,刺客就被逮个正着。一开始,刺客坚持不透露实情,直到饿了两天后,他才终于被逼急了,供出指使者。事后张差供称这是郑贵妃宫里的太监带他进去的,还交代他要对准穿黄袍的人袭击,打死的话重重有赏。这段供词引发朝野哗然,区区贵妃身边的太监竟敢指使刺客刺杀未来国君,这幕后怎么可能没有藏镜人呢?满朝的大臣得知后,怀疑就是郑贵妃企图谋杀太子的阴谋,而郑贵妃就哭诉她冤枉。
历史上称这段事件为梃击案。梃就是木棍的意思。在满朝文武都要明神宗朱翊钧给个交代的压力下,明神宗在第一时间下令蹉跎15年的皇三子朱常洵前往封地洛阳就职,没有旨意不得回京。接下来就是公开承认朱常洛的太子地位。
但仔细想想这件事存在蹊跷之处。当一个敌人想要致对方于死地的时候,怎么可能只拿着木棒去打人呢?而且又怎么可能这么明目张胆地去做犯案?最后并且是在太子的求情之下轻松地就放过了郑贵妃。也因为这一些的揣测,所以后代的史学家认为张差很可能只是一个政治上的牺牲品。而郑贵妃实际上她可能也是一个受害者,因为这一件事情最终受益的全部只有太子本人,所以极有可能这只是太子用的一招苦肉计。
梃击案到底是不是苦肉计仍旧是一宗历史悬案,但自此之后,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因此巩固。连郑贵妃也知道大事已去,不由得放软姿态投其所好。
红丸案
朱常洛
史料记载,朱常洛性好渔色,担任太子期间就时常恣意纵欲。不少人会献上美女及金银珠宝巴结他。当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48年7月驾崩,朱常洛突然站上世界的顶端,攀到人生的巅峰。刚登基的朱常洛受到文武百官的有意奉承,就在这时郑贵妃已经荣升为郑太妃。她为了讨好新科皇帝,不遗余力收罗美女。万历48年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朱常洛登基后8月10号,他新上任的皇帝,开始就生病了。有人说是因为他纵欲被美女掏空,因为郑贵妃送了八个美女给他。朱常洛一病不起。
这时郑贵妃买通太监,让他的病情雪上加霜。事实上因为明光宗朱常洛他刚上任的时候日理万机,而且他开始身体有上火的现象,当时提都太监崔文升就用大黄为主的一个风热药让他吃了泻火。可是他一吃,就连续拉肚子30几次,让明光宗朱常洛日夜不得安宁。不止如此,郑贵妃还放出风声,说是卢鸿寺李可灼提炼的红丸仙丹可治百病。这些话传到朱常洛耳里,像是看到了一线生机。这个所谓的红丸就是红铅金丹。它的材料取自女子初潮经血以及在半夜的第一滴露水,还混合了乌梅、人尿、人乳,还有朱砂、松脂等材料炮制而成。
第一颗红丸让朱常洛健康有起色,但当他隔天服下第二颗红丸后,病情却是急转直下。这个继位仅仅29天的皇帝,才刚刚要享受权力的滋味就撒手人寰。
站在中医的角度推论,他先是终日腹泻,身体亏空。红丸又是大补之物,导致他虚不受补,因而发生憾事,只是这起至今仍疑点重重的红丸案到底是不是郑太妃一手主导,仍然是明末第二起疑案。
移宫案
听到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病危,原本不该擅自回京的朱常洵马不停蹄赶回京师。在皇位之争中败北的朱常洵已经母子分离多年,被生母郑太妃急召回京。郑太妃一辈子就想儿子朱常洵能够登皇位,但受到群臣反对。一直到朱常洛登基后,此时朱常洵38岁,郑太妃仍抱着扳回一城的希望,因此她跟李选侍勾结。
只是就算朱常洵赶回京城也推翻不了朱常洛立有太子的事实,加上朝野反对声浪太大,郑太妃只能断了兄终弟及的念想,但断不了她想当皇太后的心愿。她想搬进慈宁宫,朱常洛没有应允,认为她还没有住在那里的资格。郑太妃想借移宫的名义先占上太后的位分,就得有自己人在皇帝身边吹枕头风。这个自己人就是太子朱由校的养母李选侍,她是郑太妃最早送给朱常洛的美人之一。虽然李选侍是郑太妃安插在皇帝身边的眼线,但这两个人却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看着朱常洛病得只剩一口气,李选侍首先得为自己先争取,已经顾不得郑太妃。朱常洛看在李选侍养育太子朱由校,代行母亲之责,欲册封其为皇贵妃。但李选侍想要的不止如此。当时大臣上奏说道,太后、王妃等人的谥号还没有尊上,把这些事情解决之后再封皇贵妃不晚。不料明光宗突然驾崩,皇贵妃也来不及封。李选侍的一念之差让自己跟妃位擦身而过。
但最让大臣不满的就是她想挟太子以令天下,扬言道,大臣他们册立新皇,就得一并确立我的封号。太子年幼无知,我又是先帝最信任的人,我不能不帮他管理这个国家。
由于明光宗朱常洛突然驾崩,继位的明熹宗朱由校年仅14岁,抚养皇帝的西李李选侍、太监魏忠贤强行住在乾清宫把持朝政。东林党大臣为了不让李选侍与皇帝同住,强迫她移居到仁寿殿。因此就被称为移宫案。
文武百官使计骗出朱由校,让李选侍失去靠山。接着马上举行登基大典。左光斗的一封奏折有了成效,他把李选侍比喻为武则天,说不能让武则天之祸重现今朝,说的就是不能让李选侍把太子勾引上床,丢明朝皇帝列主列宗的脸。新皇年少,情窦初开,选侍娘娘非皇上生母,而与皇上同宫,既不合祖制,亦有悖人情。臣等以为选侍娘娘宜及早搬出乾清宫为妥。此乃安邦定国之必须也。在舆论压力下,李选侍搬出了乾清宫。
短短一个月,两起移宫案彻底移除郑太妃与李选侍的野心。两个人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有以母凭子贵的企图。郑贵妃想让儿子当上太子,李选侍则是养子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后一度跟太监联手要控制皇帝。
从郑贵妃的梃击案,红丸案,李选侍的移宫案,都被视为是明代后宫企图干政的一系列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