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吴晗讲历史值得读吗,下面小编就以1511字给大家详细介绍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规矩,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
吴晗是史学奇才,也是史学泰斗,记得中学时语文课上学过他的文章《谈骨气》,虽然记不得文中所讲的具体内容,但是,“中国人要有骨气”这句话还记得。
今天拿到《吴晗讲历史》一书,一气读了几十页,就像是另一状态的教科书。
吴晗从自己独特的角度阐述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事和出现的人,以及政治政策。使我从另一角度了解了自己已经知道的一些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还有一些不知道的人物。其中就有两位我是从未听说过的人。
一位是宣文君,另一位是万斯同。也许是我知识太浅吧!
宣文君是前秦苻坚时代的一位女学者,在那个时代,能成为女学者的人微乎其微。
宣文君姓宋,名字失传了,连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从小没有母亲,由父亲独自抚养教育,成人后,父亲传授她以《周官音义》。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术,所有的学问都是口口相传,要背下来记在脑中的。父亲告诉她:“我们家世代研习周官,代代相传。这部书包括了许多政治理论、制度,我没有儿子可传,你要认真学习,不让它绝灭才好。”
天下大乱,几度搬家,在颠沛流离中,她一直背着父亲给的书,并且在艰难生活中不忘教育孩子读书学习。儿子韦逞在母亲的教育下,有了学问,成了名,做到前秦太常的官职。
公元362年,那一年宋氏已经八十多岁了,苻坚注重提倡学术文化,了解到太常韦逞的母亲宋氏是周官专家,有《周官音义》一书。于是苻坚就派了一百二十个学生,在韦家建立讲堂,请宋氏主讲传授。大家都尊称宋氏为宣文君,周官学这门学问从此又流传开了。
万斯同先生是一位清初著名的历史学家,《明史》的主要编纂人。
万斯同少年时就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八岁时就能够对人背诵扬子《法言》,终篇不失一字。十四五岁时就读完了家藏的明朝史料。师从当时著名学者余姚黄宗羲,博通诸史,对明朝掌故特别熟悉。
黄宗羲的儿子与他是同学,说他有次向人借读二十一史,眼睛都读肿了;说他有时读书高兴,连睡眠也忘记了。说他没有别的嗜好,从清早到黑夜,全部时间都用在读书上,而且记性好,过目不忘,真是博闻强识的人。
万斯同用一辈子的时间读书,研究明朝历史,其中一些基本书籍,还读到能够背诵的地步,经过长期的努力,他成为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
康熙十八年,他以平民身份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列名,也不拿薪俸。从这一年起,一直到康熙四十一年,前后二十四年,万斯同以全部力量编修《明史》,一直到死。
宣文君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教育的楷模,万斯同为我们做出了读书学习的典范。而读书学习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也是人们最应该执着的行为。
宣文君是一位历史文化的传承人,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更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在中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下,她能够学习传承一门绝学,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不能不令人钦佩。
宣文君的一生经历很多磨难,但是,她始终记着父亲的嘱托,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无论是环境多么残酷,她都坚持学习。还在劳动间隙认真教育儿子,最后到了八十高龄,还能够开立讲堂,传授绝学。我们除了钦佩还能说什么呢!
万斯同从小酷爱读书,到了嗜读的程度。他有过目不忘的读书天赋,加上勤奋好学,甚至很多史书他能够熟背,对史料的了解,到了“活典籍”的程度。
在编修史书中,凡是某一古典、故事,不知道出处的,去问斯同,他立刻用字条写明此事在某书某卷某页,据以查对,连一页也不差。没有执着的读书精神和遍读史书的经历是达不到这样的境界的。
古人是今人的仿照,今人是古人的传承。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物质条件的丰富,使今人有了更优越的生活空间,也有了更优厚的知识借鉴。
不论社会怎么发展变化,读书学习的能力都是生存本能,教育传承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需。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没有终点,读书没有早晚,教育没有限定。
古人的精神就是我们今人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