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曹冲称象是历史人物故事吗?曹冲称象是不是神话故事?

不是

曹冲称象是历史故事,不是神话故事,曹冲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天生的聪慧,曹冲曾经做的七步诗非常的有名,深得曹操的宠爱,可惜的是,英年早逝,非常的遗憾,在历史上也称得上是一个有名的人物,是曹操所有子女当中最聪明的一个,从古至今人人赞美

曹冲称象不是神话故事,而是历史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在历史记载中确有其事。它来源于《三国志》,其中描述了曹操的儿子曹冲用智慧解决称重大象的问题。

一方面,故事发生在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的时候。

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当时的秤只能称较小的物体,无法直接称量大象。

于是人们开始讨论,但没有人能找到解决办法。

曹冲则提出了一个聪明的方案,他建议首先让大象上船,然后标记出水线的位置。

随后将大象换成石头,直至水线达到相同的位置,再对石头进行称重。

这样便可间接得出大象的重量。

曹操实行了这个办法并成功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因此对曹冲的聪明才智大为赞赏。

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也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处理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曹冲称象的方法在物理学中被成为“等效替代法”,这也说明了古人在实践中对科学原理的应用。

总的来说,尽管后来有学者提出置疑,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可能与佛经中的故事相似,甚至有可能是由此衍生的,但根据已有的历史文献,尤其是《三国志》中的记载,曹冲称象仍被认为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曹冲称象是中国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的孙子曹冲年仅六岁,却能够看出一组象牙雕刻的象棋是不对称的,于是提出称象的建议。曹操很赞赏他的聪明才智,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曹冲称象”的典故。这个故事也被后来的文艺作品广泛地传颂。

曹冲称象属于三国历史。

曹冲称象,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曹操的儿子曹冲,用一种叫做“浮力法”的方法,成功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个故事后来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

曹冲称象,是指中国东汉时期的官员曹冲提出一道关于如何将一头大象分成多少份,使得每份重量相等的数学难题。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问题之一。属于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是三国曹冲是曹操的儿子

《九色鹿》是寓言故事,《神笔马良》是中国神话故事,《曹冲称象》是历史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

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神话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它的神奇、瑰丽,反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中国的九色鹿,神笔马良,曹冲称象这些故事是属于童话故事。

像神笔马良就 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洪汛涛先生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现了封建社会百姓的苦难以及马良的正义和善良。

神笔马良的故事从诞生起,经久不衰,家喻户晓,成功的塑造了马良,神仙爷爷,县令,皇帝等人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浑身充满正能量。

绝对真实 是史书记载的【历史上的书】 以下是介绍---

曹冲 (196年—208年),字仓舒,是曹操儿子之一,由环夫人所生。

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曹冲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当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问遍了手下的人,都想不出称象之法。曹冲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然后称出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非常高兴,按照他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为人仁厚,通情达理。

当时战乱频繁,所以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

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

曹冲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他们先等几天。

曹冲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很失意,脸上显现出发愁的样子。

曹操见了问他,他就说:“世俗的人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对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发愁。

”曹操说:“这是胡说,不要担心。

”不久曹操听说了马鞍被咬的事,就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放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

于是没有追究这件事。

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

曹操把这些事情对大臣们说,表示有意传位于曹冲。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当然,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原先是孔融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结果是所有识字的就都知道这个人。可惜孔融没有早夭,结果这个位置就得让给曹冲了。因为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使我辈还搞不清曹操的姓名是怎么回事时,就已经把曹冲作为偶像来崇拜了。

其实曹冲不仅有称象这类“小聪明”,而且“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

”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据史书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

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

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

可惜他仅仅活了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

很多人以为曹冲宅心宽厚,曹操喜欢他只是因为其智力超群,如果他不早夭而亡,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很难预料。

但我觉得大家可能忽视了另一方面,就是他和另一个神童周不疑的关系。

周不疑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寻常的宠爱,但曹冲一死,曹操立刻 “欲除之”。

虽然曹丕劝谏以为不可,可曹操却认为:“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

”,终于派人将其暗杀。

看来,曹操对曹冲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

我认为史书中所记载的曹冲宽仁宅厚的性格品质可能仅仅是一方面,他的性格中很可能还隐藏着极为果断勇武的另一方面,就如同刘备,虽然宽厚仁义,爱民如子,但杀起人来,可是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的。

所以曹操才如此喜爱他。

如果不是早死,他很有可能是一个汉武帝或者康熙一样的英明之主。

那么使一代英雄为之气短的曹冲究竟是如何一个天才呢?据《魏书邓哀王冲传》说,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

他无疑是个天才,在今天就该受到特殊照顾的吧。

可是他其实是曹操小妾环夫人所生,按理在继位问题上不应该有任何优势的(也曾经看到过些中外文章对当时长子的继位正统性的不可动摇性表示怀疑。

而且当时卞夫人深得曹操本人和其他人的尊重,曹冲不大可能是因为环夫人受宠而让曹操爱如掌上明珠。

顺便说一句,刘禅的母亲也是小妾,连升位正宫的机会都没有就归天了。

所以那时候废立之事看来还有商量的余地。

这里暂且不谈)。

曹操在他死了以后,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对自己来说是不幸,但对曹丕等人来说就是大幸了。

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应该比较大,因为为了这件事,有个官儿(似乎叫孙盛,记不清了)曾经很严肃的批评了曹操。

的确那样的话对其他王位继承人来说是具有很强打击性质的。

言归正传,《魏书邓哀王冲传》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当时曹操以大军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严厉,这导致经常有冤案发生。

有一次,放在仓库里的一副马鞍被老鼠咬坏了,恰好那是曹操的。

仓库管理员吓坏了,认为自己一定在劫难逃,死定了。

曹冲知道以后,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装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脸愁容。

曹操见到以后,就问他怎么了。

他回答说:“大家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

曹操笑了笑说:“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会有什么幸与不幸的”。

不知道曹操是否是个唯物论者,但是从这里我们可见曹操是个很现实的人,后来他为曹冲祷告,可见其心之忧。

那个仓库管理员还是如实地上报了老鼠要破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冲的用意,笑了笑,也没有追究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权术的曹丕,曹冲的智慧可以说是惊人的。

那两个家伙成天靠着几个玩小聪明的家伙出谋划策,实在让人厌恶。

而曹冲那么小就会因势利导,给他父亲讲道理,把握人的心理之准确,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

而且智慧用在救护弱小人物身上,他的心灵一定是非常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

这也许是他母亲是个一般的小妾,懂得下层人的凄苦,所以耳闻目染的曹冲从小就比较正直吧。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曹冲不死,必为其兄曹丕所害。

其实不见得,曹丕本来在曹操心里的地位就不是太高。

《魏书任城威王彰传》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曹操死了后,曹彰回京跑去见曹植,他对曹植说:“先王召我回来,意思就是要立你为后继”。

可见曹丕当时毒杀曹彰的紧迫性。

也可以说曹丕在当时没有得到压倒性的支持,我倒是对当时镇守四方的几位宗族的动向很感兴趣。

言归正传,要是曹冲还在,曹操为了扫清他继位的障碍,先把其他王子给收拾了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

因为,曹操到死都一直在犹豫,所以估计他还没有安排好后事就一命呜呼,给家里留下了祸根。

在另外一本日文资料里曾经看到过对当时另一个天才的记述,是引用《魏书刘表传付“先贤传”》里的文字。

当时有个叫周不疑的人,也是个天才,非常聪明。

和曹冲有一比,本来没什么的,可是曹冲夭亡,曹操坐不住了,他要杀了周不疑以绝后患。

曹丕不以为然,还跑去上谏。

结果曹操把他训斥了一通:“如果是曹冲到还罢了,周不疑不是你这样的人玩得转的”。

于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杀了。

这里我们可以推测,曹操当时很可能把周不疑作为曹冲的辅佐来关注的,所以曹冲死了,曹操要急不可待的杀掉他,而不愿意留给曹丕等人。

据说《魏略》(这书原本到现在我都没见过)里也有一段记载说曹丕曾感慨道:“要是我弟弟曹冲在,我很难说是否有今天这样,可以支配天下”。

从此咱们也可见一斑。

我想曹冲要在,他应该是是个很好的君主。而且以他的智慧是不会上演“七步诗”这样的家庭悲剧的,后人一直为曹植那诗表现出来的灵气而感怀,甚至忽略了那背后的残酷和丑陋,诗文的文学价值不应该掩盖成诗背景后面人类自私的丑恶。

值得一提的事,曹冲夭亡似乎应该是在208年,那年冬天恰好就是赤壁之战。

大家可以做个年表看看,那十年曹操的戎马生涯是如何度过的,大小战争不断。

估计他刚从从北方回来,还没来得及认真考察曹冲,他的宝贝儿子就病倒了,忧郁的他估计也对战事有些厌倦,居然为曹冲日夜祷告。

可惜天才总要回到天上,曹操估计还没来得及咽下悲痛就匆匆南征荆州,才有了他人生最大的失败。

所以他对曹丕说曹冲之死对自己来说是不幸,但对曹丕等人来说就是大幸这段话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惜哉,仓舒!悲哉,孟德!

建安十三年,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与甄氏亡女合葬,追赠骑都尉印绶,黄初二年追赠谥「邓哀候」,追加号为「公」。

543

相关问题全部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真的吗?

应该是真的。

曹冲称象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引《江表传》也记载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其记载中有“邓王冲尚幼”,与本传“生五六岁”契合,可知此事发生于建安五年至建安六年之间,当时孙权刚开始统治,献象求好是符合情理的。

按照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表明大致在刘宋之前,长江以北尚有野象栖居,之后才限于江南,三国时期的吴国境内有象且由孙权进献给曹魏是完全有可能的。

1 浏览61 2018-03-08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

曹冲年少聪明善于观察,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孙权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9 浏览4331 2017-11-18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真的吗

是真的典故】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

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

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

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

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

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

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

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

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

好办法!

”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古文【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浏览110 2017-01-15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杜撰的吗?

据陈寅恪先生的观点,认为曹冲称象是假的,因为他认为当时气候寒冷,孙权控制的南方已经没有亚洲象了。

“曹冲称象”是真的吗? “曹冲称象”是发生在三国时邺城(今邯郸临漳县)的故事.对 此事的真伪多有疑见。

台湾科学史协会主席、台湾大学的刘广 定教授曾经明确指出:“这段记载有疑问”。

其实,早在清代学者梁章钜的《三国志旁证》一书中,就曾 对曹冲称象一事提出质疑。

指出“此事妄饰也”。

他认为亚洲 象生活在印度和我国云南南部,从气候条件、交通运输、动物饲 养等情况看,当时“中土”不具备有大象的生存条件。

他推断 “置水刻船,疑算术中本有此法”。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当时吴国无象,因此曹冲称象故 事纯属文人抄袭所致。

戴念祖先生否定此说,说这是历史地理 概念之误。

《初学记》引《吴录地理志》日:“九真郡庞县多象,生 山中。

”九真郡相当于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 区,公兀前111年入汉,这正是东汉末年孙权管辖地,三国时期 一直是吴国辖境。

据《艺文类聚》引《江表传》日:‘‘孙权遣使诣 南驯象二头”。

可能孙权所献的象原是九真郡献给孙权的驯 象,并非指江南地区产野象。

直到西晋时期.当时的南越还向晋 朝廷献象呢。

陈寅恪先生还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可能来源于 佛经。

他举出印度佛经《杂宝藏经》上载有“弃老国禄”的故事, 书中日:“天神又问:此大白象有儿斤?而群臣共议,无能知者, 而后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 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

” 时有人提出质疑:上述佛经是后魏时才译成汉文的,三国时并无 此经书。

对此,陈寅恪解释道:“仅凭口述,亦得辗转流传于中 二匕,遂附会为仓舒(即曹冲)之事,以见其智”。

陈先生推测该故 事源于佛经而张冠李戴地安在曹冲头上。

这样解释也似觉牵 强c有的学者提出,曹冲称象载于《三国志》,此时佛教虽然已 传人中国,然儒学的传统是排斥佛教的,更何况在曹冲称象到 《三国志》成书时期,有关称象故事的佛教经典未见有译本传人 中国。

因此,以舟称象非但是中国本身智慧的产物,甚至佛教故 事反而有可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张建华主编的《邯郸辞典》(1996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认为实有其事。

该掌故出自《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 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日:‘置象大 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 悦,即施行焉”。

曹冲利用浮力原理,以水浮法称大象,轻而易 举解决了称量大象体重的难题,是浮体规律的一种自觉应用。

其称象的地点在邺城附近。

据记载,曹魏时期,在邺城城外,修 筑有几个大型园囿。

其中之一是城东北的毛象坡,内蓄有东吴 孙权送给曹操的巨象。

张子欣、褚新民同志提供的《临漳县志》 载:“毛象坡,在县东北二十里,周围五里。

古畜象于陂。

吴孙权致巨象于曹操,畜此陂中”。

综上所述,孰是孰非,也许需将来考古发掘成果来验证。

37 浏览2335 2016-09-06

“曹冲称象”真的有发生过吗?

曹冲称象的故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冲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这里写道:“置象大船之上”装象的船是大船,史书记载当时吴国装八十匹马的船叫小船,最大的船能乘3000名士兵…

如果称象用装30匹马的船大象上去就不会晃,也更不会翻,至于怎么让大象上船就太简单了,大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如今人们去你会看到让大象跳舞都不是回事,走两步就更不在话下了。

文中还有另外一句“时孙权曾致大象”,就说明大象是孙权送的,那么孙权的大象从哪来?就是东吴当地。

距今3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就有许多大象,有关的传说中还有“象耕鸟耘”的传说,据说舜在历山(今山西南部)耕田的时候大象来帮忙,在商代的甲骨文书中,有许多关于象的记载,如商王就曾在沁阳附近的太行山南侧一次猎获7只野象。

当时不仅有象氏族,还驯养野象,有时打仗更出动象军,《吕氏春秋》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象不仅是家畜之一,同时以象牙为原料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在乐器中有象管,在舞蹈中有象舞等,商周时代还有象簪、象珥、象笏、象觚、象环、象栉等用象牙制成的饰物。

象的分布还反映在地名上,河南的古称“豫”为象形字,就是一人牵象,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安宁。

从中国象棋中也能看到,象是当年作为宙斯盾一样的防卫武器,守护帅的最后关口,说明早年象不但多,而且还用于战争 ,后来因为农耕社会大量开荒,导致大象生活环境恶劣,再加上天气变冷,大象才逐步向南迁,而中原只能是经常看到象的骨架,后来和“象”有关的许多词就派生出来了,比如“想象”,就是说人根据象的骨架想大象是什么样子;“表象”“抽象”…

也是这么来的。

到三国时大象生活的区域最北已经到了秦岭淮河一线,所以孙权统治的地区有大象就不足为奇了!

曹冲称象这个事情从清朝起就有学者质疑它的真实性。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曹冲称象”来自印度佛经。

他认为当时气候寒冷,孙权领土范围内,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是没有大象的。

并且认为“曹冲称象”的原型是《杂宝藏经》中“弃老国”禄的故事。

虽然当时《杂宝藏经》还没有引入国内,但陈寅恪先生认为是这是为了衬托小神童的形象,将听来的故事按在了他的头上。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经典寓言故事:曹冲称象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曹冲称象]

三国时候,魏王曹操有个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深得曹操的宠爱。曹冲做事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岁的年纪,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一些连大人都束手无策的问题。

有一天,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为礼物。

北方是没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问送大象来的人说:“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呢?”来人回答:“鄙国从来没有称过大象,也没有办法称,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

早就听说魏王才略过人,手下谋士众多,个个都智慧超群,请您想个办法称称大象的重量,也让我等领教一下北方大国的风范。

曹操顿时明白这是孙权给他出的一道难题,他可绝对不能丢这个面子,让国威受损。

于是他召集群臣,传令下去:能称出大象的重量的人,重重有赏。

大家都绞尽了脑汁,苦苦思索。

有人说要做一杆大秆,曹操反驳说就是做出来了,也没有人能提得动啊。

有人说要把大象锯成一块块地零称,曹操斥责说怎么可能把吴国送的礼物毁坏成这样呢。

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没人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就在大伙儿都一筹莫展之际,小曹冲忽然走到曹操身边说道:“父王别着急,我有办法,我们可以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作个记号,再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达先前作的记号为止,这时石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后,我们再把石头分别称一称,把这些重量加起来,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吗?”

曹操听了大喜,众人也对曹冲的聪慧赞叹不已。就这样,大象的重量终于被称出来了。

两千多年前,幼小的曹冲就有这样惊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称赞。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经常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是曹冲称象,不是寓言,是真实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4041215401177a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