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透过地图看中国历史,地理历史类书籍推荐?

1《透过地图看中国历史》

2《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

3、《雨果带你看世界》

4、《跟着课本去旅行》

5《地图上的全景中国史》

6《忙忙碌碌的大运河》

7《画给儿童的中国地理游戏》

8《地图上的历史故事:黄河》

《地图上的历史故事:长江》

9《二战:手绘地图上的二战经典战役》

10《希利尔讲世界地理》

《大航海时代》,《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概论》,《隋书:地理志》,《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地理与人类活动》,《中国历史地图集》,《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世界地理全知道》。

1、《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这本书将人类历史和地理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探讨了人类文明如何在各种地理和环境条件下发展和演变。

2、《地球的智慧》(作者:埃里克·希耶尔)——这本书探讨了地理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重点关注了欧洲和亚洲的历史。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地理历史类书籍:

《地球的故事》(作者:亨利·布尔斯)

这本书是一部地理学科普著作,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地球的演化历程、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

《中国历史地理》(作者:蓝勇)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知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以及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等。

《世界历史地理》(作者:徐日晖)

这本书是一部世界历史地理的普及读物,讲述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各国的文化和地理特征、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等。

《地理学与生活》(作者:理查德·贝瑞)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地理学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地理笔记》(作者:胡文亮)

这本书是作者胡文亮的笔记手稿,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的自然、文化、城市等方面的一些地理常识,同时也分享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书籍都是非常优秀的地理历史类书籍,可以让你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地理学的历史》是英国地理学家威廉·伦德的代表作,也是历史地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地理学的历史,介绍了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地理学家们的思想观点。它不仅涉及到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推荐你去图书馆借阅 青年文库 (共18册),这套丛书有 《中国古代史常识(先秦部分)》,《中国思想发展史》,《战国策选讲》,《中国古代史常识: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国古代史常识(历史地理部分)》 等。

这套书可以满足你的需要。

作者: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地图出版社,1982--1988年、谭其骧:《长水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7年、谭其骧:《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

3、《雨果带你看世界》

4、《跟着课本去旅行》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从地图上看,三国三方的势力分布呈现出多次大规模的变化。

起初,东汉末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被官府控制,但是地方豪强逐步壮大,州牧、刺史等官员普遍贪污、压迫百姓,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少数民族在西北地区也逐渐控制了当地领土。

随着官僚制度的瓦解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壮大,各种反叛军逐渐兴起。同时,黄巾军的起义更是推动了整个局势的发展。最终,东汉朝廷被挤垮,灭亡之后,三方势力正式成立。

三方势力中,魏国势力范围最大,占据了大部分北方地区,中部和南方则主要由蜀汉和东吴分割。但是,三国的领土变化非常频繁,经常在战争中互相侵占领土,直到曹魏灭亡,刘备死后,蜀汉也被灭亡,最后晋朝正式成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动荡局面。

三国版图演变过程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凉州军阀董卓以“勤王”为名进京,烧杀抢掠,把持朝政,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 (汉献帝)为帝。

190年,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鲍信、孔融、张超、公孙瓒、张杨、孙坚、袁绍、曹操、马腾、陶谦共十八路诸侯逼近洛阳。

191年,孙坚击败董卓,董卓携献帝西逃长安,自此天下大乱,天下诸侯开始疯抢地盘。

曹操领兖州,袁绍吞并韩馥。

192年,王允收买吕布诛杀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入长安,献帝东逃。

曹操收降青州。

刘表部下射杀孙坚。

193年,曹操父亲在徐州被杀,曹操围徐州。

袁术北攻曹操败逃九江,后杀扬州刺史陈温,据淮南。

袁绍命高干领并州。卢布投靠张扬。公孙瓒破居庸。

195年,李傕郭汜反目, 张济迁帝洛阳,被李傕部下杨奉劫走。

曹操在巨野大胜吕布,刘备收留吕布驻小沛。

袁绍破北海占青州,破公孙瓒,大收其地。

刘繇夺取豫章。

194年,刘备救徐谦。后徐谦去世,刘备领徐州。

兖州张邈叛曹迎吕布,吕布在濮阳大胜曹操。

刘焉卒,刘璋领益州,张鲁在汉中自立。

196年,孙策攻下曲阿,后叛袁术。

吕布袭取徐州,刘备驻小沛。

曹操迁帝许昌,大破杨奉,杨奉投袁术。张济战死,其从子张绣领其众。

197年,曹操讨伐张绣战败,典韦战死。

孙策夺吴郡。

曹操、刘备、吕布联军破寿春,袁术败逃。后袁术称帝,重回寿春。刘繇病死,华歆领其众,郭汜被部下杀死。

199年,袁绍破公孙瓒,公孙瓒战死。张扬部下杨丑杀死张扬投降袁绍。

袁术举众投靠袁绍,曹操命刘备狙击袁术,袁术卒,刘备袭得徐州。

张绣降曹操,华歆降孙策。

198年,吕布破刘备俘虏其妻儿,刘备投曹操。后曹操破徐州,杀吕布。

李傕被部下段煨杀死,传首许昌,曹操领其领长安。

201年,刘备三兄弟相聚,败于曹操后投奔刘表驻守新野。

200年,曹操破徐州,俘虏刘备妻女,收降关羽,刘备投袁绍。

官渡之战,曹操两万人大胜袁绍十一万。

孙策被刺杀,孙权继位。

202年,袁绍病死。其子袁尚、袁熙、袁谭及其外甥高干四分其地。

204年,曹操破邺城,高干投降。

公孙度卒,其子继位。

205年,曹军斩袁谭,袁熙、袁尚北投乌桓,高干反曹。次年高干被曹操灭。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

208年,刘表去世,刘琼继位。曹操南下荆州,刘琼投降,刘备在长坂坡被追上并被击溃,刘备轻骑逃江夏。

赤壁之战,周瑜火烧曹营,曹操败。刘备率军南下,收江南四郡。

209年,曹仁跟孙权相持一年,终放弃南郡。孙权分郡南岸地给刘备,并许配自己妹妹孙尚香给刘备。

210年,刘备亲自到吴借荆州,孙权拒绝。不久36岁的周瑜病死,鲁肃接任。鲁肃建议孙权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同年孙权收管交州。

212年,刘备攻川,收下白水关。孙权将治所从吴迁到秣陵,改名建业。马超兵败曹操投奔张鲁,次年,曹操受封魏公。

214年,马超投降刘备。刘备、诸葛亮合围成都,刘璋投降。

215年,张鲁投降曹操。孙权要求刘备还荆州,刘备拒还。双方经战,孙刘分荆州。次年,曹操封魏王。

220年,曹操病逝。汉献帝被迫禅位给曹丕,曹丕称帝,国号魏。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张飞部下杀死张飞后投吴。刘备亲政孙权,孙权求和不成向曹丕称臣。

223年,刘备去世,托孤诸葛亮。孟获反,两年后被诸葛亮平灭。

226年,曹丕死。

229年,孙权称帝。

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掌控朝政。

263年,司马昭灭蜀。

265年,司马昭卒,曹奂被迫禅位给司马炎,魏灭亡。司马炎称帝,国号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结束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发生在公元220至280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的时期。以下是从地图角度来看三国演变过程的简要概述:

1、 第一阶段(220年-223年):曹魏与东吴互相侵略,建立了最初的势力范围。

2、 第二阶段(223年-229年):蜀汉利用曹魏和东吴之间的矛盾,在经历了几次战争后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3、 第三阶段(229年-263年):三国之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彼此之间实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略。

4、 第四阶段(263年-280年):曹魏、蜀汉先后灭亡,东吴成为中国南方的主导势力。

在整个三国时期中,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之间互相攻伐,争夺领土和资源,并且分别在不同的时期达到了它们的权力巅峰和衰落。这种地缘政治的竞争和纷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

是可以看出其疆域变化的。

由于三国时期各地区政治格局的变化,三国的疆域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三国时期,魏国和蜀国在战争中占据了很多地盘。

而东吴则掌握了长江下游和江南一带的地盘。

通过地图可以看出,最初的三国分界是河南一带的界河,后来蜀汉、魏国和东吴的疆域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直至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国版图。

此外,从地图上还可以看到,在中国历史上不少大的战争都与三国时期有关,如苏州之战、赤壁之战等。

这些战争不仅在当时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

2、《透过地图看中国历史》

3、《地图上的全景中国史》

4、《忙忙碌碌的大运河》

5、《画给儿童的中国地理游戏》

6、《地图上的历史故事:黄河》

小学生学习历史地理,历史可以看看《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涵盖了我们国家很多历史大事件,而且用词浅白通俗易懂有故事性,孩子都起来不会觉得很枯燥。

地理可以看看《马可波罗游记》《徐霞客游记》之类的书籍,游记这种形式即保留精准的地理知识还涵盖很多当地的风土民情,故事情也很强。小孩子看有插图版的最好。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学习历史和地理的一些入门书籍,以下是一些建议:

1、《世界历史》: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讲述了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适合作为小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入门书籍。

2、《中国历史故事》:本书通过讲述许多中国历史故事,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从夏商周到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这本书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念,适合小学生学习地理的入门书籍。

4、《儿童地理百科》:本书包括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城市地理等内容,涵盖了地理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小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

5、《环球地理图册》:这本书以图片为主,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地理特点和名胜古迹,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6、《中国地理》: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城市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概况。

以上书籍可以作为小学生学习历史和地理的入门书籍。请注意,这些书籍的内容可能因版本和出版社而异,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您孩子的书籍。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您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些书籍,以增加互动和趣味性。

以下是几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书籍推荐:

1、《中国历史地理图册》:该图册以地图为主,配合文字说明,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环境和重要城市、区域的发展变化。

2、《世界历史地理图册》:该图册同样以地图为主,配合文字说明,介绍了世界历史上的地理环境和重要城市、区域的发展变化。

3、《中国历史故事集》:该书籍收集了多个历史故事,包括成语故事、名人传记、历史事件等,适合小学生了解中国历史。

4、《世界历史故事集》:该书籍收集了多个历史故事,包括名人传记、历史事件等,适合小学生了解世界历史。

5、《小学生中国地理常识》:该书籍简单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适合小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知识。

6、《小学生世界地理常识》:该书籍简单介绍了世界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适合小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知识。

以上书籍均有丰富的内容和图片,适合小学生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地理知识。

推荐《小小世界地理百科》和《小小世界历史百科》。这两本书以简明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插图,介绍了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和历史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书籍是极好的启蒙读物,既能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又能培养他们对历史和地理的兴趣。

同时,这些书籍还注重与小学生的互动,提供了各种趣味的问答和活动,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习,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希利尔讲地理史》、《中国古代历史地图绘本》

历史:《三国志》、《史记》、《如果这是宋史》、《明朝那些事儿》、《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希利尔讲世界史》、《问吧》

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中国文化小百科丛书,(一套100本,一个主题一本。主要是我国的历史,地理)

《中国地理绘本》这套书一共10本,每本书分别讲三个地区,比如京津冀地区,辽吉黑地区,江浙沪地区等等。

1、《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

2、《透过地图看中国历史》

3、《地图上的全景中国史》

4、《忙忙碌碌的大运河》

5、《画给儿童的中国地理游戏》

6、《地图上的历史故事:黄河》

7、《二战:手绘地图上的二战经典战役》

8、《希利尔讲世界地理》

9、《...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可分为以下6个时期:

先秦时期 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六、七千处,遍及全国。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后期人类活动的范围。

这些分散的原始氏族和部落,经过长期的战争和融合,形成了2个主要的部落联盟:

一是活动于黄河中游的夏人,一是活动于黄河下游的夷人。

以后夏人部落不断扩展,与东部夷族相融合,成为最大的华夏部落联盟

但是到了1840年以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繁荣和虚弱毫无保留的暴露在列强面前。

列强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0年过去了,沙皇俄国依然贼心不死,一直窥见我国外东北的土地。

1858年,沙皇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无力进攻瑷珲,黑龙江将军奕山要求和谈,双方签订了《瑷珲条约》。割让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西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俄之间又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首先是承认了《瑷珲条约》有效,其次又割让了乌苏里江以西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国东北地区成为鸡头的形状。

宋时期的金朝,全盛时期是惜宗至世宗在位时,其南部在秦岭淮河一线与南宋对峙,西至陇西秦安接六盘山以东与西夏为临,北方经阴山一线转入今内蒙二连告特以东接大兴安岭控制着汪古、塔塔尔两部,东北延大兴安岭东坡向北到黑龙江上游,最东则自松花江而下至今天俄罗斯远东的阿穆尔河口滨临鞑靼海峡。

明末时期的金国,1634年满清攻破锦宁防线,进抵现在的山海关下,至此,在满清入关前,以长城为界,关外尽归满清。

1、 黄土、黄河泛滥成灾和季风气候与中国的统一必然

2、2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秦长城的修建

当讲到中国的降水量时,除强调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年降水量作为划分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界限以外,特别指出年降水量250毫米左右等降水量也基本是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限(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即为非种植业区)

翻开中国历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悉数历次统一战争,几乎都是北方政权挥兵南下一举击败南方政权,从而统一全国。而在大分裂时期,南方政权也屡屡北伐,但往往收效甚微。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当然,初期南方人口少、战马缺乏,心态趋于保守,政治上不够集权等等都是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地理因素决定了大半。

南北的地理差异

冷兵器时代,山河态势对战争的影响不可轻视,战略要地往往位于既有山川险要,又有江河流通的地方。地势高的地方对地势低的地方通常占有很大优势。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的地形图。

中国地形的三级阶梯

中国地形分为三级阶梯,中国最早的文明中心在河洛一带,位于二、三级阶梯的边缘,到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定都关中,位于第二级阶梯。

历史早期统一全国的政权,如秦、汉、隋、唐,都出于关中平原,就地理态势来说,这片被山地包围又拥有洛河的肥沃平原易守难攻,被誉为四塞之地(四塞指四个关口:函谷关、武关、萧关、散关),的确是绝佳的定都之处。

而在关中四周,山西、陇西、河西,都有各自的山河险要可以依凭。

四塞之地:关中平原

南方人口最多的地方在长江下游地区,历史上的南方政权大都定都于此,这里属于第三级阶梯。此处水路发达,便于运输、贸易,但身处大片平原,除了长江之外,无险可守。而离开长江往南,则是山林遍布的蛮荒之地,人口稀少,不便发展。

两相比较,我们就能看出南方相比北方最大的劣势,那就是缺乏地理纵深。南方北伐,哪怕打下了河南河北,北方军队还可退至山西、关中,凭借关口据守。而北方军队一旦渡江成功,南方政权基本就无路可退,往往宣告完结。

隆中对:南方如何对抗北方?

随着南方的开发,逐渐有人想依托南方来谋求北方,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的隆中对第一次将南方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了足以和北方抗衡的高度。

当时刘备还是一个四处流窜的小军阀,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也没有多少兵,想攻曹操而不得。诸葛亮告诉他不要心急,北方曹操和江东孙权都已坐大,暂时打不得,应当先巩固好南方的根据地。去哪里呢?诸葛亮此时展现出了天才般的前瞻性,他告诉刘备,先去占领刘表的荆州和刘璋的益州。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

这就是隆中对的核心。

益州就是四川,中心是肥沃的盆地,易守难攻,北边的汉中可作为进攻关中的前哨。

而另一处的荆州,位于湖北湖南交界处,中心是江汉平原,也是一处水运发达,土地肥沃的要地。

从江汉平原往北若能占据襄阳,就可与北方对峙于南阳盆地。

从这里一路可以走武关跃秦岭进攻关中,另一路则可出伏牛山往北直抵河洛之地。

更重要的是汉中与南阳盆地可通过汉水连通,若同时从益州和荆州出兵,这两路也可互相支援,给北方以巨大的压力。

隆中对的战略蓝图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战略颇有可行性,蜀汉政权基本按此规划建立。

唯一的问题就是「结好孙权」和「跨有荆、益」其实有所矛盾,因为孙权的江东战略也需要荆州。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很高明的政治智慧,可惜刘备没有。两方的冲突最终以关羽兵败身死和夷陵之战刘备大败结束,蜀汉失去了荆州。隆中对的战略也缺了最重要的一环,哪怕诸葛亮之后举全国之力多次北伐,仍然没法打下关中。

由此可见,从四川到江东漫长的战线如果不是在一个统一政权下,南方很难有所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之间上演了无数大战。然而从东晋到陈朝,权臣和皇帝时常内战,南方政局并不安稳,因此哪怕北魏分裂,互相攻伐,南朝也没有太多机会北上。

南北战争的三大战线

南北政权之间的战争,大致分为三条战线,西边是四川和汉中,中间就是南襄隘道(南阳盆地),东边则是江淮一带。可以说这三个地方的归属决定了谁占据优势。

四川和汉中往往是北方统一全国走的第一步棋,一旦北方政权拿下四川,就能利用西高东低的地理优势,东出三峡,顺江而下,沿途配合江北的军队攻占南方。

最早战国时秦国攻打楚国就是先取的四川,然后从西边压迫楚国。

三国时,曹魏在长江一带一直占不到孙吴的便宜,直到灭亡蜀汉后,西晋在益州造楼船,沿江而下,方才攻灭孙吴。

隋灭陈也是如此,最早西魏占据了四川,基本就宣告了南朝的败亡。

最后隋军进攻,也是一路从荆州顺江而下,一路在长江下游渡江作战,只是陈国更无力,西边的舰队还没过来,国都就已沦陷。

可以说四川是南方的命门,而南方政权在四川往往又只能采取守势,这就决定了北强南弱的态势。

晋灭吴之战:王濬的楼船顺流而下,一路攻城拔寨

中路的要地则是南阳盆地。

它的重要性,在宋蒙之战中尤为突出。

襄阳位于南阳盆地的南部,是荆州的门户,一旦襄阳失守,长江以北就再无险可守。

1235 年蒙古大军第一次南下攻宋就夺取了襄阳,不过宋军显然知道襄阳的重要地位,后几次收复襄阳,全力经营,使得蒙古大军在此处停滞不前。

以至于大汗蒙哥为此从甘肃进行大迂回,攻下云南大理,再从贵州、湖南后方夹击荆襄之地。

直到三十二年后的 1267 年襄阳才最终陷落,南宋丢失襄阳后没过几年便告灭亡。

虽说荆州在北方有险可守,但也很依赖于长江上游和后方的配合,如果四川丢了,襄阳也就面临被南北夹击的困境。

宋蒙之战的关键就在襄阳

江淮一带对于南方就相当重要了。

南方政权的都城大都在建康(南京),就在长江边上,如果没有江淮一带的缓冲,这里就直面战争前线,非常危险。

北方南下时通常先将南方军队压缩到长江一带,南方军队若是失掉江淮基本也就意味着败局已定。

然而江淮平原同样无险可守,北方军队往往选择秋冬枯水季南下压迫,这对南方的考验相当大。

明代靖难之役中,朱棣最后就是越过山东,于江淮平原迅速推进,在瓜洲渡江,直趋金陵(南京)。

虽说朱棣有冒险的成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建文帝面对北军的速推,很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尴尬的北伐

为了凝聚人心,南方政权也时常组织北伐,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首先从心态上看,南方政权大都自中原南下退守,虽号称要收复山河故地,但长久下来偏安之心日益增长,北伐的政治意义往往大于实际行动。

从地理上看,北伐的难度也相当大。北伐往往从长江中下游发起,走上面提到的中路和东路两条战线,但这两条路一是依赖时节,二是有其极限。

南方缺少战马,军队和后勤极其依赖水路,尤其是淮河以北的支流(涡河、颖河、泗水等),沿着这些江河,南方军队可以进抵黄河,运气好的时候也能攻下洛阳。

但这就需要趁着夏季涨水之时急速进军,同时要保证河流(尤其是运河)的疏通,否则难以保证后勤。

而一旦到了秋冬季节,以步兵为主的南方军队就很难在河南、江淮的大平原上抵挡北方骑兵的冲击。

因此北伐往往需要速战速决。

刘裕北伐示意图

而当南方军队打到黄河一带时,北方地理纵深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军队进入关中需要攻破潼关或者武关,从低往高的进军并不容易。

哪怕进入了关中,同时还得防御山西、陇西和河套地区的势力,一时也难以守住。

东晋殷浩、桓温北伐,刘宋元嘉北伐,南宋绍兴、隆兴北伐,有的功亏一篑,有的草草收场,都反映出北伐之艰难。

而刘裕虽然收复了长安,但关中根基不稳,主将一旦离开,军队立刻毁于内斗。

冷兵器时代唯一成功的北伐是元末的朱元璋,在统一了南方后,他恰恰没有先进攻难啃的山西和关中,而是北上攻取山东,然后直取河北的大都。

朱元璋的成功,也拜山西、关中的将领保境割据、互相攻伐所赐,可以说当时的元帝国已不再维持实际的统一,北方并没有强势的政权,这和刘裕北伐面临的情况一样。

而当北方统一之时,无论是面对曹魏、西晋,还是北魏、隋、金,南方政权只能偏安,北伐很难有所突破。

朱元璋北伐示意图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南方经济和人口的发展,虽然地理上仍处劣势,但也越来越成为帝国的命脉。从唐宋开始,江浙一带逐渐成为新的中心。相比前朝,南宋军队虽然孱弱,但对横扫千里的蒙古铁蹄却能抵抗良久,也足见南方的崛起之势。特别是随着近代海权的发展和冷兵器退出战争历史舞台,南方的局势也得到了一定的扭转。

虽然现在的战争方式早已不同往日,但对军事地理的分析与思考,仍能带给我们颇多启发。当然也诚如当年吴起对魏武侯所言,战事胜负也有「在德不在险」的一面。政治、经济、制度,这些也都是战争背后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307090842103e71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