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写西南联大最好的书,关于西南联大的书?

“西南联大三部曲”《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先生之风:西南联大群英谱》《大师之大:西南联大风云记》

因战火而生的西南联大,颠沛流离却充满传奇,其“大学精神”不断被世人提及。在新近出版的“西南联大三部曲”(《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先生之风:西南联大群英谱》《大师之大:西南联大风云记》)中,文史学者刘宜庆勾勒出西南联大学者的精神剪影,向西南联大学者群体致敬。

前两天,有幸收到出版社寄来的《西南联大通识课》,厚厚的一大盒,一共7册,包括《西南联大文学课》《西南联大国史课》《西南联大哲学课》《西南联大诗词课》《西南联大文化课》《西南联大古文课》《西南联大国学课》,感受到了满满的爱。

隔着时间和空间,有机会体验那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如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傅斯年等大师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优质文章,幸甚至哉。

介绍西南联大的书《南渡:北归》

《围城》《野葫芦引》与《未央歌》,这几部小说的作者都与西南联大相关。

《西南联大行思录》是张曼菱十余年来浸润于“西南联大”的成果。其间,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亲身接触、交谈,拍摄出电视纪录片数部,积累案头笔记、文献等一手材料不计其数,甚至不乏独家所有。

作者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寻访“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

《西南联大行思录》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纪实性的描述,人物访谈时的讲话穿插其中,章法上也化整为零。

在一个个小专题内,可见出西南联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更可见出作者对当下文化教育建设的思考与忧虑。

从“西南联大”到今天,历史的精神就在“行”与“思”之间跳动,对那激情岁月与美好人格的怀念向往,跃然纸上。

自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教育史掀开了惊心动魄的一页。

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撤出的一千六百多名师生经过千里跋涉到达长沙,在拼凑而成的长沙临时大学继续他们的学业;可仅仅三个月,眼看长沙不保,一大批知名教授、学者又克服无数困难,带领学生辗转来到昆明。

在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他们咬紧牙关,养育人才,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一书向人们展现了这段非凡的史实,读来令人感动不已。

闻一多步行入滇

1938年2月19日,长沙临时大学的师生,在韭菜园圣经书院临时大学召开出发誓师大会,会后即告别了三湘大地。

临时大学师生入滇的路线有三条:大多数教师、家眷及部分女同学从长沙乘火车到香港,然后由香港渡海到越南海防,乘火车入滇;经济条件较好的男同学和少数女同学,由长沙乘火车到广西桂林,再由桂林乘汽车途经柳州、南宁、镇南关进入越南,转乘火车入滇——这一路人数最多;而最艰苦的一路,便是由湖南出发,徒步行走到昆明的"湘黔滇旅行团"了。

旅行团由267名家庭贫困的男同学和11位中青年教师组成,配有4名军事教官及队医等。

他们将跨越湘、黔、滇三省,翻过雪峰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山等崇山峻岭,步行3600里。

出发之前,每人发给军装一套,绑腿、草鞋各一双,油布伞一把,限带行李八公斤——主要是路上必须的生活用品。步行团的最高军事领导,是由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推荐的原东北军少将师长黄师岳。闻一多、曾昭抡、李继侗、袁复礼四位教授与学校派出的指导员黄钰生共同组成辅导委员会。

初春阴雨绵绵,二百多名中国学子,脚踏草鞋,行进在泥泞的湘北大地。

头几天还有人打伞,可细雨似乎永无停止地下着,为了行走方便,大家将油布伞往背后一搁,不撑了。

棉衣湿透了,到宿营地拢一堆火烘干,第二天再穿。

走到桃源县小丘陵地带时,淡淡的薄雾在一望无际的山丘、桃林间飘忽。

学生们不由问道:"闻先生,当年陶渊明写的那个《桃花源记》,是不是就是这里?"闻一多莞尔一笑:"那是一个古代的传说故事,不一定真的是作者所见所闻。

不过,在陶渊明时代,这里已经是相当偏僻的地方了;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比这个世外桃源还远十万八千里呢!

"在这二百多人的行军队伍中,闻一多始终是极其独特的一员——他不穿军装,不穿短袄,一路上总是套着那件灰布长衫。

无论队伍走到什么地方,人们始终看得见后头跟着一位穿长衫的教书先生。

这年闻一多刚好四十岁。

他的经历,在他那个岁数的知识分子中间,是很有代表性的。

"五四"时期他是清华的学生领袖之一,1922年赴美国留学,回国后成了著名的"新月诗人"和大学教授。

这次参加旅行团,是他自己要求的。

有学生问他:"闻先生,像您这样的大教授,怎么放着火车、轮船不坐,和我们一起受这份罪?"闻一多笑笑说:"火车我坐过了,轮船我也坐过了。

但对于中国的认识,其实很肤浅。

今天,我要用我的脚板,去抚摸祖先经历的沧桑。

国难当头,我们这些掉书袋的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国了!

"

湘西是土匪出没之地,团长黄师岳为此着实焦虑过一阵。

他一个劲儿往前冲,然而学生究竟和当兵的不同,怎么也跟不上;跟在后头的那些教授们,则照样有人在踱方步,他们根本没把土匪当回事。

其实,沈从文按张治中的布置,事先已经和湘西的各方势力打过招呼。

土匪们听说是从敌后逃难来的穷学生,才没有为难他们。

沈从文一直把队伍送到湘黔交界的晃县,这才回沅陵去了。

过了湘西,队伍开始稀拉下来,首尾相距竟有十多公里。

为了照顾那些掉了队的人,一般每天下午五点以后,他们就开始找地方宿营,饭做好后,把所有的碗集中起来,以每人盛一碗为限,先到者先吃。

晚上九点以后,各队队长清点饭碗,只要碗都空了,就说明人员全部齐了。

而每天最后一个到的总是曾昭抡。

这位曾国藩的后人,后来成为和闻一多一样的民主战士,并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

西南联大通识课书不错。

2022年是西南联大建校85周年,天地出版社于4月推出《西南联大通识课》纪念版本,该套书包括“文学课”“国史课”“哲学课”“诗词课”“文化课”“古文课”“国学课”共7册,收录陈寅恪、朱自清、冯友兰、闻一多、傅斯年等15位大师学者的授课讲义,为当代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西南联大和中国文化的独特窗口。

全套书籍筛选100多种底本,精心编校3年,勘误500余处,保证了内容的纯粹、完整。书中包含多幅西南联大老照片,附带西南联大纪念碑文拉页,读者可从碑文里了解西南联大建校始末,近距离走近西南联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304111416125da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