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明王朝1566改稻为桑结局?
①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失败了。
改稻为桑,从字面意思就是把稻田改为桑田。
大明朝的丝绸在老外看来,那是抢手的商品。
出口丝绸换外汇,是一条很好的生财之路。
一直以来,因为倭寇在沿海闹事,加上丝绸的原材料生丝产能不足,所以丝绸出口的生意没做成。
如果灭了倭寇,再扩大生丝的产能,以丝绸的抢手程度,大明财政扭亏为盈指日可待。
灭倭寇的事交给胡宗宪和戚继光他们,扩大生丝产能就要另外想办法了。
生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要吃桑叶,要多养蚕,就得多种桑树产桑叶。
多种桑树,就要占用原先种水稻的田地。
那好办,把稻田改为桑田就得了。
这就是改稻为桑。
②
改稻为桑不一定是死局。第一次御前财政会议上嘉靖和严阁老就分析的很透彻:
1、浙江气候使然,有着种桑养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历来还给江苏供应蚕丝。
2、浙江本地的种桑业和纺织业就很发达,比如建德县,一半的田都是丝绸大户的桑田。为什么这些丝绸大户自己就主动改稻为桑了呢,因为一亩地种桑要比种粮收成高一半。老百姓没有理由不这样做。
3、百姓都种桑了粮食从哪来,严阁老说了,从外省调粮,历来都是从外省调。嘉靖还想到了外省调粮要比自己种的贵,但百姓种桑收成高啊,所以还是划得来。
4、嘉靖还给了桑田按农田征税的优惠政策,海瑞自己都说了很多丝绸大会都想买田自己去改。
想一想,在没有改稻为桑之前,沈一石20年间已经上交了四百万匹丝绸啊,这些蚕丝哪来的,不都是浙江桑田供应的吗;还有桑农齐大柱,你看他膀大腰圆,一身腱子肉,连朱七看了都满意,可见桑农的生活条件要比稻农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