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明朝嘉靖帝国历史,明朝1566皇帝介绍?

大明王朝300年天下,能算得的明君的寥寥无几,嘉靖皇帝是聪明人,但算不上明君。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最长的是万历一共48年)。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几十年不上朝,主要靠维持严党和清流两股势力平衡从而高枕无忧安心修道。

嘉靖把帝王算术玩的炉火纯青,放任闫党与清流明争暗斗,满足自己一己私欲,同时又把王朝的最高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说一不二,整个国家开支用度了如指掌。

嘉靖一朝能人倍出,海瑞,张居正,严嵩,戚继光……自从明宣宗朱瞻基创造内阁制,除朱瞻基外有明一朝还没有那个皇帝能把皇权的平衡玩的炉火纯青。

但1566之后有神童之称张居正进入内阁,大明王朝看似一片大好,实则也埋下了大厦倾覆的隐患,从此贪官集团和清流明争暗斗,愈演愈烈。

明朝最终忘于党争。

随着浙江首富沈一石自焚,查抄沈一石家财最终只有几十箱子账册,浙江的贪腐案已水落石出。

嘉靖皇帝秘密召见时任南直隶、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欲借胡宗宪之手坐实严嵩死罪,对胡宗宪恩威并施使其背叛严嵩。

胡宗宪何尝不知道严嵩为人,但胡宗宪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在他看来目前外忧重于内患,始终不肯表明态度。

大凡古今中外帝王还是能臣在权力受到威胁时总是阴谋不断,在嘉靖帝逼迫胡宗宪倒闫这件事上,可以说充分的暴露了嘉靖帝狡猾的聪明,阴谋阳谋花样百出。

在《大明王朝1566》的最后,嘉靖皇帝用一句话点破了他一生的帝王权术。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圣人出黄河清,可是黄河的水什么时候清过?长江的水灌溉了两岸数省的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两岸数省的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

这段话概括了嘉靖一生的用人之道。贪官能臣比作黄河,清流比作长江。诚然在嘉靖面前,忠佞二字格局太小,在他眼里只要是能臣,能干活能做事,你贪墨一些也无可厚非。当然,他这一席话主要是在表明海瑞的话太过偏激,想让嘉靖只用清流的人。

嘉靖一朝,表面欣欣向荣背后是贪官横行,西北边患,东南倭患,国库入不敷出,即使后来严嵩倒台,张居正入内阁首辅,出现短时期中兴迹象,也阻止不了大明帝国的危机四伏。

嘉靖帝也算不上昏君,但绝对也算不上明君,顶多是聪明的昏君。

朱载坖(jì)(明穆宗,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即隆庆帝,出生于北京,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杜康妃。

朱载坖早年受封裕王,即位后亲贤远佞,平反冤狱,免除田赋和欠赋,解决“南倭北虏”问题,废除海禁,史称隆庆新政。

但他沉迷媚药最终因病去世,葬于昭陵,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明朝1566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

嘉靖戊午年是1558年。

嘉靖年号是从1522年至1566年。

戊午年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1558、1618、1678、1738、1798、1858、1918、1978、2038(60年一周期)。

所以,嘉靖戊午年是1558年。

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等(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

嘉靖戊午年是公元1558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农历戊午年(马年)。

公元1558年1月7日,由吉斯公爵率领的27000名法军,仅用一周时间便击败2500名英国守军,成功收复被对方占据数百年的加莱港。

当时的英国处于女王玛丽一世的统治下,通过联姻与西班牙帝国结成战略同盟,成为哈布斯堡家族包围法兰西的重要一环。但也因此失去了相当主动权,经常将前线军队托管给西班牙盟友调度。因而无法及时增援加莱,只能坐看守军为强敌所击溃。

此后,英国人还短暂控制过敦刻尔克,但已很难维持自己的欧洲大陆属地。英国也正式被转化为一个相当纯粹的岛国。

应是戊午,干支纪年。明朝、嘉靖年间、戊午年,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按照现在的纪年法是公元1558年。

明朝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最成熟、最完善的时期,尤其表现为皇权的稳固。那么嘉靖皇帝数十年不上朝,国家没有出现大的动乱,皇权稳固是根本原因。除此,还有三条:

第一,嘉靖不上朝,并非嘉靖不理政。

其实嘉靖算是一个比较聪明、勤勉的皇帝,政务能力也很强,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最高领导,面对纷繁复杂的朝政事务,嘉靖能够把控大局,明辩主次,洞察原委,处置得体,不懒政,不昏聩,善权谋,能决断,刚德克就,对朝臣的管控也很有效。

这些都是确保朝政稳定的基础。

朝中稳固,天下就太平,此乃顺理成章。

第二,成熟有效的政务运行机制使得皇帝不需事必亲躬。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废除了丞相制,皇帝亲理朝政。

朱棣登基后,成立内阁,由内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至嘉靖朝,内阁已跃居六部之上,权力极大。

与六部不同,内阁有权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实际上就是代替皇帝下达旨意。

为了制衡内阁的票拟权,明朝规定,内阁的票拟必须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根据皇帝旨意''批红“,掌印太监依据皇帝指令加盖皇帝印章之后方可有效。

内外制衡,既防止皇权傍落,又可使皇帝能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抓大放小,从容理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第三,严格的监察制度,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懒政乱政。

明朝文官集团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言官。

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但政治地位极高。

因为,从朱元璋开始,明朝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如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之内。

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独特,职权特殊,对明代的政治运作具有很大的威慑和督导作用。

由于监管到位,国家机器有效运转,朝政管理基本可以做到“领导在和领导不在一个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n20221212212844cb38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