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立之后,汉朝在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汉制。
在中央,汉承秦制,因规随制,实行三公九卿制,以黄老思想为执政指导思想。
初期,汉朝以军功爵制作为主要官员的选拔制度。
后来,国家承平日久,设立了察举征辟制,辅之以任子、赀选等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员选拔制度。
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行政制度发生了发生了变化。
汉武帝设立中朝,开始削弱以三公为首的外朝的权力。
这使得中朝逐渐成为决策机构,外朝逐渐成为执行机构。
在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老之术被儒术取代。
在地方,汉朝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在京畿及部分非京畿地区实行郡县制,其余地区实行分封制。
最初,汉高祖刘邦封了韩信、彭越等七个异姓王。
后来,除了长沙王吴芮外,其余异姓王均被撤除。
同时,大量同姓王被册封。
后来,藩王势力坐大,削藩之声遂起。
后来,晁错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
在此之后,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等法令,并设立刺史监察王国,削弱了王国势力。
汉初的行政体制适应了汉初的历史状况,有利于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发展社会生产。
当时,秦末的战争刚刚结束,民生凋敝、百废待兴。
以黄老思想为施政方针,有利于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郡国并行制的推行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的,一是在政治上吸取秦亡的教训,广建诸侯以拱卫中央;二是因经济重创,中央政府没有充足财力控制地方;三是大一统思想没有深入人心,分封制的思想仍有很大影响。
从汉初的历史来看,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政府的压力。
汉初体制的确立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文景之治。
但是,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原有行政体制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于是在汉朝历史的新陈代谢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汉初制度对后来的历史影响深远,在其后的历史中仍发挥作用。
黄老思想被吸收进了新儒学,之后各王朝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外儒内法、济之以道”的格局。
郡国并行制在汉朝后来的历史中名存实亡,但在后来的历史中也曾出现反复。
因此,汉初行政体制值得今人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