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尤其是“用什么成了什么”这种,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道难翻的坎儿。小学三年级,别的同学都唰唰唰地写完了,我还在咬着笔头,对着作业本发呆。你说这“用什么成了什么”到底是个啥意思啊?
造句,比登天还难?
记得那天,阳光暖洋洋地洒在教室里,可我的心情却阴沉沉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作业:用“用什么成了什么”造句,至少五个。 我看着黑板上的例句——“用汗水浇灌成了丰收的果实”,感觉云里雾里的。汗水?果实?这也太抽象了吧!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就像被橡皮擦擦干净了一样!
我的奇葩造句
我尝试着写了几个,结果……惨不忍睹。“用铅笔成了橡皮”,老师批了个大大的问号;“用妈妈成了爸爸”,直接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喝茶”了。我欲哭无泪,这“用什么成了什么”怎么就这么难呢?难道我的脑袋瓜子天生就缺根筋?
灵感,来自一块橡皮泥
放学后,我沮丧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踢着路边的小石子。突然,我看到路边有个小摊,卖各种各样的玩具。其中,一块五彩斑斓的橡皮泥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买了一块,漫不经心地捏着、揉着。突然,我脑中灵光一闪!橡皮泥可以被捏成各种形状,这不就是“用什么成了什么”吗?
突破!我终于开窍了!
我兴奋地跑回家,拿起笔,一口气写了好几个句子:“用橡皮泥成了小兔子”,“用橡皮泥成了小汽车”,“用橡皮泥成了小房子”…… 我终于明白了,“用什么成了什么”指的是用某种材料或方法,使一个事物变成了另一个事物。这种转变,可以是形状的改变也可以是性质的改变!
造句,原来如此!
第二天,我把作业交给老师,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结果。老师批改后,竟然在我的作业本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那一刻,我感觉比吃了蜜还甜。我终于战胜了“用什么成了什么”这个难题!
后来,我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用什么成了什么”。用面粉成了香喷喷的馒头;用布料成了漂亮的衣服;用知识成了有学问的人……
这小小的造句,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答案往往就藏在生活中。关键在于,我们要用心去观察,用脑去思考。 那么,你呢?你有没有被类似的“小难题”难倒过?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