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吕蒙正典故作文,以寡好为题的作文

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载着这样一则小故事:吕蒙正做宰相时,许多人都想与之攀援结交。

朝中有位官员收藏着一面古镜,自称能照二百里,想把它献给吕蒙正,以获得赏识和提拔的机会。

吕蒙正笑着说:“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一句幽默话婉拒了这位官员的“雅贿”。

欧阳修就此赞叹:“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吕蒙正的“寡好”,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了他不被外物所累的做人为官的底线。

“寡好”者少欲,少欲则易知足,易知足则不为物所累。

虽说人之爱好无可厚非,但为官者一旦将“爱好”演变成“嗜好”,难免会被其所左右,这就无形当中提升了欲望,当然也难免会有人千方百计“投其所好”。

为了“嗜好”而私欲膨胀的为官者,心为物役,就会迷失方向,越陷越深,失去为官本心,成为欲望的傀儡,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糖衣炮弹”的主攻点。

也正因为有了所好之物的牵绊,有的人才放弃了廉洁,让腐败如影随形,如“雀圣”主任、“玉痴”省长等等。

反之,如若为官者能坚守“寡好”,就会少一份激活私欲的机会,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如名利钱财这类身外之物的诱惑,也就容易始终保持不求不取的态度。

只有这样的为官者,才能正确理解“家有黄金万两,不过一日三餐;家有广厦千万间,睡觉只需三尺宽”的内涵,才能知足者常乐,不为外物所累,独守一片清廉乐士,不把公权力当作可以交易的商品,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管子有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坚守“寡好”者无疑是能做物的主人,不做物的奴仆的君子。不管物的价值几何,无论物的显性价值大,还是隐性价值高,能不为其所累者,必是对此物无欲的“寡好”之人。

吕蒙正正是宋朝的大臣,不喜欢与人斤斤计较。

他刚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的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参政为他愤愤不平,准备去查问是什么人敢如此胆大包天,急忙阻止了他们。

散朝后,那些参政还感到不满,后悔刚才没有找出那个人。吕蒙正正对他们说:“如果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的话,耿耿于怀,多么不好啊!因此千万不要去查问此人姓甚名谁。其实,不知道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呀。”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气量宏大。

吕蒙正不谋私利的故事。

北宋初年官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朝中高官的儿子进入仕途,会比寒门子弟的官职高,以此来表示皇帝的恩宠。当吕蒙正的儿子步入仕途后,吕蒙正觉得这个规矩有问题。他上奏皇帝,诉说肺腑之言

“吕蒙正赶斋”,说的是宋朝宰相吕蒙正“不第”时,日子过的非常拮据,适逢天灾,肚子难以填饱,正值年轻时候,饿肚子的滋味是十分难受的。

寺院里的和尚们是佛门弟子,有善心,也有积蓄,于是就设粥棚、施斋饭。吕蒙正当时还是个寒门学子,为了肚子就顾不得面子,也去“赶斋”,希望弄到一碗饭吃。大概“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人”都是要“饿其体肤”的,吕蒙正赶斋就很不顺利。

第一天他大早就去了,排在东边第一位,偏巧人家从西头开始施舍,快要轮到他时斋饭没了,第二又早早的去了,接受教训,排在西头第一位 ,人家却从东头开始,快要轮到他时又没了,第三天排到中间,总该能捞到一碗粥了吧?然而不然,人家从两头开始,不用说,轮到他又没了!

有一年大年三十,人家杀猪宰羊,热闹团圆。

吕蒙正家里却是冷火冷灶,妻子只好向婶婶借了半边猪头过年。

她刚好把半边猪头煮熟,叔叔回来了,听说吕蒙正借走了半边猪头,大发脾气。

刘淑文在隔壁听见了,只好含泪送回半边猪头。

吕蒙正从书房里出来,要妻子把借来的半边猪头祭祀天地。

妻子怕他怄气,便编出理由打圆场,说那半边猪头,叔叔早收了别人的定金,婶子不知情。

现在交了定金的人家要拿走,所以只好送回给叔叔家。

吕蒙正说:“许人一诺,重于千金,何况收了人家的定金,送回去应该,应该!

”他盛了一碗水,烧了几根香,算是敬天地。

口里念念有词:“吕蒙正,好可怜,一碗清水敬神仙。

半边猪头呷不成,今年冇呷等明年。

第二年,刘淑文特地喂了一只大公鸡准备过年。

大年三十总算可以体体面面敬祀天地了。

不巧邻居老大娘家丢失了一只大公鸡,刘淑文正准备杀鸡,老大娘找到吕蒙正家,硬说是她家的大公鸡,不分青红皂白把公鸡抢走了。

吕蒙正回来了,要妻子拿鸡来敬祀天地。

刘淑文怕吕蒙正发脾气,为了息事,她叹了一口气,说鸡被野猫拖走了。

吕蒙正考中状元后,按例回乡省亲。

这天,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唯独不见叔叔来。

吕蒙正问清原因后,哈哈大笑:“不怪叔叔无情,只怪侄儿无能。

”老大娘提起那只公鸡的事,吕蒙正又笑了:“结冤因为鸡,亲密也因鸡,化仇结为友,我家有贤妻

北宋年间,河南洛阳有位书生叫吕蒙正。

他家境清贫,靠卖字作诗为生。

一天,吕蒙正路经赵员外府门外,只见一群文人墨客,正在装腔作势,高谈阔论。

一打听,原来是赵员外年过五十得贵子,高兴非凡,以重金聘请文人墨客为他作门联。

现在,这帮儒生搜尽枯肠,苦思无对。

突然,工部侍郎的儿子倪兴官大呼一声“有了”,便得意地提笔写下一联,贴在赵府大门上:

子当承父业;臣必报君恩。

众儒一见,急忙奉承,赵员外也称赞不一。谁知站在旁边的吕蒙正不禁大笑起来:“这样的对联贴在门口,也不怕别人笑掉牙!”倪兴官见是位粗布蓝衫的穷士,便蛮横地说:“滚开,你有什么资格评论!”众儒生也发出一阵狂笑。

吕蒙正面对讥笑侮辱,不以为然,朗声吟道:

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

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

倪兴官一把拉住吕蒙正说:“你说本联错在何处?倘若说不出理由,我要上衙门告你侮辱斯文!

”吕蒙正推开倪兴官的手,理直气壮地说:“你想告我?我还要告你呢!

此联不但粗劣,而且有灭族之祸。

”赵员外一听,大吃一惊,忙躬身问道:“客官请道出事由。

”吕蒙正笑哈哈地说:“此联颠倒人伦,目无君父。

岂能臣在君上,子在父前。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无言一对。

这时,赵员外觉得吕蒙正言之有理,便请吕蒙正另作一联,以光耀门楣。吕蒙正见盛情难却,就说:“不必重写,只要把对联中的字更动一下,改成‘父业子当承;君恩臣必报’就行。”赵员外见吕蒙正才思敏捷,年少有为,有心再试试他,就合着自己的身份出了一上联,要吕蒙正和: 未老思阁老;

吕蒙正看了倪兴官一眼,微微一笑说:

无才做秀才。

赵员外一听,满口称赞,打算将女儿黛菊许配给吕蒙正为妻。这时,倪兴官醋意大发,恶狠狠地吟出一句:

牛头焉会生龙角?

吕蒙正毫不示弱:

狗嘴何尝出象牙!

倪兴官紧接一句:

一介寒儒妄想攀龙攀凤攀丹桂;

吕蒙正看到客堂正中的一尊佛像,即景生情道:

三尊宝像岸然坐鳌坐象坐莲花。

倪兴官诗才平庸,无言以对,虽气得七窍生烟,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赵员外听了,拍案叫绝,当即要婢女去闺房传话小姐,告知已为其择得佳偶。黛菊小姐自小聪明,能诗善词,才貌双全。听了婢女的传话,就禀明父亲,说自己也有一联,如吕蒙正能对出下联,方可议婚。她的上联是:

因荷而得藕;

吕蒙正一看小姐出的乃是一副谐音联,便一挥而就:

有杏不须梅。

小姐见对得工整,比喻得当,不禁嫣然一笑,默许了婚事。婚后,小两口志趣相投,相亲相爱,形影不离。

关于吕蒙正联对结姻缘,民间还有另一传说,请见下篇“彩楼妙对配佳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z20231110164212a90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