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曾国藩(1811——1872)晚清军政重臣,湘军创始人和统帅。
初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
湖南湘乡(今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人。
1826年(道光6年)16岁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
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
适曾国藩丁母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
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
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
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
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
此后用兵更为谨慎。
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
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
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
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
11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
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
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
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
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
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
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
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
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
9月,还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
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
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
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
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
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
1872年3月1日在南京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
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发脚麻,曾纪泽扶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
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
追赠太傅,谥文正。
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毛泽东年青时,对曾国藩倾服备至,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 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 ”,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参照湘军条例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蒋介石也多次告诫他的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扎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 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埔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曾国藩遗嘱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
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