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谁?(精选6条)

是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魏文帝曹丕之弟。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屡遭迫害,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

建安十二年(207年)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植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又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曹植写下《登台赋》。

建安十六年(211年)春正月,曹植获封平原侯。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转封临菑侯。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植获增邑五千户,共计有一万户封邑。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

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七月,又改封鄄城侯。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曹操的儿子曹植。曹植(192年一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其代表作《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民间广为流传。

曹植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曹植,曹植生活在东汉时期整个社会动荡,虽然后来三国归晋,才总算是结束了这种战乱,但是作为文学家的曹植,他尽管出身于军阀世家,可是他并不留恋于权利,反而是醉心于文学,府中更是养了一大批的文人,这也使得称帝后的曹丕很不满,他害怕曹植会与自己为敌人。

是曹植。曹植是三国时魏国曹操的儿子。他哥哥曹丕称帝后,忌惮曹植,经常想借机杀了他。一次,曹丕命他七步之内成诗。曹植结合自身处境,七步成诗。

曹植。他是曹操的儿子,非常有文采。曹操死后,他的大儿子曹丕继承王位,要治这个弟弟于死地。于是让他在7步之内写出一首诗。他写到:

煮豆儿豆萁,

萁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1。

在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曾命令胞弟东阿王曹植在行走七步路的时间内作诗一首,如诗不成,就将其行处死。

曹植应声吟出六句诗来,也是被后世人广为称颂的《七步诗》。

自此,世人也称曹植为七步之才2。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曹操的儿子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曹操的儿子:曹植。

东汉时期整个社会动荡,虽然后来三国归晋,才总算是结束了这种战乱,但是作为文学家的曹植,他尽管出身于军阀世家,可是他并不留恋于权利,反而是醉心于文学,府中更是养了一大批的文人,这也使得称帝后的曹丕很不满,他害怕曹植会与自己为敌人。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写下一首诗,这对于才高八斗的曹植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七步诗》。

扩展资料: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

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

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

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这首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七步之长的历史人物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曺植。公元219曺操故去,公元220年,其长子曺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于自己,曺丕正式建立魏国,为巩固自己的皇位,对自己的兄弟疯狂迫害,命其弟七步成诗,曺植诗随步出,"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故人称曺植"七步成诗"。

指的是曹操的儿子曹植。 曹丕登位后, 命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 曹植果真在七步之内做出后世闻名的《七步诗》, 并借诗暗喻兄弟相残的可悲性。 曹丕也受此诗所感,放了曹植。

曹植。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出身于皇家自然避免不了皇位之争。曹植心地善良,才华横溢,但无心皇位。曹丕却不一样,一心想上位,但上位还不满足,想除去曹植。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写诗,若无法写出则杀身之祸。曹植于奈又心痛的写出流传千古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之才是指三国时期的曹植,他是曹操的儿子,非常聪明。他的诗才非常出众,尤其擅长五言诗。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他“七步成诗”的故事:

据传说,曹操有一次叫他的儿子们在七步之内作诗,看谁能做出最好的诗。其他的儿子都未能完成,只有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一首非常好的诗。这首诗赞扬了曹操的伟大,曹操对此非常满意。

所以,七步之才是指曹植,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历史人物。他的诗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被誉为“才子之冠”。

七步诗------曹植

三国时期,曹植写下七步诗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曹植

七步之才说的是(曹植)这个人。

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成语故事】: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

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

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操改变对他的看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

就在这一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

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

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

今天限你六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德寂以为计。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

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

曹石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有关的历史人物是曹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y20240507155809e0f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