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致敬戍边英雄事迹,戍边英雄故事简短?

黄继光(1930-1952)四川中江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夺取某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被敌人一个集团火力点所困。

黄继光挺身而出,要求担负爆破任务,勇敢地冲向敌人地堡。

当他掷完手雷,打垮几个火力点后,发现还有一个火力点在顽抗,就忍着重伤巨痛,跌倒了爬起来,毅然直扑上去,以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保证部队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务,全歼敌人两个营,自己壮烈牺牲。

根据黄继光生前的申请,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留下的战斗口号。

陈祥榕出生于福建宁德,一片红色的沃土。

当兵,是陈祥榕从小的梦想。

读初中时,他就问过当时的班主任陈臻苏,参军需要什么条件。

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

原本有机会去空军后勤部队,但他却说,我想上前线。

“他了解到有机会去边疆,虽然知道戍边辛苦,也存在一定危险,但他认为当兵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

”陈祥榕的姐姐陈巧钗告诉记者。

参军前有一周集训,当时部队领导表示,看集训情况,如能过关,就到新疆去。为了被选上,陈祥榕每天5点起床,绕县环城路跑步、锻炼,回到家中吃过早饭,再去集训场地参加训练。一周集训下来,陈祥榕脱颖而出,如愿到新疆入伍。

陈臻苏至今还清晰记得,“他很开心地告诉我要去当兵了,而且是边防兵,上前线,很自豪……”

陈祥榕向外公告别,外公叮嘱他,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要吃苦,不能当逃兵。他说:“男子汉大丈夫,一定不会当逃兵,就算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2020年6月,面对公然来犯、数倍于己的外军和钢管、棍棒、石块的攻击,陈祥榕突入重围、奋力反击,用身体和被砸坏的盾牌保护队友。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战士王钰发现,陈祥榕紧紧趴在营长陈红军身上,永远定格在了保护住营长的姿势。

陈巧钗回忆,弟弟曾说过,卫国戍边责任重于天,我们身后就是祖国,当国家受到侵犯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冲锋向前,宁可牺牲生命,也决不能把国土守小了、把主权守丢了。

陈祥榕牺牲时只有18岁,距离他在边疆入伍,不过半年多时间,“那个从海边来的少年,永远留在了山的那边”。

1、小白杨所为中哈边界哨所。80年代初哨所一名伊犁籍锡伯族战士陈福森回家探亲,小白杨哨所

将哨所官兵卫国戍边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别想家,还让他带10株白杨树苗回哨所种上,叮嘱他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为祖国守好边防。

于是陈福林就把树苗栽在了营房边。

由于哨所干旱缺水,战士们吃水都要在一公里外的布尔干河去挑,尽管战士们每天用洗脸刷牙节省下来的水精心浇灌,但是小白杨难以忍受干旱、风沙、严寒的肆虐,相继枯死,十棵小白杨中唯有一棵顽强地活了下来。

这棵小白杨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日夜伴随着守卫边疆的战士们。

1990年,总政歌舞团创作组的同志到新疆采风,为小白杨事迹所感动,谱写了歌曲《小白杨》,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把它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激励着戍边将士。

塔斯提哨所从此被称为“小白杨”哨所。

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1997年,高中毕业的祁发宝入伍参军,驻守阿里地区,把如火青春奉献给祖国西部边陲的“生命禁区”。

祁发宝曾用四根帐篷杆子,在人迹罕至的雪山亲手制作了一根旗杆,为的是每周能和战友们正规地举行升国旗仪式。

他说,没有国旗,大家执勤就没有自豪感。

为了节约物资,大家常去山里打柴。

身为团长的他要求战士每次背柴不超过50斤,但自己却背100多斤。

去年6月,印度公然违背两国共识,在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悍然越线挑衅。

在交涉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

今年2月,祁发宝被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

1、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

2、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牺牲。

体现了“宁洒热血、不失寸土,赤胆忠诚、皆为祖国,官兵一致、生死与共,以身许国、青春无悔”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爱国精神。

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这五位戍边英雄的事迹,感动着许多人。

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些负重前行的英雄们,时刻向他们学习,传承爱国精神。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

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又进行了几场战争,使匈奴主力遭受重创,不得不向无限的北边逃窜。

“不为大汉耻”的十三勇士

耿恭是东汉名将耿弇的侄儿。

公元74年,耿恭在西域打了一年仗,立下战功,被任命为戊己校尉。翌年春天,东汉大军班师,耿恭率数百人驻守车师后国的金蒲城,任务是卡住北匈奴通过天山进犯中原。同时驻扎在附近柳中城的还有关宠。

但是,东汉大军一退,匈奴又开始大举进攻了,两万人把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耿恭临危不惧,让部下在箭头上涂上毒药,到了射程内,将士们在城墙上愤怒地向攻城的匈奴人射去,被射中的匈奴人剧痛无比,一片鬼哭狼嚎。到了夜晚,伤口愈发地疼,整个军营都是哀嚎声。

这样的情况下,匈奴人的防备自然好不了,耿恭又组织敢死队趁着黑夜前去劫营,一个冲锋下来,匈奴人“杀伤甚众”。匈奴头领撑不住了,领军溃败而去。

耿恭知道,匈奴人咽不下二万人打不过几百人的恶气,迟早还会回来,而金蒲城无法固守。其旋即把部队带到了疏勒城,那里是汉军修建的一个要塞,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宜于久守。果然,匈奴人围上来了。

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匈奴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就是攻不下。

于是变强攻为久围,并把河流截断以绝水源。

这一招很毒辣。

汉军开始缺水,一度“笮马粪汁而饮之”。

耿恭办法就是多,其下令打井取水,打到十五丈深仍不见水。

耿恭下拜祈祷,奇迹出现了,“飞泉奔出,众皆称万岁”。

有了水,守城胆气更足,耿恭跟匈奴人玩起了心理战,将士们在城头故意朝匈奴人泼水,更让匈奴人气急败坏。

围城仍在继续。当传来汉朝皇帝驾崩的消息后,车师人不淡定了,他们叛变后也参加了匈奴人的攻城队伍。几个月过去了,汉军把弓弩上的筋腱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然而战士们还是一个个死去了,但要塞没有陷落,汉军大旗还在高高飘扬。

匈奴人也精疲力竭了,便使出招降的一招,许诺耿恭当白屋王,并给大量美女。等匈奴使者到来,耿恭在城头把他一刀给砍了,然后用火烤其肉。匈奴人见了,跪倒在地,一片哭声。你狠,我比你更狠!耿恭知道此刻容不得半点犹豫,只有这样做,才能断掉匈奴人的幻想,也才能稳定军心。

匈奴人又开始了疯狂的攻城,城里活着的人越来越少。耿恭知道再怎么坚持也不可能击退匈奴,于是其派遣部下范羌到敦煌去寻求援军。

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战的时候,皇帝与大臣们也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要不要派救兵?

反对派救兵的认为耿恭部被匈奴围困太久,等不到援兵就已经“玩完”。司徒鲍昱则竭力主张派救兵,其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边塞,将何以使将?

于是,汉章帝下令:启动救援计划!

76年初,由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组成的援军赶到柳中城,关宠及部属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守城战中全部战死。救援大军首战即大败匈奴与车师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北虏惊走,车师复降”。

柳中城距耿恭部还有数百里,而且中间横亘着天山,时值大雪封山季节,救援成本太大,几个将领都不愿意继续往北走了,但是在范羌的坚决要求下,他们分了二千士兵归其统辖。

遗憾的是史书没有记载范羌率这两千勇士翻越天山的艰难,只记载了在疏勒城胜利会师的一幕:开门,共相持涕泣。这帮经历了炼狱般的战争的幸存者,九死一生,堪称铁打的汉子,此刻也不禁流下英雄的眼泪。

此时,疏勒城的守军中能够踏上“回家”路的只有区区26人了,耿恭幸运的在这26人当中。耿恭和范羌率军“回家”的路上同样充满杀机,有满怀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险,他们且战且退,不断有人倒下。三月,他们进了玉门关,26人只剩下了13人。这就是“十三壮士归玉门”的故事。

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是第一个迎接13名勇士归来的。其感动不已,并亲自为壮士们沐浴更衣⋯⋯

郑将军在给汉章帝为13勇士请功的上疏中说:恭之单兵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

十三壮士回到洛阳,汉章帝任命耿恭为骑都尉,任命石修、张封、范羌为共县丞等职,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职,成了皇帝的近卫军。

默默支持“祖国英雄”的王皇后

就是在上述故事中,还有二位伟大的女性值得我们尊敬。

当耿恭喋血孤城时,在京城洛阳,其母亲带着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与牵挂去世了。远在疏勒城的耿恭无从知晓。到耿恭回洛阳追办丧事的时候,汉章帝专门派大臣祭拜。

话说车师后国,处在大汉通往西域的要道上,实实在在是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很多情况下是身不由己的。

当时该国的王后,史上没有记录其姓名,只知道姓王,但其是汉人的后代无疑。

当车师后国叛变后又加入对汉军耿恭部的围城时,王皇后暗中帮助汉军,既想方设法提供情报,又不遗余力地筹措军粮。

假如没有其支持,耿恭部绝对不可能撑到最后。

这位在历史上没有留名的王皇后默默地支持着“祖国”的英雄。

王皇后对汉军耿恭部的支持,更多的是对“祖国”大汉的认同。

其虽然是异国的王后,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人!

孤守西域五十三年的安西军

“安史之乱”后,由于大唐驻守西域的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士兵常年与周边的异族势力作战,凶猛剽悍、骁勇善战,他们被朝廷大批内调,留守的不足一半人马。

吐蕃对河西地区觊觎已久,趁着守军被调回中原,便出兵攻打河西走廊,彻底切断了西域与朝廷的联系。763年,西域大部分地区沦陷,唐军几乎成了一只孤立无援的军队,他们虽然兵力不足二万,但是将士们一直在不间断地跟吐蕃、回鹘等势力周旋,一晃就过去了八年。

这时,安西都护府的主将是郭昕,北庭都护府的主将是李元忠。

郭昕是名将郭子仪的侄子。吐蕃侵扰西域时,郭昕奉命巡抚河西、安西等地。正值“安史之乱”,其奉命留下坚守,任职安西四镇留后,负责戍守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个军镇。

李元忠原为河西节度使杨志烈的副将,杨赴北庭征伐时被叛军加害,随后李元忠为杨报仇,“枭”叛首后实现了对北庭都护府的控制。

此时西域唐军与中原千里隔绝!

面对吐蕃、回鹘等强敌环伺,郭昕和李元忠仍然坚守安西四镇。

在困守之际,他们不断派出人马试图与朝廷取得联系,直至781年才联系上,此时两万将士孤守广袤的西域已经长达十六年之久了!

当朝廷知道后,朝野上下都被他们“舍身报国”的精神所感动,唐德宗下诏激励西域将士,将士均按等级破格提拔七级,正式任命郭昕、李元忠分别为安西、北庭大都护。

由于唐朝刚从“安史之乱”中恢复过来,尚无能力支援西域唐军。安西和北庭成为了一块名副其实的“飞地”。

790年,吐蕃再次猛攻北庭,李元忠及七千北庭军全部战死,无一投降。

这样以来,郭昕的安西军失去了最后的“互为犄角”的支援队伍,真正成为一支深入敌后的孤军。然而,郭昕率领的安西军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深深地“钉”在了西域,吐蕃人是怎么拔都拔不出来。

得不到朝廷一名战士、一粒粮食支援的安西军又坚守了十多年⋯⋯

801年,吐蕃攻陷麟州。

803年,大漠战略要地西州被吐蕃攻陷。

808年,安西军退守龟兹,这是他们孤守西域的最后一座城池,时间上算起来已经是第53年了!这支威震西域的安西军,早已是白发苍苍;这支曾所向披靡的安西军,早已在吐蕃的围困下弹尽粮绝。遗憾的是,他们最后还是没有等到当初那威震天下的大唐铁骑。

吐蕃的弃猎松赞率领十万虎狼之师大举进攻龟兹。那是暴雪漫天的冬天,白发苍苍的郭昕将军,慨然拔剑高呼,面黄肌瘦的将士们手持兵器,依然喊出了震天的气势,与登上城头的吐蕃军进行了最后的浴血肉搏,最终全部壮烈牺牲,仍然是无一人投降!

这是孤守西域的大唐军队和吐蕃人的最后一战,如虹的气势、无惧的拼杀还是让吐蕃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中唐诗人戴叔伦的《塞上曲》记述了这个惨烈的故事,更是对“民族精神和气质”进行了最佳诠释: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代表“民族精神和气质”的张议潮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廷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防备吐蕃的重兵调入内陆。吐蕃人见河湟防备空虚,便趁火打劫,纠集数十万大军发动猛攻。吐蕃将领尚绮心儿领兵十余万进逼河西中心沙州。沙州刺史周鼎在被围困一年后认为孤城难守,有弃城之意,被兵马使阎朝捉拿并将其缢杀。

之后,阎朝自领州事,率领军民抵抗吐蕃包围长达十一年,终因城内粮草军械全部用完,再无力抵抗,在得到吐蕃不屠杀、迁徙沙洲人民的承诺后开城出降。至此,沙洲城沦陷。

沙洲沦陷多年后的799年,张议潮出生于当地旺族,其父为唐朝尚书,其年幼时对吐蕃人的残暴统治耳濡目染,每当长辈们说起昔日大唐的强盛和荣光时,张议潮都会在脑海里神往。汉唐精神激励着张议潮刻苦学习兵法和武艺,成人后,其“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武、白起之精”。

为了壮大汉人的力量,其把家产全部充做军资,秘密招募、训练义军;同时又不断地收纳那些因反抗吐蕃而被镇压的流亡者。

话说沙州的汉人每每新年的第一天都会身着汉服祭祖,并遥拜大唐方向,祈求唐军,仰天长叹,涕泪纵横。

841年,吐蕃遇到严重饥荒,并发生内乱。唐王朝则从安史之乱的破坏中舒缓过来并有中兴之象。于是唐帝国联合回鹘和阿拉伯帝国对吐蕃形成合围之势。847年,河东节度使王宰于盐州大败吐蕃军;凤翔节度使崔珙一举收复了原州、威州、石门等六关。

见到时机成熟,张议潮在沙州顺势振臂一呼,唐人们闻之百应。其身披坚锐,联合好友安景旻、阎英达,指挥军民一夜就光复了沦陷半个多世纪的沙州城。紧接着,又率军大破包围沙州的吐蕃军队,沙州终于获得解放。

此时的张议潮极想与朝廷取得联系,一来巩固胜利,二来两面夹击,彻底收复故土。于是其派出了十支队伍,最终只有一支队伍历时两年到达了长安。当这支队伍进入长安城时,上至天子公卿,下至庶民百姓,皆感动不已。唐宣宗听闻张议潮大兴义兵收复故土,也不由得称赞道“关西出将,岂虚也哉”。

张议潮的义军被称为“归义军”,其纪律严明,勇猛善战,接连收复瓜州、伊州、西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等十一州之地,河西走廊除凉州以外,已尽数收复。

唐廷也派军收复了三州七关,一时河西关陇遥相呼应,大唐声威大振,从长安通往西北的道路完全打通,张议潮派遣兄长张议潭携版图户籍入朝,唐宣宗下诏任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

吐蕃不甘失败,吐浑王趁九月麦熟前来劫粮。张议潮点兵迎击,蕃军知道不敌,一路溃败,归义军一直追了千余里到达吐浑境内。处于归义军包围的土蕃军早已势穷,一击即破。

858年,张议潮亲率7000骑兵东征吐蕃,在河西走廊最后的据点凉州,归义军表现出了汉唐的气魄和勇武的精神,人人置生死于度外。历时三年,归义军收复了西北重镇凉州,至此,河西关陇连成一片。

867年,张议潮入朝,敕封河西十一州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经典诗词既勾勒出了悲壮的气氛,更抒写出了壮士决死的情怀。在诗词里,我们可以看出壮士“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捐躯赴国难”的气慨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这些戍边卫国的“无名英雄”、“小人物”就是那个年代的“壮士”。这首流传千年的诗词就是这些“壮士”的真实写照!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没有英雄,撑不起这个国家的强大;没有英雄,照不亮这个国家的未来。

2021年中央军委授予祁宝发“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革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是钢铁的战士,是时代的先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陈红军(1987年3月-2020年6月),男,汉族,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机步营营长。2020年6月在对外斗争中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33岁。

2021年2月,中央军委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2021年5月,被评选为军队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预备人选。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陈红军“七一勋章”。2021年7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2021卫国戍边英雄有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祁发宝等人。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

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

祁发宝组织官兵一边喊话交涉,一边占据有利地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

增援队伍及时赶到,官兵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

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

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这些英雄的边防官兵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留在喀喇昆仑高原,筑起巍峨界碑。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要诚心的向英雄们致敬!

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就在十个月前,五位战士在边境战争中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每一寸国土,一人身受重伤,另外四个壮烈牺牲,守住了祖国的疆土,他们用血性,胆魄与勇气书写了新时代军人忠诚爱国,保卫祖国的时代赞歌,他们是新时代的戍边英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值得怀念的人。

国之大者,其流浩荡。侠之大者,万古流芳。和平来之不易,每一位英雄烈士都值得敬佩,更值得学习,四位英雄虽然已经离去,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英雄勇敢无畏,只因责任过肩”。我们要学习戍边英雄“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爱国精神。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为国争光。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责任心,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英雄甘洒热泪,只因心中有爱”。我们还要学习戍边英雄扎根边疆,以身许国的爱国奉献精神。在祖国边境,更有一代代的边防官兵以“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的铮铮誓言,一直在边境守护着祖国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安宁。

我们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若干的大禹,拼命硬干的岳飞,为民请命的海瑞,舍身求法的康有为。他们都是为国献的人,面对眼前的苦难他们不屈不挠,心里总想着祖国的江山。戍边战士也一样,以天下为己任,一心只想着保护国家,守护国家。

让我们向我们的戍边英雄致敬!向每一位戍边英雄致敬!人民英雄永不垂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英雄们用坚定的信仰、满腔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把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镌刻在了喀喇昆仑高原巍巍雪山之巅!也正是这些前赴后继的英雄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国泰民安!

英雄的事迹感染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学生:一定好好珍惜英雄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好时光,努力学习,少年强则国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继续奋勇前行,把英雄的精神传承下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y202305251142107d7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