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不食周粟的故事大意,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概括?

武王伐纣成功,天下一统为周,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件可耻的事,两人决心不做周臣,不食周粟。

兄弟两个离开周朝的统治区,到一个叫首阳山的地方隐居下来,靠采集山上的薇菜充饥。

一位妇人看到他们后说:“你们不吃周朝的粮食,可你们现在采摘的野菜也是周朝土地上生长的呀!

”二人一听,心想,这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周朝的,决定绝食等死,临死之际,他们还唱了一首歌,歌曰:“用暴虐代替暴虐啊,还不知道错在你自己。

神农、虞舜、夏禹的盛世,忽然间都已消逝无迹,我们的归宿在哪里?”

不食周粟意思是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伯夷和叔齐是殷商末期孤竹国(河北卢龙)国君的儿子。他们的父亲最喜欢三儿子叔齐,有意立他为太子,将来继承君位。但当时的规矩是长子做太子、继君位,国君觉得很为难。就在这时,国君生病死了。大臣们尊重他的意愿,请三儿子叔齐继位。叔齐心里非常不安,让位给大哥伯夷。

伯夷不肯,说:“这是父亲的意思。”两人争让不下,最后伯夷索性逃走了事。叔齐还是不肯即位,他认为应当遵守规矩,老大不在,就由老二继位,自己是老三,不能继位。

为了避免矛盾,他也逃走了。大臣们只好把老二立为国君。伯夷和叔齐听说西伯昌(后来的周文王)有德行,便决定投奔西伯昌。

西伯昌知道了两人的身份和来历,非常高兴,当即把他们留了下来。不久,西伯昌去世,武王即位,让士兵穿着孝服出征伐纣。

伯夷和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进谏道:“父亲死了不埋葬,却要去打仗,这能说是孝吗?你是臣子,却去打君主,这能说是仁吗?”武王的手下想要杀死他们。

姜太公说:“他们虽然反对出征,但作为纣王的臣子,他们算是尽了义,还是放他们走吧。”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伯夷和叔齐认为武王的做法可耻,决定不食周粟。他们隐居在首阳山(山西永济),采薇而食,终于饿死。他们的忠义行为受到后人的赞扬。

不食周粟的主要内容是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出自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伯夷和叔齐为了坚持自己的立场,宁愿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伯夷、叔齐这种坚持原则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要有气节外,也要适当掌握变通的技巧,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

1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是一则古代传说,讲述了两兄弟对周朝世食制度的不满,并且选择了不与众人同食的决定。

2 传说中,伯夷叔齐两兄弟来到周朝,发现周朝饮食制度不公,只有权贵阶层可以享用美味的粟米,而普通百姓只能吃粗劣的谷类。

不满这种制度的不公,两兄弟不食周粟,选择只吃野生的芹菜和菊花的根茎,以此表示对周朝制度的不认同。

3 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地位和阶级的差异,以及对不公平待遇的不满和抗争。

此外,这个传说还体现了个人对其价值观的坚持和对权威的挑战。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讲述了两个兄弟伯夷和叔齐因为忠于道德而选择不吃周粟(一种贵族专门享用的食物),与周朝的宴乐制度作对,最终因为无法忍受贪污腐败的周王朝而选择离开社会回归自然。

这个故事概括了传统文化对于道德的高度重视和贵族制度下的阶级对立现象,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商代末年,位于今河北东部的孤竹国国君有两个儿子,大的叫伯夷,小的叫叔齐。

孤竹国君喜欢小儿子叔齐,临死前立下遗嘱让叔齐接班。

老爸死后,叔齐不愿意违背立长子为王的规矩,坚持要让位给哥哥。

为了让弟弟安下心来做国君,伯夷偷偷地离家出走了。

哥哥出走后,叔齐也离开了王宫,四处寻找哥哥。

两人团聚后,决定不再回孤竹国。

听说西伯昌(即周文王)比较尊老敬老,兄弟俩便一起投奔,并在那里定居下来。文王死后,武王继位。继位后的武王扩充兵力,准备讨伐商纣。

当周朝的军队进军到今孟津地带时,伯夷叔齐瞅机会跑上去,叩马而谏,认为周武王此举不孝顺、不仁义。武王的将士听后,非常生气,拔出剑来要杀他们,幸被姜太公制止。姜太公说:“这是两个讲道德的人。”并要求将士不要为难他们。

”二人一听,心想,这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周朝的,决定绝食等死,临死之际,他们还唱了一首歌。

歌的意思是:“用暴虐代替暴虐啊,还不知道错在你自己。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意思是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伯夷、叔齐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贤士,他们因为不满周朝的暴政,决定离开官场,回归自然,过一种朴素的生活。在途中,他们遇到了饿民,但发现车上只有周粟可以分给他们,而他们自己却没有食物。最终,伯夷、叔齐决定不独食周粟,而是将它分给饥民,自己则一起饿死在山中。

这个故事表达了伯夷、叔齐的高风亮节和对天下苍生的关怀,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帮助别人,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忠诚的精神追求。这个故事也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概括:伯夷叔齐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上采摘薇菜充饥,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诗经》里的《采薇》: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开头四句是“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是名句。

不食周粟成语意思是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不食周粟哲理故事

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在世时,想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他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说起伯夷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

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之世的到来。

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二人便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岐山。

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

武王听说有二位贤人到来,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

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位和与此相应的职位。

他们二人相视而笑说:“奇怪。

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

周武王见到商朝政局败乱而急于坐大,崇尚计谋而行贿赂,依仗兵力而壮大威势,用宰杀牲畜、血涂盟书的办法向鬼神表示忠信,到处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于民众,用征伐杀戮来求利。

他们二人对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

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做仁吗?”周围的人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大臣姜尚制止了。

周武王灭商后,成了天下的宗主。

伯夷、叔齐却以自己归顺西周而感到羞耻。

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以山上的野菜为食。

周武王派人请他们,并答应天下相让,他们仍拒绝出山仕周。

后来,一位山中妇人对他们说:“你们仗义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们采食的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

”妇人的话提醒了他们,于是他们就连野菜也不吃了。

到了第七天,快要饿死的时候,他们唱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登上那首阳山哪,采集野菜充饥。

西周用残暴代替残暴啊,还不知错在自己。

神农、舜、禹的时代忽然隐没了,我们的归宿在哪里?哎呀,我们快死去了,商朝的命运已经衰息。

”于是他们饿死在首阳山脚下。

不食周粟哲理故事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不食周粟哲理故事启示

从世间上看,有些人为了不苟且偷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寂天论师谆谆告诫我们:宁可无有利养而当下死亡,也不能通过邪命养活,倘若陷入这样的处境,那还不如早点死了好。

1、 不食周粟讲了“舍近求远”的道理。

2、 因为他认为只有舍弃眼前的小利益,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和更长远的利益。

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就会错失更大的机会和更长远的发展。

3、 这个道理可以启示我们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到长远的利益和发展,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收益。

只有舍近求远,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更长远的发展。

这个故事多用来比喻人的坚贞、耿直的德行,告诉我们坚持原则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除了要有气节外,也要适当掌握变通的技巧,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

不食周栗讲的是介子推,为了忠于他的国家,宁肯被大火烧死也不为周国效力,即不吃周国的一粒米。

不食周粟的故事发在商末周初。孤竹国的二位继承人伯夷,叔齐不愿上位,相约来到周国,受到礼遇。

当周人举兵伐商之际,二人认为以臣伐君大不义,可又阻止不了,就隐居山中,采薇而食,坚决不吃周人的救济粮,最后饿死山中。

不食周粟:伯夷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不食周粟”的典故流传很广,它与伯夷、叔齐两个人有关。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孤竹君生前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去世后,叔齐让位给兄长伯夷,但伯夷不愿意接受。

后来,兄弟俩闻听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养老幼,深得人民拥戴,就入周投靠。

文王去世,周武王继位而拥兵伐纣,伯夷和叔齐认为诸侯伐君是不仁义的事情,因此极力劝谏。

武王不听,决意灭商。

伯夷、叔齐对周武王的行为嗤之以鼻,因此誓死不做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以采野果为生。后人把他们这种行为称为“不食周粟”。

稍微带点意译:周武王平定了殷商末世的乱局后,天下都以周朝为宗,但是伯夷、叔齐以这为耻辱,遵守民族大义不吃周朝出产的粮食(粟米),隐居在首阳山,采薇(某种野菜)来吃。

很简单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30622081813b94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