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洋淀故事?
①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支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大大增强。
白洋淀
属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
是保定市、沧州市交界143个相互联系的大小淀泊的总称,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平均年份蓄水量13.2亿立方米,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
位于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九条较大的河流入湖,通过湖东北的泄洪闸及溢流堰经赵王新河,汇入大清河。
白洋淀受湖体地形、气候变化、人类生产影响等因素,历史上时缩时扩,20世纪后叶-21世纪初缩减幅度较大,1980年代曾干涸,1988年大雨使白洋淀湖区恢复。
白洋淀历为战国燕赵、宋辽边界,争战不断;民国以前白洋淀是沟通保定、天津之间的重要航道。
湖区的传统产业是渔业及芦苇产业,20世纪后,随着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兴起,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并于2007年评定为中国5A级旅游景区。
②
白洋淀抗日故事:
1、白洋淀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3年加入共产党的辛璞田,受顺直省委的派遣到家乡马家寨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夏共产党员刘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淀区北冯村与王家骥等人,建立起淀区第一个党支部。
辛璞田、刘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舍家弃业,成为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
2、雁翎队,抗日战争时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队伍。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
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保运船。
3、荷花淀,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妇女,又以水生嫂为核心。她热爱劳动,有娴熟的劳动技能;她体贴丈夫,温柔细 心;她开明稳重,刚毅勇敢;她关心国家兴亡,最终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魅力的典型人物。
4、小兵张嘎,《小兵张嘎》是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
③
《白洋淀纪事》记录了白洋淀的故事。
内容包括:一天的工作、邢兰、战士、芦苇、女人们(三篇)、“懒马”的故事、走出以后、琴和箫、丈夫、老胡的事、黄敏儿、第一个洞、山里的春天、杀楼、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村落战、麦收、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碑、钟、“藏”、嘱咐、新安游记、纪念、光荣、种谷的人、浇园、蒿儿梁。
二、有关白洋淀的一些历史故事?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
位于河北保定市安新县(雄安新区)境内,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
因电影《小兵张嘎》而驰名中外。
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
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淀。
面积336平方千米。
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白洋淀由堤防围护,淀内壕沟纵横,河淀相通,田园交错,水村掩映。
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誉。
白洋淀附近还有不少名胜古迹。
古代许多帝王曾到此避暑、水猎,留有四处行宫和大量历史传说。
如有一淀称为“捞王淀”,据说是当年乾隆皇帝落水被渔民救起的地方。
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成立了著名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河湖港叉开展游击战争,威震敌胆。
抗日游击队“雁翎队”在芦苇迷宫和荷花荡中和日本侵略军捉迷藏,经常将侵略军打得焦头烂额,由此也产生了中国文学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三、白洋淀战争背景资料?
白洋淀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3年加入共产党的辛璞田,受顺直省委的派遣到家乡马家寨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夏共产党刘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淀区北冯村与王家骥等人,建立起淀区第一个党支部。
辛璞田、刘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舍家弃业,投身革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成为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显示出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
作家徐光耀撰写的《小兵张嘎》就取材于“雁翎队”。
著名作家孙犁的《荷花淀》,孙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均以淀区为题材。
白洋淀儿女那飒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国人民传扬歌颂。
四、1946年河北省白洋淀抗战事迹?
白洋淀水域辽阔,淀区不仅荷红柳绿,鱼肥稻香,物产丰富,风光迷人,府河和大清河上下贯穿,上通保定,下达天津,为水上交通重要枢纽,军事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淀区面积366平方公里,由大小143个淀泊组成,淀内三分陆地。
七分水面,渔村蟹舍之间,港叉交错,芦苇遍布,便于隐蔽、周旋、出奇制胜,消灭敌人,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战场。
白洋淀雁翎队成立于1939年秋,当时,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新安城。
为强化统治,奴役白洋淀人民,驻安新的日酋龟本以“献铜、献铁”为名,强迫水区猎户交出猎枪和大抬杆等武器。
为揭露敌人收缴猎枪的阴谋,奉中共安新县委指示,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在大张庄召集郭里口、王家寨一带水村猎户,动员他们组织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会后,猎人孙革、姜秃、赵保亮和邓如意等20人组织起来参加了三区小队。
三区小队把新人入伍的猎人组成了一个班。这些战士多为打猎世家,猎枪性能颇为熟悉,他们为了防止猎枪膛内的火药受潮,经常在火眼上插上一支雁翎,也由于他们以往围雁打猎形成的习惯,装载大抬杆的小船在淀面上行驶多呈“人”行,如雁群在空中飞翔,故该班就成了三小队(即三区小队)的雁翎班。
1940年夏,经县委批准,雁翎班从三小队中分出单独成立雁翎队。
雁翎队的第一任队长陈万,副队长邓如意,指导员刘森(任贵森)、还在队里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赵谦任书记。
不久,队伍扩大到40余人,分为3个班。
雁翎队成立后增添了1只4舱船,有28只排子船,武器仍以大抬杆为主。
当时队上只有3支手枪和4支冀中造。
这样白洋淀就有了两支水上游击队——三小队和雁翎队。
三小队主要郭里口、下四庄子(即季庄子、杨庄子、孙庄子、何庄子)和赵北口一带活动;雁翎队则以大田庄为中心开展抗日斗争。两支小部队时分时合,协同作战,在白洋淀水区同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当时,人们统称这两支部队为“雁翎队”。
翎队的名称来源当地的一种土造武器。
游击队的主要武器是一种被叫做大抬杆的猎枪。
由于大抬杆一般都在三米以上,因此主要放在船上打击敌人,这实际是一种前膛的土炮,口径在50—100毫米之间,在近距离杀伤力强大,但是由于需要通过火门引发,而在船上的活动中火门如果被水浸湿就无法使用,因此游击队员将雁翎插在火门上,以达到放水防雨的目的。
这就是雁翎队名称的来历。
因此当时的县委书记侯卓夫便为它起名为“雁翎队”。
1938年8月的一天下午,雁翎队得到情报:安新县城的20多个鬼子和30多个伪军,分别乘坐两艘巡逻汽艇到赵北口去运东西,预计下午返回。
雁翎队遂即决定,中途打掉这两支日军汽艇。
队员们装扮成渔民,划着船陆陆续续进入了一片茂密的芦苇荡。
待船停稳后,他们把放在船边上的渔网拿开时,赫然露出两只胳膊一般粗的钢管。
这一只只两米多长、前面略细后面稍粗的金属管,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大抬杆。
大抬杆是白洋淀一带老百姓用来打猎的土枪,由于它的枪身很重,往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起来,所以人们都习惯地叫它“大抬杆”.大抬杆的枪管有近三米长,后半截装火药,前半截装铁砂,点着尾部的药捻,就能引燃火药,把铁砂子迅速地推出去,一散就是一片,杀伤面积大,五十米之内的目标基本上是弹无虚发。
八月份的白洋淀,是一个碧波浩渺,芦苇如林,荷花盛开的季节。一望无际的荷塘和茂密的芦苇荡就成了雁翎队隐蔽打埋伏的天然屏障。对白洋淀环境了如指掌的雁翎队很快把设伏地点选在了李庄子村东。
李庄子在白洋淀大清河道一侧。大清河在这里河宽水深,没有杂草,是敌汽艇和大型船只的必经之路。这块苇塘方圆几十里,芦苇长得高而且密,小船划进两,三米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很便于隐蔽,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战士们在大抬杆里装了比平时更多的火药,铁砂也装的是最大号的。他们逐个仔细地调整小船上“大抬杆”的方向和角度,为了提高发射速度,他们不用药捻,而直接用火药将两个”大抬杆”的引火处连接起来。
他们把大抬杆牢牢地固定在小木船上,然后找到最佳的射击位置,以便扩大杀伤面积。一切准备就绪,队员孙革用火柴点燃了手中的檀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就像以前在等待猎物出现一样。
太阳偏西,敌人的汽艇划破平静的水面,嘟嘟地朝这边驶来。狡猾的敌人把两艘船的距离远远地拉开了,一前一后,如果出现情况可以互相照应。日军汽艇愈来愈近的,上面架设的机枪已清晰可见。雁翎队的队员们当机立断,决定集中火力打掉第一只船,速战速决。
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一束束绿豆般大的铁砂被准确地射向敌人。抬杆有力度啊,打出去的是一桶砂子。艇上的敌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报销了一多半,有的中枪后还掉到水里头了。最后只剩下了一个扶舵的开船的人,他也受了伤。
后面的敌船发现情况后,立刻机枪步枪一起开火。糟糕的是雁翎队的大抬杆刚打完,要装火药和铁砂还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此时,雁翎队员们已处于敌人机枪的射程之内,而大抬杆即使装好药了,它的射程又够不着敌人,对敌人形不成威胁。
凭着强大火力赶过来的敌人,向苇塘里拼命地开枪扫射。
打了一阵后,见没有任何动静,敌人以为雁翎队员早已被他们打死了,便小心翼翼地进入了芦苇荡。
可找了半天,连个雁翎队员的人影也没发现。
原来,雁翎队员在敌人赶来之前,迅速将鞋放在小船上,并把它推向另一片芦苇地,他们则在高密的芦苇和大片的荷叶掩护下,朝着相反的方向安全撤离了。
自从白洋淀出现了神勇的雁翎队,使得进犯白洋淀的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敌人从天津,保定等地调集了大批汽艇、汽船,一起出动,要对雁翎队进行空前的扫荡,妄图一举消灭雁翎队。
一时间,敌人的巡逻汽艇穿梭般地在淀上横冲直撞。
这种马力大,速度快,火力强的汽艇,将对雁翎队的水上活动构成多大的威胁?能否达到他们消灭雁翎队的目的?
1939年8月的一天下午,由白洋淀上的猎户组成的雁翎队,在小木船上,使用自己平时打猎用的土枪成功地伏击了装备齐全的日军机动船,并安全撤退。“大抬杆”在伏击战中所表现出的强大威力,极大地鼓舞了白洋淀抗日军民的斗志,更使得进犯白洋淀的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
1946年河北省白洋淀抗战小兵张嘎在抗日时期。来无影去无踪的队伍。他们时而巧装渔民,时而深入敌人心脏,为民除指通敌的汉奸…。
五、白洋淀由来?
白洋淀来历
传说,龙生九种,渤海龙王敖玉,生了九个龙子。分别名叫:孝义、潴龙、白沟、唐、瀑、金线、萍、府、漕。九个小龙,先后都到了成亲的年龄。龙宫水族,美女如云,偏偏他们一个也不爱。龙王龙母很着急。
这天,观音菩萨赴蟠桃会回来,途经渤海时,从袖内取出一颗莲子托在手心上。
这颗莲子是她特意从瑶池摘来的。
然后,用人柳枝从瓶中蘸出几滴水,将莲子润开。
转眼,这颗莲子变成一个白衣姑娘,菩萨赐名明珠,并告知:"你的使命,是以身造福一方百姓,我有四句真言,你且牢记。
"明珠跪拜:"菩萨请讲。
"菩萨念道:"九龙任先婿,九九难归一,以死求永生,西寻安心地。
"
明珠不懂:"请菩萨明示。"菩萨说:"此乃天机,不可泄漏。你速云渤海龙宫,三月内不言自明。"说罢 ,返回南海。
明珠投身渤海。
龙王已接到菩萨法旨,知道有一仙女来龙宫选婿。
明珠到来使龙王龙母喜出望外,许诺说:"你选中那个龙子,就立为太子,将来继承王们位。
"九个龙子,无不为明珠的美丽而倾倒。
明珠住在龙宫,九位龙子倍加关怀,各献其能,讨明珠的喜欢。
他们都希望这位仙女能把爱的彩球抛向自己。
有时,他们共同做游戏;明珠变成一颗斗大的珍珠,在空中上下翻滚,与九龙了互相追住嬉戏,名日"九龙戏珠"。
明珠在龙宫只住了八十日,差一日九九归一。
选婿,也难归九龙之一。
因为,九个龙子都深深地爱上她,并各自立下誓言:"龙太子可让,非明珠不娶!
"其中,潴龙、瀑、漕的脾气粗暴,曾扬言:"认敢娶明珠,就刀枪相见!
"不论她嫁给任何一位龙子,都会兄弟相拼,杀个你死我活。
明珠感到焦虑不安,她想找个安心地避一避。
忽想起"以死求永生"的真言,为不给龙宫惹祸,明珠决定以死来报答九龙子对她的痴爱。
这天夜里,明珠离开龙宫,驾云西去。
行了约一个时辰,低头看见一座城池,名叫安新。
安新,安心!
明珠心里一亮,对菩萨的四名真言顿有所悟,但仍不知怎样去造福这一方百姓。
这时,九龙子一齐追来,明珠顾不得多想,一头扎进安新地界。
当时,这里连年大旱,地皮硬如石。
明珠落地,化做一片清水。
众龙子赶到,知道这清水便是明珠的化身,他们大哭一场,泪飞顿作倾盆雨,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
当年,岸边长出了铺天盖地的芦苇。
秋风一吹,苇絮飘飘,如同白雪。
人们说,这苇絮是明珠的白夜变成的,就给这片汪洋起名白洋淀。
明珠落地处,长出满淀荷花,成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淀。
九个成子,为使白洋淀永不干涸,让明珠永生,都没回龙宫,变成了浇灌白洋淀的九条河流。从此,"九龙戏珠"永留人间。
白洋淀荷香鱼肥,风景秀丽,被誉为"华北明珠"。这,也许是对明珠姑娘的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