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武术文化?
①
武术文化:包括武术技击在内的与武术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是对武术技击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的反映。
武术文化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兵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影响。
武术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
1、套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重“道”的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中国传统哲学十分重视“道”,强调凡事都要合乎道,合乎规律,讲究规矩,中国的诗词歌赋、舞蹈戏剧、书法绘画、园林建筑都讲究一定的程式,武术套路也如此。
2、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具体到技术上即“内外兼修”,不仅武术,书法、戏曲等民族艺术形式都讲究“内外兼修”,武术不仅强调外练,更注重内练,“内练一口气,“重智轻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这种思想有其消极的一面,即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但是单纯对武术而言,却使武术形成了“重巧轻力”的技击特色,从先秦时期的庄子“以巧斗力多奇巧”、“后发先至”的理论,到明清时期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的技法,无不体现了中国武术“尚巧”的特色。
比试中以巧取胜往往得到人们的称赞,而靠力取胜往往为人所不齿。
3、中华武术提倡武德。通过三个层次表现出来 :
第1个层次为个人和武德修养 它要求所有习武者都要“尊师重道”,做到“孝悌仁义”,“技道并重、德艺双修”,“切戒逞血气之私,好勇斗很之举”;
第2个层次表现为集体的道德观念。它要求所有习武者和武术团体应“扶危济贫,除暴安良”,做到“公定”、“安民”、“匡扶正义”、“见义勇为”和“以武会友”;
第3个层次表现为爱国主义的精神。
它要求所有习武者和武术团体必须“精忠报国”,练武的目的在于“强种御侮”和“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四、中国武术对中华民族兼容精神的塑造。
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它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与中国的释家玄儒、政治伦理、兵农医艺等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共同组成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其中融汇了中国的哲学、医学、兵法、技艺、教育、美育等等,表现出博大的兼容精神一综上所述,中国武术在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武术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②
武术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数千年,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当今世界众多的体育项目中,武术是最富哲理的运动,有着五彩缤纷的文化内涵。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有人对武理解成“举戈而动,欲与人、欲与兽斗”这是一种误解,其中产生的谬误处是对“止”的认识上:以趾为动。
对武的理解便误解成“举戈而动”这不是“止戈为武”的原意。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
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保护自己的安全,还可以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中国传统武术有少林拳,醉拳,南拳,咏春,太极等等。
1、天下功夫出少林。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它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
少林拳是中国传统拳种之一,是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武艺之长而形成的拳术。
作为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拳以寺名,寺以拳显”,少林拳为中华民族搏得了赞扬和称颂。
2、“醉拳”是现代表演性武术的重要拳种,又称“醉酒拳”、“醉八仙拳”。醉拳由于模拟醉者形态,把地趟拳中的滚翻技法溶于拳法和腿法。至今其流行地区极广,四川、陕西、山东、河北、北京、上海和江淮一带均有流传。
3、又称南方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它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所以称为“南拳”。南拳历史悠久,套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动作朴实,手法多变,短手连打,步法稳健,攻击勇猛,常伴以声助威,技击性强。
4、咏春作为我国的传统武术,讲究以快制敌,用最短的时间来制服对手。
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
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报的“咏春拳”项目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7年6月8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咏春拳正式进驻福建警察学院。
咏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5、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优秀拳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枝奇葩。太极拳不但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在当代社会中仍然起到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太极拳还可以修养身心,强身健体,所以老年人练太极拳的居多。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用心去了解。
③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从广义上讲,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
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
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后来大部分成了武术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矛,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
据史籍记载,大禹时期三苗部族多次反叛,征伐多次未能使之降服。
后来,禹停止进攻,让士兵持斧和盾进行操练,请三苗部族的人观看这种“千戚舞”以显示武力雄厚,三苗部族从此臣服。
这是原始社会一次盛大的武术自卫演练。
古代的“武舞”为后来武术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称,春秋战国时称“技击”兵技巧一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的认识?
中国武术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民族文化形式,根植于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土壤,它除了具备一般的文化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
一方面,它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宗教、风俗与心理等,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形式有着巨大的健身价值。
三、为什么说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体就是道家思想、道家文化和儒家思想、儒家文化。
这些文化都是一种修行的文化,而武术是这种修行文化的基础,不知玄牝如何能理解道德经?古人认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天地,你认识了自己的身体,你也就认识了宇宙的规律,武术就是认识自己身体的过程,它通过筋骨皮的锻炼,气血的运行,逐步激发身体的能量,从而将能量发挥的极致,这个过程是身体的发展过程,也是宇宙的运行规律。
当你把这种体会再说出来或是写出来时,就是一部道德经,一部中庸,这就是文化。同时传统武术中那些侠肝义胆的故事,都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武术不仅是一种搏杀的技巧,它包涵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称它为文化瑰宝。
因为这是我们民族强身健体的优秀传承!
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蕴含的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武术文化是一种朴素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极为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技术中反映出较为深刻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高尚文明,体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它集技击、艺用和体用于一身,并赋予深刻的道德情感思想,成为一种独特的人体文化形式,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古人说通过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二来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行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它涵容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发展深深地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本文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传统武术的精神追求,行为方式,技术风格的影响进行整体综合的解析,具体表现为:武道合一的精神追求,穷理履践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