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文艺青年,名叫宋文学。有一年,他落第,心情郁闷,来到杭州散心,在靠湖岸,很幽僻的地方租了一座房屋,和随身带的一个仆人居住。由于靠着湖,房屋周边满地都是苔藓,出了柴门,就是一湖碧水。一到夏秋时序,满湖的莲花就盛开了。宋文学非常喜欢莲花,写了有一百多首咏莲的诗。
有一天,宋文学正靠着门欣赏湖中的美景,忽然远远地看见湖中有两位身材窈窕的女子,正摇着小船在采莲。她们一位穿着红衣,一位穿着紫衣,姿态优美,宋文学一时看呆了。
第二天,宋文学又看到了那两位女子在那里采莲,那位红衣女子长得更加美艳。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宋文学心里不由得产生了爱慕之情。
刚开始,宋文学只是远远地看着。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和她们打招呼:“二位姑娘,老在水中摇船很危险的,为什么你们每天都来采莲呢?”两位女子只是笑笑不答话。
宋文学接着说:“我就住在这里,二位姑娘如果不嫌弃,请到寒舍去吃杯茶吧。”
二位女子互相看了看,紫衣女子上前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去看看。”宋文学听了,大喜过望,便请她们拢船上岸,到家里坐坐。
仆人见他带来两位美貌女子,惊讶地问:“公子,这里这么僻静,二位姑娘是哪里来的?”宋文学悄悄拉过仆人,谎称是家里的姊妹,来看望他,不要向外人泄漏出去,还酬赏了仆人。
宋文学还亲自下厨做饭,对两位女子献殷勤。两位女子相对而笑,说道:“人们都说,读书人老实,实诚,我看这都是瞎说,你哪里实诚了?”宋文学听她这样一说,也笑了。
慢慢地,三个人变得异常亲近。
宋文学忽然想起还不知道两位姑娘的姓名,便说:“我们既然已经认识了,却还不知道二位姑娘的芳名呢?还有你们住在哪里呢”红衣女子说:“我的名字叫藕花,她是我的小婢女,叫菱花,我们都是本地人,我家就住在湖上不远。”这天晚上,宋文学就留下她们同住。两位姑娘很痛快就答应了。
三人把酒言欢,好不快活,可是到鸡叫时,这一主一婢就起身要走,宋文学兴致正高,一再挽留她们。女子见劝他不听,就变了脸色。
宋文学奇怪地问:“二位姑娘已经和我相熟,我们也喝了这一夜的酒,何故突然说要回去。”
藕花看宋文学不解,便说:“很高兴认识你,我们也不忍心和你分别只是身不由己。
”她顿了顿,接着说:“我知道你博古通今,所以想告诉你实情,想必你不会见怪的。
我们……其实我们是花妖。
你明日到湖上,看见在莲花中间有一株,花茎特别鲜红,它的下边就有一簇菱花,就是我们了。
公子,你如果不嫌弃,可一起把它们移回来,不过移的时候要小心,千万不要伤了它们的根叶。
只要你将它们栽植在盆中,用湖水浇灌,这样我和菱花就可以和你朝夕相处了。
还要切记不能受畜犬惊扰,更不要让外人知道,”
宋文学听了,又惊又喜,就让二位姑娘先回去了。
第二天天刚刚亮,宋文学就赶紧起床收拾,划着小船,驶向湖中,寻找那一簇莲花。
他果然看见有一茎莲花,花茎非常鲜红,整个花又大又鲜艳,它的下边长了一簇菱花,也开得也别的菱花大不相同。
宋文学赶紧去找渔夫,花钱让渔夫从水中取出那朵花,连同泥一起移到一口大瓮中。
移好后,宋文学便闭门谢客,一连三天整日坐卧在那口大瓮旁边,却也不见二位女子来。
正当他满心疑惑时,第四天,他正睡午觉的时候,耳边响起衣裙拖地的声音,他急忙睁开眼看去,果然看见那两位女子已来到榻前。
宋文学非常惊讶。藕花上前作揖道:“承蒙你的滋养,我们之所以来迟了,是因为我们还资质脆弱,禁不住劳累,所以休息了几天。”
宋文学笑着说:“小生今年落第后心中极不痛快,又难得知己佳人,如今与二位美女为伴,即便是我死了,也心甘情愿的。”
藕花说:“只要你能永远不变心,我二人情愿相伴。从此我们一心一意地过日子才是。”藕花说完,就写了一首词赠给了宋文学,词中写道:“弹指韶光易老,瞥眼初阳又薰。从此朝朝暮暮,不隔秋水思君。”从此以后,宋文学和两位姑娘形影不离,寸步难分。二位女子互相体贴,从不分你我,。
一天,宋文学有事要出门,叮嘱好家里,就走了,可他前脚一走,就有二位朋友来访,他们没有见到宋文学,却见盆中菱花长得格外鲜艳,就采走了。
傍晚,宋文学回来,藕花向他哭诉:“公子你今天走后,就有二位男子前来,将菱花采走了,如果你不去救她,我也不能独自活着了”宋文学听了也大哭起来,就问藕花:“可是我怎么救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救菱花?”
藕花说:“公子,你只要给她的根培上土,每天清晨给她念九十九遍观音经。到了明年这个时候,她就可以活过来。”宋文学从此就按藕花说的那样,每天诚心诵经,隔几天就用湖泥培土,从不间断。
终于到了第二年,菱花果然又开了,菱花也变成人的模样,来到宋文学和藕花面前,虽然她瘦弱了些,但姿态却不减。三人相见,悲喜交集,宋文学也因重得菱花,豪情几月,醉心于诗书,下笔如有神。
不知不觉一年过了,到了冬季,下了一场大雪,盆中结了冰。从那以后,藕花和菱花就再也没有来。宋文学独自居住在这里,凄凉孤寂,又不知二位姑娘为什么没来,因此每天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泪湿衾枕,常常对着大瓮,默默为她们祈祷。
又过了一年,夏天天气已经很暖和。有一天,藕花独自出现了,她面容憔悴,愁眉紧锁。宋文学赶紧过去,揽住她,一边为她擦拭眼泪,整理鬓发,一边问她:“藕花,这么长时间你去哪里了?为什么这么的虚弱?菱花呢?她怎么没来?”
“去年天气太冷,菱花已经冻死了。我也耐不住严寒,也奄奄一息了,恐怕不久也要死了。我现在就是来和你永别的。”藕花哭着说。
宋文学听了藕花的话,伤心大哭,几乎要昏厥了。想想这两年,多亏藕花和菱花相伴,他才不至于愁闷不堪。可是现在菱花已死,藕花也病倒了,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宋文学想了想,便请了郎中给她治病。谁知那郎中一见藕花如此貌美,一时就神魂飞荡了。慢慢地,藕花身体渐渐恢复,常在湖边散步。
有一天,宋文学出门访友,天将晚时,还没有回来。那位郎中偷偷来到宋文学门前,看见藕花独自在湖边散步,见她丰姿绰约,一时按捺不住,突然奔上前去抱住藕花。藕花受到惊吓,正想要跳进湖中逃生。郎中慌忙中抓住她的脚,谁知那只脚“啪”一声竟然被折断了。
郎中吓了一跳,仔细一看,手中抓的竟是一节藕,才知道她不是人,而是妖类。这时,宋文学正巧回来,郎中赶紧告诉宋文学。宋文学听后,急忙赶到湖边大哭。
宋文学非常伤心,他想要把郎中告到官府。仆人劝他:“公子,她们本就是妖,就算你告了官,既说不出道理,又没法解释,怎么能成功呢”宋文学听了他的话,才作罢。
一连几天,宋文学都到湖边痛哭,忽然看见有一朵莲花浮在水面上,还有一截藕。他赶紧将莲花和藕抱回盆中,悉心照顾。
可是只过了一夜,那节藕就萎缩了,花也凋落了。宋文学伤心过度,将它装在棺材里,葬在湖边,还作了一首《芙蓉词》吊唁它。
从此,宋文学也没有心思放在学问上,不久后,便削去黑发,当了和尚,四方出游,不知所终。
——根据《夜谭随录》中的故事编写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