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朝那些事儿》5-明初四大案之胡惟庸案,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之一。

胡惟庸,在朱元璋还未崭露头角时就已投奔他了,在他前后投奔朱元璋的,有徐达、常遇春、刘基、李善长等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明帝国的开国功臣,基本上都被封公拜爵了。

胡惟庸也在朱元璋手下做过很多官,例如:

元帅府奏差——送信的。

宁国主簿——写信的。

知县——县委书记。

吉安通判——县委政法委书记。

湖广佥事——机要科科长。

太常少卿——文化部干事。

从这份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胡惟庸加入朱元璋集团的时间很早,但是并未受到重用。

但他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半生,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也终于等来了一次大幅度的升迁。

这个提拔推荐他的人,是李善长。两人不仅是同乡,李善长的侄子李佑,还是胡惟庸的侄女婿。这样一来,又是同乡,又是亲戚,关系更加亲近了不少。

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

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

他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

譬如,浙江青田人刘基,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0石 。

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

翌年,刘基告老还乡。

然而,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 ,故而深受后者的嫉恨,被解雇革去岁禄 。

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生病,胡惟庸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基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 。

又遣林贤到日本招纳倭寇意图谋反;其子驰马于市,坠马而死,胡惟庸杀死挽车夫,朱元璋让其赔命;阻止占城使者来朝,被问罪;涂节上奏称胡惟庸谋逆造反。

这一系列的事件凑在一起就成了胡惟庸的罪名,然后胡惟庸、李善长被杀,明朝对日本绝交,前后株连14年。而胡惟庸被诛杀时的罪名如下:毒死刘伯温;阻隔占城贡使;私给文臣一个没官妇女;枉法挠政,朋比为奸。

当然,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胡惟庸案牵连而出的人员——涉及大明朝堂内外,中央地方,各部门各工种,共计三万多人,而这三万多人,无一幸免,全部处死。这其中就包括了李善长、永嘉侯朱亮祖、荥阳侯郑遇春、南雄侯赵庸等一公二十三候(都是当年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好哥们),而这些人,有些的确有罪,有些则是单纯收到牵连,枉死狱中。

朱元璋除掉胡惟庸,趁机把罪责推在丞相制度上,于是顺理成章地废除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自此,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再也没有丞相这个职务。

对朱元璋来说,“胡惟庸案”不仅让他废除了丞相制度,还顺便可以借机清洗一波功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210310634056528.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