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葡萄牙殖民印度的历史,印度殖民帝国的经济认知——读《葡萄牙史》有感

还在上学的时候,因为大航海时代这款游戏,而对欧洲地理大发现时代起了兴趣,买了不少关于那个时代的书籍,最近两个月因为在家无聊,就又把这些书拿出来看了。

借着这个机会,来说说我对于地理大发现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葡萄牙印度殖民帝国。

其他的部分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写到,所以在这里就只说说我对这个帝国的经济方面一些观点。

一、国王对印度贸易政策朝令夕改

葡萄牙是一个只善于远洋航海,而不善于商业贸易的民族,可是最善于经商的犹太人又以宗教问题被葡萄牙驱逐出境

所以当葡萄牙开辟印度航路的初期,曼努埃尔一世也沿用以前亨利王子的殖民政策,以向国王缴纳岁贡金为条件,把印度贸易委托给葡萄牙商人或外国商人。

同时葡萄牙国王更认为,以葡萄牙王国的有限人力与物力,很难开发广大的印度资源,所以就采纳印度航路发现者达迦马的建议,招纳佛罗伦萨以及其他外国商人参加开发

在1500年曼努埃尔一世曾宣布:

我等凭主之恩惠所发现之新领土与印度之间之贸易,所有我国人及居住我国而持有归化证之外国人皆可经营,其条件为各贸易商必须使用200吨以上的船舶,向王室金库缴纳1/4贸易利润。

所以在1501年,就有居住里斯本的佛罗伦萨豪商巴塞洛缪,成立一个专门以经营印度贸易为主的印度公司,派出两艘大商船参加由达诺瓦指挥的印度贸商船队。

可是在达诺瓦出发后不久,卡布拉尔的远征队已经凯旋归来,因此又使曼努埃尔一世的对印经营政策为之一变。

因为他看到卡布拉尔所带回的货物,除去四艘海难船的损失,还有二十万金币的利润,大约相当于全部远征费的5倍之多,因此他就不愿意再让外国人经营印度贸易。

到了后来,不仅封闭了外国人的贸易之门,就连葡萄牙本国商人也很难参加,而把印度贸易一切利权都收归王室所独占

其实曼努埃尔一世贸易政策的改变,并不完全是看到印度贸易利润之大,因为如果要论利润的大小,那第一次东航的达伽马要比第二次的卡布拉尔更大,因为达伽马从东方所载回的珍宝,相当于全部航海费的60倍之多。

可见曼努埃尔一世最初的允许外国人参加印度贸易必另有原因,而后来改变政策禁止外国人参加印度贸易也必另有原因,这种原因跟异端审判犹太人遭受大迫害有直接关系。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区域

二、王室独占印度洋的东方贸易

当时曼努埃尔一世固然没有明令禁止葡萄牙商人经营殖民地贸易,但是他却明令规定,把所有利润最大的胡椒等珍货,都顺次列入王室独占商品目录之内

其实何只是与里斯本的贸易被王室独占,就是卧亚与马六甲、霍尔木兹、莫桑比克之间的贸易,以及孟加拉湾、勃固、摩鹿加群岛、中国、日本之间的贸易,也通通受到王室独占贸易政策的很大限制。

所有胡椒等东方珍货,葡萄牙都跟当地君主签订独占商约,按照低廉的价格收购。

例如加利库特、卡那努尔、柯钦、锡兰、摩鹿加群岛等君主都分别跟葡萄牙政府签订专卖商约,规定所产的胡椒、生姜、肉桂,丁香,肉豆蔻等商品,除了葡萄牙政府以外,禁止转售任何商人

如果各殖民地所集中的香料,超过里斯本市场所需的数量,就立即在当地加以焚毁,以免这些剩余的香料外流,影响到西欧高昂的香料价格

同时从里斯本输出到印度的货物也相当多,在交易时,大部分都支付实物和金块。

这种金块,是印度用所产的木棉和玉器首饰,跟东非的索法拉土人交易而得来的。

三、皇亲国戚一齐上场,平民商人很难分得一杯羹

在印度的专卖货物,原则上由商务官直接采购。

反之在西非几内亚的贸易,以及各主要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则采取豪族自由竞争或国王恩赐方式

在16世纪中叶,这种享有特权的商船来往特别频繁,几乎占据了印度半岛全部商业。

在这些特权商人采购完了之后,王室商务官再到霍尔木兹或马六甲时,往往发生无货可购的现象。

到后来这种自由竞争的贸易,就变成了殖民地官吏薪水的一部分。

例如莫桑比克与卧亚之间的贸易,就归莫桑比克知事所独占,阿拉伯马的输入卧亚则由霍尔木兹知事所独占

由此观之,印度殖民帝国的贸易制度,普通商人是很难分得一杯羹的。

所有最主要的商业利权,都被王室及王室所属的皇亲国戚和功臣将相所独占。

其他次要商品原则上固然开放,但是实际也都被官吏垄断,虽说国王有勒令一再禁止,可是殖民地官吏却置若罔闻。

殖民地官吏为了便于监督独占贸易,土人船舶如果没有总督府发给的许可证,就严格禁止航行在葡萄牙统治下的海面。同时又为了便于监督整个殖民地的独占贸易,印度帝国殖民政府特别规定:

东非海岸产物必须集中在莫桑比克与马林迪,波斯和阿拉伯的产物集中在霍尔木兹,奎他群岛和摩鹿加群岛的产物集中在马六甲,中国和日本的产物集中在澳门,然后再把所有运送葡萄牙的货物都集中在卧亚。

在这种贸易管制之下,就连作为母国与卧亚之间重要中途港的莫桑比克,跟母国也没有直接的商务关系,而只跟卧亚保持航运上的密切联络。

日本浮世绘上乘坐中式帆船的葡萄牙商人

四、王室每年派七艘船去东方运货

卧亚与里斯本的贸易,跟其他殖民地间的贸易一比,很显然的个人享有很多自由。

因为航运虽然由王室的船舶所独占,但是普通商人也可托运货物。

里斯本与卧亚之间的航运,通例是在每年二、三月间派船七艘,从里斯本出发开往卧亚。

一路航程都有严格规定,除非有极重大的理由,绝对不许变更固有航线。

这些船在绕过好望角以后,必要时可以在莫桑比克小休,否则就直接行向印度卧亚

从里斯本到卧亚的航程很远,往返一次要18个月之久。

这些商船为了要偿付商务官采购的货物价款,每年都随船携带巨额现金。

其每次的详细金额虽然不得而知,但是据葡萄牙国王的枢密大臣法尔康统计,1607年从里斯本带到卧亚的现金是15万金币。

同时在船上也有普通商人托运的货物,但是他们也必须缴纳货价三成的输出税,这些货物到了印度各港以后还要缴纳进口关税。

就因为葡萄牙政府对葡萄牙商人层层剥削,所以到了后来普通商人就退出殖民地贸易。

在塞巴斯蒂昂一世时代,胡椒的运送,本来都是由王室船舶直接营运。

可是到了1578年,就委托给里斯本的尼德兰商人康拉德·罗斯,条件是国王与尼德兰商人平分所输入的胡椒,然后国王再把自己所得分得的一半以每英担30金币卖给尼德兰商人。

这项契约一直继续到葡萄牙被西班牙合并以后,从此印度殖民地的航运就由尼德兰商人包揽,葡萄牙商务官和王室船舶反而落得清闲。

尼德兰人崛起于明朝嘉靖年间

五、国王独占东方贸易,威尼斯所受打击最大

关于印度贸易,固然都被葡萄牙独占。

葡萄牙所输入的香料,在数量上也居欧洲第一,可是在质量上却很差,远不如问尼斯商人所采购的好

原因是葡萄牙没有做过香料生意,对于香料的产地与品质茫然不知,只要遇到香料他们就大量收购。

与此恰恰相反的,威尼斯商人具有多年的香料贸易经验,只选品质最好的采购。

虽然如此,葡萄牙的香料生意还是赚了大钱。

例如1513年,佛罗伦萨商人吉罗拉莫·谢尔尼吉,得葡萄牙国王特许率领四艘船去印度,回里斯本时虽然只剩下一艘船,可是他说带回来的这一船货物,除去三艘船的损失,还赚了六七成。

印度经济、政治、贸易中心的卧亚,是商船云集的中心商港。

有来自莫桑比克的黑奴、黑檀、象牙、黄金;有来自霍尔木兹的丝绢、波斯地毯、药材、银货、珍珠;也有来自印度半岛各港的种种珍货,例如来自第乌的蓝靛,来自查乌尔的丝绢,以及来自卡那努尔、加利库特、柯钦的胡椒。

再其次说马六甲,则集中运往卧亚的东方珍货。

同时连年从马六甲开往脖固、暹罗、马来半岛的船只,都要在回航时满载金、银、铜、麝香、青玉、红玉。

至于摩鹿加群岛,则是肉豆蔻、丁香等高级香料的集中地。

到16世纪末叶,中国和日本的商路大开之后,马六甲的商业地位更加重要,变成了葡萄牙重要贸易中心地。

总之,在16世纪,葡萄牙从东方运回的各种珍货,充斥了整个欧洲市场

当时受到葡萄牙打击最大的,就是以前经营东方贸易的威尼斯。

因此威尼斯曾不顾宗教立场,而跟伊斯兰教的埃及与奥斯曼合谋,拼命破坏葡萄牙的独占贸易,然而威尼斯却始终无法挽回颓势。

最后不得已,他们只好向葡萄牙政府请求,甘愿以高价向葡萄牙购买香料,然后再转运中欧图利,可是却被葡萄牙断然拒绝。

自此之后,威尼斯就因为商业财源的断绝,国际地位也就一天天下滑

印度洋贸易圈

六、印度帝国收支不平衡,穷到发不出兵饷

由于葡萄牙征收种种赋税,以及土人君主的进贡,葡萄牙的印度帝国税收也相当可观,但是却无法知道税入的详细数字。

因为当时的葡萄牙政府,每年既不编列预算,也没有正规的会计审计制度,而各殖民地的税入账簿又都没保存。

因此,关于葡萄牙王室在印度方面收入的数字,只有1607年葡萄牙国王的枢密大臣法尔康略有记载。

据法尔康调查,印度的岁入是355560金币

这个数字,跟1585年Linschoten所记载的大致相同。

这个数字以整个印度帝国来说并不算多,原因可能是荷兰崛起之后,影响了葡萄牙的贸易,以致使葡萄牙丧失了来自摩鹿加群岛的收入,因此印度的岁入并不能与岁出平衡。

所以王室到东洋来采购货物时,就不得不年年从里斯本携带现金。

说实在的,葡萄牙的经略印度,只是在本国与各殖民地的贸易上获得了巨利,在印度帝国的税收上始终是个赤字。

例如,从第一任总督阿尔美达以来,历代印度的行政经费都不充足,有时甚至于连军队的军费都发不出来。

原因是印度殖民地只是过路财神,所有殖民地的商业利益都被国王独占,剩余的一部分利润又都被殖民地官吏私吞,以致使印度总督府年年闹穷。

尤其是印度帝国的中期,随着印度殖民地征服范围的扩大,总督府的财政就更加困难。

就是把来自索法拉的黄金、土人君主的贡币,以及各种税收全部合起来,还是不能维持收入的平衡。

所幸到了16世纪中叶,一连出了几位善于理财的总督,才算勉强维持住印度帝国的收支平衡。

例如马丁·阿方索·德索萨(在职1542~1545),他虽然由于吝啬与冷酷,而被葡萄牙人指为最恶劣的总督。

可是当他在职的三年期间,却偿清了前任总督45万金币的债务,另外还在总督府金库里剩下了五万金币

像这种情形可说是例外中的例外,因为自塞巴斯蒂昂一世以后,印度帝国连年负债,即使有些额外税收也被浮滥的开销弄光。

欧洲金币

七、葡萄牙由欧洲贩运到东方的货物

由此观之,葡萄牙从印度所得的经济利益,完全在于直接贸易而不在于印度的税收

不过葡萄牙的欧亚贸易,在次数上每年才一次,在数量上也只有六七艘船而已

葡萄牙政府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怕如果输入东洋货物太多,会影响到东洋货物在欧洲市场上的高昂价格

就是在这受限定的进口香料中,葡萄牙还是比以前威尼斯多了两三倍。

因为欧洲人对香料的需求有增无减,所以香料的价格始终不曾跌落。

同时,从欧洲输出东洋的货物也逐渐增加,尽管里斯本与卧亚都有堆积如山的货物,王室也没有增加船舶数量与航运回数的计划,只是在造船方面尽量求取坚固巨大而已。

所以说印度贸易受种种限制,但是印度贸易利益之大还是相当可观,不过欧洲的输出品当然也不能跟输入品相比,而且大部分是为了购买货物而带到东方的商品。

不过一般商人委托政府商船输出的货物,在印度市场倒也能卖到极高昂的价格。

当时普通商人从欧洲所输出的商品,计有葡萄酒、油、英国毛织品、佛兰德斯毛织品、那不勒斯丝绢、热那亚天鹅绒,以及其他种种奢侈品。

至于珊瑚、水银、朱砂、铜线、威尼斯玻璃器具,则属于葡萄牙王室的独占输出品。

威尼斯玻璃制品远近闻名

八、东方香料在欧洲销售的情况

所有从东方运来葡萄牙的各种物品,最初葡萄牙政府是直接运销欧洲各地,例如他们派船去英国推销香料。

到1494年以后,就有设在安特卫普的葡萄牙商行代办,因而使安特卫普变得繁荣非常。

因为英国、尼德兰、西班牙各国商人,为了采购当时利润最大的香料,就不得不齐集安特卫普,一直到1549年为止,安特卫普就成了北欧香料中心

葡萄牙除了把香料转运到安特卫普以外,剩余的就都批发给里斯本的特许商人

可是到了若昂三世时代,认为把香料运销到北欧的安特卫普很麻烦,于是就在里斯本把所有香料一起拍卖。

到了塞巴斯蒂昂一世时代,为了解决葡萄牙的财政困难,更向一般香料商人预收定金,然后赋予他们特权,让他们亲自去采购胡椒。

葡萄牙经营香料贸易所得的利润,每年高达60万金币,其中除去来往运费及船舶的损失,每年纯利润也有30多万金币

至于说到船舶的损失,在航海术还不很发达的十六七世纪,葡萄牙远洋航海船只的损失也相当大。

据法尔康的记载,葡萄牙从1497年至1612年的115年间,从葡萄牙本国一共派出805艘船舶去印度。

其中有425艘再开回葡萄牙本国,在航海途中损失了95艘,相当于全部船只的百分之十二。

现代化的安特卫普

葡萄牙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初期并不能使获得的大量资源转换为资本,才被英国、荷兰后来居上,使葡萄牙最后沦落到一个二、三流的国家,除了葡萄牙人口少,只想独占东方贸易,还有对殖民地的不重视,偌大的殖民地帝国,只有极少数的区域被纳入葡萄牙直辖殖民地,其中面积最大的卧亚也只有700平方公里,其它的基本上都是同盟殖民地,就是在当地王国中,葡萄牙只有一座城市或者堡垒,由葡萄牙人直接管辖,其它的都归当地土人王国自理,还有极少数的独立殖民地,比如澳门。

只能说,葡萄牙人对陆地的不重视,才是导致最后被翻盘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205130900074391.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