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传统国漫,谁说国产动画不行?这5部国漫既传承文化又寓教于乐,你看过吗?

讲今天的内容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一般想到的国产科普类动画有哪些?

小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的《蓝猫淘气三千问》!

这部前前后后加起来有4982集,从宇宙星空讲到生态环境,到人文历史还有生物百观等方面知识的长篇国产动画,可以说是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也会像小编一样,每当故事中间插播科普类知识的时候就会主动忽略,随便做点其他的事,等故事开播了再屁颠屁颠坐回电视机前看。

而在近些年来,许多国漫不走寻常路线,将那些文绉绉的诗文、死板的历史拉下神坛,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泡面番。


这首当其冲,也是最被人熟知的便是于2015年开播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该动画改编自逆光飞行的同名漫画,用一种轻松幽默而不失热血激情的格调通过Q版的动物形象来展现中国近代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比起历史书上生硬的知识点,这部动画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每每结尾都会有不少人弹幕“致敬”“幸福并感激着”之类的话语。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更是将这种用萌系的动物形象讲历史的方式延伸到了整个华夏历史上去。

《历史喵》(简称)以一个正经偶尔又调皮的小姐姐进行解说,通过十二只性格各异的喵民们来扮演华夏历史中各个大人物的形式来讲故事,每一集的故事脉络简洁清晰同时不失趣味。

在观看的时候还会有许多优秀的大大会在弹幕中奉上相关的历史原文作为参考,非常适合食用。

(生在弹幕互动的时代真的是太幸福了)


讲完了历史,讲诗词歌赋。

中国的诗词歌赋,文学经典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除了躺在我们小初高中时期必备古诗词,其他真正会去了解的就寥寥无几了。

于是《无聊诗社》便以“恶搞”的方式,从一些新颖有趣的角度将人们普遍认识的较为扁平的古代诗人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将古诗融入故事。

通俗却不低俗,科普但不显枯燥。


相比之下,《中国唱诗班》要正经许多。

《中国唱诗班》是一集一首诗,以清新脱俗的中国风与精良的制作带领观众体会诗中的故事,感受人世的冷暖。

这部从2015年开播的系列动画,截止现在共有《元日》,《相思(上)》,《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五个篇章。虽然接近一年更新一集的速度让人叹息,但并不能阻挡一批忠实的受众在每每更新时都刷一波“有生之年”系列。

《餐桌上的世说新语》跟《无聊诗社》一样秉承着那种幽默恶搞的风格。只是将视角放到了魏晋时期的美食文化上。水墨画风搭配明亮的颜色在充满磁性的可爱解说之下,看得让人口水直流。

2018年12月开播,目前还知之甚少。

从《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到《餐桌上的世说新语》,看似拉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档次,实则是大势所趋。

在当今这个咬文嚼字早已过气的年代,玩梗、萌系所有物、佛系生活早已成了年轻人们的常态,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科普知识自然就不会有多少人关注。毕竟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嘛。

所以,要想通过动画的形式向大众传播知识,这几部国漫选择了放下身段。

他们很清楚比起正儿八经在那讲重点,把这些重点融会贯通到故事里,使其更有意思,更加充满活力才更能吸引受众。

这些作品都很好的结合现代的普世价值观、生活方式与新兴文化来讲故事,大大降低受众对古代文化的理解门槛。

过去的科普类动画的受众大多偏向低龄化,而经过这样一番通俗化的脱胎换骨,科普类动画开始走向全龄化。

当然在这类动漫刚出来的时候,不少人都曾吐槽过它们这是在贬低历史,诋毁古人。

但历史若不再为人所知,谈何贬低?

若古人只是一纸评语,又谈何诋毁?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过去的科普类节目、动画保持着严谨又清高的态度向大众传播知识,认为它只能是种小众文化。

而现在,有那么一部分人,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在努力将这种小众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千辛万苦才有现在鱼和熊掌皆可得的局面,到底还有什么不满的呢?小编真就不明白了。

但是,对于愿意把古板的历史,诗词歌赋乃至古典文学作品玩起来的那批勇敢的人们,小编仅代表自己在这里真诚地表示感谢。

谢谢你们让我看到这么好的作品,我在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40423130008c054.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