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说文解字的历史意义,《说文解字》的历史由来

历史背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焚烧经书,涂除旧典,又下令严禁私人藏书,制定了“挟书之律”。

汉惠帝即位后,又废除“挟书之律”,从此朝廷开始搜集旧典,发掘古籍,民间献书,专研经典之风日益兴盛,今文经学被列为学官,治儒经成为一代风气。

是时,人们在山川中经常发现古时鼎易,上面刻有的铭文与汉代隶书文不同。

随后,古文经相继问世。

古文经是用先秦以前的文字写就的,从而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张敞、扬雄、杜林、爱礼等学者相继对之进行研究。

东汉元始五年,平帝诏征通晓古籍,天文,历课,钟历,史学,方术,本草以及五经、《孝经》、《尔雅》的学者数千人,云至京师,讲学论经,由此文字之学始为人们所重视。

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等人受诏整理校勘皇室秘书,对古文字多有刊定。

刘歆十分热衷于古文经书,建议为古文经书列“学官”。

后经王莽新政,古文经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开始与今文经相抗衡。

著书经过

建初八年,古文经大师贾逵诏诸儒推举学识基础好的年轻人,跟随自己学习《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古今尚书》、《毛诗》。

是时许慎开始师从贾逵,受古文经学。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秉性笃淳,年少时就博学经籍。

他师从贾逵后,对古文字产生极大兴趣,每有疑难,就请贾逵指教,并广问通人。

此时,古文经已大行于世,但在社会上的一般普通人却不知其来源。

许多人在说解文字时,不顾文字本身的规律,为了符合自己的政治观点,常常妄解文字。

有人竟把隶书视为仓颉时代的文字。

今文经派对古文经更是大加非议,认为古文经的文字是那些标新立异的人故意改变正常文字的形体,虚造出这种不被大众所认识的文字,以此来扰乱行通已久的字体。

针对这种局面,许慎便开始致力于撰写《说文解字》。

东汉之前,已有众多字书流传于世。

重要的有《尔雅》(西汉儒生辑)、《仓颉篇》(相传为李斯所作)、《博学篇》,此外还有《凡将篇》(司马相如作)、《元尚篇》(李长作)等。

许慎参照吸收了这些书的内容,此外还广泛征引了前人和时人对典籍文字、词语的解释。

他认为“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

”据此出发,他要以文字为桥梁,借阐述说解文字之时,来发扬“五经之道”。

于是他在撰写《说文解字》时,不仅大量采用古文经家的注释,而且还征引了今文经家的说解。

意义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全书分五百四十部首,把部首相同的字归在一起。

许慎采用五行之说,在编排部首时,参照“万物始于一,终于亥”的观点,将“一”部排在第一部,“亥”排在最后一部。

每部之内,排列该部所属文字。

每字之下,先释义,后析行,再析声。

说解字义,着眼于字的本义,解说字形,采用六书法;诠释字音,采用直音,读音,并借助形声字的声符加以分析。

全书共收录正文九千五百五十三字,“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402191010068419.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