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秦桧的历史故事50字,赵姓的历史名人50字?

赵姓的历史名人自然首推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俩人。赵匡胤的历史意义就是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都有很高的政治智慧,没有改朝换代的血雨腥风。

这道题的答案是:大宋朝开国皇帝赵筐胤,赵高,秦朝1宦官,指鹿为马成语的缔造者。赵成宰相赵高的弟弟,赵光南樾苍梧王。等等。

1、赵雍:

赵雍即赵武灵王,赵国邯郸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赵肃侯的儿子,先秦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赵武灵王在位时,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战国中后期甚至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国家。后来赵国吞并了中山国,大败林胡、娄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长城(赵长城)。

2、赵奢:

战国名将,战国时期六国八大名将(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一。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享年50余岁。赵惠文王时,赵奢指挥过“阏与之战”,因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其子孙以“马服”为姓,后改为单姓“马”,是汉族马姓的重要来源。

3、赵胜:

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辅佐惠文王及孝成王,封于东武城,号平原君,有门客数千人,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起名,同被称为“战国四公子”。

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国围困赵国首都邯郸,赵胜在城中坚守三年,后来率毛遂等门客求救于楚国、魏国,终于击败秦国,保全了赵国。

4、赵括:

赵国时期赵国人,赵奢之子,人称“马服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善于纸上谈兵。赵孝成王七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为将。虽然赵括的母亲极力反对,但赵孝成王还是任命赵括为将,结果赵军被围四十六天,赵括在突围中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军投降,后被秦军坑杀(活埋)。

5、赵高:

原为宦官,后为中车府令。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之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秦始皇诏书逼迫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秦二世),赵高自任郎中令,独揽大权,指鹿为马。后赵高设计害死丞相李斯,继之为相。秦二世三年,赵高逼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赵高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6、赵匡胤,大宋开国皇帝!

姓赵的历史名人有,宋代的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接下来有赵构,赵佶等人,均为皇帝。另外在历史上还出现赵高,也是成语指鹿为马的主要人物。

1、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建立了北宋王朝,并实行了许多改革。

2、 赵云:三国时期蜀国将领,以勇猛善战而闻名,被尊为“虎威将军”。

3、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提出“兵不厌诈”战略思想。

4、 赵高:秦始皇时期的丞相,他残暴权谋,被赋予了较多***。

5、 赵孟頫:宋代书法家,他的草书以潇洒俊逸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请注意,以上是一些赵姓历史名人的例子,可能不详尽或涵盖每个时期的所有名人。

赵奢(前265~前245年)赵国名将,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赵雍,即赵武灵王,他提倡胡服骑射军事改革,赵佗,即南越武王,恒山郡真定县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赵姓原为《百家姓》第一姓,目前按人数排在第七位,历史名人也有很多。比如:

1、赵雍,即赵武灵王,他提倡胡服骑射军事改革,极大的提高了赵国军队战斗力。

2、赵佗,南越武王,本为秦朝将领,率军平定岭南,秦末大乱,遂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被***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3、赵匡胤,宋太祖。本为五代后周殿前都检点,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陆续削平割据势力,到976年去世时已经基本完成。

4、赵光义,赵匡胤二弟,宋太宗,本名赵匡义。

5、赵恒,宋真宗,赵光义之子,在位期间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保证了宋辽之间百余年和平。

6、赵祯,宋仁宗,宋真宗之子,宋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为人宽厚,励精图治,史称“仁宗盛治”。

7、赵顼,宋神宗,在位期间任用王安石变法,但是最终失败。

8、赵佶,宋徽宗,艺术家皇帝,书画俱佳,创立“瘦金体”。

9、赵构,宋徽宗之子,宋高宗。建立了南宋王朝,伙同秦桧杀害岳飞,晚年禅让给养子,自己做太上皇。活了八十多岁。

10、赵奢,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被封为马服君,赵括的父亲。

11、赵充国,西汉武帝昭帝宣帝时名将,平定羌人作乱。

12、赵云,字子龙,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大将,也是传说中的五虎上将之一。

13、赵胜,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赵国的平原君。

14、赵普,宋初宰相,“半部论语治天下”。

15、赵孟頫,元初书画大家,赵宋宗室。

赵云。常胜将军。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曾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赵姓的历史名人最著名的当属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了,他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杯酒释兵权稳定了政权,开创了大宋王朝三百多年的江山。

历史名人太多了。涉及方方面面。列举几个:赵云,三国时候,蜀国名将。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

赵孟頫,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

赵高,秦朝 指鹿为马的家伙等

绍兴十一年二月,兀术再次南下,宋将邵隆、王德等连战皆捷,收复商州、庐州等地。三月,秦桧传谕张俊,杨沂中,刘锜班师,濠州失陷,金兵北还。 四月,秦桧密奏高宗论功行赏,收回诸将兵权,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回朝,分别被任命为枢密使和副使,高宗撤掉三个宣抚司。

六月,秦桧进封为庆国公。七月,《徽宗实录》修成,升为少保,加封冀国公。九月,兀术有求和之意,秦桧上奏宋廷,派刘光远、曹勋出使金国,商议以淮水为界,宋割唐,邓二州。

随后又派何铸回访,答应金的条件。十月,秦桧让谏官万俟卨弹劾岳飞,张俊又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岳飞父子被押送大理寺。

十一月,金帅兀术派萧毅等到临安,宋金签订绍兴和议。 十二月,因岳飞在议和、立嗣等问题上和自己冲突,秦桧便诬告岳飞曾说自己和宋太祖都是三十岁任节度使,谩侮先皇、意图谋反,又以受诏不救淮西等罪名,将岳飞赐死狱中。

不管怎么说,岳飞是我们华夏民族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身上所提现的仁,智,忠,勇,严是我们华夏民族世代相乘的传统美德。当今一些人认为秦桧之流跪久了,应该坐起来,甚至站起来,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有悖于我华夏民族的主流历史观。

岳飞和秦桧在历史上肯定有其人。岳飞是精忠报国的英雄,而秦桧是奸臣,千方百计想陷害岳飞的人,也是勾结金国出卖南宋主权和利益的卖国贼。

根据目前一些史料记载和一些民间传说,在绍兴和议后,秦桧唆使其同党万俟卨向宋高宗呈上一道捏造岳飞抗金时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的奏折。

此后秦桧再收买张俊、王贵、王俊去诬告岳飞儿子岳云曾写信给张宪,欲与之共同发动兵变。绍兴十一年九月,张宪被捕入狱;十月岳飞、岳云父子也被骗入狱。

已辞官在家、明哲保身的老将韩世忠忍不住,去问秦桧岳飞何罪,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是年十二月,高宗赐死岳飞。

秦桧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奸臣,他和自己的夫人王氏一起陷害了岳飞。可以说秦桧夫妇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岳飞是名族英雄,在战场上更是奋勇杀敌,有着非常丰厚的功绩。

但是秦桧夫妇一直主张和敌人议和,还把岳飞从战场上召回,诬陷岳飞的兵权过大,有谋反的意向。

王氏也火上浇油,和丈夫秦桧一唱一和。最终导致岳飞被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这就是秦桧夫妇为什么是千古罪人的主要原因。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出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1、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2、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

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他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他们的爱情不像我们熟知的那些爱情故事,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

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家境优渥,父亲更是拥有大批的藏书,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李清照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而后又因为曲折的生活经历,使她的作品更加特色鲜明。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晚年的李清照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先是国破家亡,而后丈夫逝世、文物丢失,最后再嫁匪人、又经离异。尽管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李清照也没有就此消沉,反而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为后世留下更多优秀的作品。

李清照的丈夫也不知犯过什么罪,李清照就带了好多大概青铜古玩想送给赵构。赵构恰好被金人追得向南跑。李清照也驾车追,后来赵构坐船,李清照也坐船追。太傻了,不过此时她写了一首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金灭北宋,随着金兵的入侵,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带着赵明诚留下的众多文物古董,辗转流离,一路南奔。

世人的冷眼,晚景的凄凉,生活的遭遇和挫折,让她清醒地看到了当局者的软弱无力。

她在《乌江》诗中写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对项羽的赞扬,实际上就是鞭挞了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思进取和苟且偷安。

其作品中力主收复失地的刚烈,仿佛让人看到跃跃欲试仿佛要提剑杀敌的须眉男子。

难怪朱熹曾说:“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1151年),自号易安居士,宋朝济南人,四十三岁以前,她的生活比较安定。后来饱尝了国破家亡忧患,晚年生活非常清苦。她一生写了许多诗词,尤其是词,感情真挚,思想清新,还有很多充满爱国情调的佳作。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

对于爱情,李清照是幸运的,在那个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掌控的时代下,她能遇上自己对的人——赵明诚。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了。

婚后两人是非常幸福的。

比如说赵明诚在太学里就读,偶尔回家,就会带妻子李清照去大相国寺淘古玩。

因为赵明诚还在读书,没有生活来源,他们就典当衣物,去买心爱的古玩和字画。

他们生活虽然拮据,感情是非常好的。

这是一个陪伴忧伤的女人。她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千古第一才女”,是宋代的女词人。18岁时,嫁给了赵明诚,郎才女亦貌,女亦才。可惜好景不长,“靖康之变”后,夫妻颠簸流离到江南,赵明诚又不幸去世,李清照又再嫁张汝舟,夫妻不和,导致李清照入狱。她的后半生尤其是在孤苦,凄凉中度过!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1、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

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公元1103年,河南相州汤阴县因黄河决口,发生了一场大水灾。那一年,岳家生了个男孩,孩子的父亲岳和见婴儿出生时天上飞来一只大鸟,就把孩子取名为“飞”,字鹏举。

岳飞从小孝顺父母,七岁就帮父亲下地干农活。劳动回来,岳飞在岳和的指点下刻苦读书,除了《左传》,他最喜读《孙子兵法》,并爱好武艺。他身体健壮,十八岁时就能拉三百斤的大弓。

这时金兵已在北方入侵辽国,窥视中原时,岳飞发誓要练成本领,杀敌保国。一天,岳飞听得汤阴县里有一位叫周侗的老人,武艺高强,尤其擅长弓箭,岳飞就去周侗处,要拜他为师。

周侗见岳飞来求师,便问他:“年轻人,你要学箭法干什么?”

“学了箭法就能奔驰疆场,保卫国家。”岳飞抬起头来精神抖擞地回答。

周侗见站在面前的这个孩子志向远大,心中十分喜爱,当即便收了这个徒弟。

岳飞在周侗的传授下,很快学会了一手好箭法。不久,周侗去世。岳飞心中十分难过,每逢初一、十五,他都要置备一些酒肉,到恩师坟前祭奠。他没有钱,就把身边的衣服当了买供品。这件事被他母亲发觉了,要丈夫去询问他。岳飞生性沉默寡言,没有回答父亲的话,只是跪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很奇怪,就留心观察岳飞的行动。

又到了初一,岳和见儿子出门去了,便悄悄地跟在他后面。只见岳飞来到周侗坟前,先在坟旁射了三支箭,再把供品放在墓前跪下叩头,十分悲伤。

父亲见岳飞祭扫完毕,就上前问他:“你拜过不少老师学艺,为什么独要祭周老师父呢?”

岳飞回答说:“老师在生前一个月里把他一生摸索的箭法都传授给我,还教我立身处世精忠报国的道理,他的恩情是我一生最难忘怀的。”

岳和听了,觉得儿子已长大成人,正是报效国家的时候,便对岳飞说:“金国侵辽以后,即将入侵中原,当今国势日衰,东京正在招募新兵,你可愿意去从军?”

岳飞回答说:“孩儿早有此意,并约好张宪、牛皋几位兄弟准备不日去东京。”

岳和听了大喜,便要妻子给儿子准备行装。

岳飞离家前见母亲神情有些感伤,便对母亲说: “孩儿这次去东京,以后不能侍奉母亲了,请母亲给我背上刺几个字吧!”说完,岳飞脱下上衣跪下。岳母含泪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从此,岳飞走上了报国之途,经过十多年的沙场鏖战,屡建奇功,成为一代抗金名将。

北宋抗金英雄岳飞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力供他读书。但喜爱读书的岳飞就到一家私塾窗下听老师讲课,私塾老师周侗为岳飞感动,免费让他进来上学。后岳飞成为著名将领,念念不忘老师。

老师去世后,岳飞披麻衣,驾灵车,执孝子礼,以父礼安葬他。在外行军打仗,还不忘祭拜自己的恩师。

岳飞为报师傅的教导,在师傅死后墓旁搭草庐为师傅守灵

岳飞在周侗的传授下,很快学会了一手好箭法。不久,周侗去世。岳飞心中十分难过,每逢初一、十五,他都要置备一些酒肉,到蒙师坟前祭奠。他没有钱,就把身边的衣服当了买供品。这件事被他母亲发觉了,要丈夫去询问他。岳飞生性沉默寡言,没有回答父亲的话,只是跪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很奇怪,就留心观察岳飞的行动。

岳飞不是这样的,他拜祭完就将贡品埋在周同的坟墓边上,还会将酒撒在周同的坟头,然后才会伤心的离去,岳飞时不时的将自己的衣服拿去卖,这自然是会被他的母亲发觉的,毕竟他们家可不是什么大户人家,衣服可不是跟大户人家一般那么多,少个几件根本不会有人知道,岳飞家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家,所以少几件衣服他母亲肯定就会发觉,岳飞的母亲当时就非常的奇怪岳飞的衣服为什么会少,所以她就问岳飞是怎么回事,岳飞听到母亲的询问之后也不说话就这样低着头,母亲当时是拿他没有办法啊,但是他的父亲却没有放过他,他父亲当时就拿出鞭子开始抽打岳飞了,但是岳飞被打还是默不作声,他父亲当时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岳飞作为我们民族的英雄,他留下的故事是非常的多的,他抵御金人为宋朝立下的功劳那是及其的大的,只是他最终危害到统治者的利益了,所以他的下场大家也知道,一代民族英雄就被害于风波亭,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

岳飞在年少的时候就开始拜师学艺,当时他有一个老师名为周同,岳飞是非常的敬重自己这个老师的,周同在教授岳飞的时候是毫无保留的,自己会的全部都教给岳飞了。

后来周同离世了,岳飞是异常的伤心,每逢初一十五岳飞都会来到师傅的坟前拜祭,当时岳飞还是一个少年,他为了有钱买贡品拜祭周同,所以就经常偷偷地把自己的衣服拿去卖,买着贡品岳飞就去到周同的坟前开始拜祭了,岳飞拜祭那是非常的诚心的,跟别人也不一样,他会先将祭品摆好,然后就会跪下哭泣,哭完之后就会拿出周同留给他的弓,然后就会在弓上搭上箭朝着天空射上三箭射好之后就继续跪下哭泣,岳飞每次都是如此这般拜祭的,一次都不曾改变。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而且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岳飞的业绩不可磨灭,他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自幼天资聪颖,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虽家境贫寒,但也止不住他对学习知识的强烈渴望,在白天田耕辛勤劳作之余,晚上点不起蜡烛的情况下,岳飞经常靠燃烧枯枝败叶发出的火光,看书识字,以至通宵不寐。

岳飞十几岁时,拜师周同学习射箭。 经过苦心练习,岳飞就能够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后来周同病死,岳飞悲痛不已。

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都要到周同坟前吊唁。由于经济拮据,岳飞经常典卖自己的衣服,在坟前酹酒埋肉。父亲岳和发现儿子的衣着突然一件件去向不明,便追问岳飞,甚至笞挞他,而岳飞却既不埋怨父亲,也不说实情。

后经岳和暗地里跟踪,方才发现了儿子的秘密,转而称赞岳飞 “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少年的岳飞念念不忘恩师的教育,也造就了日后他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

宣和四年(1022),岳飞应募出征,母亲在他背上用衣针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10 年后,岳飞已经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了。他在《满江红》一词里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了他不慕功名,不图利禄,以身报国,只争朝夕的精神。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绍兴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宝章阁待制。中年曾在川陕一带参加军旅生活,先后九年。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省绍兴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代表作《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塘书》。他的诗歌体现现实主义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他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尤其是在感情生活方面,经历了多次的情感波折和痛苦,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自己内心世界的优美诗篇和散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爱国人士。他出生于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陆游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而著称,被后人誉为“诗圣”。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棠川居士,北宋末年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以及拜相破“苏门谬误”的人。

下至宋宁宗政和五年(1115)末,世世代代都有陆姓到陕西彬县地区迁来,陆游即本贯彬县陆家村人。

陆游是北宋晚期文学史上杰出的大作家、能家。

陆游是唐宋明四朝半排联身,是儿子土人集团的继续人,代表了文学领域的最高成就,它的文学成就是无与伦比的,没有任何中国文学家能够和他相比。

他一生文字极其丰厚,体裁又十分广泛,涉及诗词、赋、碑铭、批判文章、书信等等。陆游作品尤其体现了他博闻强记、是人文改革抓耳地争论、新的否定分析、以及接受土的修养训练的中心文化形象。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11月13日,死于1210半1月26日。他出生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高祖陆轸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

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

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陆游进入仕途后,几经波折,不得朝廷重用,临终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享年85岁。

陆游,南宋诗人,汉族,有“小李白”之称。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

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立志杀胡救国

1125年,陆游出生,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1127年攻破汴京,北宋灭亡。陆游随父母,逃回山阴老家。

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当时陆游年仅4岁之后,家境才逐步稳定下来。

陆游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12岁即能为诗作文。

1153年陆游。去临安应试,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被秦桧记恨,以至次年礼部考试被阻挠,从此陆游仕途不畅。

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才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部。不久掉调入京师,任数令所删定官。后因耿直进言,被宋高宗贬为镇江府通判。又因隆兴北伐失败,极力劝谏宋孝宗罢免佞臣,招致免官,赋闲归家。

1169年,朝廷征召陆游为夔州通判。

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

招陆游为干办公事。

陆游到完颜的军幕后,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

然好景不长,不久后朝廷否决了《平戎策》,北伐计划毁于一旦。

王炎也被调回京,幕府解散。

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虽然只有8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

1206年,韩侂冑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81岁的陆游,欣喜若狂。

应准备充分,出师顺利。

但韩侂冑用人失察。

导致北伐最终于1207年宣告彻底失败。

陆游悲愤万分,忧愤成疾,1209年入冬后。

病情日益加重,遂卧床不起。

1210年1月26日。

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其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官至尚书右丞,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一出生名门。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创作岁月长达60多年,写了1万多首诗。现存我们能看到的还有9300多首。这个数字在唐宋两朝诗人当中都当属首位。

他的诗风格多元。作为爱国诗人,他慷慨悲凉,总是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所以有一种悲愤和激昂的气质。另一方面他与朝廷理念相悖。屡屡被罢官,回到老家山阴。于是也创作了大量乡村山间的生活的闲适诗。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幼年时受到父辈的熏陶,怀报国之志。29岁时考中进土,因主张恢复中原,被秦黜。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就是秦桧嫉贤妒能,怂恿皇帝赵构与金议和,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在前方迎敌的岳飞岳元帅,然后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将岳元帅父子处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40120094213974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