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我的家乡儿时的记忆,家乡回忆:在我的儿童时期(4)

新安与石门只隔着一条小溪,溪那边就是石门了。溪上有一座石桥,一条大道直通易市,在那里过澧水不远就到甲山寺,那个农民皇帝李自成败后就窜到甲山寺做了和尚。

桥头的那端有一建筑,青砖墙十分的高大,要进去还要上几级台阶,进到里头有一个天井,光线很亮。我们年小分不出这个建筑是庙还是祠堂,不过现在已是商店。它就像一个桥头堡守着这条溪,这座桥。附近很大的范围都没有人家。很有意思的是,溪那边的人说石门话,这边的人说新安话,就隔一条溪,泾渭分明。

那条溪叫田家溪,那个地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儿口。我们经常到这儿来,还有一个原因。

与小儿口毗邻的有一座公路桥,那是通往石门湘西的必经之路。桥的北面是一条人工垒成的水渠,两岸的大堤远高于一旁的农房。但是水渠的水在公路桥下面被堵住了,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些厚重的闸门从未开启过。

闸门下是一个弧形的水泥坡道,桥有多宽它就有多宽。

这个坡道向南延伸出去很远,它的下面是一个很深的水泥水池。

由于闸门下总有水渗过来,又天长日久,整个的坡道水泥面上长了一层长长的绿苔,像天鹅绒一般柔滑,这就成了勇敢者的天然滑道。

从最上面闸门处到下面水池,约有三十多米,落差约十米,最多不过五秒,就落到下面的水池之中。

这五秒的刺激,太有吸引力了,尤其是看到他们以各种姿势,或坐或躺潇洒地飞流直下,谁都想跃跃欲试。

后来我也克服了恐惧心理,也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闸口的两边都修了厚厚的水泥墙,下面水池旁边还修了宽大的水泥平台,高于水面约三、四米,又成了极好的跳水平台。我恐高,不敢往下看,但有爱恶作剧的同学趁我不注意将我推下去,几次之后也就习以为常了。

新安的这帮少年,在澧水边长大,几乎天生就会水,不仅猴精,还特胆大。夏天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闸口这里是他们最喜欢聚集的地方之一。

闸口的水流下去后,便吸纳了田家溪的水,合而为一,一起流到澧水。这里是一个壑口,到河边还有大半里,那么大一块范围全是沙。这种沙细到风都可以将它们吹走,我们都是赤脚大仙,喜欢踩在细沙上面的感觉。一路打打闹闹,走到孙家码头,就到了街上,然后各自回窝。

除了闸口,车站也是我们爱游荡的地方。车站很小,候车室的外面有一个瓦顶大棚,靠公路那边有木栅栏拦着,汽车开进里面,有专门的工人在车顶上下货物。虽说是长沙至湘西的国道,但公路很窄,每天都有养路工两人一队,用长扫帚将沙子扫到路中,边扫边走,一路尘土飞扬。

车站与完小都在公路的北面,只隔着一口塘。

车站的对面是一个大茶馆,里面摆满了竹躺椅和竹茶几,也坐满了老人。

盖碗茶五分钱一碗,包添,一天也就是五分钱。

为招揽生意,茶馆请人打书,即打渔鼓书。

新安的说书艺人很多,但头牌还是我的一个本家爷爷,他白髯飘飘,仙风道骨,他说书不仅很情绪化,也极具渲染力。

他说书时没有人打瞌睡,人们常听到他说“且听下回分解”时,都意犹未尽。

别看新安这一帮少年桀骜不驯,但都喜欢听说书,常常放学后直接来到茶馆有时候,挤得茶馆水泄不通,老板要的是这个效果,所以从不赶我们。

有时候,我们也并不进茶馆听书,而是在茶馆外面看小人书。

小人书摊不止一个,那些老婆婆也不是只做我们学生的生意,那些乘车的旅客等车时也看一两本打发时间。

这些小人书多以历史故事为主,如《三国》、《水浒》、《杨家将》、《岳家将》、《瓦岗英雄传》、还有全套《西游记》、《红楼梦》等。

几乎凡历史上有名的小说、传奇、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戏曲、电影,都改编成小人书,而且图文精美。

这让我们从小就直观地接受了历史教育,萌生了英雄情结,和一些当时不自觉,后来慢慢显现的那些作人的信条。

这些小人书可不是随便画出来的,后来我们看了原著后,都觉得小人书中的人物形象与原著留给我们的想象是高度吻合的,足见小人书编纂的水平之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312141000054aa9.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