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上德行高尚人的事迹,孔子观人的故事?

回答如下:孔子观人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孔子观察到一位人在路上行走,他问跟随他的弟子:“你们看到那个人了吗?”弟子们都回答:“看到了。”孔子再问:“你们看到他的脸了吗?”弟子们想了想,却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那个人的面容。孔子告诉他们,观察一个人不仅要看到他的外表,还要了解他的内心。

2、 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一个人,他问那个人:“你能否告诉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那个人回答:“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成为有德行的人的方法。”孔子听后感叹道:“你真是一个聪明人,能够用简短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如此复杂的道理。”

3、 有一次,孔子见到一位年轻的学生,他觉得这个学生很有潜力,便问他:“你的父亲是做什么的?”学生回答:“我父亲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孔子听后说:“你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他教育你要努力学习,这是非常难得的。”

这些故事都表现了孔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修身、修德的重视。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有一回,孔子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两个小孩正在辩论问题。孔子看了,觉得挺有趣,就对跟在身后的学生子路说:“咱们过去听听孩子们在辩论什么,好不好?”子路撇了撇嘴说:“两个黄毛小子能说出什么正经话来?”

“掌握知识可不分年龄大小。有时候,小孩子讲出的道理,比那些愚蠢自负的成年人要强得多呢?”子路一下子红了脸,不敢说什么。

孔子走上前去和蔼地说:“我叫孔丘,看见你们争辩得这么热烈,也想参加进来,你们看可不可以呀?”

“噢,原来你就是那个孔夫子呀,听说你很有学问。好吧,就请你来给我们评一评,看谁说得对!”两个孩子说。

孔子笑着说:“别急,一个一个地讲。”

一个孩子说:“我们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我说早上近,他说中午近。你说说是谁对呢?”孔子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这个问题我过去没有考虑过,不敢随便乱讲,还是先请你们把各自的理由讲一讲吧。”

一个孩子抢着说:“你看,早上的太阳又大又圆,可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谁都知道:近的东西大,远的东西小。”

另一个孩子接着说:“他说得不对,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一点也不热,可中午的太阳却像开水一样烫人,这不就说明中午的太阳近吗?”

说完,两个孩子一齐看着孔子,说:“你来评评谁对吧。”

这下可把孔子难住了,他反复想了半天,还是觉得两个孩子各自都有道理,实在分不清谁对谁错。于是他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以后我向更有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吧。”

这样富有古文化传统的环境,对孔子后来的教育和成长形成很大影响。孔子年幼时,不像一般儿童那样好玩耍。孔子最初学习的是礼仪,一来是自小就喜欢,二来他少年时就开始做吹鼓手,多次见识了礼仪的场面。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了学“儒”,即学礼仪的职业。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他经常把祭祀时存放供品用的方形和圆形俎豆等祭器摆列出来,作一种行礼的游戏。

这在当时贵族社会十分重视祭祀礼仪的情况下是很自然的。

颜徵在希望孔子能学好这些东西,作为将来回到贵族行列中去的阶梯。

孔子自幼受到严格母教,加上早年丧父,家境衰落,因而“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十五岁时,母亲托了父亲的老关系,请人带他去鲁国太师处学礼。

孔子向鲁太师学习礼仪的设备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及各种典礼的实行程序。

这是孔子学礼的一个方面。

所谓理论加实践,孔子学礼的另一方面,就是实地参与,向有关人员请教,即使被人嘲笑,他也心平气和,从不放弃。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将学习对象的群体扩展得更加广泛

“见贤思齐”出自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意思是,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即,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故事】: 孔子经常给他的学生讲怎样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他对学生说:“遇到一个有道德品性优美的人,就要向他学习, 想自己能有他那样的美德;遇到品德不好的人,不是轻视他而离开, 而是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好的地方。

对好的要作为榜样来学习, 对不好的也要作为自己的反面教员,都要通过自己的省察、思索, 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贤德的人。

见贤思齐的成语故事是说:一天,子夏读完书来见孔子,颜回正坐在孔子旁边。子夏按捺不住读书后的兴奋心情,对孔子说:“先生,我刚刚读完这些书,心情很舒畅。”

孔子看见子夏高兴的样子,问道:“你可以谈谈读书的感想吗?”孔子说:“看见了门,不进到里面去,怎能知道深藏的奥妙呢?进到门中再探询深藏着的奥妙就不难了。我孔丘曾经尽心竭力,现在已经进入门中,就像来到了险峻的大山之中,前面有耸立的悬崖,后来有深不可测的山谷,那里的风光奇妙无比。”

一天,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其他大夫说:“大家都说孔子了不起,我看子贡比他的老师强。”子服景伯听说这话后,转达给子贡听。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非常敬重自己的老师。

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叔孙武叔说这话是不对的,我怎么能赶得上老师呢,人的学问好比围墙,我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人们一眼就可以看见里面房屋的美好。

而我的老师孔子的围墙却有几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进去,那就无法看见墙内宗庙的雄伟和房舍的多姿多彩。

然而,能够找着大门进去的人可能不太多。

所以叔孙武叔这么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后来,子贡听说叔孙武叔毁谤自己的老师孔子,心里很生气,便找到叔孙武叔说:“你这样做是没用的,孔子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才德好比小山丘,还可以超过;老师却好比太阳和月亮一样,是没办法超过的。有人纵然想断绝与太阳、月亮的关系,可这对于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太不自量力罢了。”

又有一次,有人对子贡说:“你对老师孔子那么恭敬,难道他真的比你强吗?”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聪明,也可以说一句话表现出他不聪明,可见,说话一定要谨慎。

我不能赶上我的老师,如同上天不能通过梯子一级一级爬上去一样。

我的老师如果当上国君或者成为大夫,他要百姓在社会上站住脚跟,百姓便能站住脚跟,他如果引导百姓前进,百姓自然都跟着前进,他如果安抚百姓,百姓自然都会前来投奔,他如果动员百姓,百姓自然会同心协力。

他老人家光如日月,别人怎么能赶得上呢。

荀子说:“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讲的就是宽容。

《菜根谭》上有这么一段话:“宽人之恶者,化人之恶者也;激人之过者,甚人之过者也。

”意思是说:宽恕别人的错误,就是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用激烈的态度对待别人的错误,就是要让别人再错上加错。

宽容在中国的国情下,自古就是一种激励下属的好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几则小故事,领略一下宽容激励的效果。

宽容名人事例

宽容名人事例之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了内乱,国君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护送下,返回齐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在回国途中,曾遭到护送公子纠回国抢夺王位的管仲的暗杀。这次暗杀没有得逞,公子纠和管仲只好躲到鲁国去了。后来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要求鲁国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否则不退兵。鲁国只好答应条件。

管仲被押送回国,鲍叔牙亲自到城门外迎接他,还把他推荐给齐桓公。

齐桓公说:“管仲用箭射我,想要我的命,我恨不能剥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你还想叫我征用他?”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人,自然要帮公子纠。

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

主公要是能够重用他,他将为助您成就霸业。

”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推荐,管仲果然不负重托。

鲍叔牙反倒做了他的助手。

宽容名人事例之“绝缨会”故事

楚庄王绝缨会的故事讲宽容

西汉刘向《说苑》“复恩”篇中记述了一则“绝缨会”的故事,大意说:春秋时期,楚国的楚庄王有一次大宴群臣,突然,殿内灯火熄灭,一人趁机在暗中拉扯庄王美妾的衣裙,这个有心计的美人顺手把此人的帽缨扯下来,然后请求庄王举火点灯,捉拿断了帽缨的人,楚庄王拒绝了美妾的请求,并说:寡人赐臣下酒筵,使别人喝醉失去了礼仪,怎么能因此而伤害部下呢?于是命左右传令:今天筵请群臣,大家都把帽缨摘下,不绝缨者便不算尽欢。

于是赴宴者百余人全都扯去帽缨,然后点亮灯火,尽欢而散。

事隔两年,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

在交战中有一个将军冲在阵前奋勇异常,五次交锋,五次击退晋军保护庄王,最后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楚庄王觉得奇怪,就问这位将军:“孤王德行浅薄,对你又没有过特殊的照顾,你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坚决地护卫我呢?”那位将军说:“绝缨会上,扯您美人衣袖的正是末将,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报。

” 庄王听了不禁感慨万端,唏嘘良久。

宽容名人事例之曹操的宽容大度

曹操焚烧告密信体现宽容激励

官渡之战刚刚结束。

曹操的军队在清理战利品时,发现了一大捆信件。

一个官员抱着这些信件匆匆来向曹操汇报;“丞相,袁绍仓惶逃跑的时候,扔下了不少东西。

其中有一批信件,是京城和我们军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

曹操接过来看了看,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自己的敌人袁绍的,有的还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

曹操手下的亲信十分生气,向曹操建议说:“这还了得!

应该把他们抓起来治罪。

曹操微微一笑说:“把这些信统统烧掉。”众人一听,都楞了。有人轻声问:“那就不查了?”“不查了。你们想想,当时袁绍的兵力比我们强那么多,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于是,根据曹操的命令,那些信全部被烧光了。过去那些暗通袁绍的人才放了心,而且暗自惭愧,决心今后更加忠心于曹操而不怀二心。

宽容名人事例之尼克松的宽容

尼克松在担任美国总统之后,基辛格曾经讽刺他“根本没有能力治理好美国”而一度反对他当总统,但是他的这些行为并没有影响到尼克松总统对他的重用,仍让他担任国家的安全助理。尼克松总统的宽容让基辛格非常感动,他决定倾尽全力帮助尼克松。

后来,基辛格以其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和过人的胆识纵横国际政坛,成为驰名国际的外交家。而尼克松总统以他宽宏大量的胸襟,不仅成就了他伟大的事业,更为世人留下了宽容的典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30604114014d03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