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传统手艺回归生活,最典型的莫过于,这门被遗忘的手艺,见证了手艺与春节的变迁

——

城市的忙碌让一波“退隐山林”的人开始成为清流,小夫妻花3万元住进乡下大房子的故事比比皆是,但是这些人却总是一边隐居一边把流量变现。喜欢种田?喜欢隐居?还是喜欢用另类的方式赚钱?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养活自己本无可非议,只是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却忽略了赚钱这一点,未免有些违心。回溯几个十年,一门手艺就是一个匠人需要的所有维生手段,也是他们真正会用尽时间和心思去钻研的爱好。

打渔杀家·家丁

王老赏,曾经就有过现在让无数城市人羡慕的生活。没有随时出现的加班通知,没有让人脱发的工作压力,他守着自己家的几亩地,还有一门能给自己增加收入的爱好——剪纸。

有需要的时候他就下地劳作,完成了就到县里看最新的戏,山西梆子,蔚州秧歌,他都爱看。看完戏高高兴兴回家去,从亲手打造的100多把刻刀里挑出称心的一些,意犹未尽地在纸上刻出戏曲中的形象,直到栩栩如生为止。惬意。

剪纸:北汉王

但是当察哈尔省文联的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将近60岁了。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世纪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大师,作品登上过《人民日报》等等各种报纸杂志。但是这一切,他都没办法活着看到。

王老赏,不过是一个蔚县小村里剪了一辈子纸的手艺人。

王老赏

那时候的人,生活很简单。王老赏开始接触剪纸这件事,原因再纯粹不过——总不能种一辈子的地,不如学一门手艺帮补生计。

当时蔚县还不是大名鼎鼎的“剪纸村”,村里也只出了第一位剪纸手艺人,叫周瑶。不过王老赏的爸爸看着村里的银匠刘老布,私塾里的先生和龙王庙的张道士都开始摆弄剪纸,觉得也是个有意思又能赚钱的活计,就送了只有七八岁的王老赏去学艺。

四郎探母·叫小番

20世纪刚开始,村里的小孩没有iPad,没有电视机,王老赏也读不起书,摆弄剪纸几乎成为了他唯一的爱好。用剪刀创作的剪纸和刻刀雕刻的剪纸都是剪纸,王老赏学习的就是后者。不多久,王老赏就熟悉了所有做剪纸的工具,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已经把师傅的手艺都学了过来。

村里人会的手艺就那么多了,没有网络,也看不到其他手艺人的作品,王老赏只好自己摸索。

年纪轻轻的王老赏,除了剪纸之外唯一的爱好就是看戏听书。我们已经习惯了电视剧电影的表现方式,看戏剧总是难以理解,也无法带入自己。正如我从小看相声长大,长大后才发现原来有人看不懂相声,也不觉得好笑。但是在那个时代,戏曲就是最主流最为人接受的“电视剧”。

火急火燎的黄盖,身世悲惨的英雄伍云召,气质忧郁的英雄尚师徒,出身卑微的英雄朱璨,仿佛在他的脑海里也搭了一个舞台。他甚至是因为喜欢听书看戏,借来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籍,才开始慢慢能够识字。

汉献帝

黄盖

剪纸虽然是一门手艺,但是具体创作什么作品却因人而异。浙江的剪纸细腻,山西的剪纸豪放,山东的剪纸偏爱乡间生活主题,喜欢剪些萝卜青菜什么的。到了王老赏这里,他自然要做一些戏曲里出现的形象。

蓋苏文

不过他不仅没上过学,识字少,连画画都没学过。这下不仅要画画,画的还是舞台上不停舞动的戏剧演员。他知道哪一幕最有代表性,提起笔的时候却变了样,苦于贫乏的绘画基础,又没有学画画的资源,王老赏卡在了创作的瓶颈。

很快,他想到了村子里的画匠韩文业。他虽然画画不在行,但是看到了作品就知道该如何调整为剪纸的画风,要是能跟韩画匠学上一阵,岂不美哉?他便开始天天跟在韩文业的身后,一边调整画匠画好的稿子,一边学习画画。不出几年,王老赏拿起画笔,也能够画出有模有样的剪纸设计了。

伏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老赏虽然是实力派,但也是个十足的“器材党”。他对工具的追求可以说超出了几乎所有剪纸手艺人。专做窗花的手艺人,一般只有十几把刻刀,而他竟然有上百把,都是自己打造,而原材料竟然是上好的——自行车的辐条。

找来能够随心定制的铁匠,打造好一个专属的铁砧子,又让经常到城里去的村民给自己捎来北京、天津购买的自行车辐条,开始自己打造刻刀。

无论是摄影器材党还是设计器材党,都很少有人玩到自己DIY器材的级别。而王老赏的这些刻刀,不仅是自己打造,连刀刃的形状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甚至还有螺旋状的刀头,换个人看了都一头雾水,猜不到它的用处。

有了极致的工具,加上绘画的技巧,他刻出《斩黄袍》主题的戏曲人物窗花之后,直接被抢了个精光。这个城镇不大,许多人早已有了窗花,但是依然抵制不住王老赏手艺的诱惑。他的剪纸和其他人的剪纸比起来,简直像专业手办遇上义乌小商品城的批发玩偶,高了不是一个档次。

不过在不懂戏剧的人眼里,这些剪纸看起来大概有点萌。

这时候的王老赏,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手艺人了。他没想过走出这个村子,没想过丢下自己的土地,能够看戏剪纸,他的人生已经足够完满。

潘璋

到画家古塞来到这个小城镇,找到这个“传说中的剪纸大神”的时候,王老赏已经步入晚年,话都快听不清了。他和古塞聊了很久,但都是喊着说的话,古塞走之前还给王老赏画了一幅肖像画,把村民激动得不行。

这也不过是一个终将消失的涟漪,年老继续侵蚀着他的身体。察哈尔省文联找到他的时候,他几乎全聋了,刻刀也不怎么能握好,只得给他们送了些以前的作品。

古塞

他不知道,自己晚年已经成为了传说级的手艺人,和泥人张,毛猴孙,面人汤一样大名鼎鼎。但是那时候没有微博微信,他也没办法互动,只不过是继续自己一直都在做的事情而已。

他不知道和这些人接触会带来什么流量和名声,更无法预测在他死了之后还能被评选什么手艺人。一切关于名利的争议都落不到他头上,人设崩塌更是不存在,对于一件事最纯粹的喜爱,才是王老赏成为传奇的原因。

收录了王老赏剪纸作品的《民间刻纸集》

窗花和年画一样,无论作为装饰还是过年的习俗,都已经渐渐地被遗忘了。但是一辈子做一件事,钻研一门手艺的美好,不应该被遗忘。自动化和机械化发达的今天,还总是有人谈论提及手工的美好,比起作品的质量和精美,更让人怀念的应该是手艺人那颗赤诚的心。

资料来源:

【重温经典】走进王老赏的剪纸艺术世界

王老赏的剪纸艺术

王老赏戏曲刻纸

剪纸大师王老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212110840066ea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