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曹刿论战的艺术特色,传统文化的魅力——读《曹刿论战》有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时间的积淀深沉了文化的内在价值,使我们的文明得以一直延续。历史已经过去,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去窥探几千年前的景象,在风花雪夜里歌唱,在离别愁苦时赋诗,在战火纷飞里思考,这是古人才有的情怀与智慧!

前人为我们留下不可胜数的经典著作,《诗经》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论语》阐释了古圣人的处事之道,《牡丹亭》和《红楼梦》都批判了封建主义的黑暗与腐朽。

每个时代都有它闪光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学作品。

令我印象深刻的首当其冲应该是《左传》,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同时也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高中我们都学习过一篇文章——《曹刿论战》,就是出自这里。

这一篇文章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表现为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记录,还有就是对人物的细致刻画。

曹刿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用他独特的政治眼光加军事才能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其实真正值得一提的不只是他的才华与能力,更是他高尚的品格和深邃的思想,可谓是德才兼备。

庄公十年春,齐国攻打鲁国,曹刿请求觐见。

他觉得那些出谋划策的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便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

这就体现了曹刿的责任与担当,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他的同乡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人具有卓越的才华而不造福社会,是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的。

曹刿就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中创造了自己的价值,所以他才受到人们的尊重与赞赏,他的故事才能以优秀的典例载入史册, 被我们所熟知。

其二在他向庄公提问时则展现了他的政治眼光,让鲁庄公明白小大之狱以情才可一战。

意思是说打仗的基础是百姓,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打仗的物资与兵员才能得到保障,其实质是“仁政”的体现。

我国古代的能体现民本思想的例子还有很多。

屈原会在江畔哀民生之多艰,关心民生疾苦;《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荀子说水则载舟,亦能覆舟;季梁认为民为神主;汉武帝欣赏君权天授原则基础上的民本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就一代盛世……然而相反的是, 夏结束在暴桀手中 ;秦行暴政,三世而亡;清后期的腐朽统治使中国饱受屈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暴动与起义频发,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走向灭亡。

孔子说:“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说的是民众是国家的经济基础。

孔子又说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把民众看做是国家的军事基础。

孔子还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政治基础。

可见国与民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曹刿则很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其三是他的军事才能,懂得致胜的关键是士气,而他也恰到好处的利用了彼竭我盈的优势,致使齐师败绩。

正当鲁庄公准备乘胜追击时,曹刿却考虑周全,不慌不忙,仔细观察敌方车辙的凌乱程度和旗子的整齐度来判断是否有埋伏。

当然有了曹刿的正确的建议和指导还不够,还要鲁庄公善于纳谏,任用贤才,不仅保全了鲁国 ,而且也成就了一段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佳话!

《曹刿论战》乃至《左传》中都具有鲜明的儒家思想,其思想意义深刻有力。

概括来就是,对我们来说,要感悟到一种社会责任感 ,对治国理政者来说,强调要认识到群众的力量。

这正印证了我们当代的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走群众路线,团结共同的力量,为同一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最后,我想说传统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无尽宝藏,不应该被我们无视和丢失,它的魅力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发扬,希望我们都能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领悟滚烫的思想,感受文化的温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21028160009b9a6.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