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阴海战有多惨烈?
我方平海舰和宁海舰遭遇重创,两位舰长高宪申,陈宏太重伤,军舰自行搁浅,平海舰亦受伤严重,海军官兵伤亡无数,中国海军失去战斗力,已无力封锁江阴。
不久后,应瑞,逸仙两舰调往南京,江阴仅剩海筹,海容两艘舰艇。江阴已不可守,海军也亦无法再战,最终中国方面决定将仅剩于江阴的海筹,海容两艘军舰以及从上游调来的海圻,海琛两舰一起自沉于江心。
自此中国海军13艘军舰(前期自沉7艘,被日军重创搁浅2艘,最后又自沉4艘)毁沉,中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二、江阴98年特大洪水有没有影响?
①
1、 有影响。
2、 因为江阴98年特大洪水是江苏省历史上一次罕见的洪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导致了江阴市内的道路、桥梁、房屋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江阴98年特大洪水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地,还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注和援助。
这次洪灾也成为了当地防洪工作的重要教训,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防洪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提高对类似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②
江阴位于江苏省,1998年特大洪水对该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洪水导致江阴市区多个地方被淹,许多房屋被毁,道路被冲毁,交通受阻。
洪水还导致江阴市的农田受损严重,农作物被淹没,农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此外,洪水还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江阴市政府采取了紧急救援措施,组织人员疏散和提供救援物资,努力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洪水对江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长期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江阴逐渐恢复了正常。
三、江苏江阴历史名将?
葛邲、徐霞客、蒋春霖、杨名时、夏敬渠等。
1、葛邲
葛邲(1131年—1196年),字楚辅。江阴青阳人。南宋大臣。
葛邲自小受家学熏陶,博学多闻,机敏干练,年轻时以祖荫授上元县丞。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葛邲中进士,历任国子博士、著作郎、正言,期间任谏官长达十余年。
后进一步得到孝宗的重用,累官刑部尚书。宋光宗受禅后,葛邲任参知政事。他劝光宗“正风俗,节财用,执中道,恤民力,选将帅,收人才,择监司,明法令”。
同年,拜知枢密院事。绍熙四年(1193年),升任右丞相。为相“守祖宗法度,进荐人物”。因直言进谏,为相不满一年,便被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康府。宋宁宗即位,葛邲历判绍兴府、福建道兼职,因病以太子少保致仕。累封卫国公。
庆元二年(1196年),葛邲病逝。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文定”。后加赠太师。又配享光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定集》、《词业》,今已佚。
2、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3、蒋春霖
蒋春霖(1818年—1868年),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晚清词人。咸丰中曾官至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
早年工诗,中年毁诗而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年间兵事(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特多感伤之音,有“词史”之称。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烬余稿》。
4、杨名时
杨名时,字宾实,号凝斋,1661年(辛丑年)生于江阴东门。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深得考官李光地器重,从之受经学,造诣益深。1717年授直隶(河北)巡道,革除宿弊,有政绩。
1719年迁贵州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擢兵部尚书,总督云贵。1726年转吏部尚书,仍以总督管巡抚事。
乾隆即位,以其诚朴端方,诏赴京,加礼部尚书衔兼国子监祭酒,并兼值上书房南书房,侍皇太子课读。乾隆二
阎应元 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
阎应元,字丽亨,北直通州人(今北京通县),民族英雄.崇祯辛巳年,赴任江阴典史。
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拒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
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
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纪突出,江阴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
南明朝廷本想调他转任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
因母亲病重,且道路堵塞,没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散居。
任江阴典史(相当于正科级***长)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
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③
阎应元,字丽亨,北直通州人,崇祯辛巳年,赴任江阴典史。
顺治二年(1645年),江阴降清,明朝知县林之骥解印去职,清知县方亨继任,循例颁布剃发令。阴历六月二十八日乡耆何茂、邢觳、周顺、邢季、杨芳、薛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议请留发。方亨破口大骂。众人大怒,也骂道:“你身为中国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鞑靼知县,不知道羞耻吗?”方亨羞愧不已,暂停所议。
闰六月初一日清晨,方亨以上香为名,召集地方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会于文庙。
众人问道:“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发了。
刚才所差四兵,便为押人剃发之故。
”众人道:“发可以剃吗?”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
”说罢就回衙了。
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
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
”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
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
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典史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江阴百姓抗清的消息传开以后,清常州知府宗灏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闰六月初五日被江阴义民歼灭于秦望山下。
其后江阴军民在陈明遇的带领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军的进攻。
同时严查城中奸细,宣布有能检举、抓获奸细的人,赏银五十两。
处决了私通清朝的原县令方亨以及众多出卖情报、有投敌企图的奸细,有效的遏制了江阴内部的崩溃。
闰六月二十一,清贝勒、大将博洛命降将刘良佐统重兵包围江阴城,二十四日,刘良佐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进。
江阴军民公议后,回书拒绝。
刘良佐见劝降无效,便四处捕杀城外义兵,企图断绝城内军民外援。
七月初一日,开始攻城。
城中严密防御,清兵箭如雨注,城上的人一手拿锅盖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百枝(一作三四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