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盛赞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最美满的天赐品”;
他,被***亲切地称为“马克思主义老师”;
他,被大文豪郭沫若赞为“铮铮佼佼的第一流人物”;
他,在“一大”召开时,机智地用法语与密探周旋,为掩护会议和会议代表做出了贡献。
他,就是李汉俊。
为信仰转学马克思主义
1890年4月,李汉俊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县坨埠垸(现潜江市)一个教书先生之家。
他6岁进私塾念书,有着过目成诵的聪慧,并长于辞令辩才。
李汉俊年幼时曾听父亲讲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故事,从中学到了许多爱国历史知识。
20世纪初,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列强大肆侵略,华夏大地已是“瓜剖豆分,千村寥落”。
李汉俊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识,他说:“我们求学是要成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出力。
”
1902年,年仅12岁的李汉俊在其兄李书城及李书城挚友吴禄贞的资助下,东渡日本求学。
他初“进法国教会学校晓星中学校,升入日本高等学校后,改为清政府的官费学生,以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
留日期间,他深受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先驱者河上肇的影响,毅然放弃了较为喜欢的数学,转而研究马克思主义。
留学期间,李汉俊逐渐掌握了日、德、法、英四种语言,这给他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带来了很大优势。
“最美满的天赐品”
1918年底,李汉俊带着大量有关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报刊回国。
李汉俊夜以继日地读书写作,翻译《马格斯资本论入门》、校对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中文全译本《***宣言》等,他以“人杰”、“汗”、“先进”等笔名在《新青年》、上海《星期评论》、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妇女评论》、《劳动界》等报刊上发表马克思译作和多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文章。
李汉俊盛赞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现时理论的最高成就,对当时后进的中国“实在是最美满的天赐品”。
***的“马克思主义老师”
回国后,李汉俊住在上海法租界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路北,结识了詹大悲,经詹大悲介绍,又认识了***。
1920年初,李汉俊迁居到白尔路(今西门路)三益里十七号,这里是《星期评论》社的总发行部及编辑所。
俞秀松、陈望道、施存统等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相继聚集于此,李汉俊成为《星期评论》社的“思想领导中心”。
图:詹大悲(左),***(右)
***参加过辛亥革命,民国初为了民主共和两次被捕入狱、两次亡命日本,一次次惨痛失败使***陷入迷惘。
李汉俊向他介绍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推荐他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和进步刊物。
***回忆:“当时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日本的合作运动等,各种主义在头脑中打架。
李汉俊来了,把头绪理出来了,说要搞俄国的马克思主义。
与密探从容周旋
1921年7月,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李汉俊作为上海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会议期间,他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保卫了中共&34;一大&34;会议的安全,为会议的召开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1年7月30日晚,中共一大第六次会议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的寓所中秘密举行。会议刚一开始,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又匆忙退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判断此人是密探,建议立即休会,大家迅速分散离开,只留下李汉俊和陈公博两人。
代表们撤出会场仅十多分钟,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的警车便呼啸而至,法籍警官质问房主时,李汉俊用熟练的法语以编辑《新时代丛书》为由泰然应对,称不是在开会,只是商议图书的编辑出版。法国巡捕又得知此屋是曾经担任北京政府陆军总长的李书城将军公馆,气焰有所收敛,只是马虎地搜查了一下,就悻悻而去。
由于会议不能继续在李公馆举行,经李达夫人王会悟建议,代表们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顺利召开了党的一大的最后一次会议。
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反动派大肆屠杀***员和共青团员,李汉俊以其湖北省教育厅厅长、湖北省党部改组委员会青年部长、武昌中山大学负责人的特殊身份,和李书城等以湖北省政府的名义,“将当时在武汉被捕的***嫌疑分子二三百人全部释放”,为处于革命低潮的中国***保存了革命火种。
李汉俊等的行动引起了敌人的仇恨。
1927年12月17日,李汉俊被军阀胡宗铎“拘获”,并于当晚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37岁。
李汉俊用鲜血和生命向世人昭示,他是“铮铮佼佼的第一流人物”。1952年8月,***同志代表党和政府向李汉俊家属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李汉俊,这个永不褪色的名字,被永久写入了中国***的英雄史册。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作者:李凡
编审专家:
武市红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 研究员
张秀娟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副馆长 研究馆员
梁 营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机关党委副书记
主编:陈曦 姜黎 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