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中华史籍中的日本五子棋,中华史籍中的日本(五)

补充一下,《旧唐书》是最早出现“日本”这个词的中华史籍。

《新唐书》

正史中对日本的描述,直到《新唐书》才算完善,不但史料齐全,而且思路清晰,把前人对日本的描述也统一起来,宋祁、欧阳修这些名人果然不是前朝史官可以相比的。

书中说,日本就是古代的倭奴国,大概位置在新罗东南海中,东西距离为五个月路程,南北距离为三个月路程(倭人这是什么单位)。

日本没有城郭,不过扎些栅栏,用草盖些茅屋(天朝人的傲慢)。

日本附近有五十多个小国,都各自有自己的国名,但臣服于日本,日本人在每个岛上设置一个叫做“本率”的官员,用来监督他们。

又说道,日本女多男少,有文字,推崇佛法。

国王姓阿每氏,自称他们的开国国主号“天御中主”,到他们如今的国主“彦潋”已经过去三十二代,每代都号称“尊”,世代世代居住在“筑紫城”。

“彦潋”去世后,他的儿子神武立,把称呼由“尊”改为了“天皇”,并把都城迁到了“大和州”。

传说中的神武

从“神武天皇”往后,依次是绥靖,安宁,懿德,孝昭,天安,孝灵,孝元,开化,崇神,垂仁,景行,成务,仲哀。

仲哀天皇死后,开化天皇的曾孙女神功女皇即位为王。

之后是应神,仁德,履中,反正,允恭,安康,雄略,清宁,显宗,仁贤,武烈,继体,安闲,宣化,钦明。

钦明天皇十一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梁元帝萧绎承圣元年(公元552年)。(世系,确切纪年都有了。)

钦明天皇之后是用明天皇,中国就是《隋史》中说的多利思比孤,到了隋朝的开皇末期(公元600年前)才和中国开始交往。

这个说法有问题,因为日本史明确说用明天皇于公元587年5月21日已经去世,怎么可能十几年后又派人出使隋朝,还不如前面文章推测的圣德太子靠谱。

用明天皇之后是崇峻,崇峻死后,则是钦明天皇的孙女雄古天皇,日本称为推古天皇,她在位时,圣德太子摄政。

她之后是舒明天皇、皇极天皇。

《新唐书》中日本人的装素为梳着椎形的发髻(椎髻),没有帽子和腰带,光脚走路,戴头巾;女人穿着纯色的裙子,过腰的袄子,头发盘在脑后。

到了隋炀帝时期,赐给他们锦线冠,上面装饰金、玉的饰品,让他们穿有花纹的衣物,女人们头上左右插着银饰,以银饰的多少来区分尊卑贵贱。

后面的使者来往,和《旧唐书》记载类似。

也说是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派使臣来进贡,唐太宗李世民可怜他们距离太远,下旨特许他们不用年年进贡,并派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拿着使节前去安抚。

不过这里高表仁争执的对象变成了日本天皇,当然结果也是没有宣读诏书,直接回国了。

书中说永徽公元初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永辉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年号,时间为公元650-665初年,但日本史记载孝德天皇玉公元645年登基,有五年左右的偏差

孝德天皇即位后,改元白雉,给唐进贡了“虎魄大如斗,码硇若五升器”。

当时,高丽、百济正在联合进攻新罗,唐高宗命令日本人出兵支援新罗。

不久后,孝德天皇去世,太子天丰财(齐明天皇,其实是孝德天皇的亲姐姐,也是前面的皇极天皇,政变让位给了孝德天皇,这次算是复辟)即位,天丰财去世后,太子天智即位。

天智天皇在日本史上比较重要,就是他推行了大化改新,废除了以部民制为特点的日本奴隶制,参照中国隋唐封建制,建立了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中央集权制,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天智天皇在即位第二年(公元669年),派使者和位于北海道、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虾蛦人一起到大唐进贡。

天智天皇死后,太子天武即位,天武死后,太子总持即位。

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总持派使者祝贺唐朝平定高丽。

后来,日本人学习了汉语,不喜欢倭这个词,于是改国名为日本。

他们的使者自己说,以为他们的国家接近日出的地方,所以起这么个名字,也说日本本来是个小国家,后来被倭吞并,所以用了人家的国名,但是这个使者不太老实,所以这些说法很可疑。

为什么认为使者不老实呢?因为使者说日本的国都方圆几千里,往南、往西都是大海,往东,往北则是大山,山外就是野人了(毛人),牛吹得简直没边了。

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文武天皇即位(实际即位为公元697年),改元太宝,派文朝臣真人粟田来大唐进贡。

这点和《旧唐书》有区别,旧唐书说的是长安三年(公元703年),不过路途遥远,也可能路上走了两年。

朝臣真人朝见的记载倒是一样,就不再重复了。

文武天皇死后,太子阿用即位;阿用死后,太子圣武即位,改元白龟,其实应该是神龟

终于破案了,《旧唐书》说的日本学生献给赵玄默的拜师礼上写着“白龟元年调布”应该就是这么来的。

唐玄宗开元初年,朝臣真人粟田再次前来出使,也和《旧唐书》记载相同,留下学生和赵玄默在鸿胪寺学习,买书回国,仲满留下做官。

圣武天皇之后是孝明天皇,再之后是圣武天皇的儿高野姬(孝谦天皇,曾经让位给淳仁天皇,后复辟为称德天皇),高野姬死后白璧(光仁天皇)即位。

孝谦、称德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日本派遣使者进贡,献来的纸像蚕茧一样而且有光泽,唐人不认识。

和纸

唐德宗贞元(公元785-805年)末期,日本天皇桓武派遣使者朝见,学生橘免势,僧人空海留下学习,直到二十年后,使者高阶真人来请求让他们回国,唐德宗下旨许可,他们才回去。

之后的日本国君依次是诺乐,嵯峨,浮和,仁明。

仁明天皇在唐武宗李瀍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再次进贡。

后来即位的又是文德、清和,阳成、光孝,光孝即位正值唐僖宗皇帝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与日本史记载为公元884年,第二年改元,已经可以互相印证了。


东郭把《新唐书》中提到的天皇世系和日本自己记载的天皇世系对比了一下,区别不大,还是比较靠谱的。

新唐书

日本史

第一系天皇

神武

1、神武天皇(じんむ)前660年2月11日—前585年3月11日 在位75年(日本史上首任天皇,传为天照大神的后裔。)

绥靖

2、绥靖天皇(すいぜい)前585年11月8日—前549年5月10日 在位36年(由绥靖天皇到开化天皇共八代,历史上只有诞生、即位、以及建宫、立后等记载,没有治绩纪录,故在日本历史上称作阙史八代。)

安宁

3、安宁天皇(あんねい)前549年7月3日—前511年12月6日 在位38年(阙史八代,一说安宁天皇元年为前548年。)

懿德

4、懿德天皇(いとく)前510年2月4日—前477年9月18日 在位33年(阙史八代。)

孝昭

5、孝昭天皇(こうしょう)前476年1月9日—前393年8月5日 在位83年(阙史八代。)

天安

6、孝安天皇(こうあん)前392年1月7日—前291年1月9日 在位101年(阙史八代。)

孝灵

7、孝灵天皇(こうれい)前291年1月12日—前215年2月8日 在位76年(阙史八代。)

孝元

8、孝元天皇(こうげん)前215年11月14日—前158年9月2日 在位57年(阙史八代。)

开化

9、开化天皇(かいか)前158年11月12日—前98年4月9日 在位60年(阙史八代,一说开化天皇元年为前157年。)

崇神

10、崇神天皇(すじん)前98年7月13日—前30年12月5日 在位68年(首位在考古学上可考证的天皇。)

垂仁

11、垂仁天皇(すいにん)前29年1月2日—公元70年7月14日 在位98年(废除殉礼。)

景行

12、景行天皇(けいこう)71年7月11日—130年11月7日 在位59年(日本武尊东征。)

成务

13、成务天皇(せいむ)131年1月5日—190年6月11日 在位59年(划分国、县、邑等地方行政区域。)

仲哀

14、仲哀天皇(ちゅうあい)190年11月11日—200年2月6日 在位10年(日本武尊之子,违逆神旨而死。)

神功

应神

15、应神天皇(おうじん)200年1月1日—310年2月15日 在位110年(一说即传说中的八幡大神{八幡大菩萨}。)

仁德

16、仁德天皇(にんとく)313年11月3日—399年1月16日 在位89年(圣帝之世。) [9]

履中

17、履中天皇(りちゅう)400年2月1日—405年3月15日 在位5年(命诸国设置国史,但现已亡佚。)

反正

18、反正天皇(はんぜい)406年1月2日—410年1月23日 在位5年(平定仲皇子之乱。)

允恭

19、允恭天皇(いんぎょう)410年12月—453年1月14日 在位43年

安康

20、安康天皇(あんこう)453年12月14日—456年8月9日 在位3年(与轻皇子争位胜出。)

雄略

21、雄略天皇(ゆうりゃく)456年11月13日—479年8月7日 在位23年(暴君说。)

清宁

22、清宁天皇(せいねい)480年1月15日—484年1月16日 在位4年

显宗

23、显宗天皇(けんぞう)485年1月1日—487年4月25日 在位2年(市边押磐皇子遗儿。)

仁贤

24、仁贤天皇(にんけん)488年1月5日—498年8月8日 在位10年(报德不报怨。)

武烈

25、武烈天皇(ぶれつ)498年12月—506年12月8日 在位8年(残暴不仁的天皇,仁德帝一脉终绝。)

继体

26、继体天皇(けいたい)507年2月4日—531年2月7日 在位24年(应神天皇五代孙,第一位早期天皇。)

安闲

27、安闲天皇(あんかん)531年2月7日—535年12月17日 在位4年

宣化

28、宣化天皇(せんか)535年12月—539年2月10日在位4年

钦明

29、钦明天皇(きんめい)539年12月5日—571年4月 在位32年(崇佛废佛论争展开。)

30、敏达天皇(びだつ)572年4月3日—585年8月15日在位13年

用明

31、用明天皇(ようめい)585年9月5日—587年4月9日在位2年(圣德太子

崇峻

32、崇峻天皇(すしゅん)587年8月2日—592年11月3日在位5年(崇佛废佛论争完结,崇佛派苏我马子获胜并暗杀天皇,佛教地位奠定。)

雄古

33、推古天皇(すいこ)592年12月8日—628年3月7日在位36年(日本历史上首位女天皇。)

第二系天皇

舒明

34、舒明天皇(じょめい)629年1月4日—641年10月9日 在位12年

皇极

35、皇极天皇(こうぎょく)642年1月15日—645年6月14日 在位3年(女天皇。)

孝德

36、孝德天皇(こうとく)645年6月14日—654年10月10日 在位9年(645年定年号为大化,创日本年号之始。推行大化革新,指定官制。)

齐明

37、齐明天皇(さいめい)645年1月3日—661年7月24日 在位16年(即皇极天皇,于孝德天皇死后重祚。)

天智

38、天智天皇(てんじ)661年7月24日—671年12月3日 在位10年(天皇制确立。)

39、弘文天皇(こうぶん)671年12月5日—672年7月23日 在位1年(即位纪录于正史中被抹煞,又称大友帝。明治3年追赠谥号。)

天武

40、天武天皇(てんむ)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 在位13年(强化天皇中央集权制。)

总持

41、持统天皇(じとう)686年9月9日—697年8月1日 在位11年(天武帝皇后,女天皇。)

文武

42、文武天皇(もんむ)697年8月1日—707年6月15日 在位10年(命藤原不比等等人编法典《大宝律令》,设置铸钱司。)

阿用

43、元明天皇(げんめい)707年7月17日—715年9月2日 在位8年(女天皇。)

44、元正天皇(げんしょう)715年9月2日—724年2月4日 在位9年(女天皇。)

圣武

45、圣武天皇(しょうむ)724年2月4日—749年7月2日 在位25年(设立东大寺。)

孝明

46、孝谦天皇(こうけん)749年7月2日—758年8月1日 在位9年(女天皇。)

47、淳仁天皇(じゅんにん)758年8月1日—764年10月9日 在位6年(又称“淡路废帝”,明治维新后追赠淳仁之谥号。)

高野姬

48、称德天皇(しょうとく)764年10月9日—770年8月4日 在位6年(孝谦天皇重祚,与僧道镜有染。)

白璧

49、光仁天皇(こうにん)770年10月1日—781年4月3日 在位11年(天智系一脉。)

桓武

50、桓武天皇(かんむ)781年4月3日—806年3月17日 在位25年(异称“柏原天皇”,迁都平安京,开创平安时代。)

诺乐

51、平城天皇(へいぜい)806年3月17日—809年4月1日 在位3年(异称“奈良天皇”,下令迁回旧都平城京,引发药子之变;追号根据其所住宫殿的地名。)

嵯峨

52、嵯峨天皇(さが)809年4月1日—823年4月16日 在位14年(和文全盛期,允文允武。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

浮和

53、淳和天皇(じゅんな)823年4月16日—833年2月28日 在位10年(又称“西院之帝”。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

仁明

54、仁明天皇(にんみょう)833年2月28日—850年3月21日 在位17年(异称“深草天皇”,发生承和之变。)

文德

55、文德天皇(もんとく)850年3月21日—858年8月27日 在位8年

清和

56、清和天皇(せいわ)858年11月7日—876年11月29日 在位18年(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

阳成

57、阳成天皇(ようぜい)876年11月29日—884年2月4日 在位8年(阳狂之帝。追号根据其让位后的住所。)

光孝

58、光孝天皇(こうこう)884年2月5日—887年8月26日 在位3年(异称“小松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v2023020218300610f2.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