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马王堆汉墓国画,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地位?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现了一件"非衣"帛画。

画面完整,形象清晰,呈T 字形,画面内容也依T 字形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国、人间、地府3 个部分。横幅部分描绘的是天界。

帛画中段画人间世界。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年老贵夫人的侧面像,老妇人身着锦衣,在小吏侍女的跪迎服侍下,拄杖前行。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马王堆帛画的出土填补了汉代早期织物绘画实例的空白,也表明吸收了先秦,主要是楚国的艺术内涵和风格以及形象模式是此时期绘画特点。

马王堆帛画的内容很复杂,却能够处理得既分布全幅,十分饱满,又互有联系,丝毫不觉得杂乱;既能够突出某些主要内容,又有主有宾,花团锦簇,不显孤立。表现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是难得一见的杰作,具有难以估量的艺术价值。

整幅帛画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地统一起来,无处不体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长沙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的帛画的含意最为隐晦,学者们的解释极为多样,但一般都认为帛画的上部和底部分别描绘的是天界和阴间,中间两部分则表现的是死者軑侯夫人的生活场景。

墓主及各种神禽异兽的刻画极为生动,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显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

此外,马王堆3号墓中的三幅帛画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除墓主人外,还描绘有“导引”、仪仗等内容,精美非常。

金雀山的帛画内容与马王堆汉墓帛画相近,上有日月仙山、下有龙虎鬼怪,中间部分描绘的是墓主人的人间生活景象,此画“没骨”与勾勒相结合,反映了汉画技法。

马王堆汉墓1972年出土,t形帛画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

从整体看,表现手法多样而协调。

同时,高度的装饰风格和写实手法相结合是这幅帛画的一大特色。

帛画的内容很复杂,却能够处理得既分布全幅,十分饱满,又互有联系,丝毫不觉得杂乱;既能够突出某些主要内容,又有主有宾,花团锦簇,不显孤立。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所绘九日,可从道教文献所传递的“九天开则九日俱明于东方”信仰获证;帛画与整个墓葬一起表达着被汉初“道者”重构的尸解成仙信仰。

“道者”群体是汉初这种跨接神仙方术与黄老道之新信仰体系的构筑者和主张者。

马王堆汉墓证明,由死到仙的生命转换乃是汉墓的最高宗旨;墓葬作为中间环节在这种转换过程中被赋予独特的功能,其物理-文化构件是架设和表达这一过程的话语符号。

作为尸解信仰的墓葬实例,马王堆汉墓是汉初“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的“道者”群体之神仙信仰的符号化表达。

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灵魂升天。马王堆汉墓帛画创作时间为汉文帝时期,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绘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辉、明乐环响,龙、豹、翼鸟、玉璧等均是吉祥、护佑的象征。

马王堆帛画的出土填补了汉代早期织物绘画实例的空白,也表明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国的艺术内涵、风格和形象模式是此期绘画的特点。T字形帛画中不少神话图像与《楚辞》的记述相符,与楚国美术的造型有源流关系。同时,一种新的注意观察现实的创作方法也在发展,3号墓西壁帛画对社会活动场面作了纪实性描绘。

《马王堆汉墓帛画》画中描绘了想象中的“天国”景象,所画的物象皆为带有神话色彩的图腾与神物,最令人称奇的是其中还有货真价实的科技元素。

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马王堆汉墓帛画主题是引魂归天。

帛画是中国古代画的一种,是指在帛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战国帛画代表着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成就,是独立意义上的绘画作品。帛画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西汉)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人们了解西汉的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中以马王堆一号墓彩绘画最为成熟,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工笔重彩画珍品。画的中心部分是轪侯之妻──墓主人, 她身着锦袍, 拄杖而立, 一派贵妇气质。

《鸿门宴图》(西汉)

《鸿门宴图》是西汉佚名创作的壁画,现存于洛阳古墓博物馆。此壁画出土于河南洛阳老城西北61号墓内。

《鸿门宴图》,纵23cm,横顶140cm,底边193cm。该画的主要内容是:刘邦军既定关中时,使兵守函谷关,项羽进至鸿门将击刘邦,刘邦谢项羽于鸿门,羽留宴,范增默使项庄舞剑,意在杀刘邦,项伯亦起舞,以身掩护刘邦。继而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刘邦得以脱身。

《赵氏孤儿图》局部(西汉)

赵氏孤儿图(局部),洛阳王城公园。

《赵氏孤儿图》纵25cm,横194cm。画面共四人,小孩即为赵氏孤儿赵武,拍掌大笑,满心欢喜;老者即为大夫韩厥,表情很复杂,似乎酸甜苦辣交织于心。画中所画人物表情生动,动态夸张,笔线极为娴熟,显示了西汉绘画的风格

构图上以穿璧的蛟龙,将人间与天上、地下部分有机地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浪漫热烈的整体;突出人物形象描绘,其形貌服饰刻画得惟妙惟肖;画中神禽异兽,姿态矫健生动,富有奇特的想像力;画面勾线挺拔,线条粗细变化中富有流畅韵致;设色庄重典雅,以暖色为基调的丰富色相运用使其产生诡异、华丽、热烈的效果,显示出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

马王堆1号墓与3号墓两幅帛画的尺寸、形制、内容都相近,只是由于墓主人的身份性别不同而有男女形象及其画面细节的区别。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西汉帛画。

出殡时张举的一种铭旌,长205厘米,上端宽92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汉初绘画艺术的风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话与现实、想象与写实交织而成的诡异绚烂场景为构图,极具文化内涵,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西汉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1972~1974年先后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3号汉墓。

帛画共5幅,其中1号墓1幅,3号墓4幅,创作时间为汉文帝时期,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

帛画覆盖在一号墓即辛追墓的内棺上,呈T字形,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学者认为帛画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国。

T型帛画是国内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汉代彩绘帛画。

马王堆汉墓陈列一直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不过,因为保存难度较大,陈列中的T型帛画直到2003年才首次亮相展厅。

T型帛画无疑是国内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汉代彩绘帛画。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幕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 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学者认为帛画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国。

帛画上部的画面,内容既有日月、神人,又有天门和门神,应适当是封建统治阶级梦想死后“升遐”所到的“天国”图景。

画面的下窄部分,上为人间下为地下。

人间以玉璧为界划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墓主人的升天,下层是对墓主人的祭祀。

本图是墓主人升天图像。

墓主人拄杖,面向西方,前有小吏迎接,后有侍从护送,很有气魄。

帛画下部的图像,最显著的是两条青色和赤色的龙分列左右,而交互穿过画面中部的谷纹巨璧,龙首张口吐舌相背于上,龙尾则各自垂直画面下放的两角。

古璧蛟龙将这一部分画面自然地又分成了两个段落。

这幅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对未来生活虚幻的妄想。

这幅帛画在墓内的位置,与用于表示死者身份的铭旌相同,图像的内容又与王所用旗帜的太常接近,应与铭旌有密切的关系,在当时可能起着和铭旌相似的作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v20230121181613e2d8sg.html

为您推荐